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教案

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明辨是非”,第一课时“明辨是非善恶”。
教材主要围绕明辨是非的内涵、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如何明辨是非等主题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明辨是非的定义、明辨是非的方法、明辨是非的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明辨是非的含义,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辨是非的含义、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明辨是非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现实生活中是非善恶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引发学生对明辨是非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辨是非的定义、方法及其重要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引导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分析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几个典型的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判断案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明辨是非的原则,并提出解决方案。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7. 课后拓展学生课后搜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现象,进行分析,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明辨是非1. 定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 方法:逻辑推理、辩证分析、道德评判等。
3. 重要性: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明智选择、维护社会和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案例一:小明在课堂上偷看同学试卷。
案例二:小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认识和体会。
2. 作业答案:(1)案例一:是非善恶;解决方案:劝说小明改正错误,并向同学道歉。
明辨是非的传统文化

明辨是非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历史长久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明辨是非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们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以便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在传统文化中,明辨是非被视为一种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明辨是非是指在道德和法律方面,能够辨别事情的对错和好坏。
只有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受到惩罚。
明辨是非的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追求正义,坚持真理,摒弃虚伪、欺诈和利己主义。
在现代社会,明辨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必备品质。
明辨是非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
只有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和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秉持传统文化的明辨是非精神,坚持正义和真理,拒绝虚伪和欺诈,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

2024年《明辨是非》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
第一节“何为是与非”主要介绍了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节“明辨是非的方法”则从实际操作层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性思维、辩证分析等手段辨别是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是非观念,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增强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辨是非。
教学重点: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以及明辨是非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其中的是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何为是与非:讲解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阐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明辨是非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辨别是非。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是非观念的定义、来源。
2.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3.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案例:某校学生在校门口捡到一部手机,内有失主的联系方式。
学生在归还手机时,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学生感到很不高兴。
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明确自己的立场。
答案:此案例中,学生捡到手机并归还失主,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品质,值得表扬。
然而,失主没有表示感谢,可能是因为失主自身的素质问题,或者是其他原因。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不能因为失主的态度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教案2

《明辨是非》教案2教案:《明辨是非》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章节: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明辨是非》。
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是非善恶的概念,认识到分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故事书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是非善恶,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是非善恶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分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是非善恶问题,讨论如何分辨和处理这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道德和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
4. 实例分析(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其是非善恶,并解释判断的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例分析。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明辨是非板书内容:是非善恶的概念分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次你遇到的是非善恶问题,以及你是如何处理的。
2.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是非善恶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回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是非善恶的概念,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明辨是非的近义词【有关明辨是非的反义词近义词】

明辨是非的近义词【有关明辨是非的反义词近义词】【明辨是非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明辨是非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明辨是非的反义词混淆是非明辨是非的近义词是非分明:形容对事情的对错和正反都分得很清。
明辨是非造句1. 爱国爱家要有热度,践行宗旨要有深度,求真务实要有浓度,奉献爱心要有温度,明辨是非要有高度,追求事业要有力度,书写传奇要有强度。
2.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明辨是非辨别美丑为人正直。
3. 其它一些更为复杂的争议则围绕着月球与行星以及黄道带之间的关系而展开。
即便是最明辨是非的美食家也会认为这不过是在赶时髦。
4. 他们能够在事实与舆论之间明辨是非,不会僭称自己无所不晓。
5. 苹果是禁果。
以前亚当和夏娃吃过后,就被逐出了伊甸园。
所以它是“明辨是非的知识果实”。
灰原哀6. 有些人藏在心里,有些人脱口而出。
也许有人曾静静看着你: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明辨是非,等我说服自己,等我爬出悬崖,等我缝好胸腔来看你。
张嘉佳7. 头,用来明辨是非;眼,用来发现真善美;心,用来感动感恩;脚,用来脚踏实地;手,用来创造未来;文明,用来浇灌幸福人生!8. 然而,你劝一位自以为已经明辨是非的人发展智力,增广见识,他总会觉得你让他舍近求远,不仅不肯,还会心生怨恨。
王小波9. 超我并不是一位能够教你明辨是非的,伟大的道德哲学家。
10. 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王小波11. 对男士来说,说话是弄清问题,明辨是非,找出处理问题方法的方式。
12. 记者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有一双苍劲有力的翅膀和一双洞察敏锐的眼睛,敢搏狂风暴雨,敢迎电闪雷鸣,敢遨游苍穹。
能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看清方向,明辨是非。
13. 对男士来说,谈话是弄清问题,明辨是非,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
14. 我真不想有一天我自己觉得我有了足够的智慧,可以够用了,足够明辨是非了。
明辨是非 演讲稿

明辨是非演讲稿
在当今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让人
们很难辨别是非。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明辨是非,理性判断,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明辨是非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首先,要明辨是非,我们需要具备一颗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面对
各种信息时,不能盲目跟风,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可信度。
不能因为信息量大就盲目相信,更不能因为信息来源权威就一味崇拜。
我们要学会质疑,学会辨别,不被表面的花哨所迷惑,不被虚假的信息所蒙蔽。
其次,要明辨是非,我们需要具备一颗善于学习的心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
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辨别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
而且,我们还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一叶障目,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最后,要明辨是非,我们需要具备一颗善于实践的勇气。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
才能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判断和观点,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
在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
总而言之,明辨是非是一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
的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明辨能力,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一个有理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谢谢大家!。
明辨是非的意思
明辨是非的意思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基础释义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详细释义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例句1. 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那些造化小儿之徒没有市场。
2. 常警示分清善恶美丑,师贤达明辨是非黑白。
3.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
4.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5. 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
6. 你要明辨是非,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7. 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那些造化小儿之徒没有市场。
8. 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触歪风。
9. 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与坏人同流合污。
10. 这个案子,尽管复杂一点,我们相信司法部门会明辨是非,公正处理的。
11. 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
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12.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若不明辨是非,不足以服务。
13. 凡事要明辨是非,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
14. 我母亲循循善诱,总让我做事前先明辨是非,而非在事后一味地指摘错误。
15. 我们应该明辨是非,尽量避免一人传虚,万人传实的社会现象。
近义词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反义词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混淆:使界限不清。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混淆黑白[ hùn xiáo hēi bái ]混淆:使界限模糊。
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
明辨是非 名言
明辨是非名言
当谈及明辨是非时,以下是10句相关的名言:
1. 明辨是非,是智者的标志,而不是愚者的鉴赏。
2. 明辨是非的本领比遵从习俗更重要。
3. 明辨是非的第一步是了解真相,第二步是拒绝接受错误。
4. 明辨是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5. 明辨是非的力量来自于对真相的勇敢探求和对错误的坚决否定。
6. 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明辨是非比拥有所有答案更为重要。
7. 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比任何财富都更为珍贵。
8.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
9. 人们通常无法明辨是非,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所蒙蔽。
10. 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断质疑,我们才能保持明辨是非的清晰头脑。
明辨是非成语的意思解释
明辨是非成语的意思解释明辨是非,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biàn shì fēi,意思是指清楚地辨别出是和非。
出处《礼记·中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辨是非成语的意思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明辨是非成语的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明辨是非成语的近义词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明辨是非成语的造句1、城隍爷明辨是非,说到底,这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愿望赋予他的一项神力,真正眼睛雪亮的还是民众。
2、拥有阳光心态的人,更能明辨是非黑白,会把所有不如意,巧妙的转换。
3、我们很普通,但是我们有情感,我们有思想,我们可以明辨是非,我们有学习的能力。
4、名利场中,沆瀣一气,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规劝别人?5、游戏设计师都奸诈似鬼,都不给自己明辨是非的权力和机会。
6、我本来以为你是忠勇的契丹男儿,是英雄阿保机的子孙,明辨是非,威武不屈,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7、因此飘渺天宫门下弟子都必须恪守善恶,明辨是非,细数功德。
8、踏上那遍布陷阱、阴谋,无法明辨是非、善恶的幽长仙途。
9、自然能够明辨是非,指责苏刘氏的过错,即便他只有十岁。
10、其中的细节恐怕要披露一下,让别人知道点天塌不下来,我们要相信教众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11、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12、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
13、我可是有一双能趁吉避凶的明亮眼睛,和一双能明辨是非的聪颖耳朵的。
14、一派胡言,胡说八道,尽信些街头巷尾的小报告,连明辨是非也不会,怎么当捕头的?15、此人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坐守县中四十余载,不曾听过谁有怨言的。
16、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明辨是非的名句
明辨是非的名句
1.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篇〉
2.勇于断者,不随其似;明于分者,不混其施。
——〈古今图
书集成·学行典〉
3.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
——
(汉)桓宽
4.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汉)刘安
5.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
——〈晋书〉
6.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
——陶行知
7.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
——〈晋书〉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9.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
——鲁迅
10.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
11.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吕氏春秋》
12.难莫大于辨邪正。
——《宋史》
13.无是非之,非人也。
——《孟子》
14.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人。
——(明)
冯梦龙
15.见日月不为明白,闻雷霆不为聪耳。
——《孙子·形篇》
16.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吕氏春秋》
17.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
——(明)吕坤
18.恶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颠倒。
——(清)魏源
19.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
——(明)薛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辨是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班级风景”活动进入课程内容,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一节,体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做是非判断,明确做人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这就是铸造良知的标尺,懂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是非判断。
通过“探究园”中的“新闻透视”活动,实践与评价的“透视流行”活动,结合心灵导航的第二节,体会社会的复杂性,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各方面的社会影响,正确判断社会生活中的是非问题。
学习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2、难点:正确对待社会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与活动相结合四、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五、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只玩了几天就把钱输光了,可是他已经上了瘾。
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你赢了就给你50元。
”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
第一场就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兵败如山倒。
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
小龙无奈,只好照办。
一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派出所。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明辨是非。
[二]、新课讲授请选择:“透视自我”以下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不能简单归为正确或错误应作具体分析的打“○”。
1、小志虽然很健谈,但晚睡铃响后从不和别人聊天谈心。
2、小志的好心给人误解后,发誓再也不做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事情3、小志看不起小权,因为小权常常取笑别人的不足。
4、值日生误登了小志的名字,认为他违反纪律,小志偷偷把自己的名字擦了。
5、小志猜想老师今天可能不会检查卫生,所以没有打扫课室清洁。
6、在公园里,小志看见一个小孩把饮料罐扔在地上,心想:“这小孩真没教养”。
以上题目1为√,2、4、5为×,3、6为○。
如果你全对,说明你的是非善恶观还是很强的。
提问:(1)什么是“是非善恶观”?判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想法做法是否合理等。
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善的还是恶的,一件事情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非),要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
(板书)一、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板书)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也就是“良知”。
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那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小海的行为。
分组讨论:“班级风景”,思考:(1)你认为小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吗?为什么?(2)小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学会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心中必须有一把铸造良知的标尺,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良好的品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过渡:那么,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尺呢?(板书)2、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让我们先看看这两则新闻。
(投影)材料一:2005年1月1日上午10时半,成都市轻纺城门口一对携巨款的夫妇遭到两名歹徒飞车抢劫,在与歹徒争抢中,装有巨款的塑料口袋被撕破,数千张百元大钞满天飞。
提问:如果你当时在成都轻纺城门口恰好遇到这一幕,你会……身为商铺老板的冯小明,“听见喊声,立即冲了出来,飞快地奔到歹徒跟前,一脚把歹徒踢翻在地”,没有犹豫和退缩;轻纺城的7名保安,跟着歹徒紧追不舍,不惧歹徒挥舞着的刀,最终将其制服;最后的一幕更是感人至深:周围的商家和过路的群众都自动围过来帮助她捡拾,27万巨款分文不少地回到受害人手中。
过渡:类似的事情硚口双墩也在发生着。
(投影)材料二:2005年1月16日,一辆货车行至硚口双墩时失火,车主组织几名民工,爬上车灭火,无奈火势越烧越猛。
消防车闻讯赶至,边用水龙朝火焰猛灌,边将已着火的东西掀下卡车,以免引燃更多货品。
与此同时,数十名围观者一哄而上,狂捡值钱的东西据为己有。
车主等上前阻拦,但因人少势单,控制不住局势。
警方赶至后,才将哄抢的人群驱散。
提问: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去比较两则材料中的市民。
得出结论:我们要铸造良知标尺,就要懂法律、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学会理性分析,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板书)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过渡:社会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立足于其中要分清是非,正确对待各种社会影响。
活动:《哥们义气是好是坏》讨论1、“哥们义气”错在哪里?有什么危害?2、举出正面例子,说明应该建立怎样的同学关系和友谊?哥们义气是一种狭隘的小团体意识。
只要我们是朋友,或者你是我朋友的朋友,就有求必应,不分青红皂白,不计一切后果,为了一个小圈子的利益,为了某个人的利益,有时甚至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动干戈,互不相让,结果既害别人,又害自己。
以哥们义气为交友之道是盲目的、糊涂的。
哥们义气只管交情,不管别的,良莠不分,善恶不辨,有交情就是朋友,哪管对方品质怎样,道德如何。
只要对方对自己好,肯帮忙,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和对方称兄道弟,甘愿为对方“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如果对方品质恶劣,很可能到头来“有罪同当”。
(板书)二、正确对待社会影响过度: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父母长辈总会告诉我们他们许许多多的人生经验,以及会告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去做些什么。
那长辈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一概接受?(让学生举例子说明)因为有些父母、长辈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好,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赌博、吸烟、贪婪、欺骗等,会成为我们的坏榜样。
所以对父母、长辈的言行我们也要分清是非,他们做错的我们绝不能盲目跟随。
(划线)(板书)1、正确对待来自长辈亲朋的影响提问:大家也有上网浏览网页、看电视、阅读报刊的习惯吧,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公共传播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呢?在电视、网络、报刊发出的大量信息中,有许多并不适合我们中学生。
该采摘什么、抛弃什么、避开什么,只能靠我们提高识别能力,学会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划线)(板书)2、正确对待公共传播媒体发出的信息你说我说: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是饮食跟着广告走,服装跟着名牌走,影视跟着明星走。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阅读“小链接”,了解什么是“从众心理”。
材料:有的追星族追得动了真情:“周杰伦,我虽没有那个九中的女孩学习好,可我更爱你!”;有的追星族追得将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忘了:“TWINS,今天我妈妈住院了,我没看她来看你”;有的为了获得签名,居然在“星”的宾馆门口死守,一等就是一个晚上。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张国荣自杀消息传开后一天内,香港就相继发生了六起自杀事件。
辩一辩:我们青少年到底该不该追星?思考:这些青少年的行为和课本18页那个女工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成哪种行为,为什么?有的流行事物使我们中学生沉迷、陶醉,影响我们成长,妨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那么,面对“社会流行”,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对社会上流行的事物,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板书)3、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三]课堂小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
交友习惯,尊重它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最基本表现。
2.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3.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怎样做到尊重别人难点: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交友习惯1、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永远是朋友》磁带。
2、《交朋结友调查问卷》。
3、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咱俩多铁啊》。
4、关于辩论“近墨者黑”学生所找的材料。
5、关于交友要让学生讨论的话题:(1)你认为你的朋友大多都属于什么样的人?(2)你从你的好友那里都学到了什么?刻苦努力、勤奋、坚强还是目空一切或只讲究吃穿打扮?(3)如果你有一个经常旷课、上网、打架的朋友,你已快将他拉上了岸,还是已和他一起下水,并肩作战了?(4)你认为男生和女生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你认为他们的交往,友谊和爱情的分量哪个重?二、平等尊重他人那么,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的家境情况、智力水平、父母的职务及职业等会有所不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呢?(看小品作点评)分四小组,每组各选择一个情景,表演四个小品,全班同学根据提出的问题作点评(A:新来的同学B:一道数学题C:小白的书包D:一根冰棍)。
结论: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
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决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名言: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
——陶行知在某些方面有优势的同学不能自傲,而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同学也不必自卑,树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观念。
华罗庚事迹介绍:三、从点滴做起。
1.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文明交往的前提。
让学生考虑:在学校看到老师应该怎么做?归纳并对应填写表格(有关对人有礼貌的)学生述说《观看演出时的礼仪》2.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也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现。
填写表格(有关公共场所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的)结论:我们要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必须做到: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授后小记:同过学习,学生能较好的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待人真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