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合集下载

儿歌和儿童诗

儿歌和儿童诗

儿歌和儿童诗在儿童的世界里,儿歌和儿童诗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智慧。

儿歌,那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

它往往有着简单明快的节奏,像小鼓点一样敲打着孩子们的心。

歌词通常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比如那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旋律欢快,歌词重复,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跟着哼唱起来。

这种简单的重复,不仅帮助孩子们记住了歌词,更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儿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有描述动物的,像《小鸭子》;有讲述日常生活的,如《洗手歌》;还有充满幻想的,比如《小星星》。

这些儿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它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给孩子们各种知识和道理。

比如《小兔子乖乖》,在欢快的歌声中告诉孩子们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儿童诗则更像是一幅用文字描绘的美丽画卷。

它的语言更加优美、细腻,富有想象力。

儿童诗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空放光明。

星星像颗颗宝石,镶嵌在蓝色的幕布中。

”这样的诗句,把月亮和星星比喻得如此形象,让孩子们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夜空图。

与儿歌相比,儿童诗的篇幅可能更长一些,它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一首好的儿童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的共鸣。

比如《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这首诗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幻想,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自由和快乐。

儿歌和儿童诗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通过聆听和诵读,能够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它们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节奏感,让孩子们对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有更敏锐的感知。

第五章 儿歌 儿童诗

第五章  儿歌  儿童诗
擦桌子,抹椅子, 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小孩子, 小孩于.卷袖子, 帮助妈妈扫屋子 忙得满头汗珠子
字头歌示例
从西头,到东头,
这边来了个小老头。
穿着靴头,带着帽头,
腰里掖着个小斧头,
上山头,砍木头,
砍了这头砍那头,
跟上山来个小丫头,
拿着一篮小馒头。
摔了一个小跟头,
碰了丫头的花花头。
小丫头,不啼哭,
数数歌示例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
栗子、梨。
数数歌示例
还有一类数数歌,不仅能帮助幼儿 识别简单的数和数序,还能训练初
步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 这首儿歌节奏鲜明,中间虽有换韵,但音
韵流畅,音乐性极强;语言简洁单纯,句式 错落有致又不失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具 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
儿歌音韵美
儿歌可唱可诵,不仅显现出鲜明的节奏, 而且极富音韵美。在诵唱之中充分体现其生 命力,它那和谐的韵律入耳入心,从听觉上 给幼儿以愉悦。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幼儿 童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因 音乐韵律合乎人的心律跳动,因而会引起幼 儿生理上的快感。儿歌之所以能在各种儿童 文学体裁中最早对低幼儿童产生影响,原因 就在于此。
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作品示例
这首儿歌可以两人一组进行操 作,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歌戏操作 中,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卫生习惯,使他们学会合作与 分享,并能感受到儿歌生机盎然 的趣味。
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摇篮歌,古代名

儿童文学-儿歌和儿童诗ppt课件

儿童文学-儿歌和儿童诗ppt课件

儿童诗的分类
7、儿童科学诗:用凝练生动的诗句来描绘科 学现象、反映科学规律赞颂科学精神的诗。
8、儿童题画诗: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诗。其 特点是诗情与画意有机融合,内容源于画面, 但又不囿于画面。
(四)儿歌与儿童诗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形象性强,语言简练,音韵和谐
不同点:
(1)对象上:儿歌多为婴幼儿创作,童诗则为少年 儿童创作
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4.问答歌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
我家来? •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
来。
•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 长?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金箍棒,有力量,
老妖婆,真正坏,
妖魔鬼怪消灭光。
6.谜语歌
一张笑脸庞, 总是朝太阳, 生的儿女多, 谁吃都说香。(拟人)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比喻)
7.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说十四是四十, 就打谁十四,
– 谁说四十是十四,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页。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3、意境优美隽永
《月亮》
刘饶民
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4、想象丰富奇特
《海 带》
谢采筏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但每次都没找着 今天总算不坏
• 桂花秋天第一香;鸿雁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儿歌和幼儿诗的相同之处

儿歌和幼儿诗的相同之处

儿歌和幼儿诗的相同之处
儿歌和幼儿诗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娱乐而创作的文学形式,它们有以下相同之处:
1.语言简单易懂:儿歌和幼儿诗都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便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2.韵律与节奏:儿歌和幼儿诗都强调韵律和节奏,通过重复的
音节、字母或音调来加强记忆和娱乐效果。

3.情感表达:儿歌和幼儿诗都能表达情感,如快乐、悲伤、友
善等,通过歌曲或诗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育功能:儿歌和幼儿诗常常包含着教育和启发孩子们的内容,如数数、颜色、动物、自然等,通过歌曲或诗歌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

5.娱乐性:儿歌和幼儿诗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使他
们感到快乐和开心,通过歌曲或诗歌的形式来创造有趣的体验。

总的来说,儿歌和幼儿诗都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和娱乐,通过简单易懂、韵律、情感和教育等方面的表达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举例说明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举例说明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儿歌和儿童诗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了解世界,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然而,儿歌和儿童诗之间有着显著的异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地论述这些异同。

一、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儿歌作为最古老的儿童文学形式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视为儿童的游戏和伴侣。

儿歌通常使用音乐的节奏和简单的韵律,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并学习基本的语音、韵律和词汇。

相比之下,儿童诗则更注重表达情感、思想和感悟。

儿童诗不仅要求语言伶俐生动,还需要具备深刻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一些经典的儿歌如《小星星》《儿歌唱过山》《小兔子乖乖》等,常常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慷慨激昂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幸福的氛围。

反之,儿童诗如《松果》《童年》《小溪流》等则着重描绘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轻盈婉转的语言抒发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儿童诗在审美和艺术上的要求也远高于儿歌。

儿童诗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感受,同时还需具有对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有深刻的体验和洞察。

然而,尽管儿歌和儿童诗在文体和表达上有许多的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

无论是儿歌还是儿童诗,它们都是以孩子们的成长和幸福为出发点,用语言和文学向孩子们传达温情和爱。

正是这种关爱和呵护,让孩子们愉悦地成长并渐渐走向成熟。

二、儿歌和儿童诗的现状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儿歌和儿童诗的创作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从传统的民谣与童谣到逐渐兴起的儿童诗歌,这些作品都在通过语言和韵律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和自我。

同时,这些篇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成为孩子们最爱的读物之一,也为儿童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儿歌和儿童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相比之下,一些无聊和庸俗的低质量篇章却可以大量传播,给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让儿歌和儿童诗真正成为孩子们内心的寄托和启迪,就需要注重儿童文学的质量和格调,同时也需要提升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儿童诗 讲解

儿童诗 讲解
他再拿起只袜子, 刚刚要穿上, 可是妈妈已经叫: “快脱衣裳,
去上床。”
《下巴上的洞洞》
鲁兵
从前 有个奇怪的娃娃, 娃娃 有个奇怪的下巴, 下有个奇怪的洞洞, 洞洞谁知道它有多大。 那么一天三餐饭, 他呀 餐餐种庄稼。 可惜啥也没有种出来,
只是粮食白白被糟 踏。
瞧他 一边饭往嘴里划, 一边从那洞洞往下撒。 如果 饭桌是土地, 而且 饭粒会发芽。 你们听了这笑话, 都要 摸一摸下巴。 要是 也有一个洞洞, 那就 赶快塞住它。
你有翅膀吗? 告诉我,蒲公英。 你飞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是云彩铺成; 我要跟着你,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飞得很远—— 远方的风景,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着你,去做快活的旅行。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挑妈妈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六岁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很多我挥挥手就有很多手我跑步就有很多脚小狗朝我摇尾巴就有很多尾然后我打秋千就有很多我原谅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到了花开的时候它就把那些事儿忘了真正原谅了风在算钱谁也没有看见过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愿你我永远都愿你我永远都能拥有一颗赤能拥有一颗赤
笨耗子的故事(马尔夏克)
耗子妈妈哄她宝宝: “吱吱吱吱,快快睡觉! 给你面包皮儿咬, 给你蜡烛头儿嚼。”
可小耗子回答她道: “你的嗓子过分细小。 我说妈妈你别叫, 给我去把保姆找!”
耗子妈妈到处跑, 去求一只鸭子道: “鸭子大婶,请上我家, 把我孩子给摇摇。”
鸭子对小耗子唱道: “嘎嘎嘎嘎,睡吧宝宝! 下过雨我园里找找, 给你小虫找一条。”

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共5张PPT)

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共5张PPT)
四、课外作业:创作两首儿歌和一首儿童诗 (一星期后交);
《教程》和《作品选》里的所有儿歌和儿童诗 都要反复去读,要能背诵一些。
第四节 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1、把握艺术表现手法(P74)——注意儿歌怎样把要说的事物通俗化。
1、把握艺术表现手法(P74)——注意儿歌怎 一、作家链接(同学们自己看)
四、课外作业:创作两首儿歌和一首儿童诗(一星期后交);
(意象、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或情调。
样把要说的事物通俗化。 2、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口语的特点。
“红杏枝头春意闹”、“高山流水”)
4、儿童诗歌的分析:主题,结构,表达方式, 重押韵上口,音乐性鲜明
作用相一致:使孩子活泼爱,培养创造性思维;
作用相一致:使孩子活泼可爱,培养创造性思维;
优、缺点等。 一、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4、多朗读(有表情地)。 4、揣摩“诗眼”,品味言外之意。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1、两者合称儿童诗歌。
3、分析修辞手法。 4、揣摩“诗眼”,品味言外之意。
作用相一致:使孩子活泼可爱,培养创造性思维;
(通感:简单讲,指各种感觉相互连通、互相影响。“红杏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1、把握艺术表现手法(P74)——注意儿歌怎样把要说的事物通俗化。
4、多朗读(有表情地)。
枝头春意闹”、“高山流水”) 四、课外作业:创作两首儿歌和一首儿童诗(一星期后交);
2、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口语的特点。
4、多朗读(有表情地)。
(意象、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 (通感:简单讲,指各种感觉相互连通、互相影响。
(通感:简单讲,指各种感觉相互连通、互相影响。

小教第四章 儿歌与儿童诗

小教第四章 儿歌与儿童诗
《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太太,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儿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表现时序
《田家四季歌》: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 儿秀了,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 耕作忙,归来带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黄,身上虽辛 苦,心里却安康。 冬季里,雪初晴,新做棉衣轻又轻,一年 农事了,保暖笑盈盈。
3、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1)吸取了民间儿歌诙谐、风趣的趣味性 《小猴子》: 小猴子,宽脑门儿, 一心想画双眼皮儿。 一道一道又一道儿, 画得满脸是皱纹儿。

创作儿歌在表现形式上除了大胆的谐趣之外 更多的是纯真稚拙的童趣。
《小球迷》: 小豆豆,小牛牛, 电视机前看足球。 一会拍巴掌,一会喊加油, 一会笑哈哈,一会儿又发愁。 突然足球迎面来,两人跳起去扑球。 球没抓到头碰头,疼得两个眼泪流。
泰戈尔的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在小船上放着花园里长的雪莉花希望这些在拂晓时分开放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安地带上岸我把我的纸船投进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小的云朵正扬起鼓满了风的白帆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2朗诵诗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
第四章
儿歌 儿童诗
对比


小老鼠 小老鼠,上案板, 见猫来,打战战, 猫走了,再玩玩。
杨慎所编的《古今风谣》里,记录了文字 所见最早的游戏歌《脚驴斑斑》: 脚驴斑斑,/脚踏南山,/ 南山北斗,/养活家狗,/ 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上马琵琶,/下马琵琶,/ 驴蹄马蹄,/缩了一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歌与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体裁,大部分人不会把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儿歌与儿童诗之间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儿歌在古代为童谣,属于“歌”的范畴,来自于民间歌谣。

而儿童诗则是在五四时期“新诗”(即白话诗)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诗”的范畴,来自于文人的创作,常称为自由体诗。

五四运动以前,人们对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常常只是表面上的论及到,五四运动以后,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范围才逐渐扩大,视角也逐渐变广,许多学者从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学和民间文学等角度,分别讨论了儿歌与儿童诗各自在形式、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 语音特征
2.1 儿歌注重韵律化
儿歌形式规整,它的音乐性是外化的,表现在押韵和节拍上。

儿歌几乎都押韵,无韵不成儿歌。

儿歌的押韵规律主要有三:一是句句押韵。

如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这首儿歌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都是押的“ao”的韵,属于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容易记住,又动听。

二是隔句押韵。

如一首传统儿歌:
刚刚六点过,
太阳就落坡。

鸭子跳上架,
猫儿进了窝。

蝙蝠天上飞,
正把蜜蜂捉。

这首儿歌第一句入韵“o”,然后隔句押此韵,读起来既具有一个韵押到底所产生的流畅活泼的音乐美,又具有隔句押韵所形成的节奏舒缓的特点。

2.2 儿童诗注重散文化
儿童诗形式自由,它的音乐性是内在的,儿童诗对韵律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诗”和“歌”界线清晰后,儿歌的韵律美更为突出,而儿童诗“概念”的韵律则慢慢淡出,一般都是自由用韵,押韵也只是大概押韵或者是完全自由化,相当于一种“自由体”。

如一首儿童诗《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这首儿童诗在韵律上没有什么约束力,自然、朴素的自由风格却更具魅力。

尽管儿童诗在节奏韵律上得到了放松,但并没有影响它的音乐美,反而更为随和。

从上面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儿童诗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诗句散漫、用字押韵自由等方面。

3 词语特征
3.1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叠。

儿歌中词语的重叠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A式,如“亲亲”、“宝宝”、“娃娃”、“乖乖”等。

另一种是ABB式,如“红通通”、“亮晶晶”、“笑嘻嘻”、“哗啦啦”等。

这些重叠形式在儿歌中随处可见,不仅增加了儿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且还以口语化的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二是拟声词。

在儿歌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儿童产生身
临其境的感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或者人与物的动作、心情。

如下面的一首儿歌:
小猫咪伸个懒腰,喵喵喵,
小鸭子摇摇摆摆,嘎嘎嘎,
小青蛙蹦蹦跳跳,呱呱呱。

这首儿歌,模拟小猫咪、小鸭子和小青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声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事物,对一些喜欢模仿的孩子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是词缀。

词缀有前缀和后缀,儿歌词语中常见的前缀如“第一”、“第二”中的“第”,以及“阿姨”、“阿哥”、“阿姐”、“阿婆”中的“阿”等等;后缀一般有“子”、“头”、“儿”等,如“桌子”、“骨头”、“画儿”等。

这些合成词在儿歌中大量出现更显儿歌词语的口语化特征。

3.2 儿童诗词语的形象性
儿童诗的凝练之美体现出儿童诗词语的形象性。

下面就来看看儿童诗中几种词类所勾勒出来的形象性。

第一种是运用色彩性词语。

如儿童诗《小蜡笔》:
我爱你,
五颜六色的蜡笔。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绿色画草地,
我用蓝色画海洋,
我用黄色画太阳。

诗中色彩性强烈的词语的使用,如“红色”、“绿色”、“蓝色”、“黄色”,使其所描述的对象跃然纸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彩色的圖画,使孩子感受到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激情、希望、纯洁、活力等各种不同的意味,对提高儿童审美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第二种是使用双音节词,主要有双声词和叠韵词。

双声词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的双音节词,例如“河水轻轻摇着小船,像一个柔软
的摇篮”,其中的“柔软”就是一个双声词;叠韵词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的双音节词,如“悄悄地,拱出大地,想来打听,春天里,树绿的秘密,花开的消息”,其中的“秘密”既是一个双声词,同时也是一个叠韵词。

儿童诗词语中经常出现的这种双音节词,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令作品更具有音乐美,听起来悦耳,从而产生更为良好的表达效果。

结论
不论是清新稚嫩的儿歌,还是优雅含蓄的儿童诗,都各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之处,我们在判断一篇儿童文学作品究竟是属于儿歌还是儿童诗时,便可以从分析其语音、词语等层面得出结论。

儿歌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十足,而儿童诗读来则是不拘一格,舒缓自由;儿歌作品用词讲求口语化与简单化,不同于儿童诗词语讲求的形象性与情趣性;儿歌在主要修辞格的选择上则不如儿童诗般含蓄深厚。

儿歌与儿童诗所具有的这些各自不同的特点不仅可以成为我们区分这两种儿童文学体裁的重要依据,也对儿歌与儿童诗创作者提出了一定的创作要求,即要切合各自受众的特点,要遵循各自的创作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