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方法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植病研究概述 • 植病症状诊断与识别技术 • 植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 植病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 植病抗性鉴定与利用策略 •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植病研究概述
REPORTING
植病定义与分类
植病定义
植病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植 物生理机能紊乱、组织结构破坏,最终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植病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 习等,提高植病诊断和防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高植物的广谱抗性。
PART 06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 趋势
REPORTING
新型检测技术在植病研究中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更准 确地鉴定病原体种类、了解病原体遗传变异情况。
免疫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出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检测试剂,实现快 速、灵敏、特异的病原体检测。
研磨与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研磨成匀浆,接种于适宜 的培养基上。
继代培养
定期将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以保持植原体 的活性。
植原体鉴定方法及操作流程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培 养物中的植原体形态和结构。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检测植原体的遗传特征。
血清学方法
国外植病研究同样活跃,特别是在植 物病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国外还注重将基础研究与应 用研究相结合,推动了生物防治、抗 病育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植保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doc

《植保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46课程名称:植保研究法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Method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为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核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
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来计算得分。
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昆虫生态学等。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共54学时,讲授15学时,实验15学时,包括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菌体的染色方法;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常规接种方法及抱子的测定;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观察昆虫的设备及其使用;昆虫形态特征的描述和绘图,昆虫的饲养;昆虫学重要文献及其检索等部分。
植保研究法是系统阐述植保研究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环节加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它的研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植保研究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要求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本门课程是植保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通过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较全面地掌握植保研究的原理与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专业的思想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6学时)(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临时制片法主要供临时鉴定用,浮载剂通常用清水,用水不会改变抱子的体积,适用于抱子的测计,描绘及摄影等。
缺点是易干,不能做标本保存用。
此外也有用乳酚油,标本可保存几天或更久一些。
乳酚油和棉兰是真菌学上的标准浮载剂,有些分隔很难看清真菌抱子,染色后可以看得很清楚。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马淑梅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08期摘要:近年植物病理学研究已从宏观向着微观方向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用到经典植物病理学研究里。
因此,对《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要重新安排和适当调整。
教师在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均应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植物病理;研究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73-03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lant pathology research in which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were widely applied was from macro to micro in recent years.Therefore,teaching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n plant diseases course needs reorder and appropriate readjustment.Th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instructional link on theory,experiment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esting of study and establish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Key words:Plant pathology;Research methods;Teaching reform《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植物病理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工具书〔1、2〕。
《植病研究方法》教案

3、评述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方法
六、参考文献的处理方法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名称
第八章科技论文的写作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型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实验型论文的结构格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学时
第八章科技论文的写作
一、科技论文的特点
二、科技论文的类型
三、科技论文的结构格式
七、选择性培养基
第二节灭菌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1、热力灭菌
2、过滤灭菌
3、辐射灭菌
二、各种材料的灭菌处理
1、玻璃器皿的灭菌
2、培养基的灭菌
3、土壤的灭菌
4、刀、剪等工具的灭菌
配合实验掌握以上内容。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配合实验
利用多媒体
幻灯片
名称
第四章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植病研究方法》教案
一、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植物病害的调查、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
2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3
2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4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5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6
2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
7
2
病原物的接种
8
2
杀菌剂的药效试验
9
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科技论文的写作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原理等 内容 ;实验课 部分则 以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 》为 病研究方法 的教学中 ,就要适当增加分子生验 ,即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 适应 现代植病研究 方法发展的需要 。我们精选了分子植
养 、植物病原真菌接种、植物病原真菌培养和孢子显微测 物病 理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安排在理论课 中讲解。
必须精选和组织好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 目标 等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 与经典的植物病理学相结合 ,可
要求 ,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课件 ,介绍文献查阅、植物 以更快 、更准确地鉴定病原物。这些研究方法在原有教学
病理学多种研究方法的原理 、分子植物病理 学研究基本 中并未涉及 ,但在现代植物病理研究中已普遍应用。在植
定 、植物真菌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 比如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安排了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 、
和数量测定、植 物病原细菌接种 、植物病 害调查 (分级 和 质粒提取与检测 、植物基 因组 DNA提取和检测和植物转
病情记 录 )、植物病害 的损失估计 、植 物寄生线虫 的采集 基 因技术等 4个实验 。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 ,
维普资讯
用 ,学习质粒 DNA提取 、基因组 DNA提取 、核酸 电泳 、蛋 专业继续深造 。比如 ,2002级有 5位学生对植物转基因研 白质电泳等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基本操作技术 。目前 ,本 究很感兴趣 ,设计了一项关于 “转 hrfl基 因小麦及对赤霉
和分离与形态观察 、植物病毒 的接种与传染等。在实验教 使学 生初步 了解 分子生 物学在植 物病理 学 中的广泛应
[收稿 日期 ]2008—03—02 [第一作者简介 ]邵敏 ,女 ,南京农业 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植病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限选课
适用专业:植保专业本科
学时数:36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3级植病研究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研究方法和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的一门课。
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的病害研究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极其重要。
在学时分配上,也是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各占一半。
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病害研究技术。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植物病理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害鉴定方法,病原菌研究技术。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进行在理论授课之后,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评定,记入本课程总分。
占总成绩的50%。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七、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许志刚编著。
[医学]中国农业大学课件植病研究法---研究前的准备
![[医学]中国农业大学课件植病研究法---研究前的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4d26e1d5700abb68a982fb4b.png)
第二章 植物病害文献
研究一种病害或者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 和资料,了解这方面工作的基础和进展,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 参考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文献是以往工作的总结,对于我们 来说是间接知识。但是一切工作都要自己做过是不可能的,除 去强调亲自实践的重要性外,也要善于吸取前人和别人的实践 经验。当然,文献仅供“参考”,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要结合 具体情况。
植病研究法是一门着重说明原理,然后介绍 一些具体方法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本植病 研究者完全的“工作手册”。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掌握植物病害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基本 方法和技巧,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 位,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使所学的专业知 识进一步系统化,融会贯通。学会如何解决 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课件 植病研究法---研
究前的准备
一、植保究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植病研究前的准备 第二部分 真菌病害研究技术 第三部分 细菌病害研究技术 第四部分 病毒病害研究技术 第五部分 线虫病害研究技术 第六部分 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
课程总学时24,其中理论授课10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 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 效果等,都要通过调查才能掌握。
研究途径是指如何进行研究,则不外乎到生产第一线的 调查研究和室内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生产第一线的试 验和调查研究,为室内研究提供课题和材料.室内研究 的结果也得到生产第一线验证。很难设想没有生产第一 线提供的材料,可以在室内进行有价值的工作。设备和 经费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可及时整 理和总结。对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不可能一次完成,从阶段性总结就可以分析哪些问题已 经解决,哪些还有不妥之处,哪些还需要改进和进一步 研究。总结中发现已经完成的部分,应及时报道和发表。 同时将原始的试验记录、调查材料、图片等材料整理成 册,作为技术档案保存,便于本人和后人查阅。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一、植物病害检测
1、植物病害检测的方法包括:
(1)鉴定法:了解病害的种类及其症状,从而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的种类。
(2)检查法:根据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进行病害的检查,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3)检查实验:根据实验收集的病害特征以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查实验,以判断病害的种类及病原体的特征。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PCR技术可以用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对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2)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体的特征。
二、植物传染病的防治
1、采取免疫抗性技术。
选择病毒抗性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耐病性,采用竞争性消毒技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作物抗病性。
2、采取检疫技术。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部位,采取正确的植物检疫技术,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3、采取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不同的农事管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延缓发病,提高作物与病原体的
生理耐受性。
三、植物病害的预防
1、采取植物调查管理技术,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防治病害,防止病害的蔓延。
2、采取农药防治技术,采用有效的农药合理施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在农田管理上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减少野外小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保证作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的低于正常发病率和正常病害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病研究法是植保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原理,训练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实践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开展植物病理学的科学研究及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分级、病情记录及损失估计,植物病原真菌接种和调查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分级、病情记录以及病害损失估计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接种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调查病害发生情况。
本实验重点、难点:病害分级、真菌接种
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养,植物真菌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接种和侵染后的组织学观察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真菌分离、组织学观察
实验三植物病原细菌接种和调查,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细菌的接种、病情调查、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本实验重点、难点:细菌分离培养和数量测定
实验四植物寄生线虫的采集、分离和形态观察,植物病毒的接种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寄生线虫标本采集、线虫分离、线虫形态观察以及植物病毒的接种。
本实验重点、难点:线虫分离和形态观察
实验五植物受侵染的分子检测(核酸的检测),质粒的提取和检测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受侵染以后的分子检测方法,掌握DNA的提取与检测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DNA 的提取与检测
实验六蛋白质提取与检测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一般的蛋白质检测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检测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平时动手操作能力(40%)、平时表现(20%)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40%)等进行考核。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对稳定的国家、省级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近3年出版(再版)的新教材和外语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植病研究法实验指南》,邵敏等编著,自编教材,2007年。
参考书:
《植病研究法》,方中达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标准书号:ISBN:7109052559。
《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7109081699。
大纲修订人:邵敏
大纲审定人:吴耀清、高学文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