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汉书贾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4份附答案解析

2020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古文诗词阅读与默写题】系列练(一)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曹刘。
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6)《渔家傲·秋思》中用典故表达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酷肖.(xiǎo)吮.(shǔn)吸左右逢缘.(yuán)风姿绰.(chuò)约B.押解.(jiè)斑斓.(lán)不屑置辩.(biàn)恍.(huǎng)然大悟C.稽.(qǐ)首蓬篙.(hāo)怏怏..(yàng)不乐引颈.(jìng)受戮D.禅.(shàn)让阴霾.(mái)自怨自艾.(yì)铢两悉称.(chèng)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多了。
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
那么,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就能从容地走过。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分)悠然坦然冶炼锻炼(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屈原列传》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初即位,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其辞曰:“……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节选自《汉书·贾谊传》)文本二: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论积贮疏(贾谊) 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积贮疏(贾谊)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积贮疏(贾谊) 阅读答案附翻译论积贮疏贾谊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谊(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谊(附:答案+文学常识)一、原文挖空练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贾生年二..()博士。
是时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法.()..(),易.()服色..(),而固.()当改正朔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贾谊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贾谊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封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
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高兴B.冯敬之属尽害之嫉妒C.乃短贾生曰说坏话D.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闲暇2.下列四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吾其远也B.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堕马而死C.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乃征为廷尉D.贾生尽为之对请以战喻,填然鼓之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②召置门下,甚幸爱③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④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⑤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贾生》《贾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贾生》《贾谊》含答案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甲】贾生【乙】贾生①【丙】贾谊李商隐王安石徐钧宣室求贤访逐臣,一时谋议略施行,年少毋庸毁洛阳,贾生才调更无伦。
谁道君王薄贾生?才高虑远策深长。
可怜夜半虚前席,爵位自高言尽废,如何宣室成虚问,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来何啻②万公卿。
才傅长沙又傅梁③。
【注】①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颁行新法。
然而因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反对。
熙宁七年(1074 年),王安石被迫辞职。
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还在推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②何啻(chì):何止。
③才傅长沙又傅梁:贾谊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78.语文课上,四位同学对这三首诗进行了品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请你选出其中有误的一项()A.小语:甲诗首句中“求”“访”二字,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实则先扬后抑,耐人寻味。
B.小文:乙诗寓答于反问之中,将贾谊的谋略“略施行”和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褒贬分明。
C.小华:丙诗写贾谊少年成名,才智超群,深谋远虑,但最终却成了空谈,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D.小兰:这三首诗引用了相同的历史人物,但着眼点不同。
甲诗从历史故事角度入手,乙诗侧重议论,丙诗则侧重叙事。
79.贾谊一生,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亡。
贾谊也因此成为许多后人吟咏的对象。
这三首诗均围绕贾谊展开,但三位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78.C 79.甲诗描述了贾生被汉文帝召见,但未被重用的遭遇。
诗人借古讽今,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乙诗认为贾谊的政略,汉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同时指出古来许多达官贵人的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表达了对贾谊超群的才能以及汉文帝能够爱惜贤才的赞赏;丙诗通过对贾谊才华和遭遇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深深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惋惜。
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 )然③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
②昼:地名。
③趯(yu )然:跳跃的样子。
贾谊论 阅读答案附翻译

贾谊论阅读答案附翻译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 )然③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
②昼:地名。
③趯(yu )然:跳跃的样子。
趯,同跃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B 虽三代何以远过过:错C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夺取D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14.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3分)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1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奏之。
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是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召/以为博士B.谊/年二十余 C.岁中至/太中大夫D.易/服色制度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诸生于是以为能.(2)文帝说.之(3)乃草具.其仪法(4)谊既以適.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人人各如其意.所出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宜.当改正朔②诚宜.开张圣听
C.①定官名,兴.礼乐②百废具兴
D.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2)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9.从选文可以看出贾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分)5.【答案】C
6.【答案】(1)能干,有才能(2)同“悦”,喜欢(3)详细(4)同“谪”,贬谪,流放
7.【答案】D
8.【答案】(1)(汉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上什么,(而)贾谊都能一一回答。
(2)贾谊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
9.【答案】才学出众、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有杰出的政治才能、政治才能卓越、政治上有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