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残余阻滞作用69页PPT
合集下载
《肌松药监测和残余》PPT课件

医学PPT
6
肌松药时效
中效肌松药如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 时残留肌松的发生率下降至<10%
长效肌松药残留作用一般报道仍为 20%~50%
RNMB 26% vs 5.3%(Pan vs Vec&Atr) (Berg et al.)
02.12.2020
医学PPT
7
残余肌松的危害
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和失保护等 老年病人应用长效肌松药,如果TOF<0.7,
107
346 19% (15-35)
85-110
02.12.2020
Hayes et al, 2001; Baillard et al, 2002; McCaul et al, 2002;
Appelboam et al, 2003; Kim et al, 2002; Gätke et al, 2002
2、定性和定量
衰减T4/T1 T4消失75%,T3消失80% T2消失90%,T1消失100%
3、恢复T4/T1>0.9
02.12.2020
医学PPT
21
T1
A
T4
B
四个成串刺激T4/T1比值
A、非去极化阻滞
B、去极化阻滞
02.12.2020
医学PPT
22
DBS(DBS3.3、DBS4.3)
1、双短强直刺激D1和D2 波宽0.2-0.3ms 频率50Hz(2-4次)
医学PPT
13
肌松监测仪
机械效应图法(mechanomyography, MMG)
肌电描记法(electromyograhy ,EMG) 加速度法(acceleromyography,AMG) 肌音描记法(phonomyography,PMG)
肌松药残余作用

0.7~0.75: 复视、视觉障碍、握力下降、
不能坐起、不能门齿对咬、
不能用吸管吸水
0.85~0.9: 视觉障碍,全身乏力
0.9:
复视现象减轻
1.0:
眼外肌仍未完全恢复
n TOF恢复至0.7时, n 未被肌松药分子占据的受体不足30% n 最大吸气负压(MIP)仅达15-25cmH2O n VT为6-7ml/kg n Vc为基础值的50%-70%
显减少术中肌松药的用量。 n 但这种作用是因为阿片类药物中枢性呼吸抑制作
用,还是外周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 n 雷米芬太尼与肌松药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n 目前还不清楚。
n 方法:胆囊腹腔镜手术75例分为三组
n 采用TOF-WATCH观察应用雷米芬太尼后
n 肌松药的起效、作用和恢复时间的变化。
n 麻醉诱导:力月西0.04mg/kg、
TOF - Watch
监测:个体差异 过量 不足 残余作用
Onset Profile at 1• ED95
琥珀胆碱 vs.罗库溴铵
100
90
80
% of Peak Effect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30
Rocuronium
Succinylcholine
60
90
120
150
180
Time (sec)
n
n
残余肌松的判断
n
不可靠的临床试验
n
持续睁眼
n
伸舌
n
手臂举向对侧肩膀
n
正常潮气量
n
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肺活量
n
最大吸气压 25cmH2O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危险性证据充分应常规对肌松剂进行拮抗护理课件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是一种 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呼吸 功能不全、低氧血症、肺部感 染等严重后果。
肌松剂拮抗可以有效逆转术后 残余神经肌肉阻滞,降低相关 并发症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术后残余神 经肌肉阻滞的监测和评估,及 时采取拮抗措施,确保患者安 全。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肌松剂拮抗剂的 疗效和安全性,以寻找更有效的拮抗 方法。
特性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患者的表现程度和 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发生机制与原因
发生机制
肌松剂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兴奋传导,从而产生肌肉 松弛作用。在手术结束后,肌松剂的浓度逐渐降低,但有时仍会残留一定量的药 物,导致神经肌肉系统的抑制。
呼吸困难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可 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 重时可能发生窒息。
肺不张
由于呼吸肌无力,患者可 能出现肺不张,影响氧合 和通气。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压波动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可能导致 血压波动,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
。
心律失常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术后残余 神经肌肉阻滞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低心排综合征
原因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时间、肌松剂的种类和剂量、个体差异 、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手术时间和肌松剂的剂量是最为重要的因 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肌肉 无力、窒息感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诊断
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 术情况,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实验 室检查如血药浓度测定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肌松药及拮抗剂ppt课件

➢ CNS
➢ 不能通过BBB,无作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药物 琥珀胆碱 筒箭毒碱 三碘季铵酚 潘库溴铵 维库溴铵
卡肌宁
植物神经节 刺激 阻滞 无 无 无 无
M 受体 刺激 无
重度阻滞 中度阻滞
highly ionized agents -- tending not to cross readily biological membranes} ▪ Route of eliminatio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duration of action
• Renal elimination:
肌松药阻滞程度增加,肌张力降低,出现衰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of muscle relaxant )
➢ 特点
➢ 接头后膜受体>75%肌颤搐张力 ➢ 接头后膜受体≥95%肌颤搐完全抑制 ➢ 给药最大效应〓起效时间 ➢ 给药肌颤搐恢复25%〓临床时效 ➢ 肌颤搐由25%75% 〓恢复指数
➢ ED95
➢ 各种肌松药的等效强度判断依据 ➢ N2O、巴比妥和鸦片类药物复合 ➢ 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95%的药量
➢ 周围神经刺激仪
➢ 刺激外周神经诱发肌收缩效应 ➢ 判定肌松药起效、时效、肌松
强度和肌松类型 ➢ 刺激尺神经引起拇内收肌收缩是最常用的方法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不能通过BBB,无作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药物 琥珀胆碱 筒箭毒碱 三碘季铵酚 潘库溴铵 维库溴铵
卡肌宁
植物神经节 刺激 阻滞 无 无 无 无
M 受体 刺激 无
重度阻滞 中度阻滞
highly ionized agents -- tending not to cross readily biological membranes} ▪ Route of eliminatio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duration of action
• Renal elimination:
肌松药阻滞程度增加,肌张力降低,出现衰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of muscle relaxant )
➢ 特点
➢ 接头后膜受体>75%肌颤搐张力 ➢ 接头后膜受体≥95%肌颤搐完全抑制 ➢ 给药最大效应〓起效时间 ➢ 给药肌颤搐恢复25%〓临床时效 ➢ 肌颤搐由25%75% 〓恢复指数
➢ ED95
➢ 各种肌松药的等效强度判断依据 ➢ N2O、巴比妥和鸦片类药物复合 ➢ 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95%的药量
➢ 周围神经刺激仪
➢ 刺激外周神经诱发肌收缩效应 ➢ 判定肌松药起效、时效、肌松
强度和肌松类型 ➢ 刺激尺神经引起拇内收肌收缩是最常用的方法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肌松药残余作用

0.7~0.75: 复视、视觉障碍、握力下降、
不能坐起、不能门齿身乏力
0.9:
复视现象减轻
1.0:
眼外肌仍未完全恢复
TOF恢复至0.7时, 未被肌松药分子占据的受体不足30% 最大吸气负压(MIP)仅达15-25cmH2O VT为6-7ml/kg Vc为基础值的50%-70%
TOF比值恢复与临床征象的关系
TOF
临床征象
25% T4出现,肌松作用开始恢复,可以拮抗
40% 不能抬头和举臂
50% 开始睁眼、伸舌
60% 能咳嗽、抬头和举臂3s ,
Vc及用力吸气负压仍低于正常
70~75% 能咳嗽、完全睁眼和伸舌、
抬头、举臂5s
80% Vc、用力吸气负压及呼气流速基本常, 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正常
*Kopman et al:Anesthesiology.1999;90:425
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
不用肌肉松弛药气管内插管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0;44:465
丙泊酚合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
非肌松药气管插管的观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27:586-589
TOF(s) 39.9±10.1 44.4±11.0 44.4±11.2
罗库溴铵的恢复时间(X±S)
成串刺激 瑞芬0ng组 瑞芬2ng组 瑞芬5ng组
T1(s)
T4(s)
TOF(s)
11.33±5.86 7.79±4.46 11.68±4.99 14.15±7.08 10.56±6.64 13.44±7.93 11.34±2.46 10.82±3.09 12.20±2.61
插管剂量作用时间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