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等方面。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饮食观念的差异西方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饮食观念。
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保证。
他们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是否适宜,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并尽量保持食物的天然营养。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要吃下去。
西方人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更为科学、规范的方式。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上配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
所以几乎每个中国菜都要用两个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
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鸭、蹄筋、鲍鱼、海参、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辅料。
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二、饮食对象的差异从传统上来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肉食为主,而食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成分的食物偏少,而我国则主要从谷物中摄取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大多易患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而中国人不少营养缺乏、体质偏弱的原因。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
且食物的种类单调,最中意的无外乎牛、鸡、鱼。
西方人很少吃猪肉,打开西餐菜谱,很少看见猪肉类的菜肴。
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内脏,欧共体明文规定:任何动物的内脏不得制成食品向人出售。
中西方饮食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1.饮食对比 2.餐具对比 3பைடு நூலகம்食物对比
饮食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 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 在饮食文化基本观念的差异和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差异。具体而言,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美食观念、审美标准、原料选用、 饮食功能、切割工艺、餐桌类型、进餐形式、进餐用具、进餐速度 和食物温度等十个方面。
表示做得都饿了!呜呜呜~
二、西方饮食的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 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 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 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 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 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 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 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 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 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 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 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 烤、焗最具特色。
一、中国饮食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 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 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 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 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 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 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 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 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 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 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英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何不同?

英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何不同?饮食文化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以及饮食文化传承。
英国和中国作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不同的特色。
下面,我们将从食材、菜肴、用餐习惯等方面来分析英国和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食材1. 英国食材英国地处西欧,气候温和,富有农业资源,以粮食、水果、鲜奶、牛肉、猪肉等为主要食材。
另外,英国还有独特的传统食材,例如黑布丁、苏格兰鲑鱼、英式早餐等。
2. 中国食材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中国菜以米、面、豆、肉、菜为主要材料,同时也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例如酱油、豆腐、葱姜蒜等。
二、菜肴1. 英国菜肴英国菜的口味偏重原味,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通常会配合一些调味料和酱汁食用。
英国著名的传统菜肴有炸鱼薯条、烤牛肉、香肠炖豌豆等。
2. 中国菜肴中国菜肴风味多样,有麻辣、清淡、酸甜等不同口味。
中国菜以烤、蒸、煮、炒、炸等多种方式制作。
中国菜肴口感鲜美,风味独特,例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旋转火锅等。
三、用餐习惯1. 英国用餐习惯英国人饮食时间规律,通常早餐会吃英国式早餐、午餐则比较简单,晚餐较为正式。
英国人的饮食文化也比较讲究用餐礼仪和餐桌文化。
在用餐时,英国人会注重餐具摆放、用餐顺序等细节问题。
另外,英国人喜欢在餐后喝茶或者咖啡。
2. 中国用餐习惯中国人的用餐时间比较灵活,早中晚餐都有,人们喜欢享受美食,注重各种菜肴的搭配和烹饪技巧。
中国人也非常注意用餐礼仪,例如用叉子和刀子是比较少见的,通常用筷子。
在用餐时,中国人也注重热烈的交流和气氛。
综上所述,英国和中国饮食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无论是食材、菜肴还是用餐习惯,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因此,了解英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及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的饮食差异总结

中西方的饮食差异总结
1、口味不同:西方人爱吃甜,中国人多食咸。
2、方式不同: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3、餐具不同:西方人惯用刀叉,中国人惯用筷子。
4、环境不同: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5、观念不同。
中餐简介
中餐,即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
在中国,如何入座、选择座位是有讲究的。
中餐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东北菜、冀菜、豫菜、鄂菜、本帮菜、客家菜、赣菜、京菜、清真菜等菜系。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下面为你讲讲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有哪些。
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
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
重科学即讲求营养。
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含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想,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
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中国和英国的饮食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英国的饮食文化有什么不同中国和英国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两国之间的饮食文化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体现在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上,也反映在用餐礼仪和餐桌文化上。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和英国的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国和英国在食材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饮食以种类丰富的谷物、肉类、蔬菜、水果和海鲜为主要食材。
米饭是中国人主要的主食,而面食在北方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中国人喜欢食用豆类和豆制品,如豆腐和豆浆。
相比之下,英国饮食主要以肉类和海鲜为主。
红肉,如牛肉和猪肉,以及家禽和鱼类是英国人主要的肉类选择。
英国也以奶制品,如牛奶、黄油和奶酪闻名。
其次,中国和英国的烹饪方法有所不同。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拥有许多独特的烹饪技巧和方法。
中国人擅长炒、爆、煮、蒸和炖,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中国菜的特色在于火功独特,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英国菜通常采用烘烤、煎炸和炖煮等传统的西方烹饪方法。
英国人偏爱煮熟的蔬菜和烤肉,以保持食物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餐桌礼仪也是两国饮食文化的显著差异之一。
在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非常重要,人们通常坐在圆桌旁边,共同分享食物。
中国人喜欢将食物放在共享的盘子中心,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此外,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用餐工具是中国的传统。
相反,在英国,人们通常有自己的盘子,并使用刀和叉进行用餐。
在正式的场合,英国人注重用餐礼仪,例如正确使用餐具、对待服务员有礼貌等。
还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是两国的用餐时间和食物种类。
中国人通常有三顿主要的膳食,即早餐、午餐和晚餐。
中国菜的特色是食物多样化,一餐中通常会有多个菜肴,包括汤和主食。
而英国人通常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且午餐通常较简单,不像中国的主食那样丰富。
英国菜的特色在于主菜的数量较少,但通常有各种配菜,如马铃薯、蔬菜和酱汁。
综上所述,中国和英国的饮食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到用餐礼仪和用餐时间,都反映了两个国家的独特之处。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

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异同与交流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认知、态度和审美,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等原因,中西方美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但同时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中产生着新的创意和火花。
一、饮食文化的差异1. 菜品组合中餐食品通常按照五味、五色、五香、五形、五热的标准进行搭配,追求健康、营养和美味的平衡。
而西餐则讲究主食、汤品、甜点、酒水的搭配,因为其文化背景的不同,西餐以肉类和面包为主打,蔬菜水果等则是陪衬。
2. 食用方式中餐通常以家庭或者团体聚餐为主,无论是点菜还是共享,都强调着“人情味”的重要性。
对于用餐礼仪也是十分注重的,如筷子的使用、餐桌上的行为等。
而西餐则偏向于单独用餐,强调的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意识和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用餐礼仪则相对简洁。
3. 食材选择中餐通常以天然材料为主打,新鲜、趣味性、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为家常菜,比如川菜、粤菜等地方性口味。
而西餐则更加注重材料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稀缺性的材质常常被加上高昂的价值,比如:法国鹅肝或是意大利干酪。
二、美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 中餐出海近些年来,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好评不断,如京酱肉丝、麻婆豆腐、火锅、炸酱面等等,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全球美食文化icon,美国、英国、法国都已开了许多中国餐馆,开放式的烹饪流程和口感的变化让更多不同的人群了解和喜欢上了它。
2. 西餐适应中国西餐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呈井喷式的,咖啡厅、西餐厅、快餐店等等多种类型的餐厅在中国大陆铺天盖地的涌现,提出着创新和独特的餐饮理念。
比如:意式披萨、美式汉堡、法式酥饼等等,都已经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并且已慢慢地与以往的中西餐方式相融合。
3. 中西混搭中西混搭的菜品在现代餐饮业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西餐厅开发了一些中西合并的菜肴,比如:中式火锅披萨、法式甜品上海黄鱼、香草茶味义大利面、双菇奶汁炖鱼羹等等,这些推陈出新的创意体现了中西方美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特点、气候环境、民风习俗、文化传统和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传统。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下面从传统食品、饮食习惯、待客方式、就餐方式、就坐形式、用餐工具、宴会食品、赴宴时间等方面浅析一下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1、传统食品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
可见中国人多么重视吃。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饮食也是各种各样的。
中国人在吃方面也很讲究,烹调方法也各不想同。
有蒸、煮、熬、熏;炸、烤、烧、烩;煨、炖、涮、卤……等等各种各样的做法。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方的人们吃的也不一样。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菜肴也有不同的口味,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等等。
但总的说来中国人的主食不是肉类,中国人吃很多的蔬菜、少量的肉类和水果,甚至有很多的素食主义者。
在英国,人们吃的东西和中国人大相径庭。
面包、汉堡、热狗、鱼和炸薯条、黄油)、奶酪是家常食品。
他们的饮食是以肉类为主,吃少量的素菜和大量的水果。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四是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五
是选料精细,用料广泛,如水果、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六是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七是注重色泽, 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八是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煽、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煽最具特色。
2、饮食习惯
中国有句俗话: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中国人早餐比较丰富,奶类、淀粉类、蔬菜、水果样样俱全。
午餐更丰盛些,比早餐多些肉类和汤。
晚餐则比较随意。
中国饮食习惯:重食、重养、重味、重理。
英国人由于工作节奏快,早晨、中午一般只吃便饭,只有晚上一家人才有时间团聚共进晚餐,因此他们的晚餐是正餐。
英国人餐饮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3、待客方式
迎来送往中西文化上也有差别,招待客人也不一样。
在中国,客人一到,主人就要边寒暄边沏茶倒水拿水果,一般不需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即使客人不吃不喝也要尽主人情谊。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注重礼节,崇尚礼多人不怪”的处事原则。
招待客人时,满满一
桌子菜还三番五次地表白菜少不好” 薄酒一杯”的客套话。
菜多且频频相劝,主人才觉得十分得体,才是待客有方”
但在英国,主人通常要先征求客人的意见,问客人喝点什么,不能自作主张,否则就有强人所难之嫌了。
英国人无论需要与否,都出自真心实意,而中国人多半属于礼貌。
英国人讲究的是“实事求是”, 遵循“诚实为上”的原则。
他们平时有客时则爱说“这是我们最好的食品”。
他们请客吃饭通常不说“家常便饭”之类的话语,除非确实如此。
4、就餐方式
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
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
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5、就坐形式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
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
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6、用餐工具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
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筷子。
筷子可说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
而英国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
7、宴会食品
在中国,无论在家中或饭馆招待客人,为显示主人的热情、大方、好客,总是弄满满一桌子的菜,菜的贵贱一般与主人的经济、身份和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为了面子,中国人总会竭尽所能做或者点最好的菜来招待客人。
吃完后,桌上有很多剩菜主人才觉得光彩,如果饭菜吃尽,主人会觉得很没面子。
英国人的宴会就简单多了。
在宴会上一般只有一道肉类主菜,两三道烹饪精美的蔬菜,一份好看的甜点以及咖啡等。
不过英国人在不同的宴会上有着不同的传统菜肴和食品。
例如在感恩节的宴席上,吃火鸡和南瓜馅饼,已成为民俗;在生日宴会上,一定会有一个插着同年龄数量相等的蜡烛的生日蛋糕;在圣诞节的宴会上一般会有一只大大的鸭子或一只火鸡或牛肉,还会有一个与生日蛋糕不同的圣诞蛋糕。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宴会上的食品是以够吃为原则,既不能剩余,又要体现不同的
宴会特色。
一般在英国人的宴会上,客人应该吃完盘
子里的食品。
吃完后一般都会赞美一下食品好吃、可口等。
这样主人就会很咼兴。
&赴宴时间
中国人在守时上总是比不上英美人。
在宴请时,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太遵守约定的时间。
客人要么来得很早,要么到得很晚。
一般情况下当客人到来时,女主人都在厨房忙碌,这大概与中国人的菜肴准备费时费事和中国人习惯边吃边上菜有一定的关系,还有有些菜必须够热度才有味道。
英国人则不一样,他们遵循的是“准时”原则。
他们一般按照主人约定的时间或晚5至10分钟到达。
如果他们临时有事不能赴约,他们会事先打电话告诉主人并道歉。
如果不能按时赴约也要事先打电话给主人并告诉自己可以到来的准确时间。
准时是对人的尊重,准时也是英美人的习惯。
9、总结
中国和英国文化、历史、民族性格、信念、行为和习惯等的不同导致了中英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英国人注重“以人为本”。
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英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英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
本文通过中英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希望求同存异,加强交流、了
解,相互尊重,共同促进中英饮食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