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淤积前后水温结构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特点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特点分析

摘要: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荆江河段实测水沙、河道冲淤等实测资料,统计并分析了蓄水以来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水位变化特点。

分析指出,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来沙量大幅减少,总体冲刷量较蓄水前有所增大,且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与航道条件密切相关的枯水河槽以上的滩地部分冲刷也有所增大;同流量下沿程水位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砂卵石河床段、临近城陵矶的荆江河段尾端,水位下降幅度较小,而紧邻砂卵石河床段的沙市附近水位下降幅度较大。

关键词:三峡工程荆江河床冲淤水位变化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但是,三峡水库的蓄水将改变坝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引起长距离的河床冲刷及水位下降,航道条件与河床冲刷关系密切。

荆江河段为长江干流重点浅滩水道密集的河段,自身演变较为复杂,且受三峡影响最早最直接。

因此,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概况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347.2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

荆江北岸有支流沮漳河入汇,南岸沿程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调弦口(已于1959年建闸控制)分流入洞庭湖,洞庭湖又集湘、资、沅、澧四水于城陵矶处汇入长江,构成非常复杂的江湖关系,见图1。

上荆江为微弯河段,多弯曲分汊,长约171.5km。

枝城至江口段为低山丘陵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的河段,两岸多为低山丘陵控制,河岸稳定。

下荆江上起藕池口,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175.7km。

历史上,下荆江蜿蜒曲折,易发生自然裁弯,河道摆动幅度大,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下荆江经历了中洲子(1967年)、上车湾(1969年)两处人工裁弯以及沙滩子(1972年)自然裁弯,使其河长缩短了约78km。

裁弯工程实施后,因下荆江不断实施河势控制工程与护岸工程,河道摆动幅度明显减小,岸线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蓄水对库区的气候要素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温度、降水和风速三个方面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对于温度来说,蓄水后的库区温度相对较低。

蓄水增加了水体的面积,增加了蒸发散的量,从而降低了湖面附近的温度。

蓄水后的库区会形成一种湿地气候,湿度较高,也会使得库区的温度相对较低。

蓄水后的库区温度变化趋势是降低的。

降水方面,在蓄水前后的对比中,库区的降水量相对增加。

蓄水后水库面积增大,水面水汽的蒸发增加,从而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促使降水的形成和增加。

水库对降水的影响还与大气环流有关,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总体上看,蓄水后库区的降水量变化趋势是增加的。

风速方面,蓄水后的库区风速相对较小。

蓄水后水库面积增大,湖面边界的风速受到湖泊的阻挡,从而减小了库区内风速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风场,湖面水汽的蒸发减小了空气的干燥度,也减小了风速。

蓄水后的库区风速变化趋势是减小的。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是温度降低、降水增加和风速减小。

这些变化趋势对于库区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温度的降低可能使得库区的气温适宜种植更多的作物,降水的增加可能有助于农田的灌溉和水资源的利用,而风速的减小可能使得库区的风景更加宜人。

这些变化趋势也可能对库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挑战,如可能导致湿地物种的改变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因此在水库蓄水后要加强监测和管理,以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库淤积前后水温结构的变化

水库淤积前后水温结构的变化

水库淤积前后水温结构的变化
范世平1,冯民权1,范术芳2,刘钊1
( 陕西 西安 7 1.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2.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 , 3 0 0 0 2
摘要 : 水库中的泥沙淤积不仅减小了水库库容 , 而且对水库中 的 水 温 分 布 也 产 生 了 一 定 影 响 . 以汾河水库为例, 针
对水库泥沙淤积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 , 对水库淤积前 后 的 水 温 分 布 进 行 模 拟 预 测 . 首先利用实际监测的水温数据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及参数率定 , 然后运用 三 维 数 学 模 型 对 2 种 条 件 下 的 水 库 水 温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拟 , 得 出了汾河水库淤积前后的水温结构及全年下泄水温 , 并通过结果对比分析 2种工况下水温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 : 水库淤积前 , 夏季的水库水温分布的分层 现 象 较 淤 积 后 更 为 明 显 , 而 且 水 温 略 高. 这说明水库的水量和 水深变化都会对水温结构产生影响 , 水深越浅 , 水温升高和降低的变化速度越快 .
: , A b s t r a c t S a n d s i l t i n r e s e r v o i r n o t o n l d e c r e a s e r e s e r v o i r c a a c i t b u t a l s o i m a c t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y p y p ,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 B a s e d o n t h e h e n o m e n o n o f s a n d s i l t i n F e n h e R i v e r r e s e r v o i r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w a - p p ,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w a s s i m u l a t e d . F i r s t l t h e m e a s u r e d d a t a w e r e u s e d p p y t o v e r i f t h e m o d e l a n d c a l i b r a t e f o r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 A n d t h e n t h e m o d e l w a s a a r a m e t e r s - - y p p l i e d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i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a n d n o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W a t e r t e m - - p p p p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w h o l e e a r d i s c h a r e t e m e r a t u r e o f F e n h e R e s e r v o i r w e r e a n a l z e d . B c o n t r a s - p y g p y y , t i n a n d a n a l z i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u n d e r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s o f c o n d i t i o n s w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 a - g y g p s o n s w h t h e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d c h a n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y p g , i n s u mm e r i s c l e a r e r u n d e r n o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I n a d d i t i o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i s h i h e r . t e m e r a t u r e - p p g p I t i s s h o w n t h a t t h e f l o w a n d w a t e r d e t h w i l l i m a c t o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m o r e s h a l l o w p p p , w a t e r d e t h i st h e r a t e o f c h a n e i n h i h e r a n d l o w e r o f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f a s t e r i s . p g g p :F ;w ; ; K e w o r d s e n h e R i v e r r e s e r v o i r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i e l d o n i t o r i n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m - p g y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生 水库的水温分 布 对 于 水 体 的 各 种 水 质 指 标 、 [ 1] 态环 境 以 及 下 游 的 农 作 物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水 库水温模型的发展 非 常 迅 速 , 目前一二维水温数学 模型已比较成熟 , 由于水库水温分布具有三维性 , 已

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气候变化特征

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气候变化特征

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气候变化特征王娜;孙娴;蔡新玲;王琦【摘要】利用陕西省安康水库上游气象站点的月及日降水、气温、蒸发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逐年代减少趋势,年平均温度旱增暖趋势,年蒸散量呈减少趋势;蓄水后年及主汛期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数、极端强降水概率、蒸散量均比蓄水前减少,平均气温比蓄水前升高,其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主汛期和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蓄水前后差异显著,冬季蒸散量蓄水前后差异显著.近45年来汉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对径流影响显著.【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0(038)005【总页数】6页(P649-654)【关键词】水库;蓄水;局地气候效应;径流【作者】王娜;孙娴;蔡新玲;王琦【作者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5;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5;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5;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引言陕西从北到南纵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大气候带,受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为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是季风气候的高度敏感区,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

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背景下,陕西省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和强度增加,旱涝灾害频发,对陕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水利工程建设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时空调配、抗干旱防洪涝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但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时时受到气候及其变化的影响,尤其近些年来,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和运营造成了不利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省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造成许多水库干枯,无法发电和供水,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一些水库受气候变化影响长期无法正常调蓄,被迫废弃,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

此外,极端强降水对水库的安全是一较大威胁,水库垮坝对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也是极大的危害。

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热交换时空变化特征

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热交换时空变化特征

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热交换时空变化特征分层小水库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用于蓄水以满足灌溉、供水等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中会积累大量的沉积物,这会对水库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则是水库中的重要物理现象,它会影响水库的热量分布和水质状况。

本文将重点研究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特征及其时空变化。

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一般由水库底部的沉积物和上层水体之间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组成。

首先,水库底部的沉积物会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通过热传导向上层水体传递热量。

其次,在水库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的水理运动,如水流、湍流等,这也会带走一部分底部沉积物的热量,形成热对流。

此外,沉积物-水界面还会发生热辐射作用,即沉积物表面的热能通过辐射形式传递给水体。

在时间上,随着水库的运行和沉积物的积累,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会发生变化。

最初,水库建成时,底部的沉积物较少,热交换主要通过底部沉积物的热传导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逐渐积累,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也逐渐增强。

当沉积物达到一定厚度后,热对流会成为主要的热交换方式,而热传导和热辐射的作用相对较小。

此时,底部沉积物的热量主要通过水体的流动带走,导致水体的温度分布发生变化。

在空间上,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也存在变化。

通常情况下,水库的底部沉积物厚度存在空间梯度,即沉积物厚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

这种空间梯度会对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产生影响。

在上游区域,底部沉积物的厚度相对较薄,热传导和热辐射的作用会相对较大。

而在下游区域,底部沉积物的厚度相对较厚,热对流成为主要的热交换方式。

因此,水库的上、下游区域在热交换特征上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分层小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的热交换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对流的作用逐渐增强,而热传导和热辐射的作用相对减弱。

同时,在空间分布上,水库的上、下游区域存在热交换特征的差异。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2 水库水温结构类型判别模式
目前常用的水库水温结构判别模式有 :入流与库
容比值法 (又称α法) 、密度佛汝德数法 、水面宽深比
法等. 其中α法最为简单实用 ,经部分水库的实测资
料检验 ,其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1)α指标法
目前 ,国内划分湖泊水库是否产生分层状态 ,一
般用该法作为判别标准 :
α=
第 31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 (Nat ural Sciences)
Vol. 31 No . 6 Dec. 2009
大型水库水温分层影响及防治措施
王 煜 戴会超
(三峡大学 土木水电学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1 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形成
水库的修建使流水环境改变为静水环境 ,由此在 库区出现一系列物理 、化学及生物学现象的改变. 其 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水温结构的变化 ,而水温又很大 程度地决定着水库在物理 、化学及生物上的特性. 水 库的水温来自太阳辐射 ,并由大气与水面的接触 ,输送 至水中. 随着水库深度的增加 ,热量的吸收程度不同. 由于水的热传导性远较其它物质弱 ,所以在不考虑其 它因素的前提下 ,热量是不会传导至库中或水库很深 之处. 如果水库升温过程中 ,有风力的吹动 、一定的入 流水量 ,水库热表面的水可与深层的水混合 ,其混合 程度可决定水温的结构状况. 当然水库温度结构还与 水库的规模 、深度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水温结构 ,水库可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类 水库. 在夏季 ,分层型水库的水温可分为 ,库面温水层 (温变层) ,水库大多数增暖和冷却都在温水层进行 ; 温水层以下是温度变化较迅速的斜温层 (温跃层) ;斜 温层以下是热量难以交换的冷水层 (滞温层) . 库面温 水层和库下冷水层的温度差可超过 15 ℃~20 ℃. 夏 季水温分层后 ,形成稳定的斜温层. 水温在水平方向 上保持不变 ,仅垂直方向变化. 而且由于水温引起的 垂直方向的密度梯度 ,上下很难产生渗混 ,往往形成 入流和出流的水平层流. 而在秋季以后 ,表层水温度 降低 ,密度增加 ,库面水下沉 ,产生对流现象 ,进入对 流期. 这样入流和出流的流动 ,再加上上库来水的均 匀渗混 ,使库水温达到了均匀分布. 冬季则可能形成 表面冰盖 ,而冰盖下面是 4 ℃的水 ,形成冬季逆温分 层. 春季来临 ,湖泊上层热量的输入大于支出 ,使表面 温度升高 ,接近 4 ℃时 ,会发生上下水层之间的水量 交换 ,如遇有强风 ,则全深度的水达到均匀的密度分 布 ,水库水温达到了均匀的分布. 随着夏季的来临 ,水 库表面温度升高 ,由于外力影响 ,热量向较深层传递 ,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它位于中国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

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水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对长江流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湿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一、气温变化蓄水后,三峡水库库区的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按照相关数据显示,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温相较之前有所升高。

这主要是由于水库在蓄水后形成了较大的水体面积,而水体具有很强的吸热能力,在白天可以吸收大量阳光热能,夜晚则可以释放热量,因而使得库区气温相对较高。

由于库区水体的存在,还导致了当地较为显著的湿润现象,使得库区气温变化与附近地区不同,会形成所谓的“水库自身气候”。

二、降水变化蓄水后,三峡水库库区的降水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根据数据统计,虽然蓄水后库区的降水量总体上并未发生明显的增减,但是降水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

蓄水后,水库上游附近的降水量相对下降,而水库下游附近的降水量相对增加。

这是因为水库的蓄水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水体面积,对局部大气环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当地的降水分布。

水库蓄水后会形成一定的水汽输送效应,增加了下游地区的降水量。

三、湿度变化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气温方面,蓄水后库区的气温相对较高;降水方面,蓄水后库区的降水分布发生了变化;湿度方面,蓄水后库区的湿度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未来,我们需要对水库蓄水后的气候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三峡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上,其极大地改变了长江上游及下游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地质构造。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库区气候要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气温、降水、风速和湿度等角度来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一、气温变化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温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蓄水后库区的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夏季气温较蓄水前有所提高。

主要原因在于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体蒸发量增加,使得周围环境变得更加潮湿,热量更难散发,导致气温上升。

蓄水后库区的地表面积减少,土壤湿度增加,使得地表热量更多地转化为潜热,进一步提升了库区气温。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气温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降水变化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蓄水后库区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汽输送能力减弱,使得降水云团在库区附近凝结降水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了降水量的减少。

库区干湿季节的分布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蓄水后库区旱季的干旱程度加剧,湿季的降水量相对减少。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气候要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风速减小和湿度增加。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还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气候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水库蓄水后对气候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为 重力矢量 ; k ν ν ε; δ t 为紊动粘性系数 , t =C i j为 μ
克罗奈克函数 ; k 为紊动动能 ; ε 为紊动动能的耗散 / ( ; 率; T 指温度 ; W m· K) λ 为 分 子 热 扩 散 系 数, / ( ; C J k g· K) p 为 水 的 比 热, β 为 容 量 扩 张 系 数, / / T; a β =-1 ρ ρ φ 为通过x3 平面的热辐射通量 ; , 分别取 C C C σ σ 1 , 2 , k , ε ε ε 为湍流模型经验常数 , μ 值为 0. 0 9、 1. 4 4、 1. 9 2、 1. 0、 1. 3; σ T 为温度普朗特 数, 取值为 0. 对于 9; C 3 不是常数但是与分层有关 , ε 不稳定分层时取 1. 稳定分层水体取 0, 1. 2 模型求解 数学模型采用交替方向隐式迭代法 ( A D I方 法) 对水流连续性及动量守恒方程进行积分 . 对其产 生的 数 学 矩 阵 将 采 用 双 精 度 扫 描 法 ( D OU B L E 进行求解 . SWE E P) 1. 3 边界条件 三维数学模型需要的边界条件包括 : 1)地形边 )热交 换 边 界 ; 水库入库流 界; 2 3)上 游 边 界 条 件 : 量、 入 库 水 温; 水 库 出 库 流 量; 4) 下 游 边 界 条 件 : )河底阻力边界 ; )风速及方向 . 5 6
收稿日期 : 2 0 1 0 0 8 2 6 - - , : _ 作者简介 : 范世平 ( 男,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 , 1 9 6 6 E-m a i l f s h 1 9 6 6@1 6 3. c o m. -) p , : 通讯作者 : 冯民权 ( 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环境模拟 与 污 染 控 制 、 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1 9 6 4 E-m a i l m f e n -) g g a u t . e d u . c n . @x ) 基金项目 : 山西省水利厅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 : 2 0 0 8 9 2 3 . - -
第4 4卷 第1期 2 0 1 1年2月
工学版 ) 武汉大学学报 ( E n i n e e r i n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g g y
V o l . 4 4N o . 1 F e b . 2 0 1 1
( ) 文章编号 : 1 6 7 1 8 8 4 4 2 0 1 1 0 1 0 0 6 9 0 5 - - -
7 0
武汉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第4 4卷
[] 经开 发 了 三 维 数 学 模 型 . J i n Z2 等 人 把 三 维 模 型 g 3] 应用 于 大 水 库 长 时 间 的 模 拟 . 任 华 堂[ 等采用数学
u t i ε ε u ε ν ε + j = +C + ν 1 t ε x t x x k x ε j j j σ j


[(
并针对大型 模型分析了三峡水 库 的 水 温 分 布 规 律 , 水库水温分层特点 , 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 由于 受 水 库 蓄 水 量 、 水库几何形态和运行方式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水库水温分布结构不同 , 因此清 晰地了解水库的水温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水库水温分 布的因子对于水库 的 调 度 运 行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张
对水库泥沙淤积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 , 对水库淤积前 后 的 水 温 分 布 进 行 模 拟 预 测 . 首先利用实际监测的水温数据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及参数率定 , 然后运用 三 维 数 学 模 型 对 2 种 条 件 下 的 水 库 水 温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拟 , 得 出了汾河水库淤积前后的水温结构及全年下泄水温 , 并通过结果对比分析 2种工况下水温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 : 水库淤积前 , 夏季的水库水温分布的分层 现 象 较 淤 积 后 更 为 明 显 , 而 且 水 温 略 高. 这说明水库的水量和 水深变化都会对水温结构产生影响 , 水深越浅 , 水温升高和降低的变化速度越快 .
水库淤积前后水温结构的变化
范世平1,冯民权1,范术芳2,刘钊1
( 陕西 西安 7 1.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0 0 4 8; ) 山西 太原 0 2.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 , 3 0 0 0 2
摘要 : 水库中的泥沙淤积不仅减小了水库库容 , 而且对水库中 的 水 温 分 布 也 产 生 了 一 定 影 响 . 以汾河水库为例, 针
: , A b s t r a c t S a n d s i l t i n r e s e r v o i r n o t o n l d e c r e a s e r e s e r v o i r c a a c i t b u t a l s o i m a c t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y p y p ,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 B a s e d o n t h e h e n o m e n o n o f s a n d s i l t i n F e n h e R i v e r r e s e r v o i r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w a - p p ,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w a s s i m u l a t e d . F i r s t l t h e m e a s u r e d d a t a w e r e u s e d p p y t o v e r i f t h e m o d e l a n d c a l i b r a t e f o r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 A n d t h e n t h e m o d e l w a s a a r a m e t e r s - - y p p l i e d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i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a n d n o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W a t e r t e m - - p p p p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w h o l e e a r d i s c h a r e t e m e r a t u r e o f F e n h e R e s e r v o i r w e r e a n a l z e d . B c o n t r a s - p y g p y y , t i n a n d a n a l z i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u n d e r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s o f c o n d i t i o n s w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 a - g y g p s o n s w h t h e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d c h a n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w a t e r y p g , i n s u mm e r i s c l e a r e r u n d e r n o n d e o s i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I n a d d i t i o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i s h i h e r . t e m e r a t u r e - p p g p I t i s s h o w n t h a t t h e f l o w a n d w a t e r d e t h w i l l i m a c t o n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m o r e s h a l l o w p p p , w a t e r d e t h i st h e r a t e o f c h a n e i n h i h e r a n d l o w e r o f w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f a s t e r i s . p g g p :F ;w ; ; K e w o r d s e n h e R i v e r r e s e r v o i r a t e r t e m 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i e l d o n i t o r i n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m - p g y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生 水库的水温分 布 对 于 水 体 的 各 种 水 质 指 标 、 [ 1] 态环 境 以 及 下 游 的 农 作 物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 水 库水温模型的发展 非 常 迅 速 , 目前一二维水温数学 模型已比较成熟 , 由于水库水温分布具有三维性 , 已
关键词 : 汾河水库 ; 水温分布 ; 现场监测 ; 三维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 TV 6 9 7. 2 1 文献标志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