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精选3篇

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精选3篇

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精选3篇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低到高积累而成的。

成功也需要从点滴开始,坚持做好每一天,你一定会收获最终的成功!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走向成功的事例篇1:唐骏我在进入微软之前,其实已经拥有了3家公司,但我还是决定从微软的软件工程师做起,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要应聘总裁的职位,比尔·盖茨肯定认为我脑子坏掉了。

——唐骏人在社会上生存,无论做任何事情,想一步成功都是很难的,只有努力从底层做起的人才能稳扎稳打,能上能下。

唐骏说:“有些人刚进公司,就说‘我要成为一个CEO’,其实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个规划,因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一个CEO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你把自己的规划定得太高,你会发现经过两年的努力,离CEO的距离跟两年前是一样的距离的话,那个时候你就很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追求。

”每个人都希望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应该懂得,实现职业理想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它就像盖房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基打好,然后再一块砖一块砖地垒实,然后再一层层地盖下去。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一座大楼已经在不经意中一天天地盖了起来。

唐骏于2004年2月就任盛大公司总裁,在此之前,唐骏从1994年进入微软一直到1997年,在微软总部所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一名软件工程师。

后来,1997年因工作出色,唐骏才被委派到上海成立了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

此时,唐骏仍然不变的是刻苦勤奋,从底层做起的精神。

到2002年3月,仅4年半时间,经过唐骏不断的努力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从最初的27人发展到了400多人。

随后,3月20日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高群耀辞去总裁职务,唐骏便于3月26日正式被微软总部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

想成功,就要有一种从底层做起的精神。

这个道理其实古人早已明白,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早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名人事迹

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名人事迹

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名人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名人事迹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名人事迹5篇只有失败者才会为粉饰自己失败的行为而四处寻找借口,而成功者永远只会专注于找方法。

失败后成功的名人例子

失败后成功的名人例子

失败后成功的名人例子1、贝多芬贝多芬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出色的音乐天赋,可是在贝多芬成长的关键阶段,他的耳朵却听不到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用嘴巴感知音乐,最后成为著名音乐家。

2、霍金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导致肌肉委琐的卢伽雷病。

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是后来他没有被打倒,坚持研究,成了著名物理学家。

3、爱迪生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

”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

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

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4、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5、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

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

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6、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这一年,约翰刚满十八岁,但是他具备了决断的勇气。仅仅过了五年,约翰便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非凡的果敢成为一名众人皆知的优秀军人。后来,当他光荣地卸去陆军上将的责任而退休时,有人介绍他到一个全新的行业去做事,本来他也可以等一等、想一想,可是他仍然没有这样做,他再次以坚定的口吻告诉太太说:”我要去试一试。”仅仅过了两年,约翰就成了该行业的专家。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篇2
约翰是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青年,在他读高中时,进入全美著名的高等学府就是他的梦想,可是由于家境贫穷,他必须休学一年,拼命工作来挣取足够的学费。在等候工作机会时,他无意中听到关于西点军校招生的消息,他想在那里读书,学做军官,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约翰当时对西点军校一无所知,他本来可以等一年,试一试考大学,然后再作决定,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只想了一晚,第二天,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母亲:“我要到西点去试一试。”
此时此刻,他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周围几十里没有村庄和居民;10小时以内不会有人来救他;不久之后,他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
他不能等待,必须自己救自己。他用尽全身力气抽腿,可怎么也抽不出来。他摸到身边的斧子,开始砍树。但因为用力过猛,才砍了三四下,斧柄就断了。他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放着他的电锯。他用断斧柄把电锯弄到手,想把
失败是成功的阶梯,每一次的失败都使人离成功越来越近。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篇1
在美国缅因州,有一个伐木工人叫巴尼·罗伯格。一天,他正在砍伐的大树突然倒下,右腿被沉重的树干死死压住,血流不止。
面对自己伐木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失败和灾难,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该怎么办?”
生活就是奔腾的河流,不容许有片刻停留!人生中的机遇稍纵即逝,因此,当我们不能作决定时,为什么不先干起来再下结论呢?其实,人生的很多机遇都是在尝试过程中发现的。只要你行动,你就能成功。

10个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10个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

10个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成功,需要坚强。

失败的时候不妨多看一些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故事,给自己励志的能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0个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名人小故事1、孙康映雪夜读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

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

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

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2、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

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头悬梁锥刺骨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

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4、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

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

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

但他并不恢心。

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

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 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挫折助力成长名人例子

挫折助力成长名人例子

挫折助力成长名人例子以挫折助力成长的名人例子:1.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作为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挫折,最明显的是他在30多岁时开始逐渐失聪。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反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

2. 爱迪生(Thomas Edison):作为现代发明之父,爱迪生曾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他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尝试了上千种不同的材料和设计,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将每次失败都看作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最终成功发明了实用的电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

3. 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作为篮球界的传奇人物,乔丹在职业生涯中遭遇了多次挫折和失败。

在他的大学时期,他未能进入校队,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训练,最终成为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并且连续6次夺得总冠军。

4.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乔布斯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他在1985年被苹果公司董事会解雇后,创办了一家名为NeXT的公司,但这家公司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然而,乔布斯并没有放弃,后来他回到了苹果公司,并在之后的几年里推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如iPod、iPhone和iPad,使苹果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5.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一位被先天失明和失聪的女作家和演讲家。

在她的童年时期,她经历了无法沟通和学习的巨大困难。

然而,通过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指导和鼓励,凯勒学会了使用手语和盲文,并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残障人士争取权益。

6.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期间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或伟人的事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或伟人的事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或伟人的事例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或伟人的事例一、科学领域1.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实验家,曾持续进行数千次实验以成功发明了第一颗实用的电灯泡。

在他的实验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的失败和困难,但他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法,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以其相对论理论而闻名。

然而,他在年轻时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表现平平,甚至因此被认为不够聪明。

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己的天赋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商业领域1. 亨利·福特(Henry Ford)亨利·福特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奠基者,也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在创业初期,他曾两次失败,并且面临破产的风险。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借助自己的机械天赋和商业眼光,最终成功地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引领了汽车工业的革命。

2.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斯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科技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在1985年,他因为公司内部纷争被迫离开了苹果。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就结束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是在离开苹果后创办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最终在1996年重回苹果公司,带领苹果走向了辉煌。

三、艺术领域1. 范高瑞(Vincent van Gogh)范高瑞是荷兰画家,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前身。

然而,他的绘画才能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他的作品售价低廉,甚至有时无人问津。

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创作,并创作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直到他去世后不久,他的艺术才被世人所赞赏,并成为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2.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是音乐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历史名人受挫但最后成功的事例

历史名人受挫但最后成功的事例

历史名人受挫但最后成功的事例1.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

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只铺些柴草,又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2.清朝蒲松龄当时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蒲松龄四次应试举人都落第了。

但他并未因此而悲观失望,最终完成了巨著《聊斋志异》3.汉朝韩信曾经连饭都要依靠洗衣服的漂母,经历了胯下之辱,被世人嘲笑。

但他最终伴随刘邦打下天下,成为“汉初三杰”之一,被誉为“兵仙”4.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本是一个放牛娃,连饭都要吃不上。

最终灭掉元朝,陈友谅,张士诚,在应天府登基,建立明朝5.汉朝张骞张骞历经13年,西行数万里,不辱使命,耗尽毕生心血,不断的探索,为汉朝开拓了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6.春秋百里奚百里奚曾落魄到沿街乞讨,吃冷饭,遭冷眼,天当被,地当床,尝遍人间冷暖。

后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赎回了秦国,秦穆公将其任用为丞相,百里奚帮助秦穆公称霸,堪称“一代名相”。

7.晋文公重耳先后被父亲晋献公和弟弟晋惠公追杀,被迫流亡诸侯各国,总共长达十九年时间,直到六十二岁才登上晋国国君之位,继承后他励精图治,与民同乐,使晋国称霸。

8.战国孙膑庞涓嫉妒孙膑,便秘密派人召来孙膑,用刑法砍断他的双膝,并在他脸上刺字涂黑,企图让孙膑不能再出头露面,孙膑装傻才没有被杀,后进入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事,打赢了桂陵之战,并在马陵之战杀死庞涓,大仇得报。

9.汉朝司马迁被处以宫刑,身陷人生的逆境,对人生有了很多新的体悟,他再也不再为了讨好上位者而写一些华而不实的文章,终于完成著作《史记》,成为“史学两司马”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一我国大数学家祖冲之不但精通天文、历法,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特别对“圆周率”研究的杰出成就,更是超越前代。

大家知道圆周率π是圆周与直径之比π≈3.14159。

古时候人们知道π值是“3”,制木桶木盆的匠人都知道“径一周三”,就是木桶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

当然,现代已经用计算机算出了小数点后两千多位数字的圆周率。

可那时候没有计算机,全凭手算。

在祖冲之之前,西汉末年的数学家刘歆算出圆周率是3.1547。

东汉的科学家张衡算出圆周率约为3.1622。

到了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创造了一种“割圆术”来求圆周率,圆周率的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什么叫“割圆术”,“割”就是“分”的意思,就是将圆细分成很多等份。

画一个顶点都在圆周上的边长都相等的多边形,求出多边形的边长,再算圆周率——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算出的圆周率就越精确。

一天早上,祖冲之正在家中读书,读的就是那刘徽做了注的《九章算术》,看到“割圆术”处,心想:将那正多边形的边数算到96个并不算多,多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相差还甚远,为何不再多算一些,正多边形的边长愈多,多边形的周长不就更接近圆周长了吗?那算出的周率不就更精确了吗?想着想着,抬头一看,正见儿子在外玩耍,便叫道:“暅儿,你且去后山砍两根竹子来。

”祖冲之的儿子叫祖暅,聪明伶俐,受祖冲之的影响,耳濡目染,也喜欢了数学,后来也成了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定理”。

听见父亲唤自己,急忙跑了进来问道:“爹,唤儿有什么事情?”祖冲之说道:“你去后山砍一根毛竹来。

”暅儿问道:“又要做算筹?”祖冲之答道:“不错,你去砍了与我拿来。

”祖冲之那个时代,还没有1、2、3、4、5、……阿拉伯数字,计算全靠一根根小棍,那个时代把这些小棍叫做算筹。

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的数据,祖冲之用“割圆术”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增多到24576边。

现在,圆是“割”开了,但计算过程真叫一个苦啊。

祖冲之把算筹摆得到处都是:桌上摆不下,在地上摆,书房的地摆不下,就到堂屋的地上摆。

祖冲之从早算到晚,摆弄那算筹,摆了满满一地,妻子叫吃饭了,都无从下脚,只好扔给他两个窝头。

暅儿踮着脚来回给他递算筹,直到掌灯时分。

这祖冲之才站起来,但是腰已经直不起来了。

就这样整整算了两天,才算到192边形,人已经是累得腰酸背痛的。

祖冲之捶捶腰说道:“暅儿,今天就到此为止,这地上的算筹不要动了,明日起早再算。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祖冲之就起了床,没有叫醒妻子和耿儿,秉烛再算,几个时辰后,天已是大亮,那祖冲之还蹲在地上只顾埋头摆弄算筹,没有注意从门外忽然走进一人来,那人也没留意地上的算筹,径直走到祖冲之面前,兴冲冲拍拍祖冲之的肩膀说道:“文远兄,我告诉你一件事——”话还没说完,只听那祖冲之大叫一声:“你,你——”把那来人吓得一跳,那人说道:“文远兄,你这……”祖冲之站起来,摇摇头叹了口气,“你看看地上,这两天的功夫全白费了。

”来人才看见地上满地的算筹。

他进来的时候,没留意,将那摆好的算筹踢得个稀乱。

那人连声说道:“抱歉、抱歉。

”匆匆走了。

祖冲之此刻真是无比懊恼。

祖冲之只好叫起暅儿,从头再来。

祖冲之说道:“暅儿,这次算后,你把每一次的结果记将下来,我们从头再来。

从十二边形算起。

”就这样,祖冲之有蹲在地上摆起了算筹,日复一日。

新做的算筹有的没有打磨光滑,一不小心,那算筹上的毛签就会扎进手指,钻心的疼痛,一天下来,那祖冲之的十个手指,早已经是血迹斑斑。

算到第七日,算出了圆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是六丈二尺八寸又三一八三二。

这时,祖冲之累得走路都直不起腰了。

歇了一日,接着算,从外切正六边形算起,一共算到外切正24576边形,又花了九天的时间。

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祖冲之计算出这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值,在当时,实属极了不得的成就,在欧洲,一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的一位叫握脱的数学家求出了π的值用分数355/113表示,比起祖冲之晚了一千年!二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

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

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

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

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

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

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

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念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其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成果,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

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

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

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

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

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

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

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时白热灯显得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

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可试来试去,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

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

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

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

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这个消息一传开,轰动了整个世界。

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片混乱。

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

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它材料!”“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

“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

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

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

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

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

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

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

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

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

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

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周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