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从藤野先生主要概括

朝花夕拾从藤野先生主要概括

朝花夕拾从藤野先生主要概括<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主要概括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讲了好多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呢。

一、鲁迅去日本留学的背景鲁迅当时去日本留学,那个时候中国比较落后,很多人都想着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然后回来改变自己的国家。

他去日本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能找到救国的道路。

二、在仙台学医的经历1. 初见藤野先生他到了仙台学医,在学校里就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他长得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也很不讲究,有时候会忘记打领结。

但是他特别认真负责,对鲁迅这个中国留学生很是关照。

2.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导藤野先生给鲁迅改讲义特别仔细,从语法到医学知识,甚至连血管画得稍微有点偏差都会指出来。

他这样认真的态度让鲁迅很感动,也让鲁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而且藤野先生还会问鲁迅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他是真的对不同的文化和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鲁迅在学校里的遭遇不过呢,鲁迅在学校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因为是中国人,成绩又比较好,就遭到了日本同学的嫉妒和怀疑。

他们觉得鲁迅的成绩好是因为老师提前透题给他,这让鲁迅很生气也很无奈。

三、弃医从文的转变1. 看电影事件有一次鲁迅看了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要砍头,而旁边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还在那里看热闹。

这对鲁迅的触动特别大,他突然意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但是中国人的思想更需要被拯救。

如果思想是麻木的,身体再健康也没有用。

2. 离开仙台于是,鲁迅就决定放弃学医,要拿起笔来写文章,用文字来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他就离开了仙台,和藤野先生也分别了。

四、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鲁迅虽然离开了仙台,但是他一直很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教导,那种没有民族偏见的态度,让鲁迅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都充满了感激。

他把藤野先生写进自己的文章里,也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位好老师。

1.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 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 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 更显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 。所以,描写“清国留学
生”,也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
2.【难点探究】当初“我”到日本学医是为了救国,为 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答案】鲁迅用“呜呼,无法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
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的清国 留学生? 【答案】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 辫子”这个特征,来勾勒他们的形象。留辫子是服从
清朝统治的标志之一,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
年,到日本后就剪掉了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 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
发作者立志要使祖国富强起来;第二件事,写中国
老百姓的不觉悟 ( 民族衰落原因之一 ) ,说明改变民 众精神的迫切 性。这两件事是作者弃医从文,告别
藤野的直接原因。
藤 野 先 生
遇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 的见闻感受 ①添改讲义 与藤野先 ②纠正解剖图 生的交往 ③关心实习 ④问中国女人裹脚 鲁迅弃医从文
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中国
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京中国留 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第一句领 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 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2. “实在标志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标致极了”是反语,就是说反话,意 为丑陋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无情 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愿与他们为伍 的情感。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 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 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梗概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梗概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梗概《<藤野先生>梗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故事是从鲁迅到日本留学开始讲起的。

那时候的鲁迅啊,年轻气盛,满怀着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望就跑到日本去了。

他在日本的学校里,看到了好多新鲜事儿,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在学校里呢,就有这么一位藤野先生。

这藤野先生啊,长得有点特别,据说他的脸是黑瘦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

可你别看他外貌普普通通的,这人可有一颗超级温暖又负责的心呢。

藤野先生在鲁迅他们学校里是教解剖学的老师。

他对鲁迅那可是相当的好啊,一点都没有因为鲁迅是个中国人就歧视他。

藤野先生教课特别认真,他会把鲁迅的笔记要过去,用红笔给改得那叫一个仔细,连文法的错误都不放过。

你想啊,这得多负责啊,就像那种特别贴心的长辈,生怕你学不好似的。

而且藤野先生还特别好奇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儿,老问鲁迅,那股子求知欲,真的很可爱。

鲁迅呢,在日本的学习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些日本的同学啊,他们对中国人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这些同学老是怀疑鲁迅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就因为鲁迅是中国人。

这多气人啊,鲁迅心里肯定老难受了。

可是藤野先生呢,他根本就不管这些闲言碎语,依旧对鲁迅那么好,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鲁迅在异国他乡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但是呢,后来鲁迅还是决定要离开日本了。

他觉得啊,在这个地方,不管他怎么努力,好像总是会被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改变中国的现状。

在他离开的时候,藤野先生还送给他一张照片,并且叮嘱他要继续努力学习,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鲁迅对藤野先生那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啊。

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当看到照片,就会想起藤野先生的好。

这篇文章啊,就像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充满了对藤野先生的敬重、怀念。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不管在什么时候,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特别珍贵的,就像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情谊,能跨越国界,温暖人心。

1《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藤野,名严,全名 藤野严九郎。1901年 10月,藤野先生应聘 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 讲师。1904年7月6日, 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 教授。
藤野先生与两个儿子合影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 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 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 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主题探究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 台弃医从文呢?
(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 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 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 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 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 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 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 在学跳舞。”

1.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见藤野之前(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1-3段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这样”指 代什么?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与庸俗生活 在 东 京
清国留学生的庸俗生活 作者抓住了 ( 盘辫子 )、( 学跳舞 )等细节
离开东京

仙台
第二部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 对藤野的肖像描写是 黑瘦、八字须、戴眼 ( 镜 ) 侧面描写藤野生活简朴的一段是 “坐在后面发笑的 ( 是… ) ” 记叙了与藤野交往的哪四件事?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女人裹脚 可以看出藤野有哪些优秀品格? 1、生活简朴 2、治学严谨 3、热心关爱弱国留学生 匿名信事件 弃医 从文
思 考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4、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 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 关怀作陪衬。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整体理解课文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散文。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 北京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课文结构
(一)见藤野之前(1—3) (在东京) (1)往仙台、初到仙台(4—5)

1、藤野先生解析

1、藤野先生解析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
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 割舍游子对祖国故土的眷 鲁迅 恋,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 灵台无计逃神矢, 的浓重黑暗之中。把希望 寄托于民众,但民众还没 风雨如磐暗故园。 有觉醒,他们对我的希望 寄意寒星荃不察, 还不能理解。我把我的鲜 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 我以我血荐轩辕。 民族的解放而牺牲。
暗线
感情线索
双线结构 明线: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不相识---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思想感
情的变化)
5、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 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是什 么事情呢?请概括出来。
• • • • •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心受 看 受极 电 到大 影 严震 重动 事 挫, 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
爱 国
到人 匿 侵与 名 犯祖 信 国事 的件 尊 严 受 个
——
在东京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爱国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 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 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 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藤野先生》1

《藤野先生》1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 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 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 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 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 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 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 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 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 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鲁 迅
鲁迅(1881—1936)生 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先生。
形散神聚
鲁 迅
第 三课 时
学会 整理
课文语言探究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 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 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 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藤野先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藤野先生》

分析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 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 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也许我们 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 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 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 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 思考,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回顾旧知——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 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对留学生的所见所闻----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
----敬仰忧国
匿名信和看电影 ----愤慨心酸、
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
----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本文是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
--弃医从文
导学提纲2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 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那文中还写了哪 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这些事情与写 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老师。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 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 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 原因。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中找到个人的精神支撑点。
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
听教师激趣导入;齐读目标。
二、自主预习,真我风采!
1、绯( )红解剖( )油光可鉴( )发髻()不逊( )
深恶充:
2、文中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目的何在?
襄阳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
授课时间:编号:备课组长签字:班级:小组:
一、导学
1、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2、展示学习目标。
在黑板的右上角板书并口述强调。
课题:1、《藤野先生》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主备:孙云慧
复备:杨顺琴
二、自学(6分钟)
个人独学及检测。小组长分层落实预习任务并点评。此处应详细安排,作好预设。也可把自己的话写出来。
三、互学。
1、小组长安排对学与群学任务。小展示时间8分钟。(教师建议任务分配,安排略)
2、各小组展示23分钟。具体安排略。提出展示要求略。
四、评学。
1、学生做检测题,小组长验收并反馈到教师处。(4分钟)
2、学生整理收获。教师提要求或提示。
3、学生撰写反思。教师课后收起来检查,并作为下一步改进依据。
学习目标:1通过速读读文,学会找出并归纳文中主要事例。
2.通过分析事例,理解分析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藤野先生与鲁迅可以说是一对相互欣赏的师生,请分析一下他们都欣赏对方哪些优点呢?(提示:应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归纳,做到言之有理。)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除了对老师的思念,你有更多的理解吗?
三、合作研讨,智慧共享!
1、小组对学。2、小组群学。3、组内小展示。
(每次展示都应结合内容,有理有据,不可凭空概括)
四、展示提升,喜摘硕果!
1、大展示。
2、检测。
请用一段话来概括他们师生的共同点,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学习之意。
3、归纳整理
(1)我的疑惑:
(2)笔记整理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