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LDAR项目技术规范20150228

合集下载

石化企业LDAR项目技术规范

石化企业LDAR项目技术规范

精心整理石化企业LDAR项目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提出了设备VOCs泄漏管控的基本程序、控制指标、实施方法、排放核算和项目审核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其它涉及VOCs泄漏排放的企业也可参照实施。

233.13.2石油化工(Petroleumchemicalindustry)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参见错误!未指定书签。

)、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

3.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s)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常见工业VOCs名单及其物理性质见错误!未指定书签。

3.4挥发性有机液体(VolatileOrganicLiquid)任何能向大气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液体:(1)20℃时,挥发性有机液体的真实蒸汽压大于0.3kPa;(2)20℃时,混合物中,真实蒸汽压大于0.3kPa的纯有机化合物的总浓度等于或者高于2%(重量比)。

3.53.63.725%3.8设备内蒸气压大于0.3kPa(20℃时)的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不低于20%的液体物料。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20℃时的饱和蒸气压可通过查阅错误!未指定书签。

确定。

3.9重液体(HeaveLiquid)设备内轻液体以外的挥发性有机液体物料。

3.10延迟修复(DelayedRepair)延迟修复是指运行装置在不停车的前提下,发现修复时限内无法修复的情况。

设备的修复需在装置下次停工前进行,并在装置开工后的修复时限内完成修复。

3.11不可达密封点(InaccessableSeals)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无法定量检测的密封点。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因素3.123.133.143.153.16的时间。

3.17响应因子(ResponseFactor)某种VOCs的实际浓度与该气体的仪器检测值之比。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检测技术规范
ldar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id和pid原理及适用范围检测数据数字化传输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仪器维护设备与管阀件检测pi原理持采样探头从下风向靠近泄漏源当含有vocs的空气通过便携式仪器fid时含碳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燃烧产生化学电离反应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被收集到负电极上产生微弱电流经放大后得到色谱信号此时泄漏浓度的结果将显示在手持采样器或仪器面板的显示屏适用范围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便携式仪器检测炼油装置的设备和管阀件泄漏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照片
应用情况
LDAR主流检测仪器,市场占有率超过 70%。目前大都选择配置FID和PID双 检测器的TVA-1000B。即将停产。
TVA 1000B升级版,重量较TVA 1000缩 减约20%,%体积较TVA 1000缩减9%, 今 年 刚 投 入 市 场 , USB 接 口 , 可 选 GPS/蓝牙通讯口和替换探头
PID 小巧,,易使用和更安全,
对化合物检测响应物受限
可连续测量、宽范围的检测器, 缺乏评价标准
美国经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用FID检测器即可,但当所监 测组分在FID响应系数>10时,则不能用FID检测器。
一般炼油厂设备与管阀件的检测用配有FID检测器 化工厂也只有部分可采用PID检测器,应结合物料性质选用 PID(常见物料有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醇,乙醛,乙胺等)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原理及适用范围
• 原理
当待测气体分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 吸收紫外光的能量, 变为激 发态分子, 激发态分子电离, 产生正离子和电子,在电极间加上电压, 分子电离产生的离子流被一端电极收集转化为电流信号, 电流被放大 并显示出浓度值。在被检测后, 离子重新复合成为原来的气体和蒸气 , 因此, PID 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器。经过PID 检测的气体仍可被收 集做进一步的测定。

广东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广东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二〇一六年九月目次前言 (i)1.适用范围 02.规范性引用文件 03.术语和定义 04.技术要求 (2)4.1 项目建立 (2)4.2 泄漏检测 (3)4.3 泄漏维修 (4)4.4 LDAR管理系统 (5)5.LDAR管理要求 (5)5.1 建立企业LDAR管理制度 (5)5.2 开展LDAR项目评估 (5)6.数据报送 (5)附录A LDAR检测方法与流程 (6)附录B 常见VOCs及OHAPs物质表 (1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LDAR管理系统和LDAR管理的要求。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企业应用LDAR 技术。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LDAR技术应用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内部蕴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10%或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工艺设备和管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3.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LDAR法规WORD版

LDAR法规WORD版

LDAR法规WORD版LDAR是一项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履行相关标准的重复性工作。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通常,被检测的密封点包括泵、压缩机、搅拌器、阀门、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法兰、连接件等。

就一家企业而言,虽然单个密封点的泄漏很微量,但整个生产线的所有密封点可以产生巨大的排放。

据美国环保局估算,设备泄漏产生的VOCs排放量约占炼油厂原油加工量的0.01%。

欧盟多家炼油厂采用红外遥感技术测量的烃类排放均值约为原油加工量的0.12%,其中炼油装置泄漏的VOCs排放占全厂VOCs无组织排放总量的20%~30%。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气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为削减挥发性有机物,2013年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2014年2月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提出,推进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

重点加大石油炼制与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广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2015年底珠三角地区所有石油炼制企业应用LDAR技术,2017年底钱全省所有石油炼制企业、有机化工和医药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面应用LDAR技术。

强化石油炼制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工艺排气、储罐、废气燃烧塔(火炬)、废水处理等生产工艺单元应安装废气治理装置。

2015年底前珠三角地区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完成有机废气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其他地区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完成有机废气综合治理。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服务中英文对照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服务中英文对照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服务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简称LDAR项目,是目前国际上石化企业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的先进技术。

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将企业中存在的潜在泄漏源,如阀门、泵、连接件、法兰、搅拌器以及其他工艺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消除泄漏源发生的VOCs泄漏,从而达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并减少企业物料的损失。

参考法规本技术所采取的工作需满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泄漏与检测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以下标准中最严格的部分。

主要执行的标准如下:《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各地方标准Service Of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project, shorted for LDAR, is a curr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o control VOCs non-organized emissions. Mainly through the systematic methods to tes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potential leakage sources which are existed in enterprises, such as valves, pumps, fittings, flanges, mixers other process equipment, eventually achieved the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ducing loss of enterprise materials.Reference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work of this technology need to meet the national, local and industry requirements for leaks and testing, and must to be implemented strictly the most stringent part of following criteria.The implementation of main standards are as follows---“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etection of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leakage and Open-surface Discharge”“Guidelines for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Detection Specification of Petrochemical Plant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Leak”“Work Guidelines for Petrochemical Industry VOCs Source Investigation”And local standards.塑胶跑道检测业务介绍Introduction of plastic track detection business※标准介绍Introduction△ 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由合成材料(包括聚氨酯)铺设的跑道面层。

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应用

LDAR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应用

1741 LDAR项目背景随着社会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国家政府部门对有关环境污染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石化行业要全面开展VOCs综合整治工作,大幅减少VOCs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015年8月,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印发了《陕西省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将延安石油化工厂定为陕西省第一批VOCs综合整治工作的七家试点企业之一。

2015年11月国家环保部出台了《石化企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要求企业按照指南要求开展LDAR工作。

对此,延安石油化厂于2016年4月份开始全面实施LDAR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减排效果。

2 LDAR项目介绍LDAR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通过固定或移动式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或检查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露的密封点,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

LDAR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建立、现场检测和泄漏维修三个步骤[1]。

(1)项目建立。

第一步基础资料收集;第二步装置适合性分析;第三步设备适合性分析;第四步受控密封点分类;第五步密封点检测台账建立;第六步LDAR泄漏管理平台搭建及调试,导入组件信息台账建立组件信息数据库。

(2)现场检测。

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进现场检测之前应进行仪器开机预热、流量检查、仪器零点与示值检查;进入现场之后首先确认检测环境条件是否满足,其次进行环境本底值检测:检测过程中,每套装置或单元至少每天进行一次环境本底值测试。

(3)泄漏维修。

现场检测密封点泄漏确认与标识,检测值大于500ppm时候判断为泄漏,并悬挂泄漏标识牌。

首次(尝试)维修不得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5日内。

首次维修未修复的泄漏点,应在自发现泄漏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实质性维修以修复泄漏[2]。

江苏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江苏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对省内化工园(集中)区化工企业、石化企业等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二、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201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DB32-3151-2016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2015〕104 号)∙《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苏环办〔2015〕157号)∙《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三、 评估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开展(图1)。

图1 LDAR 项目评估流程四、 评估范围和内容从以下三部分对LDAR 实施情况进行评估:① LDAR评估方案制定是否合规 评估资料收集实施范围完整性评估组件标识及描述规范性评估 检测数据准确性评估 检测数据有效性评估 维修与延迟维修合规性评估 仪器校准、示值漂移评估 是否合规 组件信息管理和维护评估 LDAR 信息管理平台评估是否合规出具审核报告整改完善 LDAR 运行与管理评估检测与维修情况评估LDAR 项目建立评估 否 否 否LDAR 项目评估准备建档情况;②LDAR检测与维修情况;③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一)LDAR项目建档评估1、实施范围完整性采用资料分析与装置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企业是否按照《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LDAR 项目的建立,包括并不限于如下内容:(1)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上标注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与公辅环保工程;并分别列表说明其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单元、产品名称、生产连续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化企业LDAR项目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提出了设备VOCs泄漏管控的基本程序、控制指标、实施方法、排放核算和项目审核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其它涉及VOCs泄漏排放的企业也可参照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HJ 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40 CFR Part 60, Subpart VVa美国新建污染源实施标准EPA-453/R-95-017设备泄漏排放估算协议《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部长专题会稿)《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部长常务会稿)3 术语和定义3.1 石油炼制(Petroleum Refinery)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和石油化工原料等产品的过程(简称炼油)。

3.2 石油化工(Petroleum chemicalindustry)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参见附表0-1)、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

3.3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常见工业VOCs名单及其物理性质见附表0-2。

3.4 挥发性有机液体(Volatile Organic Liquid)任何能向大气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液体:(1)20℃时,挥发性有机液体的真实蒸汽压大于0.3 kPa;(2)20℃时,混合物中,真实蒸汽压大于0.3 kPa的纯有机化合物的总浓度等于或者高于2 %(重量比)。

3.5 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简称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在化工企业中对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监测设备,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法兰、机泵、压缩机、开口阀、密闭系统排放口、人孔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处的泄漏情况,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源,从而达到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6 泄漏定义浓度(Leakage Definition Concentration)密封点泄漏浓度净检测值不得超过的浓度限值。

一旦超过该限值,则视为泄漏,企业应采取修复措施。

3.7 泄漏预警浓度(Early Warning Leak Concentration)密封点泄漏浓度净检测值一旦超过该值,企业应该高度关注。

通常设定为25%泄漏定义浓度。

3.8 轻液体(Light Liquid)设备内蒸气压大于0.3 kPa(20℃时)的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不低于20%的液体物料。

常见挥发性有机物20℃时的饱和蒸气压可通过查阅附表0-2确定。

3.9 重液体(Heave Liquid)设备内轻液体以外的挥发性有机液体物料。

3.10 延迟修复(Delayed Repair)延迟修复是指运行装置在不停车的前提下,发现修复时限内无法修复的情况。

设备的修复需在装置下次停工前进行,并在装置开工后的修复时限内完成修复。

3.11 不可达密封点(Inaccessable Seals)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无法定量检测的密封点。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因素导致仪器无法检测、保温或保冷等物理隔离、高温或辐射等;化学因素主要是密封点存在可能导致检测人员暴露于危险的有毒有害介质(如H2S等)3.12 校准气体(Calibration Gas)组分、浓度和不确定度均为已知的有证气体标准物质。

通常采用以空气为底的甲烷校准气体校准以氢火焰离子为原理的检测仪器。

3.13 零气(Zero Gas)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于10μmol/mol(以甲烷计)纯净空气3.14 环境本底值(Environment Background Value)按照HJ733-2014中 4.2.3.1方法测得的检测值,单位通常为μmol/mol。

3.15 净检测值(Net Screening Value)扣除环境本底值的检测值,单位通常为μmol/mol(ppm)。

3.16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指仪器测定VOCs浓度时,从仪器接触被测气体至达到稳定指示值的90%的时间。

3.17 响应因子(Response Factor)某种VOCs的实际浓度与该气体的仪器检测值之比。

通常与VOCs的类别、浓度、仪器的校准气体和仪器本身特性相关。

3.18 默认零值(Default Zero)小于1μmol/mol净检测值。

3.19 总有机化合物(Total Organic Compound,简称TOC)物料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石化设备泄漏管控基本要求4.1 泄漏管控设备分类VOCs流经或接触的以下设备和管线,应对其密封点进行泄漏管控。

a) 泵;b) 压缩机;c) 搅拌器;d) 阀门;e) 泄压设备(安全阀);f) 取样连接系统;g) 一端开放式阀或者管线;h) 法兰;i) 连接件。

4.2 豁免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装置、单元、设备或管线可以豁免:a) 已经排空VOCs的装置、工艺单元或设备,且预计关停12个月以上;b) 正常工作处于负压状态(绝对压力低于96.3kPa);c) 仅在开停工与VOCs接触(不超过15日);符合豁免条件的需按本规范要求记录。

豁免装置、单元、设备或管线发生工艺变更应及时记录。

变更后不符合豁免条件的,应在30日内建立密封点检测台帐。

4.3 泄漏检测周期应根据设备与管线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泄漏检测周期.a) 泵、压缩机、气体/蒸气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一端开放式阀或管线、阀门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相邻两次检测间隔不小于1个月)。

b) 法兰、连接件每六个月检测一次(相邻两次检测间隔不小于2个月)。

c) 对于VOCs流经或接触的初次运转的泵、压缩机、气体/蒸气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一端开放式阀或者管线、阀门,应在开工稳定后30日内对其进行首次检测。

d) 在规定期限内未修复或超过泄漏预警浓度的密封点应每月检测一次。

e) 已修复的泄漏密封点,应修复后5日内检测确认。

4.4 检测仪器应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或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原理的检测仪器,且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10%|。

4.5 现场检测石化企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应依据本规范要求开展现场检测。

4.6 泄漏的认定与记录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可认定为泄漏:a) 净检测值大于等于2000µmol/mol(以甲烷计),按净检测值记录;b)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傅里叶红外成像光谱仪、泄漏超声探测仪等辅助检测方法发现可能的泄漏密封后,可用检测仪器进行泄漏值认定或按100,000ppm记录;c) 皂液检测发现可能泄漏的密封点后,可用检测仪器进行泄漏值认定或按100,000ppm记录。

d) 密封点有液体滴落,可按100,000ppm记录;4.7 泄漏修复a) 当确认密封点泄漏后,应尽快维修。

首次维修不晚于泄漏确认后5日,完成修复应不晚于泄漏确认后15日。

b) 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在泄漏确认后15日内进行维修技术上不可行,则可延迟维修,但应在最近一个停工期结束前完成修复。

4.8 记录文件a) 密封点检测台帐b) 维修记录(含延迟修复记录)c) 质量控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仪器检定证书、校准记录、漂移核查记录)d) 工艺变更记录e) 格式报告纸版记录保存期不小于五年,电子版记录应无限期保存。

图 0.1工作流程图5 项目建立图 0.2 LDAR项目建立流程图5.1LDAR项目建立程序5.1.1资料准备收集最新版的工艺流程图(PFD)、管道仪表图(PID)、物料平衡图(表)、操作规程等资料。

工艺变更资料不全,应补充完整。

5.1.2装置适合性分析所有涉及VOCs的装置应纳入适合性分析,依据本规范附表0-2分析装置内设备或管线的VOCs组分。

VOCs的总质量分数大于10%的,应纳入泄漏管控范围。

对于符合豁免条件的装置或单元,应按照本规范的附表0-6要求填写。

5.1.3装置物料流的组分和状态分析根据工艺参数对物料流进行分类,并在PID图上进行标注,气体、轻液体、重液体应分别标注。

通过物料平衡表或操作手册查找计算设备、管线内TOC、VOCs和甲烷含量。

5.1.4边界确定不同状态的物料由阀门或盲板隔离,边界处的阀门或盲板按如下原则划分:a) 气体和液体交界,按接触气体计;b) 轻液体与重液体交界,按接触轻液体计;c) VOCs与非VOCs(如氢气、氮气、蒸汽、水等)交界,按接触VOCs计。

5.1.5密封点标识应对泄漏管控范围内的每个密封点设置唯一编码,与基础信息、检测和修复等信息关联。

可通过现场挂牌、拍照或PID标识等方式实现密封点准确定位,不可达密封点需特别标注。

5.1.6现场信息采集现场信息采集的信息主要为:密封点编码、密封点类型、空间位置描述、公称直径、物料信息、可达性、PID图号等。

对于不可达密封点需记录原因。

5.1.7密封点台帐建立根据现场采集的信息、PID和PFD等其他资料对每一密封点建立基于Excel的密封点检测台帐。

密封点台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装置、区域、密封点编码、密封点类型、介质状态(气体、轻液体和重液体)、公称直径、可达性、保温保冷等信息。

5.1.8数据合规性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密封点数量、密封点编码唯一性、必填信息的完整性、字段信息有效性及兼容性等。

5.1.9检测任务分配和路径建立依据本规范要求,制定检测计划,按照密封点的空间及工艺分布,以安全、快捷为原则建立检测路径。

5.2 现场检测工作流程图 0.3 现场检测流程图(重新改图)5.2.1 检测工作准备根据检测任务和检测路径准备检测仪器、检测记录和个体防护设备。

5.2.2仪器检定核查检测仪器应进行周期计量检定,新购或经维修的仪器应进行计量检定。

5.2.3响应因子确定应确定所用检测仪器对VOCs 的响应因子。

响应因子可由仪器制造商提供,或直接测定。

石油炼制装置可暂不考虑响应因子对检测值的影响。

石油化工装置应采用物料平衡表(图)计算平均响应因子。

计算方法见附录0-8.5.2.4仪器校准仪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核查和(或)校准。

核查和(或)校准前需进行预热。

5.2.4.1零点核查和(或)校准通入零气,待检测仪器显示稳定后,检查仪器。

三次读数平均值小于|±10|μmol/mol,视为合格;超出范围应进行重新校准。

5.2.4.2量程核查和(或)校准通入校准气体,待检测仪器显示稳定后,检查仪器。

三次读数平均值小于校准气体浓度的|±10%|,视为合格;超出范围应进行重新校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