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类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进展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含苯胺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含有苯胺物质的废水。
由于苯胺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有效处理含苯胺废水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废水处理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目前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常见的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
物理方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之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吸附、气浮和膜分离等。
吸附是将废水中的苯胺分子吸附到固体吸附剂上,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纳米材料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气浮是通过向废水中注入气体,使苯胺物质浮起,然后通过表面捞取的方式进行除去。
膜分离是利用微孔材料的选择性透性进行分离,目前常使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膜和超滤膜。
物理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含苯胺废水都适合使用物理方法处理。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对废水进行处理,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通过将废水中的苯胺物质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使其转化为不含毒性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还原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沉淀剂来使废水中的苯胺物质与沉淀剂发生反应,在沉淀剂的作用下沉淀出来。
化学方法处理含苯胺废水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需要复杂的试剂配置和严格的操作条件。
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废水处理。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生物降解法和生物吸附法。
生物降解法通过利用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苯胺物质,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
但是,生物降解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处理才能达到目标。
生物吸附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将废水中的苯胺物质吸附到微生物表面,然后通过折叠循环或其他方式使其脱附。
生物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操作复杂,并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拓展——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二、苯胺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按处理原理,苯胺类废水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联合处理法等几类。 1 、物理法 此处的物理法是指深度处理法,如吸附、萃取、蒸馏、膜分离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既不改变废水中污 染物的化学性质,又能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以至回收废水中部分有用物质。 a、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的选择性将废水中的苯胺在吸附剂表面富集,再通过溶剂洗脱、气体吹扫 或热过程将被吸附的苯胺解吸出来,实现去除苯胺的目的。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沸石)和大孔树脂 等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二、苯胺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b、萃取法 (1) 络合萃取。以三正辛胺为络合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处理CLT酸(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生产废水, COD去除率高达99.3%,废水由深红棕色变为无色澄清。分别以磷酸三丁酯、乙酰胺、三烷基胺、二(2-乙基 己基磷酸)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为萃取剂,用乙酸正丁酯、煤油和正庚烷作稀释剂处理苯胺废水,并对含磷萃 取剂提出了以质量作用模型为基础的吸附平衡模型,按该模型计算的平衡常数和由萃取实验数据计算的平衡常 数吻合良好。利用络合萃取法处理盐城某化工厂含苯胺废水,在常温、油水相比为1:10的条件下,以70%磷酸 三丁酯-30%煤油(体积分数)组成萃取剂,对初始浓度为38 160 mg/L的苯胺废水进行三级萃取后,苯胺去除 率达到99.8%。 (2) 液膜萃取。液膜萃取是以液膜为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方法,萃取与反 萃取操作同步完成、分离浓缩一步实现。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 术进展
处理苯胺废水的实验室研究

去 除率 都 比较 低 。 当 用量 达 到 5 时 , 除 % 去
大, 反而 降低 去 除 率 , 且液 膜 和 外相 混 合 而
剂 用 量为 5 %。
率 最 大 ; 用 量 继 续 增 大 时 , 膜 黏 度 过 为 5 其 它 操 作 条 件 不 变 , 变 油 量 和 内 当 液 %, 改 为 一 体 , 法 沉 降 。此 实 验 确 定 表 面 活 性 取 的影 响 , 无 实验 结 果 见 表 3。油 内 比的 变 化 2 2乳水 比的影 响
捣 碎 机高 速搅 拌 l mi , 到 乳 白 色油 包水 0 n得
型 ( /0) 状 液 。 w 乳
乳 液 体积 与 料液 体 积之 比为 乳水 比 损 ; 内比 增 加 , 膜 厚度 增 强 、稳 定 性 提 油 液 ( w) Re 。乳 水 比 表示 液 膜 分离 能 力 的大 小 。 高 、提 取 率 提 高 ; 油 内 比较 大 时 , 取 率 但 提 本 次 实 验 固 定表 面 活性 剂 为 5 油 内 比取 下降 。 实验 结果 表 明 : 内 比 R i 1 1 %, 油 o 取 / 较
相 盐 酸 量 , 究 不 同油 内 比( i对 苯 胺 萃 研 Ro ) 主 要 影 响 液 膜 的 稳 定 性 和 渗 透 率 。 油 内 比 小 时 , 得 的 乳 液 黏 度 差 、 膜 薄 、容 易 破 制
物 , 文 采 用 流 动 载 体 乳 状 液 膜 体 系 对 含 乳水 比取 1 0 油 内 比取 1 , 本 /1 , /l 内相 HC 体 l
定 向排 列 于 油 和水 两 相 界 面 , 稳 定膜 形 , 以 固 定 油 水 分 界 面 ; 动 裁 体 的作 用 是 选 择 2结果与讨论 流 性携 带 欲 分 离 的 溶 质或 离子 进 行 迁 移 。有 2. 1表面 活性 剂用 量的 选择 机化 工原 料 苯 胺 的 废 液 属难 降解 有 毒 污 染 用煤油 一 B ( T P 体积 分 数 8 ) % 为膜 溶剂 ,
苯胺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苯胺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制药业、印染业、农业等行业,由于苯胺废水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且不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
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苯胺废水排入环境中,因此,苯胺废水的治理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为减轻苯胺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对废水的有效治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论文采用自制的可见光响应型镍钛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光催化剂,对苯胺废水进行了二氧化氯-光催化联合处理,并将其处理结果与单独光催化氧化技术,单独二氧化氯氧化技术,芬顿技术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还对联合处理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主要工作如下:本实验采用动态尿素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型镍钛复合金属氧化物,并考察了不同镍钛投料比、不同焙烧温度、不同焙烧时间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验证了其光催化活性。
实验表明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均具有可见光响应性,在镍钛投料摩尔比为5:1条件下晶化10h,干燥后600℃焙烧3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研究发现:ClO2和光催化联合法处理苯胺,可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ClO2可以很快氧化苯胺,与此同时,中间产物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ClO2-光催化联用既可以减少ClO2的用量,也可以使光催化剂更有效用于降解二氧化氯难降解的中间产物,提高光催化剂的利用率,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对于质量浓度为50mg/L的苯胺废水,二氧化氯-光催化联合处理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pH为9,光催化剂投加量为0.5g/L,二氧化氯投加量为二氧化氯与苯胺的质量比4:1,反应4h,苯胺去除率可达93.1%,COD去除率达到52.8%;而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单独光催化氧化苯胺去除率仅为57.6%,COD去除率仅为22.1%;相同条件下的单独二氧化氯氧化苯胺去除率为67.8%,COD去除率为18.9%;芬顿法处理苯胺废水要达到相同处理效果,每200mL废水需要0.3%的双氧水11.00mL,0.01mol/L的硫酸亚铁5.26mL。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标题:苯胺污水处理引言概述: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染料、药物和农药的生产中。
然而,苯胺污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苯胺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溶解气浮法:通过将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弱小气泡,使苯胺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浮起,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1.2 活性炭吸附:将活性炭添加到苯胺污水中,通过吸附作用去除苯胺及其附着的有机物。
1.3 超滤膜分离: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结构,将苯胺污水中的大份子有机物截留在膜外,实现分离和净化。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苯胺,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化合物。
2.2 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苯胺在水中形成沉淀,然后进行固液分离。
2.3 光催化降解:利用光催化剂催化苯胺分解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苯胺,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3.2 厌氧生物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苯胺,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3.3 生物滤池处理:将苯胺污水通过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去除苯胺及其附着的有机物。
四、组合处理方法4.1 生物-物理组合处理:将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方法结合,如先通过生物处理去除部份苯胺,再通过物理处理去除残存的有机物。
4.2 化学-生物组合处理:先利用化学方法氧化苯胺,再通过生物处理将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4.3 物理-化学组合处理:先通过物理方法去除苯胺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再利用化学方法对溶解在水中的苯胺进行处理。
五、综合评价5.1 不同处理方法的适合性:根据苯胺污水的具体情况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5.2 处理效果评价: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去除率、处理成本等指标。
5.3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苯胺污水处理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朝着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方向发展。
苯胺类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苯胺类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苯胺是一种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三致”物质,又是一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本文基于苯胺类废水的性质特点,综述了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电化学降解法、电芬顿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和电化学絮凝法等,并对苯胺类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苯胺废水处理电化学1前言苯胺是一种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三致”物质,又是一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苯胺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进入水环境的苯胺的量逐年增多,给水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而,如何有效的控制苯胺类污染物的排放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处理苯胺类废水的方法主要分为电化学法、化学氧化法、物理法、生物法四大类,其中电化学法相对于另外三类方法,具有效率高、能耗少、污泥少、费用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苯胺类废水的性质特点,对其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苯胺类废水性质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300余种,广泛应用于染料、农业、医药、军工等行业。
国内众多染料厂、农药厂、制药厂及其它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类苯胺废水,其质量浓度可达数千mg/L。
苯胺类废水主要来源于农药、染料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过程中,苯胺类废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结构复杂、浓度高;(2)含盐量高;(3)废水酸(碱)性强;(4)色泽深;(5)不易生物降解;(6)生物毒性大。
因而苯胺类化合物是环境中禁止或严格控制的有毒有机物,是国家控制的一类污染物。
3电化学处理技术3.1电化学降解法电化学降解法是通过阳极反应产生·OH、臭氧类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直接通过阳极反应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这种方法具有降解彻底,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的优点,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王玉玲等研究了以SiO2/Ti为阳极降解苯胺的电化学降解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在SiO2/Ti电极上氧化降解速率主要决定于其中间产物的阳极溶解行为,由中间产物构成的有机膜的阳极溶解是反应的慢步骤,当溶液pH=9.0、电流密度控制在膜的溶解速度附近,可获得最佳的电流效率和苯胺的去除率。
胺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胺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2011-12-15 14:36:14 【文章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关闭苯胺作为芳香胺类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广泛应用于国防、印染、塑料、油漆、农药和医药工业等。
但苯胺同时也是一种“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由于苯胺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致癌性等特点,被美国EPA列为优先控制的129种污染物之一,也被我国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在工业排水中要求严格控制。
对苯胺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其中,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法和萃取法。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法和电化学降解法。
而化学法和生物法不能够回收利用苯胺,且化学法成本高,生物法需要对废水进行大量稀释:物理法虽然能够回收苯胺,但其存在吸附剂再生困难和反萃取工艺繁琐等缺点,不适宜工业化应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苯胺类化合物。
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涌现出了一些苯胺传统处理方法的联用技术和新的处理技术。
传统处理方法联用技术1.超声光催化技术超声光催化技术是以半导体光催化降解为基础,通过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提高光催化效率的一种协同处理技术。
中山大学的安太成等以苯胺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对超声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将苯胺及其一系列衍生物分别进行了超声光催化、光催化和超声波降解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尽管绝大多数的苯胺及其衍生物的超声光催化反应并不一定都存在协同效应,但是其超声光催化的速率均分别比光催化和超声波降解的反应速率高。
2.声电联合技术声电联合技术是以电化学氧化降解为基础,通过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提高电化学氧化降解效率的一种协同处理技术。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高宇等采用超声波协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苯胺溶液,考察了超声时间、苯胺浓度、溶液pH值、电解电压、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
废水中苯胺的降解处理技术进展

废水中苯胺的降解处理技术进展康永【摘要】苯胺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材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及了人体健康.综述了高浓度、难降解苯胺类废水的性质、危害、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同时指出了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0(009)001【总页数】4页(P15-17,20)【关键词】苯胺;废水处理;降解【作者】康永【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86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农药、医药、军工、香料和橡胶硫化等行业。
国内众多染料厂、农药厂、制药厂及其它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类苯胺废水,其质量浓度有时可高达数千 mg/L,而根据国家《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二级标准要求,工业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是2 mg/L。
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苯胺类污染物的排放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苯胺类污染物的治理达标率都很低,治理任务十分艰巨[1]。
1 苯胺的性质和危害苯胺是一种弱碱性物质。
其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烃基或酰基取代,生成二级或三级苯胺及酰基苯胺。
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由此盐可制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和偶氮化合物。
苯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等渠道可侵入人体与血红蛋白(Hb,hemoglobin) 结合,使Hb与氧的结合能力下降,造成机体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可以这么说,苯胺是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2]。
2 国内外苯胺废水的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苯胺类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等。
2.1 物理法2.1.1 吸附法吸附法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吸附剂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质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的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