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概要知识点总结

医院药学概要知识点总结1.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医院药物采购管理是指医院药物的选购和供应管理工作。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医院所需的药品不断供应,并使药品的采购成本最小化,同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供应可靠性。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定供应商和购买方式,签订采购合同,进行采购谈判和比价,督促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供应责任,监督药品质量,处理供应商的退货和索赔等。
2. 药物配送和供应药物配送和供应是指将医院所需的药品送到指定的部门和病房,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药物配送和供应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药品的有效配送,以应对医院临床用药的需要。
药物配送和供应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配送计划,确定配送路线和时间,保证配送的准时和有效,监督药品运输过程,保证药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药品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处理因没收药品、退货等异常情况等。
3. 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服务是指在医院临床病房或药房内,为医生和护士提供有关药物治疗的专业咨询和服务。
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临床医疗团队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和规范用药指导,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药物相关问题解答,监测患者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提出用药建议,参与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
4. 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是指对患者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工作。
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失败。
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患者用药档案,定期对患者用药进行监测和评价,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用药进行调整和优化,参与制定药物治疗评价标准和指导原则等。
5. 药品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是指对医院药品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处理和利用的管理工作。
药品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医院的药品采购、配送、使用、监测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医院临床药学介绍

影响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整体发展。
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展望
临床药师队伍壮大
随着医疗体系对临床药师的认识加深,预计未来临床药师的数量将 逐渐增加,以满足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
临床药学服务规范化
未来,临床药学服务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质 量评价体系,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智能化临床药学服务
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临床药学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辅助 诊断、药物咨询等服务,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提高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措施
1 2
加强临床药师培养
通过完善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药学 专业人才投身于临床药学服务领域。
完善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制定完善的临床药师工作制度,明确临床药师的 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与医生、护士的协作
临床药师需与医生、护士等医疗服务提供者密切 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 效。
谢谢
THANKS
药物治疗管理包括对患者病情的 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药 物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调整等环节。
在药物治疗管理过程中,药师需 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方
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是医院临床药 学服务的重要职责之一,旨在及时发现、 评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保障患
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两个方面,通过科学的 评估方法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
药师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需要运用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和数据分析技能, 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03 医院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CHAPTER
医院药学的机遇与挑战

床,参与临床用药,提高药学服务中的技术服 务含量
4
(5)某些错误的所谓“药事改革政策”,对医 院药学和药师造成了严重伤害,如:
“医药分业”错误论点 “药房托管”、“药剂科托管承包”的错误做
法
“药剂科主任3年定期轮岗制”的错误政策 虽现已明确否定,但坏的影响仍存,今后仍可
6
3.要寻求医院药学发一展的新机遇
(1)卫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医院药学发 展、提升药师素质、发挥药师作用。目的:促 进合理用药
已公布的7个法规性文件与规定,对医院药学的发展 和药师作用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
❖ 《继续药学教育试行办法》
95年5月开始起草,97年12月9日公布 ❖ 《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
当 , 1/2手术后给药
➢ 07年124家三甲医院非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 53.6% (均值); 联合用药率:41.7%
28
❖临床用药需要药师帮助,医师独家说了算的现 象必须改变
❖医师过度强调自主用药 ,对用药干预和制约机 制尚不习惯、接受程度低, 实际这是客观规律, 国外也不例外
01年11月开始调研起草,04年5月28日发布
❖ 《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 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及4个配套文件 03年8月调研筹划,05年11月28日公布
❖ 《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师 制试点工作方案》及5个配套文件 06年2月调研筹划,07年12月公布
医院药剂工作应全面提升技术含量,提高服务质量, 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药学界应紧跟世界医院药学发展的最前沿,如直接参 与临床药物治疗、又如药物基因组学
乡镇医院药学岗位职责

乡镇医院药学岗位职责一、岗位背景简介乡镇医院是镇级及以下行政区划的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药学是乡镇医院的重要岗位之一,承担着药品管理、药学服务和药物治疗等重要工作,保障病患的药物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乡镇医院药学岗位的职责。
二、药品管理1. 完善药品采购计划:根据医院的临床需要和病患的用药需求,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并按照政府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2. 药品入库管理:对进货的药品进行验收,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分类存放和入库核算,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准确性。
3. 药品发放和配液: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病患的需要,准确、及时地发放药品,并进行必要的药物配液工作。
4. 药品库存管理: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和整理,及时报损过期药品,并制定合理的药品库存量,避免过剩或不足。
三、药学服务1. 门诊药学咨询:为患者提供药物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的药学咨询服务,确保患者理解并合理使用药物。
2. 药物治疗监测:监测病患的用药情况,并协助医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提供相应的药物调整建议。
3. 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和药品安全问题,并积极参与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4. 药物供应保障:做好药物的定量安全供应工作,确保医院内及时有足够的药物供应。
四、药物治疗1. 药物准备和配制: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病患需要,准确配制和调配药物,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准确性。
2. 药物治疗监护: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的监护工作,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3. 药物治疗指导:根据病患的病情和用药需求,提供用药指导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病患合理用药。
4. 药物安全检查:协助医生进行药物的审核检查,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药品信息管理1. 药品目录维护:及时更新和维护药品目录,确保目录中的药品符合国家政策和乡镇医院的实际需求。
2. 药品信息记录:准确、及时记录药品的采购、发放和使用情况,并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档案。
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是指研究医院的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是与医院临床工作接触药学的工作,安是以药剂学为中心展开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工作,以临床医师和病人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预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科学工作。
系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患者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通常应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
系指由医院制剂室按三级标准或者协定处方,制成的一类适应本医院临床需要市场未能供应的制剂。
按医院制剂手册或者协定处方制成的制剂又称为医院自制制剂。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药品市场定价,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
用于两种或者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虽然只对成本进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虑效果,这是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分析的区别是以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 (生理参数、功能状态、增寿年等) 为衡量指标,计算不同方案或者疗法的每单位治疗效果所用的成本。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浮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
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发生率较低,危(wei)险性大,病死率高。
系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
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赋予,可浮现强烈的效应,导致患者不能耐受。
因此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药物,其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加大到普通治疗剂量,较为安全。
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新药系指未曾经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不属于新药,但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医疗机构以医院药学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核心,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医院药学的定义:医院药学是以安全、有效、经济、适时用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将药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药效边缘学科。
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设置与管理规范(草案)药剂科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监护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运用药学专业知识,面对患者和临床,依法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处方审核、调剂,提供药物咨询、药学信息和技术服务。
2. 我们是干什么的?总任务:医院药剂科负责本院药剂工作。
在院长或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下,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监督、管理本院临床用药各项药学服务。
凡与药品和与药品有关的工作,应由药学部门统一管理与领导。
2.1 医院药剂科必须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和制备制剂,做好药品供应和管理。
依据:«基本用药目录»及制度«医院用药手册»2.2 通常人们眼中的药剂科:企业性药房(社会),事业性药房(医院),药剂师2.3 公司眼中的药剂科2.4 我们自己医·药·护;3. 二十世纪医院药学的回顾3.1 一九四九年前, 医院药学处在简单的调剂期3.2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药师明显增多:处方核对;药品剂型、品种增多;中药进入;医院制剂、质检开展3.3 八十年代, 医院药学出现了划时代的进展-临床药学开展, 药师进入临床-强调合理用药, 变被动供应为主动服务3.4 九十年代, 国外提出“ 药学监护”(P.C)-药师进一步面向患者, 个体给药·质药品·优质服务4. 二十一世纪中国药学展望4.1 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发酵工程、酶工程、植物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工程飞速发展4.2 人类回归大自然得以实现,中草药研究成为热点4.3 太空制药·海洋经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4.4 新药不断上市,新抗微生物药,抗病毒药,遗传工程疫苗。
药学有哪些岗位职责

药学有哪些岗位职责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主要负责执业于医院临床科室,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和药物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
他们参与制定和执行药物治疗方案,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提供药物咨询和教育。
药剂师- 药剂师负责药物的制剂和配制。
他们根据医生的处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药物配方,并负责药物的制备、包装和标签编写,以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专员- 质量控制专员在制药公司或药品质检机构工作,负责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他们制定和管理药物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参与药物生产的全过程控制,监督供应商的药物质量,并调查和处理药物不良事件。
临床药物研发科学家- 临床药物研发科学家在制药公司或医学研究机构从事新药研发工作。
他们负责设计和实施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和临床研究报告撰写,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参与批准新药上市的申请过程。
药品注册专员- 药品注册专员负责提供药品注册和监管方面的专业支持。
他们准备和提交药品注册申请,参与药品注册的评审和审批,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药剂管理师- 医院药剂管理师负责医院药物的采购、库存管理、配药和分发,监督医院药房的运作和管理。
他们确保医院用药安全、合理和经济,规划和管理药品采购预算,并解决与药物供应相关的问题。
药物信息专员- 药物信息专员负责向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他们收集和整理药物信息,评估和解释临床试验数据,制定药物信息宣传材料,并参与药物教育和讲座等活动。
药品销售代表- 药品销售代表负责向医生、药店和医院销售药品,宣传药品的特点和优势,并提供药物相关的信息和支持。
他们建立和维护药品销售渠道,协助推广新产品,并收集市场反馈和销售数据。
总结起来,药学涵盖了从药物研发到药物销售的整个流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但都围绕药物的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展开。
药学专业人员在药物研发、制剂、质控、临床应用和药物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医院药学概述-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药师通过监测和评估药物治疗的安 全性,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 应,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节约医疗资源
通过药学服务,药师能够为患者提 供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药物浪费 和过度使用,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药学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药学服务
多元化药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药学服 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智能 化技术,药师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为 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加强药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和理解;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 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加强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的协同发展
药品调剂和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领域,加 强二者的协同发展可以提高医院药学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药品调剂和药学服 务的发展趋势是向全面化、专业化、个 性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患者不断增长
的健康需求。
05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药品调剂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药品调剂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药品品种 多、数量大、用药情况复杂等问题,导致调剂工作量大、差 错率较高。
医院药学概述-药品调剂及药学服 务
目 录
• 医院药学的定义与职责 • 药品调剂 • 药学服务 •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的联系 •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医院药学的定义与职责
定义
01
医院药学是指医院药剂科所从事 的药品管理、调剂、监测以及药 学服务的学科。
02
医院药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患者 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 ,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品和药学 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医院药学是以药学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用药有效、安全、经济、合理为目的,研究并实施以优质的药品用于患者之应用性、综合性分支学科。
2、所涉及具体内容:(1)参与临床查房,与医师商讨药物治疗方案(2)对住院病人实行单剂量调剂作业及静脉输液和全静脉营养液的配伍操作(3)药学监护(4)药学信息服务(5)调配处方、研究处方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评估(6)不良反应监测(7)治疗药物监测(8)院内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1、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由单纯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剂科的管理由传统的主要对物(药品)的管理逐渐过渡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合理用药的系统管理。
2、设置科室:调剂科、制剂科、药检科、药库、临床药学研究室等部门。
3、采购管理:禁止采购无批准文号,无注册商标,无厂牌的“三无”药品及假药、劣药和非药品。
库存管理:先进先出原则、防潮,防霉,防虫,防鼠及防火4、麻醉类药品的五专: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册登记、专用账册、专用处方。
贵重药品每日出账,帐物相符;效期药品严格按照“近期先出”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是处方限量。
药品质量指: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均一性、经济性药品入库验收:(1)数量验收,特殊药品两人以上在场验收(2)包装检验,包装上必须有有效期(3)标签说明书检查(4)注册商标检查,无注册商标或注册商标不按规定表示的,不应作为商业性购进,不予以验收入库(5)批准文号检查,检查是否有(没有的为假药),是否为规定格式(6)药品质量保证期限检查,有效期、使用贮藏期、药品负责期(7)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的检查(8)外观形状检查(9)药品内在质量检查5、调剂意指配药或配方,又称为调配处方。
处方调配程序:收方—审方—配药—包装和贴标签—复核—发药。
6、处方审查(1)处方前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日期、住院号或门诊号、病室床位号或科室(2)处方正文: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药方法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3)用药方法(4)处方尾:医师签章及药价等。
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皮肤除本身结构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另外,还有皮肤的附属器,包括皮脂腺、汗腺、毛发和指(趾)甲等。
2、外用制剂清洁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止痒剂:樟脑、薄荷、苯酚(石炭酸)、苯佐卡因、煤焦油溶液抗菌剂:酚及其衍生物、醇类、醛类、酸类、颜料类、抗生素类、硫磺及鱼石脂抗真菌剂:硫磺、冰醋酸、苯甲酸、硫代硫酸钠、咪唑类衍生物收敛剂:醋酸铝、鞣酸软膏剂: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3、吸收:基质中的药物进入血液和淋巴管分布于全身的现象。
穿透:药物渗入皮肤深部(真皮)但不分布至全身的现象。
4、一般的皮肤皲裂:疏水乳膏W/O真菌感染性皲裂:由于真菌寄生于角质层内,药物势必要进入角质层内,方能奏效。
尿素作穿透促进剂。
吸收速度、起效时间顺序: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1、医院制剂质量标准:(1)标准制剂:国家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地方标准,皆为标准制剂。
(2)非标准制剂,由本单位自行设计,供临床使用、行之有效的制剂。
2、医院制剂常用检查方法:容量分析(1)酸碱滴定法(2)络合量法(3)氧化还原法(4)非水滴定法仪器分析法(1)Ph测定法(2)紫外分光光度法(3)红外分光光度法(4)纸色谱法(5)薄层色谱法(6)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检测法(1)热原检查法,用家兔法(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3)无菌检查法(4)微生物限度法(5)异常毒性检查法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1、治疗药物评价目的(1)为患者提供最佳药物治疗;(2)对上市后药物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决定淘汰还是继续使用。
2、治疗药物遵循有效、安全、经济、方便、以及生命质量和品种质量原则。
3、治疗药物有效评价方法:(1)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常用药动学参数有吸收速率常数、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同一制剂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
(2)药效学,药效学评价以药物药理效应、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为主,药效学指标必须有:重复性、客观性、具有临床意义。
(3)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体内的ADME,阐明剂型因素(4)临床疗效方法。
4、临床疗效评价一般属于与药物的Ⅱ、Ⅲ期临床验证5、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1)实验室评价(2)临床评价。
6、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药物本身理化性质、药物使用剂量、药物的多重作用特性有关。
7、成本:(1)直接成本,指与医疗及药品有关的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并不涉及现金经济业务,只包括因病误工或死亡造成的收入损失以及家庭成员陪护工资的损失等等。
8、药物经济学评价:最小成本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E A)、成本效用分析法(UA)、成本效益分析法(BA)9、治疗药物方便性的评价:(1)使用的方便性(2)贮存、运输、携带的方便性(3)获得的方便性(4)药品包装的方便性10、药物的方便性评价原则基础: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11、生命质量,指人们对于个人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个人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
12、药物生命质量评价内容(1)患者对药物治疗疾病效果的感觉如何?(2)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自体机能状况如体力、活动能力、生活能力如何?(3)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生理健康状况如何?(4)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社会综合能力如何?13、治疗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的几种关系(1)疾病预后与生命质量的关系(2)药物不良反应与生命质量的关系(3)临床疗效与生命质量的关系(4)不同药疗方案及费用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1、药物经济学,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其目的是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药物经学的四种评价方法(这四种方法的成本均由货币值表示,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结果指标的测量上的不同):(1)最小成本分析(CMA):比较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临床效果相同药物的治疗方案中应用。
(2)成本效果分析法(CEA):适用于相同疾病不同药物的治疗方案;增量成本效果,常用于确定最优治疗方案。
(3)成本效用分析(CUA):具有同时考虑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期的特点,测定由健康带来的最大效用。
(4)成本效益分析法(CBA)成本与效果用货币计算,适用于比较完全不同项目。
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药物流行病学特点(1)方法学(2)研究的是群体而非个体(3)动态研究2、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1)样本更大,数据估测更确切(2)可长期进行(3)可在特殊人群中进行(4)可研究其他疾病、其他药物对药物效应的影响(5)可进行药物应用的研究(6)可进行超量用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7)可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1)实验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3)描述性研究;方法:(1)个例报道(2)病例组报告(3)长期趋向分析,用来快速为假设提供证据,缺乏个例(4)病例对照研究(5)队列研究,不存在病例对照研究的问题—选择对照组的困难,两者有相危险度、特意危险度的差别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中疾病的发生率与非暴露组中疾病的发生率的比值。
相对危险度大于1.0,就说明研究中的暴露对象比不暴露的对象患病的危险性大,或是说明暴露可能是疾病的原因;相对危险度小于1.0,则说明暴露对象比不暴露对象患病的危险性小,或是说明暴露可能可以防止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0,则意味着暴露与非暴露对象,患病的危险相同,或是说明暴露可能与疾病无关。
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不良反应定义: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强调“正常用量正常用法”2、不良反应分类:(1)病因学分类:A型:剂量依赖性、可预测性、发生率较高、危险性小、死亡率低,个体差异大B型:剂量不相关,药物变性与个体差异有关。
难以预测、发生率低、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包括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C型:机制尚未清楚,长期用药有关,潜伏期长,难以预测。
(2)病理分类:1、功能性改变,一般为临时性的,无病理组织损害。
2、器质性改变:A:炎症型B:增生型C:发育不全型D:萎缩或者坏死E:血管及血管栓塞型。
F:三致型。
“致癌、致畸、致突变”3、重度不良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突变(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致人体永久或显著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4、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因素:A:药物本省药理作用B:生产或者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辅料和添加剂引起的C:药物制剂间的差异引起(2)机体因素:A: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
B:病人个体差异、敏感性、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3)其他因素:饮食或环境因素。
比如酒、茶、吸烟、饮食。
5、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标准:主要分析方面:(1)时间关系(2)以往报告和记录(3)事件后的撤药结果(4)不良反应消除后,再次用药出现(5)其他因素或混杂因素。
评定方法:1、Karch和Lasagna 评定方法:肯定、很可能、可能、条件、可疑五级。
2、计分推算法。
肯定有关>= 9分;很有可能5-8分;可能1-4分;可疑<=0分。
3、其他方法。
六级: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未平价、无法评价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自愿呈报系统(2)集中监测系统(3)记录联接(4)记录应用7、检测报告系统(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3)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8、不良反应报告程序: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或者罕见不良反应随时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最迟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不良反应报告范围:上市五年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所有的可能引起的可疑不良反应;上市五年后的药品,主要报告严重的、罕见的和新的不良反应。
9、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1)机构设置和经费;(2)人才方面(3)方法学方面10、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1)新药上市前严格审批(2)新药上市后的追踪观察(3)合理使用药物(4)处理原则:一旦发现,立即停用所有药物。
11、不良反应监测意义:(1)尽早发现不同良反应(2)研究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3)便于不良反应情报流通,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1、药物利用研究2、药物利用研究目的:实现用药合理化、保证使用安全有效。
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3、药物利用研究作用:(1)可以提示药物消费的基本情况(2)提示药物的应用模式(3)提示药物的消费分布和疾病谱关系(4)反映国家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5)可以对药物的滥用进行监测4、药物的临床评价(1)疗效评价(2)安全性评价(3)经济性评价5、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1)限定日计量方法(DDD),技术性测量单位,成人的平均日剂量,不是与儿童药物利用研究(2)处方日计量方法(PDD)(3)药物利用指数方法第十章新药临床研究第十一章药物相互作用与注射剂配伍变化1、药物相互作用,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而改变了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或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等,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