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实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记录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记录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验名称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蚯蚓提出问题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实验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完成实验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4、观察蚯蚓的运动1、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

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3、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验名称实验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出问题1、鱼如果缺了鳍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吗?2、鱼的各个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在游泳中各起到什么作用?作出假设1、鱼如果缺了鳍不能再水中自由游泳2、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加深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八上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上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上生物教案
教案主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及其功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
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胞的复杂结构;
2.掌握细胞的功能。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玻片、细胞标本等;
3.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观看细胞结构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Step 2:呈现
展示细胞的结构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Step 3:实验探究
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标本,了解细胞结构的真实情况。

Step 4: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功能,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Step 5:总结
通过总结讨论内容,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6:拓展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细胞的理解。

Step 7: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延伸:
安排相关实验或讲座,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以上是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的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4.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翻转实验课)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细菌和真菌”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3.阐述细菌和真菌的发酵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4.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实验、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价值等。
3.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过程与方法,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我国微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

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

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价值主导因素。

那么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实验篇一一、实验名称观察蚯蚓(书上9页)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活蚯蚓(自备)、粗纸、棉球、放大镜。

实验步骤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注意观察它身体是否分节。

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节共有多少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右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3、将蚯蚓放在粗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身体的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看看是否有黏液。

应观察到的现象蚯蚓的腹部有小突起(刚毛),在玻璃板上爬行慢,在纸板上爬行快。

实验结论了解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二、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书上76页)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4、用解剖针挑起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气孔的开合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准备
实验材料:盆子、白纸、红橡胶等。

准备:准备一枝有气孔的植物。

三、实验步骤
1.将植物放在一个白纸上,用红橡胶将植物叶片封住,使植物叶片上气孔全部被封闭。

2.将植物放入一个盆子中,观察气孔的开合情况。

3.盆中不断加入水,观察气孔开合情况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气孔封闭后,植物叶片上气孔完全被封闭,植物叶片上没有出现开合现象;
2.当盆中的水不断增加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开始逐渐开合,植物叶片上出现了微风吹起的开合现象。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叶片气孔的开合与水的作用有关,当水不断增加时,植物的气孔会随之开合,从而调节气体在叶片表面的交换。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实验报告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主要类群主备人: 苏永跃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第课时总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主要类群主备人: 苏永跃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第课时总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主要类群主备人: 苏永跃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第课时总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二>、探究问题二及实验方案线型身体,一个是平头;2.放飞其中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距离,为防止偶然性,重复5次取平均值;3.放飞另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距离,同样重复5次取平均值。

结果:结论:鸟身体为流线型,有利于它们在空中飞行。

<二>假设:鸟胸肌与鸟飞行生活相适应。

实验设计:1.用麻醉剂局部麻醉鸟胸肌;2.在地上铺上厚垫子,防止鸟摔伤;3.把它举在手上进展放飞。

结果:经反复实验,发现鸟在空中时用力地扇着一对翅膀,可最终还是掉了下来。

结论:鸟胸肌兴旺,这与飞行生活是相适应。

如果没有了胸肌帮助,鸟是飞不起来。

实验结论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重量讨论交流1、鸟所吃食物经消化后形成残渣,1.5小时就随粪便排出,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2、鸟心脏占体积百分比拟大,心博次数多,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运动与行为主备人: 苏永跃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第课时总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运动与行为主备人: 苏永跃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第课时总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1〕在离蚁穴〔饲养蚂蚁器皿〕稍远些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较大白纸〔图1〕,用不同颜色笔画点标出侦察蚁前往蜜糖路线以及返回路线〔线不要覆盖蚂蚁路线〕,比照两条线是否一致。

〔2〕在离蚁穴稍远些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展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图1 图2图3 图4结果:纸片位置改变后,蚂蚁在纸片围成图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绕着图形不断走动。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八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八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八上
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3. 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重点难点:
1.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玉米根尖等;
3. 复印好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细胞和其重要性,引出细胞分裂的主题。

二、讲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15分钟)
1. 细胞分裂的意义;
2. 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三、展示有丝分裂显微镜实验(10分钟)
学生观察有丝分裂的显微镜实验,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四、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10分钟)
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五、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分享意见并相互学习。

六、练习与讲解(10分钟)
老师讲解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作业,并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篇一: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的装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骤:1、根据你的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建议参考课本上的插图制作饲养和观察使用的工具。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他的身体外形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节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觉察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他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的粗细长短的变化。

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他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讨论:1、蚯蚓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是怎样的?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3、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实验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鸟的身体轻,受到地心引力小、鸟有翅膀、鸟的肌肉发达。

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提示:1、你所观察的鸟(如家鸽,或其他善飞行的鸟)的体型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能否识别出在飞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这些羽毛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间隙?想想这是为什么?鸟的翅膀成什么形态?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3、摸摸鸟的胸部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发达程度怎样?4、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头很突出,将胸骨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做出怎样的推测?5、你所提出的假设都能通过观察来检验吗?如果不能,请你查找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实验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一、实验名称观察蚯蚓(书上9页)
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活蚯蚓(自备)、粗纸、棉球、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注意观察它身体是否分节。

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节共有多少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右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3、将蚯蚓放在粗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身体的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看看是否有黏液。

应观察到的现象蚯蚓的腹部有小突起(刚毛),在玻璃板上爬行慢,在纸板上爬行快。

实验结论了解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二、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书上76页)
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4、用解剖针挑起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应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结论认识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
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 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

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四、实验名称制作米酒(书上85页)
实验目的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及过程。

实验器材酒曲一块,糯米1500克,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清洁的蒸布一块。

实验步骤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

置于旺火上蒸熟。

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

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3、将酒曲碾成粉末,洒在糯米饭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4、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

5、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

应观察到的现象糯米粒呈柔软状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方法。

五、实验名称观察昆虫的生活史标本(书上14页)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生活史及发育阶段状况
实验器材蝗虫生活史标本1盒,蜜蜂生活史标本1盒,竹节虫生活史标本1本,菜粉蝶生活史1本。

实验步骤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了昆虫的发育阶段状况。

实验结论了解了昆虫的生活史和发育阶段状况
六、实验名称观察鱼的吸水及排水过程(书上22页)
实验目的了解鱼的呼吸过程,鱼的吸水机排水过程
实验器材活鱼一条,盆1个,清水,滴管,滴瓶,红墨水。

实验步骤 1、取一条活鱼,放在装有清水的盆里,仔细观察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2、用吸管取一些红墨水,把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的流动情况。

应观察到的现象红墨水由鱼口吸进,从两鳃流出。

实验结论了解了鱼的吸水及排水过程,认识了鱼的呼吸过程。

七、实验名称观察家兔的骨骼结构(书上42页)
实验目的了解哺乳动物的骨骼结构
实验器材兔的骨骼标本1瓶
实验步骤 1、从上致下认真观察兔的骨骼结构,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了兔的骨骼结构。

实验结论了解了家兔的骨骼结构。

八、实验名称发酵现象(书上84页)实验目的
认识发酵的原理
实验器材
白糖,酵母,矿泉水瓶1个,温开水,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白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2、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子里加一些温开水。

3、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窗
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应观察到的现象瓶中的液体有气泡冒出,气球被胀大。

实验结论了解了发酵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