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我们提供能量。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保持健康的体重,则需要在身体里储存足够多的碳水化合物。
你的身体会自动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以确保摄入更少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那么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呢?它应该从哪些地方摄入呢?一、碳水化合物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构成的基本能量来源,它是碳水化合物的一个主要来源。
所以,它和脂肪一样,会导致肥胖,因为它们会增加你体内的脂肪。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等,这些类型碳水化合物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对于你的身体来说很重要。
1、能量碳水化合物也可以被称为“肌肉燃料”。
当你吃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后,你仍然会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你一整天。
大多数人每天消耗的能量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这意味着你身体每天需要你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维持平衡。
如果你要减肥,那么这些碳水化合物将是你最需要的能量。
2、碳水化合物是组成你身体细胞和肌肉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会促进肌肉细胞对氧气和葡萄糖的利用。
当细胞处于氧气不足时期时,会导致细胞死亡;当细胞缺乏氧气时,也会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现象很常见在一些减肥患者身上得到了验证。
如果你使用较少的碳水化合物,例如不饱和脂肪酸,它们会抑制糖化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如果长期高碳水化合物并且大量摄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至少需要8克碳水化合物),它会消耗大量营养素来支持身体需要额外能量。
当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时,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身体的脂肪中,它会让你变成一个大胖子。
3、蛋白质和脂肪在这里,你会发现脂肪对你的健康很重要。
但蛋白质和脂肪对你的身体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在你身体中充当“燃料”。
这些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使你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
由于它们的作用:当你摄入过量时,你会囤积更多的脂肪。
为了更好地控制你的体重和其他健康问题,必须注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质,它们可进行合成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
本文包括碳水化合物合成概念、碳水化合物合成方式、碳水化合物应用领域以及持久性碳水化合物等内容,旨在为大家解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情况,了解有关的概念以及对其的正确的使用。
一、碳水化合物合成概念碳水化合物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化合物,其主体由化学式Cx(H2O)y组成,即水中含有某种碳(Cx)含量比较高的物质。
典型碳水化合物如乙醇(CH3CH2OH),丙醇(CH2OHCH2OH),三乙醇胺(C2H7NO)和乙酰胆碱(C6H5CH2CONH2)等。
二、碳水化合物合成方式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方式相当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反应分解法:在此种方法中,最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是乙酸乙酯,它可以通过酯交换反应获得。
(2)重聚缩合法:该方法利用烷基苯磺酰氯(其也可由烷基氯化镁(MgCl2)与硫代磺酰氯(SOCl2)制得)与甲醇反应,以及碳水化合物乙醇/三乙醇胺浓度丙醇等。
(3)缩合反应:其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有抗菌素β-内酰胺(CCl2ONH2),抗生素氮酰胆碱(C6H5CH2CONH2)等,都可以利用该反应制得。
(4)歧化反应:该方法利用某些有机物,如苯甲酸乙酯、丁醇、丙醇和水及微量盐酸等,可以制备许多用于制药的复杂有机碳化合物。
三、碳水化合物应用领域碳水化合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1)农业:碳水化合物在农业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对植物的生长营养,以及可用于制作肥料进行施肥等。
(2)生活:碳水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烹饪、饮食以及医药等,可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3)工业:工业用碳水化合物如乙醇、丙醇、乙醚等也极具价值!这些物质可用于制药,制备油漆和溶剂等,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四、持久性碳水化合物持久性碳水化合物是指具有一定半衰期,耗散慢的碳水化合物。
主要有亚硝酸盐类(亚硝酸钠、亚硝酸钙等)、三氯乙烯、多氯联苯及其他含氯污染物等,它们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比如燃烧石油、煤炭等。
碳水化合物百度百科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
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
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
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
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
主要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产物。
从化学结构特征来说,它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或经水解转化成为多羟基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
例如葡萄糖,含有一个醛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醛糖。
果糖则含有一个酮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酮糖。
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
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发现历史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作用,如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植物作为食物,利用其制成发酵饮料,作为动物的饲料等。
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
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
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因大多数糖类物质由碳、氢、氧组成,其结构式为Cn(H2O),与水分子中的比例相同,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分类从化学上,根据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度,可以将其分成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四类。
但从生理上,根据碳水化合物能否被人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可以被分成可消化吸收与不可消化吸收两类。
(一)可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指能在人体肠道被分解成小分子成分,并透过肠粘膜细胞进入血液的糖类。
包括:(1)所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2)所有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3)多糖中的淀粉、糖原及糊精等。
(二)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指人类肠道中不含其水解酶,不能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因而不能吸收的糖类。
包括:(1)低聚糖如棉子糖,水苏糖等;(2)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其中木质素连食草动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提供和贮存能量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的方式进入血液,在机体的组织细胞特别是大脑、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内,先分解为2个丙酮酸,然后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体内进行生物氧化可产生16.8kJ (4kcal)的能量。
一般情况下,大脑仅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大脑在活动时约消耗2/3的血糖。
肝脏既可以利用葡萄糖分解产热,也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作为储备能源,与脂肪不同,糖原可迅速动员,补充血糖的不足。
肌肉在葡萄糖不足时,可在糖原酶的作用下直接分解糖原产生能量。
2、构成体组织糖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如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可以构成保护胃粘膜的粘液、构成软骨的主要成分硫酸软骨素,此外,糖蛋白还参与抗体、酶、激素、核酸的组成;糖和脂肪形成的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的标记和识别。
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因大多数糖类物质由碳、氢、氧组成,其结构式为C n(H2O),与水分子中的比例相同,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分类从化学上,根据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度,可以将其分成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四类。
但从生理上,根据碳水化合物能否被人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可以被分成可消化吸收与不可消化吸收两类。
(一)可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指能在人体肠道被分解成小分子成分,并透过肠粘膜细胞进入血液的糖类。
包括:(1)所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2)所有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3)多糖中的淀粉、糖原及糊精等。
(二)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指人类肠道中不含其水解酶,不能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因而不能吸收的糖类。
包括:(1)低聚糖如棉子糖,水苏糖等;(2)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其中木质素连食草动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提供和贮存能量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的方式进入血液,在机体的组织细胞特别是大脑、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内,先分解为2个丙酮酸,然后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体内进行生物氧化可产生16.8kJ (4kcal)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生理功能、过量和缺乏的危害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分类、生理功能、过量和缺乏的危害一: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一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物。
其分子中含碳原子,且氢、氧比例为2∶1,与水相同,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因其大多有甜味,又称为糖类。
但这一名称并不准确,因为有些碳水化合物(如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这种比例,有些具有这种结构的物质并不是碳水化合物。
其名称仅仅是因为习惯而沿用至今。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供给。
它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粮谷类和薯类食物是提供糖类的主要营养素。
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单糖: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碳原子数为3~6个,单糖有甜味,易溶于水。
1、葡萄糖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最基本的单位,一般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葡萄、柿子、香蕉等水果中,是机体吸收利用最好的糖。
2、果糖主要存在于蜂蜜中(37%~40%),人工制作的玉米糖浆中含量可高达40%~90%,葡萄(6%~7%)、苹果(5%~6%)等水果中含量也较丰富,它在天然单糖中最甜,冷时更甜。
由于它口味好,有特殊香味,吸湿性强,是饮料、蜜饯类食品、冷冻食品和一些需保湿的糕点糖果等加工的重要原料。
果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不受胰岛素控制,故适用于糖尿病病人使用。
果糖一次食用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肠内渗透压升高而引起腹泻。
因而有人认为果糖有防治便秘的作用。
轻度便秘者可采用口服蜂蜜法进行食疗。
3、半乳糖是乳糖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食品中很少以单糖形式存在,在人体中也是先转化成葡萄糖后才能利用,母乳中的半乳糖是在人体内重新合成的,并非由食物中直接获得。
(二)双糖: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聚合而成。
天然食物中的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
另外在真菌和细菌中,存在一种双糖称为海藻糖,在食用蕈含量也较多。
1、蔗糖俗称食糖,是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以α-1,2糖苷键连接而成,有白糖、红糖和冰糖三种形式,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在蜂蜜甜菜甘蔗中含量丰富。
食品营养学 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一.单糖 单糖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三~六个碳原子的糖,如三碳
糖的甘油醛;四碳糖的赤藓糖;五碳糖的阿拉伯糖、核糖、 木糖、来苏糖;六碳糖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食品中 常见的单糖以六碳糖为主,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葡萄糖 植物性食品中含量最丰富,有的高达二0%, 在动物的血液、肝脏、肌肉中也含有少量的葡萄糖,而且是 人体血液中不可缺少的糖类,有些器官甚至完全依靠葡萄糖 提供能量,例如大脑每天约需一00~一二0g葡萄糖,葡萄糖 也是双糖、多糖的组成成分,
原、核糖、乳糖的形式存在,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评价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一、供能和节约蛋白质
糊化淀粉[α-淀粉]缓慢冷却后可生成难以消化的β淀粉,即淀粉的老化或反生,这在以淀粉凝胶为基质的食品 中有可能由凝胶析出液体,称为食品的脱水收缩,此外,当 α-淀粉在高温、快速干燥,并使其水分低于一0%时,可使 α-淀粉长期保存,成为方便食品或即食食品,此时,若将其 加水,无需再加热即可得到完全糊化的淀粉,
[一]山梨糖醇 葡萄糖氢化,使其醛基转化为醇基,代谢 时可转化为果糖,不受胰岛素的控制,食后不影响血糖,
碳水化合物

半乳糖: 半乳糖
在动物界的分布与含量都不多 与葡萄糖结合形成乳糖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与葡萄糖结合形成乳糖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常以D-半乳糖苷的形式存在于大脑和神经组织中。 常以 半乳糖苷的形式存在于大脑和神经组织中。是婴儿 半乳糖苷的形式存在于大脑和神经组织中 大脑发育的必需物质。 大脑发育的必需物质。
甜味剂:阿斯巴甜
分类
根据聚合度,可分为: 根据聚合度,可分为:
糖、寡糖和多糖。 寡糖和多糖。
从营养学的角度, 从营养学的角度,根据碳水化合物能否提供能量 分为: 分为:
可消化和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可消化和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类别(糖分子) 类别(糖分子)
亚组
单糖 双糖 糖醇 异麦芽糖低聚糖 其他寡糖 淀粉 非淀粉类多糖
碳水化合物
李黛淋
定义: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定义: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
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一些衍生物。 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一些衍生物。 组成元素: 、 、 组成元素 C、H、O 基本结构式: 基本结构式:Cn(H2O)m
理化性质
(1)水溶性和水合性 A、水溶性 单糖、双糖、低聚糖、糊精、果胶都溶于水。 B、水合性 大多数不溶于水的糖类都具有与水结合的能 力。 如:膳食纤维、部分寡糖和淀粉。
3、根据淀粉酶水解时间长短(消化速率)分类: 根据淀粉酶水解时间长短(消化速率)分类: 类型
快消化淀粉 慢消化淀粉 抗性淀粉 RS1 RS2 RS3
食物形式
新鲜煮熟的食物 生的谷类或高温糊化干燥淀粉
小肠中消化情况
迅速完全吸收 缓慢但完全吸收 部分消化 部分消化 部分消化
完整或部分研磨的谷类和豆类 未煮的土豆和青香蕉 放冷的熟土豆谷类和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甜度高低与分子结构、溶解度、浓度、温度等有关。
(2)旋光性
❖ 除丙酮糖外,所有单糖分子都具有旋光性,天然存在 的单糖大多数为D型(右旋)。
❖ 单糖会发生变旋现象,由于单糖结晶溶于水时,发生 异构化而引起的。如D-葡萄糖
❖ (5)结晶性
❖ 各种糖结晶性不同,就单糖和双糖而言:蔗糖> 乳糖>葡萄糖>果糖和果葡糖浆>淀粉糖浆(不结 晶)。小分子糖的结晶性有时会影响食品性状。
❖(6)渗透压
❖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其浓度和分子质量有关, 即渗透压与糖的摩尔浓度成正比;在同一 浓度下单糖的渗透压为双糖的两倍。
❖(7)粘度
❖不同糖粘度不同,一般低聚糖 >蔗糖 >单 糖
❖ (4)吸湿性和保湿性
吸湿性:糖在空气湿度较高下吸收水分情况。
保湿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低下保持水分的性质。
由于不同糖以及相同糖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不同, 羟基暴露于水的程度及结合水的速度不同。
对于单糖和双糖的吸湿性为:果糖≥果葡糖浆> 麦芽糖>葡萄糖>蔗糖> 无水乳糖。不纯的糖一般 比纯糖易吸湿。
蔗糖3.78
葡萄17.3 葡萄糖2.09 果糖2.40
蔗糖4.25
多糖 淀粉1.5 纤维素1.0
纤维素0.6
胡罗卜9.7 葡萄糖2.07 果糖1.09
蔗糖4.25
淀粉7.8 纤维素1.0
甜玉米22.1 甘薯26.3
蔗糖12-17 葡萄糖0.87 蔗糖2-3
纤维素0.7 淀粉14.65 纤维素0.7
脱胺脱水
HMF的积累与褐 变速度有密切的 相关性,HMF积 累后不久就可发 生褐变。
脱胺重排
二羰基化合物
还原酮
Strecker降解
果糖胺
中期阶段
脱胺脱水
1,2烯醇化
羟甲基糠醛(HMF)
脱胺重排 二羰基化合物
2,3烯醇化
Strecker
还原酮
CO2 醛
褐色
末期阶段:
醇醛缩合是两分子醛自相缩合、脱水 形成不饱和醛。
3.2.1单糖结构及在食品应用方面的物理性质 1、单糖及衍生物结构 食品中常见单糖为五碳糖和六碳糖,衍生物有氨基
糖、脱氧糖、糖醇、糖酸、糖苷等。
2 、物理性质 (1) 甜度 ①甜度(比甜度)定义
是一个相对值,以蔗糖作为基准物,一般以
10%或15%的蔗糖水溶液在20 °C时的甜度为1 其它糖与基准物的比值。
此反应可逆,稀酸条件下反应逆向进行,碱性 条件利于正向反应。
如有亚硫酸根存在,亚硫酸根与醛加成,再与 氨基化合物缩合,阻碍羰氨缩合,不利于反应 进行。
如果是D-果糖,羰氨缩合形成N-果糖基胺。
B、分子重排
氮代葡基氨在酸性条件下经Amadori
(阿姆德瑞)分子重排生成果糖胺。
如是N-果糖基胺经海因斯分子重排形 成2-氨基-2 -脱氧葡萄糖。
❖一般糖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葡萄糖除 外)。
(8)发酵性
酵母菌使小分子糖发酵产生酒精、二氧 化碳。发酵速度: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 糖
乳酸菌还可使乳糖产生乳酸。大多数 低聚糖不能直接发酵,必须先水解。
❖3.2.2单糖的化学性质
❖1、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非酶褐变)
❖ 含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有羰基的化合 物之间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精而使食 品颜色加深的反应。
美拉德反应过程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羰
分
氨
子
缩
重
合
排
脱
脱
氨
胺
胺
基
脱
重
酸
水
排
降
解
Amadori Heyenes
重排
重排
(醛糖) (酮糖)
末期阶段
醇
聚
醛
合
缩
合
初期阶段:包括羰氨缩合反应与分子重排
A 、羰氨反应的第一步是氨基化合物的游离氨 基与羰基化合物的游离羰基之间缩合而形成 Schiff 碱(不稳定),并随后环化成为N-葡萄 糖基胺(氮代葡基胺)。
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低聚糖: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生成单
糖。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 3.1.3、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植物最丰富,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纤维素。
表一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
产品总糖量 单糖和双糖
苹果14.5 葡萄糖1.17 果糖6.04
(3)溶解度
❖ 由于单糖含多个亲水的羟基,增加了水溶性。其中果 糖溶解度最大。
❖ 影响糖的溶解度大小因素
❖ A 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小。
❖ B 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较高,溶解度越大。
❖ C 与渗透压有关,渗透压越大,浓度大,溶解度越大。
❖ 一定渗透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在室温下,糖浓 度达到70%以上时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 脱胺重排:果糖胺经2,3-烯醇化脱R- NH2残基形成中间产物还原酮进而形成邻二 羰基化合物,还原酮可进一步脱水与胺类 缩合或降解成小分子(乙酸等)。
❖ 在较高温度下,邻二羰基化合物 和氨基酸发生Strecker(斯特勒克) 降解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少一个碳 醛类和邻氨基酮或醛,邻氨基酮或醛 经缩合可形成间接产物吡嗪类。醛和 吡嗪类对食品风味影响很大。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食品中的重要单糖、多糖及衍生物。 ➢ 掌握食品中常见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多
糖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特别是美拉德反应历程、控制及对食品风 味、营养、安全性影响。 ➢ 了解食品中的重要多糖的结构、性质及食 品中应用。
❖3.1概述
❖ 3.1.1、定义:多羟基的醛、酮及衍生物。 ❖ 3.1.2、分类 单糖:不能再被水解的多羟基醛或酮,是碳水
此阶段无颜色变化。
初期阶段
氨基 + 羰基(还原糖)
羰氨缩合
氮代葡萄糖基胺
分子重排
果糖胺
中期阶段
美拉德反应过程
❖中期阶段:重排后的果糖胺进一步降解、 脱水,最终形成羟甲基糠醛(HMF)、还原 酮等,主要有两条途径:
❖A 脱胺脱水:果糖胺经1,2-烯醇化脱R- NH2残基形成3-脱氧奥苏糖,再经脱水形 成5-羟甲基糠醛(HMF)。
肉
葡萄糖0.1糖原0Fra bibliotek13.1.4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提供人类能量的绝大部分(尤其我国饮食以碳 水化合物为主食)
提供适宜的质地、口感和甜味 (如卡拉胶、黄原胶作增稠剂、稳定剂) 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 (如纤维素被称为膳食纤维,低聚糖可促小孩
肠道双歧杆菌生长,促消化)
3.2单糖和双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