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06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3.0 先修课:电路、电子技术学时:50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0年10月10日二、课程性质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本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1、单相、三相可控整流技术的工程应用2、降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3、升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4、交流调压或交流调功技术的工程应用5、变频技术的工程应用6、有源、无源逆变技术的工程应用(2)知识目标1、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2、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工作过程和教学进程为设计依据,以相对独立的知识为模块。
(2)模块设计表:四、教材、资料教材:黄家善.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陈坚.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3、徐以容.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考试2、教学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室、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MCL现代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台、双踪示波器、滑线变阻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电感元件、MATLAB仿真软件、flash典型波形动态演示图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业计划
三、汽车文化实践教学装备标准
四、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图片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
3.为保证教学的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学习资源如下:
(1)人民交通出版社的《电力电子技术》(张涛,2005)
(2)
(3)
7.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与地位的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可控整流技术(单、三相,半控与全控,半波与全波)、电力电子器件及参数、有源逆变技术、触发电路、交流调压、无源逆变技术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电力电子装置与设备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学习领域分成4个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以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二、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分类;(2)熟悉线性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开关电源的典型结构;(4)熟悉开关电源的技术性能指标;(5)掌握开关电源的满足原则;(6)熟悉常见的开关器件有哪些;(7)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8)掌握二极管的相关知识;(9)掌握双极型晶体管的相关知识;(10)掌握电力MOSFET的相关知识;(11)了解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电路特点;(12)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分类;(13)了解降压型电路的相关知识;(14)熟悉升/降压型电路的相关知识;(15)了解推挽式电路的相关知识;(16)熟悉桥式电路的相关知识;(17)了解零电流关断/通的区别。
2、技能目标(1)理解逆变器的存在过程及分析方法;(2)掌握软开关在电源电路中的作用;(3)掌握根据有效值相量绘制相量图的方法。
3、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4)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物理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对电源电路分析的掌握能力,为本门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研究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调控的技术,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波形等方面的调控、变换。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了解与熟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具有对电力电子器件基本应用的能力;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电气性能、波形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具有对电能变换和控制电路进行分析的能力,并能进行初步的系统设计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型号、分类、符号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及保护电路;2.熟悉可控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简单计算,学会可控整流电路的安装接线、通电调试和故障处理的技能;3.了解有源逆变的条件和无源逆变的用途,熟悉PWM技术在各种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4.熟悉交流变频电路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通用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和操作使用技能;5.了解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交流调压电路的安装接线和通电调试技能;6.熟悉开关电源、UPS、中频电源等典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合7.了解电力电子新器件、新电路和新用途,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电气相关基础能力、机械设计能力、电气设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电气控制技能、电气控制能力;2.具有电气控制技能、自动化控制能力、PLC控制能力,掌握中级电工技能;3.具有比较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并且身心健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及独立分析问题能力;2.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规范操作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在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知识基础上、学习并掌握相控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无源逆变电路以及交流变换电路知识,了解软开关技术基础、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知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专业概况1、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以变流与变频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要求学生在对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能组建并调试简单直流调速系统、调光灯,能对开关电源进行检查与简单故障的维修,能使用和维护变频器。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及任务单的完成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岗位面向电力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如工业生产中的交流调速、直流调速、感应加热、焊接、电解、电镀等交通运输业的电力机车、轻轨、地铁、电动汽车等电力行业的高压直流输电、无功补偿、电力滤波等电子装置用的开关电源、UPS电源等;风光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并网离网逆变器等;航空航天、核反应、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都有电力电子技术的身影。
显而易见,学好“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电气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3、专业核心能力(1)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
掌握普通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电力晶体管、功率场效应管和绝缘门极晶体管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控制电路及选用测试方法。
(2)掌握常用的相控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画法、主要参数计算、元件选择以及掌握晶闸管电路的过压、过流等保护方法和元件的估算。
第1页共1页(3)掌握常用触发电路工作原理、波形分析,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触发电路和集成触发器件。
(4)掌握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交流调压电路、逆变电路、变频电路、斩波电路等基本原理。
(5)具有一定的电力电子电路实验和调试的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06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3.0 先修课:电路、电子技术学时:50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0年10月10日二、课程性质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本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1、单相、三相可控整流技术的工程应用2、降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3、升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4、交流调压或交流调功技术的工程应用5、变频技术的工程应用6、有源、无源逆变技术的工程应用(2)知识目标1、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2、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工作过程和教学进程为设计依据,以相对独立的知识为模块。
(2)模块设计表:3四、教材、资料教材:黄家善.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陈坚.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3、徐以容.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考试2、教学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室、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MCL现代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台、双踪示波器、滑线变阻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电感元件、MATLAB仿真软件、flash典型波形动态演示图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6 学分:6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电/数电)、电机控制技术后续课程:维修电工高级工供配电技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电力电子技术》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基本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中级工和高级工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其任务是: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单元技术,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学时。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掌握电气自动化运行中整流器、斩波器、变频器等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知识目标(1)掌握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的识别、选择、运用的知识;(2)掌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IGBT、GTR、MOEFET等全控型器件的识别、选择、运用的知识;(3)掌握触发电路与主电路的同步;(4)掌握晶闸管及其整流电路的保护方式的选择和设置知识。
2.能力目标(1)会晶闸管典型的触发电路的安装、调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维护;(2)会单相电力电子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护;(3)会三相变流电路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4)会识读通用变频器系统的说明书、系统图;(5)能设置变频器系统参数;(6)会调试典型变频器系统;(7)能排除典型变频器系统的常见故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WB)

《电⼒电⼦技术》课程标准(WB)⼴州市交通⾼级技⼯学校机电⼀体化专业《电⼒电⼦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概述(⼀)课程定位本课程标准依据机电⼀体化专业标准中的⼈才培养⽬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电⼒电⼦技术》课程教学⽬标要求⽽制订,⽤于指导《电⼒电⼦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机电⼀体化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门基于职业能⼒分析,以模拟电⼦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模拟电路设计、调试与应⽤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掌握电⼒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项⽬训练,使学⽣具备识别与选⽤元器件的能⼒;电路识图与绘图的能⼒;对电⼦电路进⾏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对典型电路进⾏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和职业素养。
通过逻辑思维能⼒训练,培养学⽣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主学习能⼒,训练学⽣的创新能⼒。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基本数学知识、电⼯技术,使学⽣具备基本的电⼦元器件检测能⼒、电路识图绘图能⼒、电路设计和分析能⼒。
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控制技术、PLC技术、电⽓设备故障与维护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同时培养学⽣解决问题的⽅法能⼒和社会能⼒,为今后的⼯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标本课程的⽬标是使学⽣具备本专业的⾼素质的劳动者和⾼级技术应⽤性⼈才所必须的电⼦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电⼦元器件的基本技能;为学⽣全⾯掌握电⼦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和学习的能⼒,为以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定的基础;通过项⽬的解决,培养学⽣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知识⽬标1、初步掌握常⽤的电⼦元器件;2、掌握放⼤电路⼯作原理,频率特性与多级负反馈放⼤器等;3、掌握单结管构成的触发电路及其应⽤;4、掌握稳压电源的⼯作原理5、初步掌握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96 学分:
适用专业:电气运行控制
一、前言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职业院校电气运行控制专业得一门专业课程,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得安装、调试与维修得基本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中级工与高级工相关技术考证得基本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得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涵盖得岗位群进行得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得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得工作模块与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得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单元技术,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得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得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得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学时。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得重要性与容量来确定。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得教学活动,掌握电气自动化运行中整流器、斩波器、变频器等变流设备及其控制设备应用得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得工作任务。
1、知识目标
(1)掌握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得识别、选择、运用得知识;
(2)掌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IGBT、GTR、MOEFET等全控型器件得识别、选择、运用得知识;
(3)掌握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得同步;
(4)掌握晶闸管及其整流电路得保护方式得选择与设置知识。
2、能力目标
(1)会晶闸管典型得触发电路得安装、调试与常见故障得排除维护;
(2)会单相电力电子控制电路得安装、调试与维护;
(3)会三相变流电路系统得安装、调试与维护;
(4)会识读通用变频器系统得说明书、系统图;
(5)能设置变频器系统参数;
(6)会调试典型变频器系统;
(7)能排除典型变频器系统得常见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得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得关键就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得电路与系统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典型得整流及其触发控制系统、变频器得安装、调试及维护。
3、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典型得整流及其触发系统、变频及其驱动系统得工作原理。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得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得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
(二)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得学生评价手段与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得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得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考核,对在学习与应用上有创新得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注重学生得职业素质考核。
(三)课程资源
(1)常用课程资源得开发与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得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得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得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得多媒体资源共享。
(2)积极开发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
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得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得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得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训课程资源得开发。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认真选材,切实做到教学内容必需、够用、实用。
做好能选用又能满足教学要求,能体现自己特色得自编教材。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得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得电力电子技术模块,按完成应用技术得需要与相应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得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变流电路及其控制系统得认识与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