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07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总结之三

07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总结之三一.节目的产生和分类。
1.广播电视节目的概念广播电视节目时具有一定内涵,又固定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2.节目的产生。
(1)人与社会的需要是节目产生的根本动因。
(2)社会控制与节目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3)技术是节目产生的基础。
(4)竞争是节目产生的催化剂。
二.新闻节目及其构成。
1.新闻节目的概念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2.新闻节目的共同点(1)面向所有听众和观众,提供各个领域重要的,公众普遍关心的最新信息。
(2)高度重视时效性,主要提供当天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3)注重节目的信息容量,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听众,观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主要运用消息体裁,兼用短小精悍的,评论等体裁,对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典型,重大问题的报道,多采用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形式。
三.电视文艺类节目1.概念:概念内涵比较宽泛,它包括电视屏幕上的所有电视文学艺术的节目样式,包括电视文学,电视戏剧,电视艺术片。
电视综艺等。
2.特点:(1)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声画并茂,更为形象化,现场感强。
四.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1.谈话类节目的含义及分类:含义:在西方叫“TALK SHOW”,一些港台媒体则将其翻译为“脱口秀”。
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
2.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分类: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3.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1)针对性和实效性强(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
4.节目的节奏控制第一,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到不冷场,不失控。
第二,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在谈话过程中照顾各自父母的发言要求,使嘉宾,现场观众和热线电话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类别和特征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Tuesday, November 03, 2020
3-Nov-2020.11.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1.300:20:203 November 202000:20
《奥普拉·温弗里秀》
《奥普拉·温弗里秀》定位在社会、家庭生活 领域等,话题非常宽泛。从家庭厨艺交流、失 业人员的理财建议到父母对摇头丸的了解、妇 女遭遇的暴力侵扰多等。即便请来好莱坞明星, 谈论的也是他们的家庭生活。“9 · 11”美国 遇袭事件之后,在若干围绕此事件的谈话节目 中,《奥普拉·温弗里秀》的一期节目主题为 “怎样向你的孩子解释9 · 11”尤其显出它对 题材的敏锐触觉。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1 月上午 12时20 分20.1 1.300:2 0Nove mber 3,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1 月3日 星期二1 2时20 分20秒0 0:20:20 3 Nov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2时20 分20秒 上午12 时20分 00:20:2 020.11. 3
《鲁豫有约》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 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 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 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 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 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奥普拉·温弗里 Oprah Winfrey
“无厘头”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 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 相近,故写作“无厘头”。指一个人的言 行莫名其妙。
谈话类节目

谈话类节目在电视和广播媒体中,谈话类节目一直是备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
无论是谈话秀还是访谈节目,这种类型的节目以其生动活泼、实用和富有娱乐性的特点吸引了大批观众。
谈话类节目旨在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探讨各种话题,启发思考,展示个人魅力,传递信息和情感。
节目类型谈话类节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脱口秀、访谈节目、情感类节目等。
每种类型的节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脱口秀:典型的脱口秀以幽默风趣、即兴表现和互动性强为特点,常常涉及社会时事和个人经历,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访谈节目:访谈节目通常由主持人邀请名人或专家作为嘉宾,通过深入的对话展示嘉宾的思想、经历和观点,为观众带来深入的思考和启发。
•情感类节目:情感类节目以爱情、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为主题,通过真实的情感故事、情感咨询等形式,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节目特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亲和力和互动性:主持人和嘉宾之间默契的互动和真诚的对话会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节目的亲和力。
- 思想性和启发性:谈话类节目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传递信息、思想和启发,让观众在快乐中获得收获。
- 多样性和包容性:谈话类节目的话题涵盖面广,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节目制作谈话类节目的成功运作离不开精心的制作团队和专业的主持人。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策划和选择话题:根据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市场趋势,精心策划和选择吸引人的话题,确保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 嘉宾邀约和准备:选择合适的嘉宾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嘉宾的背景、观点和故事,确保节目的质量和内容丰富性。
- 节目导向和控制:主持人需要熟悉节目的导向和控制节目的节奏,保持对话的流畅性和节目的吸引力。
- 后期制作和宣传:通过后期制作的精心剪辑和宣传推广,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和观众口碑,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
第5章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一、新闻性谈话节目 就某一新闻或专业话 题与现场嘉宾和现场观 听众)进行采访、 众(听众)进行采访、 讨论, 讨论,以信息为主的谈 话节目, 话节目,既包括多人访 有包括二人对谈。 谈,有包括二人对谈。
这类节目往往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 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引 发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话题一般为比较 严肃的“硬话题” 严肃的“硬话题”。 《新闻会客厅》 新闻会客厅》
四、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2.感染力强 感染力强, 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 3.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 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 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 之感
第二节 谈话类节目的类别
按不同的标准, 按不同的标准,谈话类节目可以分为不同 的类型。根据节目内容来划分, 的类型。根据节目内容来划分,谈话类节目 可以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 可以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 社会民生普通话题谈话节目、 社会民生普通话题谈话节目、专题性谈话节 目等。 目等。
根据传播学的一般理论, 根据传播学的一般理论 , 传播包括五个基 本元素: 传播者、 传播内容、 传播效果、 本元素 : 传播者 、 传播内容 、 传播效果 、 接受者和传播环境。 据此, 接受者和传播环境 。 据此 , 分析电视谈话 节目, 可以从主持人和现场嘉宾与观众、 节目 , 可以从主持人和现场嘉宾与观众 、 话题、节目的环境和氛围等方面来入手。 话题、节目的环境和氛围等方面来入手。
另一种方式是节目 较着重于娱乐 、 放 松 , 更像是平常生 活中朋友间的聊天, 活中朋友间的聊天 , 更具日常性的生活 原生态特征。 原生态特征。 《锵锵三人行》 锵锵三人行》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中国谈话节目的发展
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 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 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热 播 《实话实说》更具有市场化背景下现代电视节目 生产的自觉意识:话题甄选、谈话层次设计、有 关资料的准备、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搭配、 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策略、现场乐队功 能等。 “中国电视说话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六章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一 谈话类节目概述
定义、发展历史
一、谈话类节目的定义 p94
一种由主持人引导,在特定环境中,谈话 参与者围绕某一主题阐述和讨论观点的节 目。参与者包括特邀嘉宾和现场观众(包 括直播节目的外场观众),他们是节目的 主体,谈话节目一般在演播室录制,问题 和观点构成节目内容
嘉宾
一般邀请与所讨论话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人 士、学者、官员、或者是事件的当事人
选择嘉宾的注意事项
嘉宾的表现能力(表演、表达)
嘉宾的代表性
受众
广播谈话类节目一般应当开放热线电话, 让受众参与节目并发表意见 电视谈话节目多设置现场观众,作为受众 意见代表
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
话题
嘉宾 受众 节目主持人
话题
话题是必须能够引起反响并且适合在广播 电视中谈论 话题应与节目时长相对应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婚前财产公证 酒后驾车致严重交通事故如何定刑
话题要选好切入点
从小处入手,把大事、大道理化入小事中 (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带锁的抽屉?) 在敏感话题、有争议话题的切入点处理中 要善于把握分寸,正确引导,利于后面谈 话中的顺利进行。
1、谈话节目(talk show)源出于美国、 2、广播谈话节目成熟于三四十年代 3、电视谈话50年代出现,NBC1954年推出的 《今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 4、50年代,电视逐步走向商业化,新闻栏目 中推出了争论性的谈话节目,与此同时,温和 的杂耍谈话节目正式推出 5、60年代,节目的低成本使得谈话节目大发 展,日间节目出现了交谈性节目 6、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趋势, 节目内容、外观更注重现实生活 7、80年代到90年代的脱口秀变得更有对抗性, 更尖锐,节奏更快,充满了流言蜚语和丑闻 8、90年代脱颖而出了新一代主持人,一些以 主持人命名的脱口秀标志着此类节目中主持人、 嘉宾、现场观众和收视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拉 里· 金现场》
节目主持概论课件第十二章谈话类节目主持

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 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 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 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二、谈话节目的创新要素
谈话节目形态创新元素: (一)内容方面 1. 定位(湖南:快乐中国;青海:绿色中国; 江苏:幸福中国;贵州:西部黄金卫视)
• 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节目的质量高低,也 决定了节目的成败。
1、社会功能定位
按照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 • 新闻信息类 • 主要针对社会上的新闻和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 通过与嘉宾和观/听众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热点
– 主持活动要抓住节目情感诉求的“点”,善 于选择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观/听众进行更深 层的情感交流。
• 形象方面 主要是指主持人的外貌、仪表、气质等。
– 外在形象:持人综合素质的外化。 – 仪表是人们在观察一个人时的最初视觉感受。 – 气质是主持人内在的素质。
(2)嘉宾 • 嘉宾本身的故事性 《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 • 嘉宾的表达能力 • 嘉宾的专业性 《对话》 (3)观/听众
•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广义的谈话节目即 以两人或多人沟通交流的谈话方式为主,实现信息共 享、观点共识、情感共鸣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狭义 的谈话节目指由主持人邀集嘉宾及受众,围绕公众普 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 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 美《电视百科全书》之《谈话节目》:“电视 谈话”(TV talk)包括了从一有电视起就存在 的所有不用写脚本的对话和直接对观众讲述的 各类节目形式。这种‘直播的’、脱稿的谈话 是电视区别于电影、摄影、唱片和书籍企业的 一个基本因素。而‘电视谈话节目’(TV talk show)则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 的表演。谈话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 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便 在面对上百万观众时能够提起观众的兴趣。”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邀请相关专家和观众朋友一起来谈谈这些话题。
我是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姓名),很高兴能够为大家引领这个晚上的话题讨论。
首先,我想就最近国内“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
大家都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垃圾问题成为了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是否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邀请了环保专家(专家姓名)来给我们解答。
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呢?专家:非常感谢主持人的邀请。
我认为垃圾分类政策是当前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准确分类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我也认识到垃圾分类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等。
主持人:确实,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庞大人口基数下,如何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听一下我们的观众朋友对这个问题有何想法。
观众1: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建立更便捷的垃圾分类设施和机制,方便大家实施垃圾分类。
观众2:我觉得垃圾分类政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公民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应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去。
主持人:我们非常感谢观众朋友们的积极发言,你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非常有建设性。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其他社会热点问题。
请大家继续收看我们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感谢你们的收看,再见!主持人: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在上一节的讨论中,我们聚焦在了垃圾分类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上,听取了专家和观众朋友们的意见。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
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教育公平的声音。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特点
互动性:嘉宾与主持人之间,以及嘉宾 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是此类节目的重要特 点。
起源与发展
起源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最初的形式是邀请政治 人物进行访谈。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节目形式逐渐普及,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涵盖 了时事、娱乐、文化等多个领域。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优秀节目案例分享
案例一:《杨澜访谈录》
凭借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和深入的访谈内容,《杨澜访谈 录》成为了中国访谈类节目的代表之一,为观众提供了 了解名人、专家思想的平台。
背景介绍:*凤凰卫视的一档访谈节目,主持人陈鲁豫 凭借其真诚、温婉的主持风格,采访了众多国内外知名 人物,深受观众喜爱。
节目形式与分类
• 节目形式 • 访谈式:以主持人提问、嘉宾回答的方式进行。 • 讨论会式:邀请多位嘉宾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类似于辩论。 • 电话式:听众通过电话参与节目,与嘉宾或主持人进行互动。 • 直播式:在现场进行访谈或讨论,具有实时性。 • 分类 • 时政类:主要讨论政治、社会等时事话题。 • 娱乐类:主要讨论影视、音乐等娱乐话题。 • 文化类:主要介绍文化、历史等人文话题。
对同类型节目的收听收视数据进 行收集和分析,了解竞品的优势 和劣势。
听众反馈与评价
调查问卷
01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听众对节目的评价和建议,收集第一手
反馈信息。
网络评论
02
关注网络平台上的听众评论和建议,了解听众的诉求和不满。
热线电话
03
设立热线电话,接受听众的投诉和建议,及时了解听众反馈。
节目改进与优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一、界定谈话类节目
•1、定义:
•谈话类节目指的是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与场外受众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的节目形式。
• 2. 称谓:谈话节目(学名); Talk Show(英语国家);脱口秀(港台);
中国谈话节目的发展
•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
•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热播
•1993年到2001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180余种。
(雅、俗)
二、谈话类节目分类
按节目内容划分
•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
、新闻时政类
•这类节目往往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一般是比较严肃的“硬”话题。
这类节目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生活类
•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社会的良性运行、文化的交融沟通、人际的和谐相处,一般是受大众关注的“软”性话题。
情感交流类
•以主持人与单个受众交流的形式为主,有时也出现多人交流的情况,主要内容以个人的感情抚慰为多。
专业话题类
•节目围绕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话题,如文化、影视、经济、股市、体育、科技等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通常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讨论、点评。
三、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
(一)形成新的传播模式
•传统模式是单向的——直接参与、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热线、现场观众)
(二)展示时代风貌
•热线参与、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更直接、更真切地反映社会生活,倾听百姓的声音。
(三)有利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及时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看成是舆情民意的“晴雨表”;
•通过亲切交流对话,使节目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桥梁”;
•老百姓的各种情绪意见的碰撞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渠道表达出来,达到“以小震防大震”的目的。
(减震器)
(四)观照社会文化现象
•一些专业话题的谈话节目,通过专业人士直接与受众讨论和解答问题,有利于话题的深入,同时平等的沟通方式也会消除普通受众对专业话题的“畏惧感”,使传播内容更容易为受众接受,有利于全社会知识层次、文化品味的提升。
四、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一)广播谈话节目与电视谈话节目共性
•1、话题内容广泛(宏观—微观)
•2、针对性、时效性强(社会热点)
(二)广播谈话类节目特点
•1、制作要求简单,嘉宾、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
导播
•导播(电话编辑)起着协调主持人控制节目节奏、选择对节目有价值电话的作用。
•过滤:
•1、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
•2、内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3、意见重复的电话;
•4、缺乏表达能力的电话;
•5、其他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电话(低俗)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
•1、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
•2、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资料的提供。
•3、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谈话方式
1.群言模式
•即有现场观众参与,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三结合”的大场面谈话节目。
如《实话实说》。
2.对话模式
(1)一对一人模式:《面对面》
(2)一对二人模式:《锵锵三人行》
五、谈话类节目的四要素
•话题、嘉宾、受众、节目主持人
(一)话题
▪时效性与针对性(热点、收视率)
▪引导性(正确舆论导向、健康向上)
▪接近性(受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和事)
(二)嘉宾
•一般邀请与所讨论话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士、学者、官员、或者是事件的当事人(演艺明星)
选择嘉宾的注意事项
•1、嘉宾的表现能力(表演、表达)
•2、嘉宾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
(三)受众
•广播谈话类节目一般应当开放热线电话,让受众参与节目并发表意见
•电视谈话节目多设置现场观众,作为受众意见代表
让现场观众动起来
•可有可无的摆设——部分参与到节目中——成为节目不可分割的元素
现场观众
•现场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辩论的激烈和热闹。
•数量:不可太少。
•对位:注意与本期节目的一致性。
•预选观众:提前精选,让他说自己想说的话。
•可以在前排安排次嘉宾。
(四)节目主持人
谈话节目的主持艺术
•主持人从心态到谈话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平民化,以减少观众的距离感和隔膜。
2、从“倾诉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化
倾听的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嘉宾和现场观众进入谈话的氛围和流程,激发不同的思想观念的交锋,在于调节、调整谈话的偏差,最终达到“用谈话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逼近人物心灵。
”
3、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可以活跃谈话氛围,消除受众和嘉宾的紧张感;
•可以控制、调整谈话的节奏;
•可以缓解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出现的矛盾和尴尬。
(五)现场谈话的设计
•(1)谈话路径
•A、主持人开场语的设计:简洁、两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抓住谈话的要点又富有创意,能激发观众参与谈话的热情。
(2)谈话现场的设计
•A、形式上的安排——“秀”
用多种形式创造一个活跃的谈话氛围。
热闹、幽默、悬念
电视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对策
•1.接轨国际,真正成熟
•2.注重包装,打造品牌
•3.话题拓展,受众细分
•4.样式丰富,手段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