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重点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重点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重点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

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蜇伏矫健狙击手坚如磐石矢志不渝B.暮霭松驰订书机仗义执言不可思议C.告罄坐落造假帐责无旁贷开诚布公D.描摹怂恿发祥地心浮气躁稍纵即逝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徘徊.(huái)婆娑.(suō)冠冕.(miǎn)矫.揉造作(jiāo)B.元勋.(xūn)缄.默(qiān)顷.刻(qǐng)锐不可当.(dāng)C.脸颊.(jiá)庇.护(bì)桑梓.(zǐ)悲天悯.人(mǐn)D.亘.古(gèn)苍劲.(jìn)诡谲.(jué)铢两悉称.(chèn)4.下面情境中,张国的解释最得体的一项是()(情境)数学科代表张国因为帮老师整理试卷而没有及时发作业本,以至耽误了同学们放学的时间,部分同学对此十分不满意。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关于秋分的考题

关于秋分的考题

关于秋分的考题
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9月22日或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

关于秋分的考题可能涉及它的起源、文化内涵、气候特点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题:
1.秋分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提问:请解释秋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起源。

参考回答:秋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季节更替,标志着秋天正式开始。

它源自古代农耕文化,人们在秋分这一节气会进行祭祀活动,感谢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2.气候特点与自然现象:
提问:秋分时的气候特点有哪些?有哪些与秋分相关的自然现象?
参考回答: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等长。

自然界中,植物叶子逐渐变黄,秋风送爽,一些动物开始做冬眠的准备。

3.节庆习俗和文化活动:
提问:秋分时中国传统的节庆习俗有哪些?有哪些与秋分相关的文化活动?
参考回答:秋分时,人们会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如赏菊、登高、采摘水果、品尝秋季美食等。

中秋节也是秋分后的重要传统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表达家人团聚的情感。

4.文学艺术中的秋分意象:
提问:秋分在文学艺术中常被用作怎样的意象?能否举例说明?
参考回答:秋分常被用来表达季节更替、岁月易逝的意象。

许多诗词、绘画作品中都以秋分为题材,如杜甫的《秋分》诗和许多描绘秋天景象的山水画等。

这些问题可能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秋分的了解和认识,涉及到历史、文化、气候、节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大学生秋季测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秋季测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秋季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秋季的特点?A. 气温逐渐降低B. 植物开始凋零C. 昼长夜短D. 收获季节2. 秋季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通常包括哪些节气?A. 立秋、处暑、白露B. 立春、立夏、立秋C. 立秋、寒露、霜降D. 立冬、小雪、大雪3. 秋季是以下哪个学科研究的重要时期?A. 物理学B. 化学C. 地理学D. 医学4. 秋季养生中,以下哪种食物被认为具有润肺功效?A. 苹果B. 梨C. 橙子D. 香蕉5. 秋季是哪些动物的迁徙季节?A. 鸟类C. 哺乳动物D. 爬行动物6. 秋季在北半球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7. 以下哪项不是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A. 霜冻B. 雾C. 雷暴D. 台风8. 秋季是哪些农作物的收获季节?A. 小麦B. 水稻C. 玉米D. 所有选项9. 秋季在中国传统中,有哪些传统节日?A. 中秋节B. 端午节C. 春节D. 清明节10. 秋季的气候特点对以下哪种活动有利?A. 游泳B. 滑雪D. 潜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秋季是一年中的第________季节。

2. 在中国,秋季通常指的是农历的________月到________月。

3.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秋季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渡时期。

5. 秋季的代表颜色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秋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描述秋季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秋季在不同地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4. 秋季有哪些常见的传统节日,它们各自有什么特色?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秋季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2. 分析秋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B5. A6. C7. C8. D9. A二、填空题1. 三2. 七,九3. 凉爽,干燥4. 夏季,冬季5. 金黄色三、简答题1. 秋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上,此时气候适宜,有利于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同时秋季也是一些农作物种植的最佳时期。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肺热波及营分,内窜血络,最易出现的病征是:A、发疹B、咯血C、衄血D、吐血E、发斑正确答案:A2、《湿热病篇》所谓阳湿伤表之候是A、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B、舌根白,舌尖红。

C、恶寒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

D、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E、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

正确答案:A3、患者咽喉红肿糜烂,肌肤痹痧密布赤紫,壮热汗多,口渴,舌绛干燥而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其证候是A、余毒伤阴B、毒入气分C、气管(血)两燔D、火毒燔灼营分E、毒壅气分正确答案:C4、身热,腹胀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舌苔黄燥,脉沉无力。

治宜:A、增浓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增液汤D、调胃承气汤E、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正确答案:B5、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脉数B、口渴D、发热E、尿黄正确答案:D6、清心凉膈散的组成是由凉膈散去硝、黄加:A、桔梗B、玄参C、花粉D、竹叶E、芦根正确答案:A7、风温热郁胸膈的主证是:A、心烦懊浓不安B、胸闷不舒,咳嗽气喘C、胸闷胸痛D、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E、胸腹痞满按之疼痛正确答案:A8、“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一语出自:A、张锡纯B、张凤逵C、陈平伯D、张山雷E、王孟英正确答案:B9、下列症状哪一项是“阳明腑实证”与“热入心包兼腑实证”的辨证关键?A、舌謇B、腹满C、肢厥D、便秘E、谵语正确答案:A10、温病发热,神昏,痰涎壅盛,舌苔黄腻。

宜选用:B、甘露悄毒丹C、神犀丹D、玉枢丹E、紫雪丹正确答案:A11、患者,男,38岁。

热蒸头胀,恶心呕逆,神迷不清,渴不多饮,小便不通,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选用A、苏合香丸B、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C、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D、茯苓皮汤送服安宫牛黄丸E、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正确答案:B12、温病战汗多发生在:A、温病后期B、卫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气分阶段正确答案:E13、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斑疹隐隐B、舌质红绛C、昏狂谵妄D、身热躁扰E、吐血衄血正确答案:E14、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胸闷,心烦,身发红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营同病B、气血同病C、卫气同病D、卫营同病E、气皆血同病正确答案:D15、暑热动风兼邪闭心包的,首选加服的成药是:A、止痉散B、紫雪丹C、至宝丹D、猴枣散E、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B16、温病热在营分的治法为:A、疏解表邪,凉营养阴B、清营泄热,滋养阴液C、滋补肝肾,潜阳熄风D、苦寒清热,宣郁透邪E、攻补兼施,正邪合治正确答案:B17、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8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8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8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每年到了深秋时节,就会想起杜牧《山行》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些诗句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解释。

据此完成1~3题。

1.深秋青色的山在暮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冷。

请问远处的山看着是青色的原因是( )A.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B.由于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C.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折射作用D.由于大气对光线的透射作用2.树叶到了秋天开始变黄变红,这是秋天气温日较差较大所导致的,请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秋天云层稀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B.秋天水汽稀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C.秋天日照时间缩短,夜晚时间较长导致昼夜温差大D.秋天降水变少,大气中水汽含量降低3.下列对“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现象解释或延伸说法错误的是( )A.白云生于人家处是每黄昏的时候,山里居民开始生火做饭,生火产生的烟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B.白云生于人家处是每黄昏的时候,山间气温开始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容易大于饱和水汽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C.山中植被覆盖率好,若非生火做饭产生的烟,则空气中是没有凝结核的D.“白云生处有人家”现象产生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2020年10月10日央视新闻消息,我军新型保温方舱亮相新疆、西藏等地。

在室外温度-40℃、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可保障室内温度高于15℃,为一线官兵提供住宿、餐饮、卫浴、电力、热能等生活必需。

该保温方舱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

据此完成4~5题。

4.位于西藏的保温方舱室外温度低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②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③大气吸收、储存的能量少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地理现象与保温方舱的玻璃房原理一致的是( )A.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B.晴朗的天空常呈现蔚蓝色C.华北地区春播时的地膜覆盖D.东北地区深秋农田的人造烟雾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森林报秋测试题及答案

森林报秋测试题及答案

森林报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秋天,森林中哪种树木的叶子会变红?A. 松树B. 枫树C. 橡树D. 桦树答案:B2. 以下哪种动物是森林中秋季常见的迁徙动物?A. 松鼠B. 鹿C. 蝴蝶D. 熊答案:C3. 秋季森林中哪种植物的果实成熟?A. 苹果B. 梨C. 樱桃D. 草莓答案:A4. 秋季森林中哪种鸟类会开始筑巢准备过冬?A. 燕子B. 麻雀C. 乌鸦D. 猫头鹰答案:D5.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秋季森林的特征?A. 树叶变色B. 动物准备冬眠C. 植物开花D. 气温下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秋季森林中,____树的叶子会变成金黄色。

答案:桦2. 秋季是森林中____的季节,许多动物开始准备食物和住所。

答案:收获3. 森林中,____是秋季最常见的迁徙鸟类之一。

答案:燕子4. 秋季,森林中的____开始储存食物,准备冬眠。

答案:熊5. 森林中的____是秋季的标志性植物,其果实成熟,颜色鲜艳。

答案:苹果树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描述秋季森林中动物的活动特点。

答案:秋季森林中动物的活动特点包括迁徙、觅食、筑巢和准备冬眠。

许多鸟类开始迁徙到温暖的地区,而留鸟则忙于觅食和储存食物。

一些动物如熊开始寻找安全的冬眠地点,并大量进食以储存脂肪。

2. 简述秋季森林中植物的变化。

答案:秋季森林中植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叶子的颜色变化和果实的成熟。

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树木的叶子会从绿色变为黄色、橙色或红色。

同时,许多果树的果实在秋季成熟,为森林中的动物提供食物。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了解,相信同学们对森林报秋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季节变化。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秋燥
一、填空题
1.秋燥是感受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特
点为初起

为主,
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本病发生在秋季。

2.秋燥发病季节为_________,尤以______________为多见。

3.在秋燥的诊断上,应注意与____________等病相鉴别。

4.秋燥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5.“秋燥”病名首见于:
A、《素问·至真要大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
D、金元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
E、《温病条辨》
X型题
6.秋燥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肾
B、肝
C、肺
D、胃
E、大肠
三、简答题
7.何谓秋燥?
8.试述秋燥的临床特征。

9.简述秋燥与风温如何鉴别。

10.简述秋燥和风寒感冒如何鉴别。

11.简述秋燥与伏暑如何鉴别。

四、问答题
12.试述秋燥的诊断要点。

13.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14.“燥热”与“火热”的治疗有何不同?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秋燥答案
一、填空题
1.燥热病邪邪在肺卫见证
2.秋季立秋至小雪之间
3.风温,风寒感冒,伏暑
4.燥者润之
二、选择题
A型题
5.C。

答案分析: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论”,首创秋燥病名。

X型题
6.CDE。

答案分析:秋燥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三、简答题
7.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本病发生在秋季。

8.初起病在肺卫,必伴口鼻、咽、皮肤、津气干燥表现,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病邪深入下焦肝肾的病例较少。

9.风温:多发于冬春季,初起也表现为邪在肺卫,但以表热证为主,津液不足表现不突出。

秋燥:发于秋季,除有肺卫见证外,以明显的津伤失润为特征。

10.秋燥:发于初秋,有明显的津伤失润表现。

风寒感冒:多发于冬季,初起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等风寒外束肌表,卫阳受郁的症状为主。

11.两者均可发于秋季,初起均可有表证。

但伏暑较少肺卫见证,而以暑湿在里为主,病情较重,变化较多。

秋燥初起以肺卫见证为主,且有明显津伤表现,病情轻,传变少。

四、问答题
12.
①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

②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证。

③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④后期多见肺卫阴伤之证。

13.
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
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
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

对于秋燥的治法,“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

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