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分析比较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分析比较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分析比较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不同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相继投入使用,供各地学校选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各个版本的教材各具精彩和创意。

在河南省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教材是人教版(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江苏教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人教版之外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版本,在河南省有平顶山市、新乡市、周口市、信阳市等几个市使用。

本文试从两种版本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的编排、具体知识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设计和在高考中的作用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 教材知识内容体系的编排新课标的教材知识内容编写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生物学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框架来整理和概括生物科学事实,这样虽然容易被理解,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和若干科学事实的简单堆砌毕竟还不等于科学。

因此新课标教材调整了编写思路,依据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其核心是追求课程内容结构化,而生物学科的内容包括由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组成的理论体系,及其隐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因此,生物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根据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也可以根据学科思想和方法建构,两者各有其合理性。

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各个模块都兼顾了知识理论体系和科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在教材编写体例方面和教材栏目设计方面各具特点。

1.1 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在章编排体例中,人教版在每章最后增加了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题,更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苏教版在每章引言和题图后将各节题目以目录形式呈现,以利于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在节编排体例中,人教版在每节开始以问题探讨这一环节引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更快进入情景。

苏教版则是以学习目标的形式使学生明确本节重点。

1.2 教材栏目设计的比较高中生物教材设计时将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人教版和苏教版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栏目。

(1)人教版教材内容共分13个栏目,分别属于探究学习和反馈拓展两个板块。

三个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中对《氯气的性质》编写的对比分析

三个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中对《氯气的性质》编写的对比分析

三个高中化学教材版本中对《氯气的性质》编写的对比分析作者:李玉银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08期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材改革总是先行者,“一纲一本”的状况已经被彻底打破,“一标多本”的局面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前高中化学教材有三个版本——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它们在内容编排、体系设置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新课标的内涵也都有各自的理解。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这三套教材进行全面比较和深入分析就成为教师落实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关键。

一、氯气在不同教材中被采用的素材与活动的比较三个版本教材在知识编排上存在差异,相同的知识点其表述思路也有所不同,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就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目标定位和思路设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趋于理性,更加符合实际。

例如,《氯气的性质》这一节,通过阅读三个版本教材、对比设计思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比较中可以看出:(一)在氯气物理性质认识上,基本一致,苏教版教材缺少闻氯气的正确操作,在专题1中,也缺少树立安全意识的知识介绍。

(二)在氯气化学性质认识上,通性上都讲了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碱溶液的反应。

人教版教材介绍了6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没介绍,但练习中出现次氯酸钙与空气中CO2和H2O的反应方程式。

鲁科版教材也介绍了6个化学方程式,提及制漂白粉的反应原理,但反应方程式没介绍。

苏教版教材介绍了5个化学方程式,包括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

特性上都探究了与水的反应,人教版教材全面介绍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消毒) 、漂白性、不稳定性和弱酸性(四性);苏教版教材缺弱酸性,鲁科版教材缺不稳定性和弱酸性的介绍。

另外,只有人教版介绍了对燃烧本质的认识;苏教版教材介绍了可逆反应概念(应在化学2中出现)。

(三)在生产中的应用上,苏教版只介绍了漂白粉,人教版、鲁科版除漂白粉外,还介绍了次氯酸钠的漂白、消毒作用。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针对08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觉得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套教材应该有一些对比和分析,参考了一些有关两套教材比较分析的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仅供参考。

人教版特点:1、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

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焓变,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等),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

根据高中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降低学习难度,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只给结论的极端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

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简单罗列,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4、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范围内以适应学生的主体部分,以提高性栏目形式设计提高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增加。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和熵变、平衡常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

苏教版特点:1、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

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限度,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等。

2、注重科学性,突出新思想、新内容,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也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错误的解释概念,使得教材具有长的生命力,如“熵和熵变”的引入。

3、将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有机统一。

如: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相统一。

4、注重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注重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如: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注重模块本身内容的衔接(如: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精选文档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精选文档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1前言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以化学知识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奠基性知识。

实践证明,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材(以下简称为人教版)进行教学时,通过综合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鲁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苏教版)等三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程标准中对于物质结构基础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是对高中教材中物质结构基础所处重要位置的定性认识。

课程标准必修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标准包括: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6)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3)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4)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区别。

7)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对比实验指导与理论基础梳理

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对比实验指导与理论基础梳理

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对比实验指导与理论基础梳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不同教材版本的使用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高中化学教材的版本进行对比,并为相关实验指导与理论基础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将对国内常见的高中化学教材版本进行介绍,然后根据实验指导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对这些版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材的版本介绍在国内,高中化学教材的版本众多,常见的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华师大版等。

每个版本在知识点的选取和组织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下面分别对这些版本进行简要介绍:1.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是国内最常见的版本之一。

其特点是知识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指导部分较为简单,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2. 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师大版高中化学教材以理论基础为主,注重知识的深入和扩展。

实验指导较为详细,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操作,适合进行实践探究。

3. 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点的选取上比较全面,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并注重实践应用。

实验指导与理论基础相结合,既注重实践操作,也兼顾理论讲解。

4. 华师大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师大版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组织上较为系统,逻辑性强。

实验指导详细,理论基础深入,适合对知识要求较高的学生。

二、实验指导的对比分析实验指导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理论认识的巩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教材版本的实验指导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 实验内容选择:不同教材版本的实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涉及的实验现象、方法和步骤有所差异。

一些版本注重基础实验的训练,而另一些版本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实验。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在不同教材版本中也存在差异。

一些版本的实验设计更加简单明了,适用于初学者快速掌握;而另一些版本则更加注重实验设计的完整性和深入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定义的比较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定义的比较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定义的比较学生姓名尧浪院系名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化学班级2008级4班学号2008080402指导教师万莉完成时间2012年5月15 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定义的比较学生:尧浪指导老师:万莉[摘要]化学概念作为高中教材的重难点,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概念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现通过对三种版本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概念的定义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了解到各教材的共同之处以及各自的特色,并从教学及学习的角度提出了有关教学及学习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的定义对比分析概念特点[Abstract]As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 of chemical concept difficulty,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of the emphasis of the concept and different, now through the three high school chemistry required textbook version chemical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for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understand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 common and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from the Angle of learn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me Suggestions.[Key] High school chemistry Required textbooks Chemical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of Contrast analysis Concept characteristics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的起源 (1)1.2 研究的进程 (1)1.3 研究的结果 (1)2 必修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化学概念的定义及对比 (1)2.1 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对比 (1)2.1.1 物质的量 (1)2.1.2 阿伏伽德罗常数 (1)2.1.3 摩尔质量 (1)2.1.4 气体摩尔体积 (1)2.1.5 物质的量浓度 (2)2.2 化学反应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对比 (2)2.2.1 离子反应相关概念 (2)2.2.2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3)2.2.3 化学反应速率相关概念 (3)2.3 物质结构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对比 (4)2.3.1 元素周期表 (4)2.3.2 同位素 (4)2.3.3 元素周期律 (4)2.3.4 离子键 (4)2.3.5 共价键 (4)2.3.6 化学键 (4)2.4 有机化学相关概念的定义及对比 (4)2.4.1 同分异构现象 (4)2.4.2 同分异构体 (4)2.4.3 取代反应 (4)2.4.4 加成反应 (5)2.4.5 加聚反应 (5)2.4.6 酯化反应 (5)3 各版本教材中概念的共同点 (5)3.1 概念的呈现方式共同之处 (5)3.1.1设置多种学习栏目 (5)3.1.2加强图片的应用 (6)3.2 概念的思维引导的共同之处 (7)3.2.1概念的引入 (7)3.2.2概念的解析 (7)4 各个版本教材的概念的特点 (7)4.1 人教版教材中化学概念的特点 (7)4.2 山东科技版教材中化学概念的特点 (7)4.3 苏教版教材中化学概念的特点 (8)5 化学概念教学建议 (8)5.1 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策略 (8)5.2 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策略 (9)6 结语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化学概念定义的比较1 绪论1.1 研究的起源作为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还要为那些参加社会就业的学生提供必需的基础。

高中三套化学新教材目录比较(人教、苏教、鲁科)

高中三套化学新教材目录比较(人教、苏教、鲁科)

主题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探秘膨松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科学认识和使用含氯消毒剂 铁的多样性 硫的转化 氮的循环 论证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汽车限行”议题
Ⅲ、苏教版上册
23ຫໍສະໝຸດ Ⅱ、鲁教版章节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1 节 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2 节 第 1 章---认识化学科学---第 3 节 微项目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1 节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2 节 第 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 3 节 微项目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1 节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2 节 第 3 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 3 节 微项目
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目录对比
Ⅰ、人教版
章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一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二节 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氯和钠---第三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1 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2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 3 附录Ⅰ
附录Ⅱ 探究
研究与实践
1
主题
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物质的量 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 铁及其化合物 金属材料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 处理方法 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钠和水的反应 p34 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 p70 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 p94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p103 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 p39 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 p71 认识元素周期表 p99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化学2是高中生学习完化学1之后的第二个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界定了核心内容。

这些内容分三个单元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将这些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可知,主要有三类: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和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

物质结构内容框架:苏教版教材讲本主题内容分成两部分呈现,在化学1中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线索,介绍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在化学2中,以“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为切入角度,以微观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为核心线索展开,分三个单元呈现相关内容。

化学2 第一个单元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单元通过对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和不同类型的晶体的讨论,展现了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的关系。

从具体知识上,苏教版教材增加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内容。

人教版教材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介绍了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关系、电量关系和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然后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递变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教材讨论了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及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超出课标要求),继而得出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作为第1章,而把化学键编入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使化学键这一概念具有深化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实质和能量变化实质的认识的双重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铁具有还原性,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及检验,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铁盐的净水作用
钢铁腐蚀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颜色,状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铜合金简介
铜化合物的应用

硅单质
物理性质
与氯气反应
二氧化硅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硅的空间结构,二氧化硅的用途
人教版特点:
1、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焓变,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等),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根据高中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降低学习难度,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只给结论的极端做法。
必修1
共有内容
人教版特有
苏教版特有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及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气体摩尔体积
胶体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丁达尔效应
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
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定义
3、将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有机统一。如: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相统一。
4、注重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注重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如: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注重模块本身内容的衔接(如: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简单罗列,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4、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范围内以适应学生的主体部分,以提高性栏目形式设计提高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增加。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和熵变、平衡常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
5、关注核心知识与STSE内容的整合。如,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融入“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融入“化学电源”(纽扣式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中融入“纯碱去污、泡沫灭火器、溶洞的形成”等。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与熵变、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度、沉淀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等。
与氢氟酸反应
与焦炭反应,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
硅酸
很弱的酸,溶解度很小
硅酸盐
玻璃,水泥,陶瓷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氮气
与氧气反应,与氢气反应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物理性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环境污染
二氧化氮易液化,偏二甲肼燃料
一氧化氮物理性质,“雷雨利庄稼”
氨气
氨的物理性质,一水合氨的电离,氨与酸的反应,喷泉实验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

金属钠
物理性质,与水反应,与氧气的反应
保存方法
原子结构,用途,工业制法
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碳酸钠
物理性质,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两者性质比较
碳酸氢钠
物理性质,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氯气
物理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水反应,与碱反应,氯气的用途
一水合氨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氨气与氧气反应
铵盐
受热分解,与碱反应
常见铵盐及俗称,氮肥
硝酸
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钝化
硝酸分解,浓硝酸与炭反应

硫单质
物理性质,存在
与氧气反应
与汞反应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漂白性,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环境污染
三氧化硫与水、氧化钙、氢氧化钙反应
亚硫酸与氧气反应
浓硫酸
与铜、木炭反应,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
电解氯化钠制取氯气,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次氯酸见光分解漂白性氧化性强溴单质、碘单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氧化性比较

金属铝
与酸反应,与碱反应,
与氧气反应
钝化,铝热反应
氧化铝
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两性氧化物
电解氧化铝
氢氧化铝
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两性氢氧化物,净水作用
吸附色素,加热分解

金属铁、二价铁、三价铁
苏教版特点:
1、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限度,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等。
2、注重科学性,突出新思想、新内容,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也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错误的解释概念,使得教材具有长的生命力,如“熵和熵变”的引入。
必修2
这部分内容将在选修模块中在进一步展开,这里不作详细比较。
共有内容
人教版特有
苏教版特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离子键,共价键,电子式,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判断,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结构式,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晶体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键能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限度,常见化学电源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热化学方程的判断与书写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的利用,生物质能的利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烷烃,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和用途,苯的结构和性质,乙醇的结构和性质,乙酸的性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 作者:
———————————————————————————————— 日期: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江阴市青阳中学/胡先锦
摘自:《江阴市华士高中》
针对08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觉得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套教材应该有一些对比和分析,参考了一些有关两套教材比较分析的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