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在临床医学领域中,间质性肺疾病是指一类累及肺间质结构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炎性和纤维化的病变。

这些疾病对呼吸系统的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气促和慢性咳嗽等症状。

本文将分享一例患者的间质性肺疾病病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5岁,农民。

患者于近期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且逐渐加重。

患者无明显疼痛、咳痰等症状,但感觉到日常活动能力的明显下降。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呼吸频率增快,肺野呼吸音减弱,敲击音轻浊度增加。

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不清,异常密度影。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患者被初步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肺功能试验、高分辨率CT扫描、纤支镜等。

诊断和治疗:经过进一步检查,患者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该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致密的纤维化组织替代了正常的肺泡结构,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减退。

针对该疾病,患者被给予了综合治疗。

这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疗法、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方面,患者接受了抗纤维化药物的治疗,如胞磷胆碱(Pirfenidone)或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 NAC)等。

支持性疗法方面,给予患者氧疗、营养支持等。

随访和效果评估:患者被定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肺功能试验和影像学评估等。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和影像学结果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的症状在治疗后有所减轻,并且肺功能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稳定。

但需要强调的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结论:间质性肺疾病,特别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对于患有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及早干预。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

病例分享间质性肺疾病病例分享 - 间质性肺疾病(正文开始)患者资料:姓名:王小明性别:男年龄:65岁主诉:咳嗽、胸闷、气短病史回顾:王小明,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最近几个月来一直有咳嗽、胸闷和气短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周内,这些症状得到了加重,并伴有咯血。

除此之外,他还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和乏力的症状。

患者没有其他过去或现在的临床疾病史,也没有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摄氏度心率:78次/分钟呼吸频率:20次/分钟血压:120/80毫米汞柱听诊:双肺可闻及爆裂音和干湿啰音,胸廓无畸形。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

- C-反应蛋白:正常范围内。

- 血沉率:略高。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射线:显示双肺散在性斑点状阴影。

- HRCT(高分辨率CT)扫描:描绘了间质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显示了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

3.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轻度下降。

-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轻度下降。

- 肺泡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中度下降。

最终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王小明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

具体而言,他患有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PF)。

治疗和随访:目前,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PF)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由于该疾病的进行性和慢性特点,目前尚无根治的治疗方法。

然而,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进展的速度。

基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王小明将被建议接受以下措施:1. 抽烟者需戒烟,避免二手烟的暴露;2. 远离有害尘埃和化学物质的环境;3. 接受针对肺功能保持和改善的康复训练;4. 处方药物:- 抗纤维化药物(如纤维化指标抑制剂);- 对症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

此外,王小明将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病情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间质性肺疾病,特别是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IPF),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病例介绍•间质性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间质性肺病的病理学特征•病例的鉴别诊断•病例的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病例的预后及随访01病例介绍病例选择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标准。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间质性肺病患者。

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

病例一般情况本组共纳入病例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5±8.7岁。

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5±3.4年。

吸烟史:21例患者有吸烟史,平均吸烟指数为45.3±15.6。

临床表现50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咳嗽、乏力等症状,其中32例患者伴有发热。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38例患者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12例患者为局灶性间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41例患者血氧分压(PaO₂)<60mmHg,其中16例患者PaO₂<50mmHg;35例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45mmHg。

病例临床诊断02间质性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间质性肺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发病年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部分原因可能是女性在激素变化、职业暴露等方面的敏感性较高。

性别分布不同种族和民族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

种族与民族分布间质性肺病的人群分布不同地区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和类型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地区间的环境因素、职业暴露等有关。

地理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影响间质性肺病的发病,高收入国家发病率高于低收入国家。

社会经济状况间质性肺病的地区分布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分布约20%的间质性肺病患者有职业暴露史,包括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生物燃料等。

职业暴露感染因素系统性疾病其他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感染因素也可能导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

【每周一例】98期讨论实录间质性肺病“MDT”

【每周一例】98期讨论实录间质性肺病“MDT”

【每周一例】98期讨论实录间质性肺病“MDT”01临床资料02第一轮群内讨论实录许慧良:中年女性患者,活动后气短1周,进行性加重,发热1天,体温38.8℃,白细胞、中性粒、血沉稍偏高,CRP、PCT不高,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部分实变,双下肺及外围胸膜下分布为主,胸腔积液不明显,考虑COP可能,鉴别病毒性肺炎,过敏性肺炎。

一切∮随缘:双肺上叶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欠清,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实变影,自胸膜下向内进展,部分周围伴有磨玻璃影及纤维索条影,累及多个叶段,血管束增粗,胸膜略增厚。

临床:中年女性,有感染症状实验室感染指标增高,先考虑:OP(一般双下肺多见),CTD 相关肺病(有肌肉酸痛,建议查风免指标),HP及EP(嗜酸无增高),建议支气管镜病原学检查。

joyzhy:中年女性,活动后气促1周并发热一天。

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及实变,支气管血管束走形分布及下肺分布,相应支气管壁未见明显增厚。

临床实验室,中性稍高、血沉加快。

考虑:1、感染性改变,病毒肺炎,前期受凉、肌肉痛、近期发热,双肺磨玻璃及实变,符合。

2、炎性病变,血管炎类,相应血管增粗,符合,但是多结节、实变、空洞,且其他系统表现不支持。

3、OP类,血管束分布、胸膜下分布,实变边缘略收缩,符合。

最后考虑:病毒肺>OP>血管炎。

王秀仙:双肺多发斑片及大片实变影,边缘模糊,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中轴间质增厚,乳酸脱氢酶升高,考虑急性间质性肺炎?OP?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炎?晕晕菜:患者中年女性,以活动后气短1周入院,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病程中出现发热。

辅助检查血沉偏快,降钙素原阴性,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偏高,胸CT:双肺可见斑片状毛玻璃样渗出影,以沿支气管血管束,外周、胸膜下分布为主,双下肺呈实变影。

考虑:非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炎,无肌病性皮肌炎可能性大,完善风湿免疫学血清学、气管镜肺泡灌洗细分类、TBLB等相关检查。

病例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

病例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

病例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1例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早期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或缺如,普通胸片检查敏感度不高。

容易漏诊,且预后较差。

我科接诊1例RA-ILD,早期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ILD),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以“突发剧烈头痛8h”之主诉入院。

患者8h 前无明显原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急于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本院。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消瘦体型,双手指关节可见屈曲变形,中间骨节粗大;四肢屈曲变形,颈抵抗,距下颌2指,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给予抗脑血管痉挛、止血、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治疗,胸部CT:双肺纹理粗,未见活动性病变。

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然呼之不应,呼吸浅慢,考虑动脉瘤再次破裂,急行经口气管插管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行DSA并植入两枚电解脱弹簧圈,术后第2天患者意识逐渐转清,无头痛头晕,安返病房。

术后给予头孢甲肟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间断经口气管插管吸出黄浓痰,血常规:WBC14.19×109/L、NEU79.44%,复查胸片CT示:右肺炎症,与之前对比肺部感染加重。

更换抗生素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3次/日,患者黄浓痰不能排除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予替考拉宁0.4g,1次/日,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治疗5d,患者仍间断发热,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可见口中有白斑覆着,考虑患者存在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200mL(0.4g),1次/日抗真菌治疗。

治疗2d后患者突发寒战、高热,不能排除菌血症,给予血培养,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比阿培南0.3g,4次/日,联合氟康唑抗感染。

治疗5d后复查CT较前无明显改善。

用药后患者仍间断发热,咳黄色浓痰,考虑患者抗感染力度已足够大,但患者发热症状无缓解,回顾病例,患者四肢变形,追问家属诉既往30年前曾患有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前近端掌指关节疼痛,劳累后疼痛明显,自服布洛芬后症状缓解,四肢关节畸形改变,考虑患者此次发热不能排除风湿肺,行自身抗体检查:抗CC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瓜氨肽抗体检测2096AU/mL,类风湿因子测定36IU/mL,血沉38mm/h,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甲强龙40mg微泵输液,1次/天;每天1次,连续5d,患者未再发热,复查胸部CT患者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最终考虑患者此次反复发热和肺部病变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所致。

间质性肺疾病45例的临床分析

间质性肺疾病45例的临床分析
【 摘要 】 目的:探讨阔质性肺疾病( L ) I O 的临床诊断 、 鉴别诊断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 方法:对4 例以弥漫性肺 问质病蹙为主要表现患者的 5
临床症状 、 体征 、线胸片和高分辨率C 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X T 在此4 例患者中, 5 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P 的2 例 . IF) 9 结缔组织致肺问质纤维化( I 的8 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6 药物引起 的3 C P PF) 例, 例, 例;O D合并PF 9 ,I 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2 例,I I 的1 例 PF 2 PF合并 感染的4 例。 O 结论 :I0 L 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IL D 的病 因诊 断以及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 关键词 】 间质性肺疾病 ; 弥漫性肺 实质性疾 病 ; 特发性肺 纤维化;
【 中图分类号 】 5 39 R 6. 【 文献 标识 码 】 A f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6 0 4 — 2 17— 5 32 1 0— 0 40
Ana y i fci c l e t e f 5pa i n swih i t r t i l u g d s a e l sso l nia a ur so 4 te t t n e s i a n ie s s f t l Li uWe — u 而 nq ,
f cos a t r.
【 e r s i esii ugdsae dfuepr nh m l ugdsae iipt i p loayfboi Ky Wo d 】n r t l n i s; i s aecy a ln i s;d o ahc um nr irs t t al e f e s
间质性肺疾病 ( 是一组 以肺间质炎症和 纤维化为主要 表现的异 源 几D)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

肺移植
鉴于目前治疗的治疗方法对AIP收效有限,有学者提出了 用肺移植的方法治疗AIP。Robinson等率先在1996年对一 例49岁的有病理诊断依据的AIP患者实施右侧单肺移植手 术,术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而且影像学显示未做移植 的左肺原有间质改变的阴影也有部分消失(考虑是否与术 后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关)。此后Kim等 在2009年对一例 皮肌炎合并急性加重的间质性肺炎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成功, 术后11个月随访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尚无复发迹象。目 前有部分学者认为肺移植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因而可以考虑对激素治疗较差的难治性AIP患 者行肺移植手术来延长生命。
X线胸片提示:双肺弥漫渗出性病变
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
入院后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经泰能、 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但病情进行性恶 化,呼吸窘迫加重,口唇紫绀,血氧饱和 度下降至78% 。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 气,PEEP逐渐上调至14 厘米水柱,PSV: 20厘米水柱,FiO2:60% ,最高达80% 。 但SpaO2,只能维持于84% 一92% 。
讨论目的
1.患者诊断是什么? 2.下一步诊疗计划?
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在右腋 前线第4肋间行经皮盲穿肺活检术,手术顺 利。病理诊断:急性问质性肺炎。治疗上 在头孢美唑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 松龙160 mg,12 h一次。经用药5 d后呼吸 困难明显缓解,呼吸机PEEP、FiO,逐渐 下调,复查胸片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较前 明显吸收。
病例讨论 急性间质性肺炎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9岁,因“发热、干咳、进行 性呼吸困难3 天” 入院。既往体健。3 天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干咳,伴乏力、胸 闷,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间质性肺病的病例讨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例诊断分析 • 病例治疗及转归 • 病例讨论总结 • 相关文献回顾
01
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60岁 患者性别:男 患者职业:退休工人
病例病史及症状
01
慢性咳嗽
患者有长期的慢性咳嗽,无其他明显 症状。
02
呼吸困难
近半年来,患者偶尔感到呼吸困难, 特别是在活动后。
02
间质性肺病的治疗方案因个体差异而异,且缺乏标准化和规范
化,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对症治疗为主
03
目前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吸氧、使用糖
皮质激素等,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并发症。
患者预后及随访情况
预后不良
间质性肺病的预后通常较差,部 分患者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或死 亡。
定期随访
对于确诊的间质性肺病患者,定 期随访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03
疲劳和体重下降
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疲劳和体重下 降。
病例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
显示双肺间质性病变,以肺下 叶为主。
肺功能检查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 能障碍。
HRCT
显示双肺间质性病变,以肺下 叶为主,伴有少量磨玻璃影和
蜂窝状改变。02病例诊分析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为间质性 肺病。
影像学诊断价值
高分辨率CT(HRCT)在间质性肺病的诊 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病 变的形态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 据。
治疗靶点及新型药物研发
治疗靶点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营造良好环境,保持温湿度适宜。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饮水。 3.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咳出。 4.必要时行机械吸痰。
护理措施
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1.适当抬高水肿肢体,定时变换体位。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定时翻身,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做好
防压疮措施。 4.观察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整
肺间质的概念
什么是肺实质?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叫肺实质。 什么是肺间质?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的肺泡隔
(又称间质腔)、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 括血管和淋巴组织统称为肺间质。 肺间质的主要成分: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肺间质的细胞成分包括间叶细胞、炎症细胞和免疫活 性细胞。 肺间质的细胞外基质包括基质和纤维成分。基质主要 是基底膜。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3.正确使用床栏,加强巡视,避免坠床。 4.抬高下肢,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预防静脉
血栓形成。
5.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 除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发生误吸和窒息。
健康指导
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营养平衡,防止 感冒及交叉感染。
用药:遵医嘱长期正确用药,切记擅自停 药,定期随访。
呼吸功能锻炼:促进肺功能恢复。 给予心理护理,给予家庭支持,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观察要点
神志,生命体征,SO2。 咳嗽,咳痰的频率,性质及痰液的色、量、性状。 缺氧表现:面色、口唇、甲床等皮肤黏膜的颜色,发绀程
度。 呼吸困难表现: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困难程度、次数
及时间。有无张口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观察二便的色、量及性状。 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如口腔溃疡,消化道出血。
Ⅱ型呼吸衰竭 呼吸性酸中毒 肺性脑病
病史介绍
入院体检 T:36.8℃ P:96次/分 R:21次/分 BP:129/79mmHg 患者神志清,主诉:咳嗽,咳白粘痰,量多 , 伴咳痰不畅,动则气促。 BI评分:重度依赖; 跌倒风险评估:25分; 压疮风险评估:13分; 予一级护理,低盐软食,低流量吸氧。

相关知识
一般概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 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 疾病。许多ILD初期都有肺泡炎的表现过程。 许多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为肺泡间质性病变混合存在。由于影像学和临床 病理上的重叠,所以ILD又被称为弥漫性实 质性肺疾病(DPLD)。目前认为有200多 种疾病可引起ILD。因此,ILD不是一个独 立的疾病。
关 3.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诊断
次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氧供与氧耗失
衡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修饰、洗澡、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上下楼梯) 3.睡眠形态紊乱 4.电解质紊乱
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1.呼吸抑制 2.心力衰竭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4.有受伤的可能 5.有栓塞/误吸/窒息的危险
血气分析 3-9
异常检查
3-10
3-11
3-12
3-13 正常范围
PH
7.422
7.412
7.421
7.449
7.458 7.35-7.45
PCO2
86
(mmHg)
PO2
138
(mmHg)
SO2
99.8
(%)
HCO3
54.8
(mmol/L)
91.6
84.7
78.9
121.1
157.1
126.6
99.5
异常检查
血常规:WBC :3.36*109/L RBC :3.69*1012/L
Hb:117g/L
PLT:56*109/L
N:79.31%
C-反应蛋白:15mg/L
血沉:16mm/h
降钙素原:0.058ng/ml D-二聚体:1.1mg/L
钠:146.44mmol/L
氯:95.84mmol/L
钙:2.与原发病有关 1.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坐卧位或高枕
卧位。 2.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1-2L/min,做好导管
护理及宣教。 3.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使用呼吸兴奋剂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 严格控制滴速。
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 关
100
99.9
57
53.8
53.4
70
35-45
67.1
80-100
94.1
95-99
43
22-26
主要治疗
1.抗感染(头孢呋辛) 2.解痉平喘(喘定、茶碱缓释片、米乐松) 3.祛痰(氨溴索) 4.改善通气、兴奋呼吸(可拉明)
护理诊断
主要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原发病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
ILD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但其主要机制是病原 因素引起炎症、组织损伤和组织修复等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史介绍
3-8血气分析: 酸碱度(PH):7.319 二氧化碳分压(PCO2):116.6mmHg 氧分压(PO2):183.2mmHg 氧饱和度(SO2 ):100% 实际碳酸氢盐(HCO3):58.6mmol/L 遵医嘱予告病重,心电监护。
病史介绍
现患者神志清,左上肢中度浮肿,双下肢轻 度浮肿,主诉:咳嗽,咳少量白粘痰伴咳痰 不畅,气促,动则加剧。每餐1-2调羹饭。 BP90-118/45-69mmHg,HR105-138次/分, R15-25次/分,SO2 87-100%。24小时尿量 330-400ml。大便正常。夜间睡眠3-4小时。
洁。
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饮食,少量多餐。 2.避免摄入含钠高和产气的食物,保持大便
通畅。 3.定期监测电解质情况。
护理措施
1.专人看护,定时翻身,下床活动需人搀扶 ,做好生活护理。
2.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观察患者夜眠情况 ,必要时使用保护带、约束带。
间质性肺病护理 病例讨论
五病区 2018-3-15
病史介绍
床号:29床 性别:男性 床位医生: × × × 责任护士: × × ×
姓名:× × × 年龄:87岁
患者因反复咳、痰、喘50年,加重半月余于 2018年3月8日平车入院。
病史介绍
入院诊断 1.间质性肺病伴纤维化伴感染 2.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