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现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现

3.三期梅毒 又称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的潜伏期或更长,有 40%梅毒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主要损害: (1)树胶肿:是三期梅毒常见的口腔表现,主要发生在硬腭、软腭。初起为小结节,逐渐扩大,中 心软化、破溃,造成组织破坏及缺损。 (2)梅毒性舌炎:舌背乳头萎缩消失,损害区光滑发红,呈萎缩性舌炎表现。 (3)白斑:三期梅毒舌炎可发生白斑,且容易恶变为鳞癌。
三、诊断
依据: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取脓性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及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有淋 病双球菌生长。
四、治疗
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用药要规则,药物剂量要足够。
总结
1.口腔黏膜病变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 2.有些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上有所表现,而有些口腔表征也可作 为全身性疾病诊断的依据; 3.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表现,从而做 到对全身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毛状白斑:是HIV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病损,对艾滋病有高度提示性;具有不同寻常的 病毒感染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 ①双侧舌缘呈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可蔓延至舌背和舌腹; ②呈垂直皱褶,有的因过度增生而呈毛茸状,不能擦去; ③毛状白斑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尚需检测证实病损内疱疹病毒的存在。 (3)卡波西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恶性肿瘤,也是艾滋病患者特征性的口腔表象,发生率仅 次于白色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 ①好发于腭部及牙龈,呈单个或多个紫红色、浅蓝色或褐色类似血管瘤的斑块或结节,病变初期 较平,逐渐高出黏膜,可分叶、溃烂或出血; ②病理特征为交织在一起的丛状梭形细胞,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三、治疗
1.对艾滋病的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由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2.对口腔病损的治疗 (1)口腔念珠菌病:应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氟康唑口服;局部用2%~4%碳酸氢钠液漱口,克霉 唑含片含服。 (2)毛状白斑:局部可用维A酸和抗真菌剂,严重者用阿昔洛韦。 (3)卡波西肉瘤:采用手术切除,烧灼刮治或冷冻治疗。 (4)口腔疱疹:单纯疱疹可用阿昔洛韦口服。 (5)HIV相关牙周病变:常规洁治、刮治,动作要轻柔,可同时口服甲硝唑和阿莫西林。 (6)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含漱液。 (7)口干症:使用毛果芸香碱。 (8)乳头状瘤:采用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

光动力治疗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光动力治疗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光动力治疗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 3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这可能与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传统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能够利用光敏剂和激光照射来杀死病原体。

03通过研究光动力治疗的机制,进一步了解其在治疗真菌感染中的作用。

01研究光动力治疗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真菌感染提供新的选择。

02比较光动力治疗与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差异,为优化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02文献综述光动力疗法定义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激光治疗疾病的方法。

光敏剂是一种能够吸收特定波长光子的化合物,将其注入体内后,可聚集在病变组织中,然后通过激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从而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光动力疗法具有高度选择性、微创性、低副作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局部感染性疾病。

光动力疗法概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引起口腔、食管、肺部等部位的感染。

在艾滋病患者中,由于免疫系统受损,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白色念珠菌定义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疼痛、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症状白色念珠菌感染概述光动力治疗机制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和激光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杀灭病原菌,同时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在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光动力治疗可直接照射病变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光动力治疗流程首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病变组织,产生光化学反应,杀灭病原菌。

治疗后,患者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随访,以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光动力治疗在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03研究方法研究光动力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艾滋病13腔炎含漱液对口腔黏膜与皮肤安全性的研究

艾滋病13腔炎含漱液对口腔黏膜与皮肤安全性的研究

C n ls nT ec nc p l ai f e - d hns eb ageo I Srl e t aisi s e o c i l i api t no lmaeC ieehra g l nA D e t s m ti s a . uo h i a l c o sf l r a d o t f
HE ] n r ・ a , HE Z NG e— i HA e.. , A P iqu , NG F i. HU NG 1 i .l 2 W U 8 ̄ t SHu y , IM a —n e L o

( eg i e ls o i lN n ig5 0 0 , hn 2N nigFr e ls o i lN n i 30 0 C i ; 1H nx nPo e s t , a nn 33 0 C i a nn it o e s t , ann 50 0 , hn a p H pa a; sP p H pa g a 3G a g intu hns d i , a nn 30 2 C i ) u nx stt o i eMein N n i 5 0 2 , n I i e fC e c e g h a
sf t e t s u d b h tt ,h £ e f i f . 2 / d 1 7 g ml r s d fra u etx ct e t o a mu o a aey ts is e y t e sae t e gu u d o 4 5 g mla . / eu e o c t ii ts , rl c s r l 0 n we o y a d s i ri t n ts n rb i a d t e s i l r y t s n g i e is A d t e t e r s i tr n e ta e v u n k n i t i e to a b tn h k n a l g e t o un a p g . n n, e p r o y a d c nrl n r o s rao e s h h a s s m y t m , t e o i n f s t n n h itp t o o i a x mi ain o k n a d o a c s n ld n t y t s mp o s oh rtxc ma i t i s a d t e h so ah lgc le a n t fs i n rlmu o a i cu i g i e e ao o s s ro n n s u e e o s r e . s l T e s f t s o i g r l o f r l ia p l ain r q i me t . u r u d g t s ew r b e v d Re u t i i s h aey t t ft s a ge c n o mst ci c a p i t e r n s e h o n l c o u e

白细胞介素6在HIV感染牙周炎患者中的表达与作用

白细胞介素6在HIV感染牙周炎患者中的表达与作用

I L . 6的 受 体 由配 体 结 合 链 ( I L . 6 R)和 信 号 转 导 链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I RAK)迅 速 磷 酸 化 。 高 度 磷 酸 化 的 g pl 3 0虽 无 配 体 结 合 能 力 ,但 参 与 组 成 的 结 合位 点 具 有 化 。之 后 通 过 两 条 途 径 , 即 T R AF 6活 化 T AB1 / T AK1 ,
高亲 和 力 ,且 是 I L 一 6 家族 的共 用信 号 转 导链 。I L . 6有 可 激 活 NF . 1 d 3诱 导 激 酶 ( NF — k a p p a B — i n d u c i n g k i n a s e , K) , 使 核 因 子K B(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n B,NF . K B) 游 溶性 受体,即 s I L 一 6 。s I L . 6是膜 受 体激 动 剂 ,游 离 于 体 NI 液 中,能与 I L 一 6 形成 s l L . 6 WI L . 6复 合 物 ,可 作 用 于 表 离 ; 激 活 ME K3和 ME K6 ,活 化 c j u n基 因 的 转 录 因 达I L . 6 R或 表达 g P 1 3 0而 不表 达 I L 一 6 R 的靶细 胞 。 子 ,从 而 导 致 AP 一 1 活 化。或 T R AF 6结 合 E CS I T激 活 MA P K途 径 … ;进 而 活 化 N F . K I 3 和A P 一 1 。此 时, 游 离 的 NF — K B就 能激 活 I L 一 6基 因合 成 I L . 6 。而 AP . 1 活 化 并 已有 研 究表 明 ,病变 的牙 周 组织 中存 在着 I L . 6的表 达 , 且 显著 高于 正 常 牙 周组 织 …。 并与 牙 周 组 织 的破 坏 发 生 和转 移 使 I L . 6的产 生增 加 。诱 导 因子 如 :转化 生 长 和 牙 周疾 病 的严 重程 度有 关 [ 2 - 3 ] 。牙周 组织 破 坏活 跃 的 患 因子 C 【( t r a n s f o r mi n g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c 【 ,T G F 一 Ⅱ )则 是 通 过

心理关怀与支持在艾滋病患者口腔病损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心理关怀与支持在艾滋病患者口腔病损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复到正常水平 , 以此修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可能是 “ 补气解 毒 汤” 作用 于 T R H活动 性感 染 的作用 机 OC 制 。本 研究 为 临床 开发 治 疗 T R H活动 性感 染 的 OC 中药 提供 了理论依 据 。
参 考 文 献
1 F e W . u rn c o i a tr Ch r ce z t n a h lc l r e l im T mo e r ss fc o . a a t r a i tt e mo e u a , e— i o

l ・ 8
C ieeJunl f e l i l dcn ,au r 2 1 V lm , u b r hns ora o w Ci c iieJn ay 00, o e3 N m e N n a Me u 1
3 讨 论
I一 L2水平 较 正 常未 感 染 者下 降 , 明抗 体 的免疫 功 表 能 受到抑 制 , 致 一些 具 有 抗 病 毒效 应 的淋 巴因子 导 减 少 , 可 能是 T R H 能 够 长期 潜伏 于 体 内并 在 这 OC
定条件 下引起 病 理损 害 的主要原 因 。
33 中药 “ 气 解 毒 汤 ” . 补 的主 要 成 分 为 金银 花 、 大 青叶、 当归 、 众 、 芪 等 。前期 研 究 已表 明其 作用 贯 黄 于治疗 T R H 活 动性 感 染 疗 效 显 著 , 次 研究 发 O C 本
现“ 补气 解毒 汤 ” 疗 后 患 者 血 清 T F 能下 降 到 治 N一 正常水平 , I - 而 L2能升 高到 正 常水 平 , 明 “ 气解 表 补
健 ,05,0 4)4 5 . 20 2 ( :8— 0
细胞 的数量 , 抗病 毒 免疫 中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在

HIV/AIDS病人的口腔病损及其临床护理

HIV/AIDS病人的口腔病损及其临床护理

1 概述 A D 作为机 体获得 性免疫缺 陷性疾 . 1 IS
病 ,严重破 坏病 人 的抗 病能 力 ,诱发 人体 口腔 感染 性疾 病和 少见 的肿瘤 发 生 。 已有报 道 ,在 艾滋 病发 病前 14 内,病 人可 出现 各种 典 型 的 口腔 病损 ,这  ̄a 是 发 现 和 诊 断 艾滋 病 病 毒 感 染 者 的重 要 指 征 。在 HI 染 的潜 伏期 ,大 多数艾 滋 病病 人 会单 独 出现 V感 口腔 症状 ,而 口腔表 征 的 出现往 往 是HI 带者 发 V携 展 成AI 的首发症 状 p 统 计 资料表 明,约 9%的 DS J 5 AI 病 人都 有 口腔 损害 ,最 主 要 的 口腔 损 害包 括 DS 口腔念 珠菌 病 (rlcn iis ,OC)、 口腔毛 状 oa addai s 白斑 (rlhi ekpai, HL)、卡波 西 肉瘤 oa a ylu ol a O r k ( aoi, )、牙 龈线 形红 斑 、坏死 性溃 疡性 齿 kp sSKS 龈 炎 、 坏 死 性 溃 疡 性 牙 周 炎 、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世界感 染杂志 2 0 年 第 8卷 第 5期 Wol unl fnet n ou , m br , c 0 8 08 r J ra o Ifc o lme8Nu e O t 0 do i V 5 2
文 章 编 号 : 16 .12 (0 8 50 8 .3 523 2 2 0 )0 .3 50
们对 艾滋病 的 口腔病 损 及护 理作 扼要 综述 。
1 口腔病 损 易发生 的 原 因
系统 ,通过主动吸附与被动吞噬至T 细胞 内,导致 h
T 细 胞死 亡 与溶解 ,随着T 细 胞不 断减 少 ,功能 障 h h 碍 逐渐 显 露 ,最终 是整 个免 疫 系统 的调节 紊乱 与功

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对口腔黏膜与皮肤安全性的研究

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对口腔黏膜与皮肤安全性的研究

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对口腔黏膜与皮肤安全性的研究何艳英;郑培秋;梁飞立;吴曙粤;黄仕孙;蔡颖;李茂【摘要】To observe the safety of self-made Chinese herbal gargle o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related stomatitis through animal oral mucosa and skin drug safety test. Methods According to skin safety test issued by the state,the gargle fluid of 0.425 g/ml and 1.7 g/ml were used for acute toxicity test,oral mucosa and skin irritation test on rabbit and the skin allergy tests on guinea pigs. And then,the respiratory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other toxic manifestations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kin and oral mucosa including its surrounding tissu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afety test of this gargle conforms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elf-made Chinese herbal gargle on AIDS related stomatitis is safe.%目的通过动物口腔黏膜、皮肤给药安全性试验,观察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颁发的皮肤安全性试验方法,将含漱液以0.425 g/ml 和1.7 g/ml分别对白家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口腔黏膜与皮肤刺激性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用药后分别观察受试动物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其他的中毒表现、受药皮肤与口腔黏膜等情况,并做受药口腔黏膜、皮肤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口腔黏膜给药相关的安全性试验项目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结论临床应用该含漱液是安全的.【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1(033)012【总页数】3页(P1575-1577)【关键词】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作者】何艳英;郑培秋;梁飞立;吴曙粤;黄仕孙;蔡颖;李茂【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人民医院,南宁市,530300;广西横县人民医院,南宁市,530300;广西横县人民医院,南宁市,530300;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南宁市,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艾滋病口腔炎含漱液是横县人民医院研制开发的院内制剂,以麦冬、玄参、沙参、苦参、生地、黄连、岗梅根、绞股蓝等8味中药配制而成,通过含漱有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口腔病损的作用,以往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良好的效果[1-3],为了评估其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动物试验研究(包括口腔黏膜给药急性毒性试验、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研究现状

艾滋病口腔病损的研究现状
2 常 见 口 腔 病 损 的 诊 断
病病 毒是 一种 逆转 录病 毒 , 在体 内的 主要 靶 细胞 是 C 巴细胞 , D 淋 随着 C 淋 巴细 胞 的减 少 , 体 的 D 人 免疫 功能 将受 到破 坏 , 至 丧 失 。艾 滋病 患 者 除全 直
身症 状外 , 多数 并发有 各种 口腔损 害 。据 资料 统计 , AI S患 者在发 病过 程 中并 发 口腔病 损 可达 4 ~ D 4
中 图分 类 号 : 7 , 7 . 8 R4 1 R4 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6 7 ( 0 0 2 — 1 8 0 1 0 — 9 5 2 1 ) 32 2 — 3
艾 滋病是 由人类 免疫 缺陷病 毒感染 所致 。艾 滋
瘫、 三叉神 经痛 ;7 复 发性 阿 弗 它 口炎 ; 8 病 毒感 () () 染 , 巨细 胞病 毒感染 、 如 上皮 软疣 。
基盒项 目: 西 南宁 市科 学 研 究与 技 术 开 发 计 划 、 新 计 广 创
() 2 组织 病理 学表 现 为交 织 在 一起 的梭 形 束及 丛 状 的内皮 细胞 , 血管增 生 , 巴细胞 、 细胞 浸润 。 淋 浆
2 4 口腔 疱 疹 诊 断 依 据 : 床 表 现 及 实 验 室 检 . 临 查 。为 HI V感 染者 常见 的疱疹 病毒损 害 , 往病 情 往
见 于艾滋 病感染 的 口腔 病 变 : 1 细 菌 感 染 , 伊 氏 () 如
放线 菌 、 大肠杆 菌 、 炎杆 菌等感染 ;2 上皮样 血管 肺 () 瘤病 ;3 猫 抓病 ;4 药物反 应 ; 5 除念 珠菌 以外 的 () () ()
快, 病情 严 重 , 2年 生存 率 不 足 2 [ 。诊 断依 据 : o 9 ] 临床表 现 、 织病 理 学 。 ( ) 发 于腭 部 和牙 龈 。 组 1好 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斑 型 , 。
筛查长
期不能愈合 的溃疡 , 病理检查 十分必要 , 因其可能存在其 他病
理改变 , 因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及其他一些病原菌 [ 如巨细胞 病毒(y m gl i sC V) ct ea vr , M 和单 纯疱疹病毒 II( e e s - o o u /I hr s i p m pe i sH V t i ] l v , S —q ) 也会引起溃疡状的病损 x r u
的首发症状 -1。 2 ]
皮肤一 黏膜作为人体 的第一道屏 障最容 易受到疾 病的攻
击, 往往 出现疾 病 的首 发症 状 。早 在 19 9 2年 , C Cer g E l i — an
hu 于伦敦召开的 H V感染相关 口腔问题的会议 上 , 已提 os I 就
出 H V相关 的口腔病 损分类 , 中与 H V感 染极 为相 关 I 其 I 的病损包括 : 念珠菌感染 ( 红斑 型、 伪膜型 ) 毛状 白斑 、 波 、 卡
2 口腔病损与免疫指标
J 。
C 4+T淋 巴细胞是 H V病毒 主要攻击 目标 , 此基础 D I 在
上发生 的细胞免疫缺陷是 H V感染患者的主要症状 , I 因此外
口腔 毛 状 白斑 在 HI 感 染 者 中患 病 率 为 1. % ~ V 58
3.%” 56 J 现已经证实其发生与
艾 滋 病 口腔 病 损 的研 究 进 展
韩 莹, 刘宏伟
10 8 ) 0 0 1 ( 北京大学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 , 北京
[ 关键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腔疾病 ; 口 唾液 ;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高效
[ 中图分类号 ]R 8 . 1 7 1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6 X(0 0 0 -170 6 117 2 1 ) 1 1-5 0
滋病的研究同样一刻也没有停歇 。
性肿瘤 , 口腔并 不是其最 好发部 位 , 但 口腔 内其 最好发 部位 为腭部 , 其次为舌和牙 龈。在 9 0年代 的非 洲 口腔 卡波希 肉 瘤 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损处 H V 8的检出率可在 9 % H. 0 以上 , H 一 H V 8与卡波希 肉瘤 的关 系 目前 已经基本 明确 , 是 但 其引发肿瘤的机制尚在研究 中。相对 于亚洲人群 , 卡波希 肉 瘤在非洲和欧洲人群 中有更 高的患病率 , 它可 以是 H V感染 I
H 相关牙周疾病的患病 率相 对较 低 , Ⅳ 其可能 占到 口腔 病损 的 1 7 一2 . % _ “ 圳 。尽 管有 时在病损处 能够 .% 77 7 ' ’ 发现大量 螺旋体 和梭状 杆菌口 ] 并且 牙龈线性红 斑 已 ,
西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和牙周疾病 ( 牙龈线性 红斑 、 坏死 溃

周血 C 4+T淋 巴计数 ( D 简称 C 4淋 巴细胞 ) D 用作反 应患者 免疫状况 的实 验室参 数 , 已被 绝 大多数 学 者所 接受 。近 年 来, 外周血中 H V病 毒载量 ( I 简称 病毒载 量 ) 也逐 渐用作 评
E B病毒暴露史 , 而致 毛状 白斑在这一 群体 中可能有较 高 的 患病 率 I ”1 。
卡波希 肉瘤 ( aoi acm ) K ps’sr a 虽然是 A D o I S相关的机会
报告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和艾滋 病患者 3987 , 1 例 报告死亡 7
4 4 。估计中国 目前 存活艾 滋病病 毒感染 者和艾 滋病 985例 患者约 7 , 中艾滋病患 者为 1. 4万 其 0 5万 ; 计 2 0 估 0 9年新发 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 4 8万 …。随着 H V的不断传播 , . I 有关艾
ndf i c i sn v) oe c nyv u , i 以来 , ie r 其感染 者已几乎遍 布世界 各个 国家和地 区。在我 国 , 18 自 95年首 例艾 滋病病 例报 告 到今 天, 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和艾滋病患者 的数量 已经进入快 速增 长期 。据卫生部最新 统计 , 至 20 截 0 9年 1 O月底 , 国 累计 我
艾滋病患者和 H V携带者 中的很多人都存在 口腔病损 , I 有文献报道其患病率较一般 人群 高出 2— . 2 5倍 ; 口腔病 变有时还是艾滋病 的首发症 状。 口腔念 珠菌感 染是艾 滋病 最常见的 口腔病损 , 其患病率从 4 9 至 8 . %不 等 “J .% 35 , 口腔念珠菌感染排在艾滋病全身机会感染 中的第 3位 , 在艾 滋病 口腔病损 中排位第 一 ’ J I 阳性 患者 中 口腔 念 。H V 珠菌病患病率可较正常人高出 3倍 , 并且更 加不易治 愈和易 于复发 。 口腔念珠菌感染最常见 的临床分 型为伪膜 型和
疡性牙龈炎和坏死溃疡性牙周炎) 。
1 口腔病 损 与 HⅣ 感 染
经被认 为是一种念珠 菌相关 性病损 , 至今为止 , 但 导致 疾病
发生 的病原菌仍不 明确 , 发生 与 口腔卫 生状况关 系不大 , 其
常规牙周治疗也往往难以取得理想 的效果 。 对于就诊于 口腔 门诊 的患 者, 口腔念珠菌感染被认 为是






( 医

版 ) ・17 ・ l
J U N LO E I G U IE ST H A T CE C S V 1 2 N . Fb 0 0 O R A FP K N NV R IY( E L H S IN E ) o. o 1 e .2 1 4

综 述

d i1 .99 ji n 17 —6 X 2 1 . 10 8 o:0 36 /.s .6 117 .0 0 0 .2 s
自上世纪 8 O年代发现人类免疫缺 陷病 毒 ( u a u h m ni - mm
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其他途径感染 的男性及女性 H V感 I
染者也可 出现 , 由于男同性恋或双性 恋的感染者有更 多的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