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幸福的大桌子》后感(徐海鹰)

合集下载

《幸福的大桌子》活动反思

《幸福的大桌子》活动反思

爱上这张“幸福的大桌子”——《幸福的大桌子》教学活动反思《幸福的大桌子》前在开展《幸福的大桌子》绘本活动前,真的很想谈谈我心中的应彩云老师。

听说她的名字也就是一年多以前,和同事在郑州听她的绘本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应彩云老师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学风格一下子深深吸引了我,当孩子们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发自内心地对应彩云老师说:“应老师,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的眼睛居然湿润了。

能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里,将我们生活中无处在不在的爱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并让孩子产生依恋,我想也只有一名叫应彩云的老师能够做得到。

从此就喜欢上了应彩云老师做的每一个活动,包括今天的《幸福的大桌子》。

《幸福的大桌子》通过兔奶奶独自一人呆在家里回忆孩子们小时候的事情和想象着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讲述了一个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故事,故事由始至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应彩云老师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地、幸福快乐的教育情感。

兔奶奶正在想着自己的孩子时,自己的那些孩子真的就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谈笑、喝酒、唱歌,热热闹闹,把我们一下子从前面的低沉气氛中带到了和兔奶奶共同感受快乐的境界。

喜欢应彩云老师授课时的儒雅谈定,更喜欢她与孩子机智的对话,总能及时给予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观。

如,在对待兔爷爷去世的问题上,她会对孩子们说:“去世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用好听的话说心情会好一点。

”“孩子们,虽然兔爷爷去世了,但在一个家里,总会有多出来的,看,现在大桌子前就多出了一个,所以不要难过。

”在第二次现场听过应彩云老师的观摩活动之后,我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可不可以在本园也开展这样一次观摩活动?模仿也行,照搬也是,目的就是让更过的老师了解她“遇物而诲,相机而教”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做课风格。

一直很感谢我园的领导和众多的教师,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时,领导大力支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我有顾虑,怕组织不好这样的活动时,又是领导积极鼓励。

也感谢我的同事们,不管是业务学习应彩云的教学视频《幸福的大桌子》还是让年轻教师尝试模仿,大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积极支持,大家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切。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反思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反思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反思《幸福的大桌子》是一本朴实而深入人心的大班绘本。

通过故事中的反思,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互助与友爱的重要性,还能够深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大桌子的餐厅,它因为名字特别而闻名于世。

这个餐厅的大桌子可以容纳很多人,所以每当有需要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个大桌子旁,互相分享食物和故事。

而这张大桌子上的每一位用餐者都会为了能够进一步享受这种幸福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正因为大桌子上有着这么多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

有个性活泼开朗的小孩、聪明伶俐的老人、善于沟通的青年、勇敢正直的警察……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愿意帮助到其他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互助与友爱的重要性,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相处之道。

无论年龄、职业、性格如何不同,只要我们愿意彼此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一个温暖和睦的社会。

这本绘本还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书中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故事背后蕴藏的深刻意义。

在大桌子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帮助,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让大家都能够感到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够像大桌子上的人一样,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呢?我们是否也能够放下自己的私利,为了更大的幸福而做出奉献呢?故事中,有一个叫小猪的角色,他一直特别善良和乐观。

尽管他并没有特殊的技能,但他的出现为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温暖。

这个细节告诉我们,我们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才能才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只要我们肯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就能够为身边的人带来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的大桌子》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反思的空间。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互助与友爱的真谛,更加明白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用爱心对待他人,就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通过这本绘本,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在这张大桌子上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只有真心和友爱。

大班语言幸福的大桌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幸福的大桌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幸福的大桌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

2.能够使用目标语言询问别人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

3.能够合作完成DIY餐桌的制作并发挥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
1.目标语言:I like / I don’t like / Do you like…? / Yes, I do. / No, I don’t.
2.餐桌DIY:学生合作制作一个大餐桌,便于大家聚在一起
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
1.通过播放现代童话《有一种幸福》,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幸福”这个主题。

2.在激发情感后,引导学生学习“I like / I don’t like / Do you like…?”这些表达个人情感的单词和短语。

通过多种方式(如视频、图片等)展示不同的事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喜好。

步骤二:以交往为中心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建造一个大餐桌,同时思维碰撞,创意迸发,将各自喜欢的元素结合在一起。

步骤三:知识调整
1.通过交流和对比,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彼此不同的喜好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利用目标语言发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点,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语言课以交往为中心,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直接与语言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能够更自我地表达自己,同时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

并且,通过DIY餐桌的制作过程,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将得到增强。

幼儿园大班教案《幸福的大桌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幸福的大桌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幸福的大桌子》带反思泰班课《幸福的大桌子》包括对大班学生以语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孩子们可以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大胆地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了解故事,在故事中品味家庭和幸福的感觉,培养孩子大胆,说出完整单词的良好习惯。

来看看幼儿园班《幸福的大桌子》,对课程计划有一些思考。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并在故事之间品尝家庭和幸福的感觉。

2.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训练孩子大胆说话,说出完整单词的良好习惯。

4,通过老师大声朗读,让孩子阅读并参与情感,让孩子感知故事。

教学重点,难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并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大胆表达您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在故事之间品味家庭和幸福的感觉。

活动准备《幸福的大桌子》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程序一是介绍对话,动员经验。

1.今天是:老师,钟先生和XX班的孩子们在这里,对吗?我想问你,当你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经常在哪里吃饭?(在家中的桌子)2.老师:和家人一起吃饭时感觉如何?(非常好,舒适,快乐,幸福)3.老师:孩子们都说他们想和家人一起吃饭。

他们很舒服,很高兴,而且胃口很好。

与家人相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这只是简单的一餐。

今天,钟先生将带您到兔子奶奶家做客。

二,活动指导(1)阅读关键页面以了解故事的概要。

1.认识兔子奶奶的家人,并了解为什么兔子奶奶一个人在家。

(1)老师播放课件并显示第一个关键页面。

1你看这是兔子奶奶在哪里?(是的,我一眼就能看到,这是兔子奶奶家的厨房)2兔子奶奶家的大小是多少?(表)3我可以在这张大桌子上坐多少人?(老师首先要求孩子自由回答,然后数数)4谁经常坐在大桌子旁?(兔子祖母兔兔)5为什么现在只有兔子奶奶在吃晚饭?中介语:哦,我明白您的意思。

兔子祖母的家人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外出了。

兔子祖母的家人去哪儿了?(2)老师介绍第二个关键页面。

老师:让我们看看兔子奶奶的家人是谁。

在这个幸福的家庭中,有兔子的祖母,兔子的祖父以及他们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小朋友们,我读了《幸福的大桌子》这个故事,心里暖暖的。

故事里有一张大桌子,它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变化。

刚开始,这张桌子周围坐满了人,有兔奶奶,还有她的孩子们。

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兔奶奶会给孩子们做各种好吃的,有甜甜的胡萝卜蛋糕,有香喷喷的蘑菇汤。

孩子们吃得可开心啦,一边吃一边讲着学校里的趣事。

可是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了。

兔老大成了一名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兔老二做了厨师,每天忙着给别人做饭;兔老三是个音乐家,总是到处去演出;兔姐姐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兔妹妹也上了大学。

大桌子变得越来越冷清,兔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心里空落落的。

但是有一天,大家都回来了。

兔老大带回来了大海的故事,兔老二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兔老三弹起了好听的音乐,兔姐姐带着宝宝,兔妹妹也带来了学校里的新鲜事。

那一刻,大桌子又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

就像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着团圆饭,那种感觉真好。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呢?《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小朋友们,《幸福的大桌子》这个故事让我感动极啦!这张大大的桌子,承载了好多好多的回忆。

以前,兔奶奶和她的孩子们围坐在桌前,热热闹闹的。

兔奶奶会给大家夹菜,关心着每一个孩子。

兔老大说他在海上看到了大大的鲸鱼,兔老二讲着他新学的做菜技巧,兔老三哼着自己创作的歌曲。

可是后来,孩子们都离开了家,大桌子变得冷冷清清。

兔奶奶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空空的椅子,心里很想念孩子们。

有一次,兔奶奶生病了,她多希望孩子们能在身边啊。

没想到,孩子们都收到了消息,纷纷赶了回来。

他们一起照顾兔奶奶,大桌子又像以前一样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不管走多远,都要记得回家。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呀?《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小朋友们,《幸福的大桌子》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故事里的大桌子可了不起啦,它看着兔奶奶一家的生活变化。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

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引言大班绘本《幸福的大桌子》,讲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

这本绘本充满着亲情、友情、爱的味道,让人感受到生命中真正的美好。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本书,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感恩之心和公益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孩子们成长。

故事情节《幸福的大桌子》这本绘本由郑渊洁创作,主要讲述了一家人和一个小社区的故事。

在小社区中,有一个大桌子,社区里的居民都把他叫做“幸福的大桌子”。

原来这个大桌子一直是在社区里游荡,没有主人。

有一天,一个全家人搬来了社区,他们决定收留这个从来没有主人的大桌子,把它放在自己的家中,成为他们的家具。

渐渐地,这个从来没有人要的大桌子,成为了邻居们交流的平台。

众人围坐在“幸福的大桌子”边上,畅谈家常,说说闲话,社区的居民也因此彼此认识,互相了解。

渴望生活的人们从这个桌子上找到了感觉到社区的温暖和幸福。

每逢过节,这个大家庭总要招待一些特殊的宾客,如孤寡老人,街头乞丐,也就是说,在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幸福的大桌子”就是家庭和谐的象征,更是公益的传递者。

教育意义培养爱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幸福的大桌子》这本绘本,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引导他们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且积极给予援手。

增强感恩之心从《幸福的大桌子》的主人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珍惜生命中的点滴,对身边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及时表达出来。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值得感恩的事情,并且学会去感恩。

激励公益意识社区的公益行动,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绘本中,孩子们可以看到在“幸福的大桌子”周围,大家不仅有和谐相处的关系,还有关心和帮助那些特殊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行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学会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人事开始,尽一份力来回馈社会。

总结《幸福的大桌子》绘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给予了人们坚定的勇气和有力的启示。

在这本绘本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温情的社区,看到每一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看到了社区同胞之间的真正的爱与情谊。

幸福的大桌子绘本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绘本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绘本读后感
这个绘本一翻开,那张大桌子就特别吸引我。

它就那样稳稳地在画面中央,仿佛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容器。

你看啊,以前这张大桌子周围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孩子在欢笑,大人在聊天,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一个个都离开了家。

大桌子就渐渐变得冷清了起来。

这时候我心里就有点酸酸的,你想啊,曾经那么充满生机的地方,慢慢变得空落落的,多让人难受啊。

我觉得这个绘本特别真实地反映了家庭的成长和变化。

就像我们自己的家一样,孩子长大了总会有自己的生活,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留在家里的父母来说,那种寂寞是难以言表的。

绘本里的妈妈一个人坐在大桌子前,那画面真的很让人心疼。

我就想啊,我们在追逐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多回头看看家里的父母呢?
而且这个绘本的画面特别有感染力。

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却能把那种温馨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个家里的一员,经历着这些变化。

有时候我会想,这大桌子是不是也在想念那些曾经围坐在这里的人呢?这看似简单的绘本,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情感。

你要是还没看过这个绘本,我真的推荐你去看看!我相信你看了之后,也会和我一样,对家庭、对亲情有更深的理解的。

这真的是一个很值得一读再读的绘本,每次读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

幸福的大桌子读后感一、关于故事内容的感触。

书里那个大桌子啊,就像一个家庭的见证者。

它看着家里的孩子一个个长大,然后又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我就想啊,这多像我们自己的家庭。

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大桌子旁吃饭,那时候多热闹啊。

爸爸妈妈在桌子的两头,孩子们在两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那场景光是想想都觉得幸福得冒泡泡。

可是呢,随着孩子们长大,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离开了家。

大桌子就变得有点孤单了,就像家里的老人,虽然还是稳稳地待在那个老地方,但是心里肯定是想念那些曾经围坐在一起的家人的。

二、对亲情的思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他们也是这样,总是盼着我们这些小辈能多回去。

每次我们回去,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爷爷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可是我们一走,家里又变得空荡荡的。

亲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我们在的时候,感觉一切都那么理所大家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

可一旦离开了,才发现那些平凡的时刻是多么珍贵。

就像书里的大桌子,虽然它不会说话,但它承载的亲情却是沉甸甸的。

我就觉得,不管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家里的那张“大桌子”,不能忘了家里盼着我们的亲人。

三、联想到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

现在社会发展得快,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都到大城市去打拼了,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他说他很想念家里的爸妈,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

我就觉得这有点像书里的那种无奈。

不过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回家看看。

哪怕只是陪家人吃一顿饭,坐在那张熟悉的桌子旁,也能让家人感受到满满的爱。

毕竟,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呀。

四、书中情感给我的力量。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有好多复杂的情绪。

有时候觉得很温馨,有时候又有点心酸。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提醒的感觉,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亲人。

书里的那种情感就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

它让我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不是要有多少财富,不是要有多高的地位,而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哪怕只是偶尔聚聚,坐在那张充满回忆的大桌子旁,分享彼此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幸福的大桌子》后感
对于“应彩云”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我曾经听过她的报告,她甜甜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直很想观摩她的教学活动,因为多次从同事的口中听说应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轻松、愉悦、语言幽默,听得我是有些疑惑、又有些期盼。

这次我们有幸观摩到了应老师的录像《幸福的大桌子》,虽说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兔奶奶家的大桌子,大桌子陪伴着小兔子们成长,小兔子们长大后纷纷离家,兔爷爷的升天,最后只剩下兔奶奶和充满回忆的大桌子……淡淡的哀愁中,有一天孩子们回到了家中,兔姐姐烧了一桌子饭菜,长大了的孩子们一起举杯感谢兔奶奶。

整个活动就在轻松的谈话中开始,也在谈话中结束,却融合着温暖幸福的感觉,让我很是感动。

应老师她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孩子们的互动,游刃有余的教学现场把握,处处充满的教学机智,这些都太值得我们学习啦!
一、活动中的随机性
当应老师提问:“什么是去世了?”孩子们说:“死了……没有了……再也不回来了……”当孩子们没有说到去世了的时候,应老师又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幼儿说出“去世了”,师马上又问:“像去世这样伤心的事,说‘死了’和‘上天堂了’,哪个心情会更好一些?”孩子们说:“去天堂了。

”师用情的说:“孩子们,以后遇到难过的事,用好听一点的话来说,心情会好一些的。


二、活动中重孩子探索的过程
师问:“什么是海员?”孩子答:“开船的……”师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厨师?”孩子答:“饭店、面馆……”师问:“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音乐家,你能说出哪些?”孩子答:“贝多芬……周杰伦……刘德华……郎朗……”这使活动在与现实链接中,理解“兔奶奶的孩子”真了不起。

又一男孩:“兔妹妹也有出息,因为考上了大学。

”师接住:“哦,我猜读大学是你的梦想。

”其他孩子纷纷:“我也要读大学的!”一女孩表示:“当音乐家也很有出息!”师再次接住:“哦,但愿你长大了也能做音乐家”。

我想:孩子的方法很情趣。

最后,师问:“你家老人,你怎样做了他们就幸福了?”孩子真实而有趣:“我一回家,奶奶就幸福了……我唱首歌外婆就幸福了……我夸夸她,说‘你烧的饭真好吃’,她就幸福了……我吻他一下,他就幸福了……打个电话她就幸福了……”于是,应老师就请一位
小朋友来亲亲她。

活动就在孩子们充满趣味的回答中结束了。

当活动设计符合孩子的发展,当孩子的原有经验、气质符合老师设计的活动气质,当老师的回应很艺术,那么教学,就在师生充满默契的磨合中,酣畅地完成。

应老师是个很用心的人,她的用心不仅体现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可以看出她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上。

另外也看到她深厚的功底,一个引领着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身上所散发着独有的人格魅力,我欣赏着,追随着,将时时揣摩着她先进的理念,学以制用。

徐海鹰
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