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模板良心出品必属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前任长期研究文言语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言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 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 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5 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

(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不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3.叶音法:为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汉族人民的语言之一,在我国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认识古代人的重要途径。

因此,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总结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古代汉语词汇1. 音韵:古代汉语有四声和八个韵母,具有韵律感和韵味。

2. 简繁:古代汉语的字形较为简单,比现代汉字少了一些笔画,但具有独特的美感。

3. 义项:古代汉语中的字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

4. 成语: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孟母三迁》,可通过了解其含义和典故来加深理解。

二、古代汉语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语序相对自由,主语、宾语和谓语的位置不固定。

2. 文言虚词: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如之、而、乎等,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3. 时态:古代汉语的时态表示相对简单,通过词义和上下文来推测。

4. 并列关系:古代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表达方式较为繁琐,可以通过"夫"、"与"等词来表示。

三、古代汉语句法1. 句式:古代汉语的语句结构多样,既有简单句,也有复合句和并列句等。

2. 主谓宾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多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通过修饰成分来丰富语言表达。

3. 定状谓补结构: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通过增加定语、状语和补语来进行修辞。

4. 并列表达:古代汉语中使用并列手法来表达同一概念,如加"而"或"亦"等连接词。

总结:古代汉语作为我国的语言之一,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具有许多特点。

我们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

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基本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

2. 语法规则:了解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包括词序、主谓宾结构、动宾关系等。

3. 古汉字学习:学习古汉字的读音与意义,熟悉古汉字的常用写法和组合方式。

4. 常见文言文篇章:熟悉课本上常见的古文篇章,能够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5. 句式结构:了解古汉语的常用句式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与变化。

6. 文言文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7. 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掌握古代文人学者的思想和作品。

8. 阅读理解能力:强化阅读古文的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脉络。

9. 造句能力:学会运用古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能够灵活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10. 古汉字书写:学习古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能够准确地写出古文中的汉字。

以上是古汉语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 秦以前的古文字: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

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

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

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

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 2 秦以后的今文字: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

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

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

“楷” 有“楷模”、“法式”之义。

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

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

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3“隶变”及其意义:“隶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由形象的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表意文字阶段的质的变化,并为汉字的进一步声化、符号化和定型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1898年前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

“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山东潍县商人范春清)被带进了天津和北京,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

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的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和收集“甲骨文”的第一人。

1900 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

刘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

此后罗振玉、孙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甲骨文的出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在 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 且推动了古史的重建;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发现对 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1 古今字: 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词。

为减少一字写多词现象,后人便在 原字基础上另造新字来专记其中某个词的意义,于是导致了汉字的 “孳乳分化”。

分化前“一字写多词”的原字被称为“古字”,分 化后产生的新字被称作“今字”,两者合称为“古今字”。

如 “取”与“娶”,“反”与“返”,“昏”与“婚”、“希”与 “稀”等都是古今字关系。

古今字有两个来源:① 同源分化:意义上有词义分化的同源关系。

为了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分化义(又叫孳乳义、派生义等)而另造 一个新的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就属于“同源分化”。

“反 返”、“责债”、“取娶”、“奉捧”等。

② 同音假借:声音上有音同音近的假借关系。

为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假借义(指“本无其字,以声託事”的 假借造字法)而另外新造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 借”。

如“来麦”、 2通假字: 古人用字,有时舍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这种写别(白)的字就是通假字。

如《孟子 ?公(“畔”为通假字,本字应 四之日其蚤。

”(“蚤”通 通假字中本该使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被临时借用的字叫借字或通 假字。

古人用通假字相沿成习,在古音上“音同音近”就可能形成 通假字。

通假字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

3 异体字:其箕”、“自鼻”、“辟避”等。

又称“古音通假”。

近的其他字来代替, 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为“叛”)/《诗.豳风.七月》: “早”)等。

又叫或体字。

指语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相同的一对或一组字。

异体中最常用的叫通用字。

如“村”和“邨”,“蚓”和“螾”,“睹”和“覩”等。

异体字的成因有:① 因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泪(会意)一涙(形声) /灾(会)-烖(形)等。

② 因造字部件(字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如:畔一泮(形符不 同)/啗一啖(声符不同)。

③因字符结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峰一峯期一朞 胸一 胷 鞍-鞌 秋-秌 等。

4 繁简字: 记写同一词的汉字中,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结 构简单的叫简体字,两者合称为“繁简字”。

繁简字各时代都有, 今谓“繁简字”,其中繁体字特指古文献中的楷体汉字,简体字特 指 1956 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

繁简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以下几种关系:② 意义、用法有同有异, “舍弃”义上是古今字,採”在“摘取”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为“采”字。

③ 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类似于“通假字”关系。

口:“筑- 築”,“筑”为乐器,“築”为建造,两者本无意义联系,只是同 音字。

今简化将其合为一“筑”字,有人误为“築”是繁体。

六、古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音节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略) ▲词的语素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仅以复音词为例说明各自的分 类。

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共分 3 类。

①意义、用法完全相同,-书 畫-画 禮-礼类似于“异体字”关系。

如:衆-众 等。

类似“古今字”关系。

如:“舍-捨”在 今简化合并为一个简体“舍”字。

“采-① 叠音词:又叫“重言”。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主要是拟声 摹状。

如:关关雎鸠、车辚辚、伐木丁丁、磨刀霍霍(拟声)/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盈盈公府步、杨柳依依(摹状)。

②联绵词:又叫“连语”。

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

如:流离、参 差、仓卒等(双声)/仓皇、窈窕、逍遥、荒唐等(叠韵)/缤 纷、辗转等(双声叠韵)/扶摇、狼藉等(非双声叠韵)。

③ 音译外来词:葡萄、浮屠、罗汉、乌孙、琵琶、天竺、杀U 那、鲜 卑、月氏(r d J zh 等。

2合成词:主指复合词,简称复词。

由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

共分 3类 8种。

① 并列式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复词。

又可分为 3 种:A 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其词义跟语素义 基本相同。

如:师旅、封疆、险阻、逾越、愤懑、众庶、货贿等。

《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B 偏义复词:由两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语素构成,词义偏于一个 语素义,另语素只作陪衬。

如:治乱、作息、耳目、异同、园圃、 寒暑等。

《谏逐客书》:“快耳目者,其秦声也。

”C 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构成,词义不是语素义简单加 合,而是产生新的意义。

如:春秋、干戈、社稷、寻常、聪明、规 矩等。

《论语 ?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主从式复词:由两个有主从关系的语素构成。

又可分为3种。

C 主谓复词:两语素有主谓关系。

锋利、狐疑等。

③ 加缀式复词:(现汉称为附加式合成词)在实语素前或后粘附一 虚语素而构成。

分为 2 种。

A 偏正复词:两语素有偏正关系。

夏至、朱门等。

如:东宫、百姓、B 动宾复词:两语素有动宾关系。

稽首等。

如:将军、司令、 知县、执事、A 加前缀的:阿姊、有夏、言采、于役、其凉、薄污等。

《韩非 蠹》:“号之曰有巢氏。

”B 加后缀的:沃若、欣然、沛然、晏如、率尔、铿尔等。

《论语 党》:“与下大夫言,侃 侃如也。

”/《诗 ?小雅 ?裳裳者华》:“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七、文史工具书的分类:1 字词类工具书(字典、词典):①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东汉许慎著。

全书 14 篇,每篇分上下两部, 篆字体为据,收字9353个,重文(即小篆以前的籀文等古字形 1163 个,说解文 133441字。

将所收字分为 540 部首,并用“六书 说”归纳了汉字造字法。

《说文》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

研究者多,形成“《说文》学”。

北宋徐铉校订《说文》成流行较广的“大徐 本”;其弟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清代有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正 义》,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解字 通训定声》。

② 《尔雅》:尔,近也;雅,正也。

我国最早的-部同义词词典。

十三经之一。

作者不详。

《汉书.艺 文志》载《尔雅》共三卷 19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