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我国艾滋病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究 员称 ,此 次 临 床 试 验 主 要 目标 是 进 一 步 评 价 该 疫 苗
的 安 全 性 和 免 疫 原 性 , 并 确 定 其 免 疫 程 序 , 从 而 为 开
紧 密 结 合 体 的基 础 上 为 其 提 供 强 有 力 的科 技 支 撑 ,大
力 提 升 当地 医 药 研 究 和 制 造 领 域 的综 合 实 力 ,对 当地
、. 中国科 学院上海药物研 究所 首家分所正 式落户 i I j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 L
2 1 年 8 6日上 午 1 时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药 物 0 2 月2 1 研 究 所 烟 台分 所 协 议 签 订 仪 式 在 烟 台 东 山宾 馆 举 行 ,
标 志 着 我 国 著 名 的 综 合 性 药 物 研 究 机 构 一 中 国 科 学 院
山 东 国 际 生 物 科 技 园 (以 下 简 称 “ 区 ” )是 在 山 东 园
首 次进 入 Ⅱ期 临 床试 验 。
据 介 绍 , 由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北 京 生 物 制 品研 究 所 有 限 责任 公 司 联 合 研 制 的该 疫 苗 ,为 艾 滋 病 核 酸 疫 苗 与艾 滋病 重 组 天 坛 痘 苗 联 合 使 用 ,前 者 为初
省 科 技 厅 和 烟 台市 政 府 的 大 力支 持 下 , 由烟 台高 新 区
8 1 月 4日, 由 国 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支 持 、 我 国 拥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艾 滋 病 疫 苗 正 式 进 入 Ⅱ期 临 床 试 验 ,
理 、一 流 人 才 、 一 流成 果 、 一 流 效 益 、对 地 方 制 药 产
业 发 展 具 有 强 大 推 动 力 的 创 新 型 分 所 ,成 为 区 域 科 技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工10-1班朱峰燕 10114110113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AIDS is caused by HIV to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ollapsecharacteriz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the" super cance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Si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llected for sorting, in treating 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关键词: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攻击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Ⅰ期临床

单位来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也仅仅有2 个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其他也在一期临床阶段。 据了解,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艾滋 病疫苗是美国瓦克斯根公司19
98年研制的,该疫苗先后在美国和泰国开展了二 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有7000多例志愿者接种该疫 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不能有效阻止人体 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已于去年
疫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 据悉,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立项进行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邵一鸣(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 滋病防治中心病毒免疫室主任)直接参与
了中国最早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并 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科研队伍。1993年,邵一鸣等 人研制的中国首支抗艾疫苗紧随美国之后诞生, 但未进入临床研究。 随着中国
出现异常。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从去年七月开始, 将艾滋病疫苗项目纳入了“药品审评快速通道”, 加快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进度。 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
册司司长曹文庄也强调,一期临床是探索药物的 安全性,并不意味着艾滋病疫苗已经成功,可以 用到病患者身上,还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严格临床 试验,它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25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Ⅰ 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的临 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究
领域已与国际同步。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了解到,复合型艾滋病疫苗由DNA疫苗及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从1996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底宣布失败。 人类研制艾滋病疫苗历程 第一阶段科研人员采用亚基疫苗的方式,也就是 用艾滋病病毒外壳的蛋白作为疫苗以诱导中和抗 体,由于艾滋病病毒蛋白的多变性,这
种形式的疫苗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用重组 病毒载体疫苗来诱导细胞免疫,由于重组病毒载 体疫苗难以进行多次加强免疫,所以在动
疫苗接种导致免疫逃逸:艾滋病疫苗研究中的新问题

实 :lC表位特异性 C L的降低并非特异性免疫抑 pl T 制所致, 因为此时 M n - 1 am A 0 限制性 ev 4A表位 n p1 ( A P G I及 pI 6A表位 ( Pm ‘ 特异性 Y P I Q ) o p8 T 耵P I v ) CL T 水平较高, 异性抗体 水平也较高 , 特 表明 pl IC 表位特异性 CL的降低可能系某一特定因素所致。 I 为此 ,aoe Br h小组 对 所 有 免 疫 动 物 的 串 ∞ 基 因 o 内一段约 ∞Ob p的 D A片段 ( 4个 M m. 1 N 古 m A 0 限制性 C L表位 ) T 进行 D A序列测定 , N 每一动物浏 序8 0 一l 个克隆 , 结果病毒基因变异水平 与病毒 复 制水平一致, 并且疫苗接种组 和对照组间的突变频
美国 M r 公司 — —l ek c E ;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亦获得 mn 了与 Bm c 小组相似的结果。他们将 S g a  ̄h I g 基因 Va 克隆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A v O5中, 免疫动物后诱生
了病毒特异性 CL应答.I I S V攻击试验表明机体 获 得了特异性保护 : 在感染 的50 0d内,I S V的复制水平 下降, D C 4 T细胞数量未见改变 . 未观察到明显 的 艾滋病临床症状 , 结果非常令人鼓舞 , 显示 出 艾滋病 疫苗的光明前程 。
制 , 1 d内未见任何 临床疾病进展 ; 在 4 0 而对照组 则 出现病毒 的大量复制、 D ’ C 4 T细胞缺失, 出现明显
的临床症状 , 最后导致死亡 。表明 以 evg 作 为 n/a g D A疫苗, N 可有效 防止病 毒复制 , 阻止 疾病 进展。
l — o 时( 4 2周 病毒大量复制前) g l ,a pl g C表位 出现 大量 T 的单一位点突变 . 导致氨基酸序列 T 结果 —f 突变, p 1 T 使 lCC L表位 由 c m M 突变为 I CP DN M lY IQ 。在 l 周时 , 个克隆中尚无一克隆出 4 8
有HIV疫苗吗

有HIV疫苗吗最新的一则消息非常振奋人心,美国艾滋病疫苗试验成功,被各路媒体评论为人类医学的新里程碑,充分体现出医学的进步之快。
那么,癌症疫苗是不是就在来的路上?下面请看详细资讯。
HIV疫苗取得飞跃性进展人类战胜HIV还远吗?自1981年6月6日,人类通报了全球首例艾滋病毒感染病例以来,三十多年中,人类从未停止过与这种难以治愈的头号传染病搏斗的步履。
一开始艾滋病刚刚出现之时,医学界对艾滋病知之甚少,没有成体系完整的医治对策,再加上当时世人对于艾滋病的妖魔化,多数艾滋病人最后只能在疾病和痛苦之中死去。
然而随着大量新药的不断研制,艾滋病这个曾经让人“谈虎色变”的疾病已经不再等同于“死刑”,从大幅延长患者寿命的鸡尾酒疗法再到全球首例艾滋病病愈患者。
我们在防治艾滋病的路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而最近,又有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炉,我们离HIV疫苗又近了一步!强生公司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
这一临床试验招募了393名健康的志愿者,结果显示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除了志愿者100%产生了HIV的抗体之外,还让志愿者单次暴露于HIV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
在具体了解这次HIV疫苗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区别一下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
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携带HIV,不一定会有艾滋病。
人体体内有许多免疫细胞保护人体来抵抗其他病毒的侵入,但是HIV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它所针对感染的就是免疫细胞,最终造成免疫细胞的死亡。
这时感染HIV并不意味着患上艾滋病,而是感染过后会进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但潜伏期可长可短,主要看HIV病毒在你体内屠杀免疫细胞的效率。
如果效率非常之高,把你体内的免疫细胞杀了个七八成,让你的身体彻底失去了免疫力,那么这个时候HIV携带者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免疫系统失灵。
这时身体就会成为很多疾病的目标,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随便一场感冒都能轻易攫取一个人的生命。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范本模板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综述免疫系统研究进展--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专业:2012针推班学号: 12211037姓名: 申博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免疫系统研究进展——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作者:申博(ShenBo)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
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
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前言: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
艾滋病防治新进展PPT课件

预防艾滋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减少性接触、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 全套、接受定期检测等。此外,对于已经感染HIV的患者,早期治疗和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总结词
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感染艾滋病可能导致身体虚 弱、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对于社会而言,艾滋病传播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公共卫生
联合疗法
采用多种药物的联合疗法已成为治疗 艾滋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药物的 协同作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 耐药性。
预防性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设计
针对HIV的预防性疫苗是研究的重 点,新型疫苗设计采用了多种策 略,包括基于病毒蛋白的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等。
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几种预防性HIV疫苗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显示具有 一定的免疫原性,但仍需进一步验 证其保护效果和持久性。
资金支持和资源动员
增加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资 金支持,动员更多资源用于艾滋病防 治项目。
疫苗研发和药物创新
加强国际合作,加速艾滋病疫苗和 新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研发进程。
提高全球意识和倡导力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球对 艾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包容 和平等的价值观和文化。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提供全球卫生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制定和推广艾滋病防治指南,促进疫苗研发和分发 。
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
筹集资金并分配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支持其艾滋病防治项目,改善医疗设施和社 区服务。
国外防治经验与案例分享
南非艾滋病防治
南非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免费提 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加强检测和预防教育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艾滋病疫苗研发难在何处?

艾滋病疫苗研发难在何处?虽然科学家在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控制病情长达几十年时间,然而,研发出能防止HIV感染的疫苗才是征服艾滋病的终极目标。
只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能够投入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还在路上。
艾滋病病毒入侵人的免疫T细胞,是依赖其包膜蛋白上的几种糖蛋白分子来抓住T细胞,然后再入侵。
此后艾滋病病毒把自己的基因释放到T细胞中,生产上亿份病毒拷贝。
接着,艾滋病病毒又在人的T细胞中进行组装,组装好的病毒又会逃出T细胞,蔓延到周围的细胞里,周而复始地传染其他健康T细胞,因此很难治愈。
对此,对付艾滋病有两种思路:一是有药物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或彻底杀灭艾滋病病毒,但是目前的药物只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还不能清除和杀灭艾滋病病毒。
另一个方法就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形成针对和攻击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让病毒不能入侵T细胞。
这是目前认为彻底攻克艾滋病的首选方法。
艾滋病疫苗的原理是,用失活的艾滋病病毒的一部分(即抗原),来制成疫苗,疫苗进入健康人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抗击艾滋病病毒。
较为成功的一次疫苗试验是2009年,在这个试验中受试者要接种两种疫苗,一是以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的疫苗,一是针对艾滋病病毒包膜蛋白的疫苗,这两种疫苗组成联合疫苗,双管齐下。
疫苗的3年半临床试验证实,能够对31.2%的人提供保护,这是迄今第一种能为部分人提供保护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但实际上,这不能算是成功的疫苗,因为能保护的人比例太小。
疫苗研发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艾滋病病毒善变和多变。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有237种亚型。
而且,研究人员估计,由于艾滋病病毒有天生的易变性,因此未来艾滋病病毒的亚型还会不断增多,艾滋病病毒这个大家族还会“扩军”壮大,变得“毒丁兴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和HIV-2两大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艾滋病主要由HIV-1引起。
HIV-2引发的艾滋病主要在西非流行,其致病力低于HIV-1,传播速度也比HIV-1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2月第4卷第1期ChinPreyMed,February2003,V01.4No.1·79·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侯佩强1,艾宪淮1,李兆忠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tm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nllnun—odeficiencyvirus,my)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病毒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病控制中心(COC)正式对该病命名,1983年Barre—Sinoussi分离到HIV。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机体感染了HIV后,将造成持续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最终导致死亡。自美国CDC报道首例艾滋病后,至今遍布世界五大洲,报告的AIDS病例数已超过200万,Hly感染者近5000万人,而且已有1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26058例,其中AIDS1111例,584例已死亡。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也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之一。当前最新的抗H1V复合药物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治疗费用昂贵,数量和效果有限,绝大部分患者还无法承受,要控制并最终消灭HIV,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备疫苗,虽然现有的疫苗还不能有效地刺激肌体产生广泛中和Hly毒株的抗体,但基于过去制备病毒性疫苗的成功经验及对HIV生物学和病理学的认识,特别是对HIV包膜蛋白结构的研究进展,制备出更安全、更有效的HIV疫苗已为期不远了。1艾滋病的病原学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etmviri—dae)的慢病毒亚科(Lentiviruses)。感染后HIV病毒主要在人的淋巴系统复制,增殖,再释放入血液,使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往往死于不可治愈的机会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或罕见的肿瘤如波氏肉瘤等。根据遗传学和血清学的特征,HIV分为H/V一1和HIV一2两型。两者核酸序列相差40%,Hly一1型对人的致病性、传染性、肌体复制能力、母婴传播概率、引起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比后者强[23;不少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均发现一个人同时感染上HIV一1和HIV一2。目前用猴艾滋病毒(SIV)种系发现人类感染进化史,再用生物数理方法推算,认为SlY是HIV一1和HIV一2来源,从猴到人病毒的传导时间在30年代左右,对20多种SIV研究结果,发现一些已能在人的白细胞中生长,推测可能对人类致病的HIV还可能存在HIV一3、HIV一4或更多幢J。世界上流行的HIV/AIDS,根据其病毒原因,特别是作者单位:1.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山东271000;2.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本文李兆忠审校【综述】gpl20V3环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已确定Hly一1有3组12个亚型,即M组的A、B、C、D、E、F、G、I{、I和J亚型;O组的O亚型和N组的O亚型。HIV一2也至少有6个亚型。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其优势亚型。
2HIV的分子生物学
H1V为逆转录病毒中的一员,它具有逆转录病毒共有的特征,包括核糖核酸组成的基因组由:编码核心蛋白(gag)、病毒的聚合酶类(p01)及被膜蛋白(env)三个多蛋白基因所组成的一般性病毒结构【3J。成熟的HIV病毒颗粒在电镜下呈球形,类似20面体结构,直径约90~150nm,毒粒外层是由脂双层膜构成的被膜,也称外膜或包膜,其外面有突起,由外膜糖蛋白gpl20和sral构成,插入被膜中的称跨膜糖蛋白,主要由sw41组成,gpl20是主要包膜糖蛋白,在病毒吸附与穿入靶细胞中起重要作用,gral也参与这一过程。被膜内面为p18/p17蛋白构成的核壳,其内为P24蛋白,由它包裹着核心蛋白、酶类(逆转录酶、RNaseH、整合酶和蛋白酶)及作为基因组的两条RNA。gag基因前体蛋白p55可水解成主要核心蛋白p24,p18和p15;pol基因编码HIV的逆转录酶(产物为p65/p51)和内切酶(产物为032);env基因前体糖蛋白gpl60可裂解成gpl20和
sral。HIV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单链正股RNA组成,每条含
9213bp,其前病毒(provirus)长9749bp,不同毒株所含碱基数
不同。基因组含有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以及tat、rev、
vef、vif、vpr、vpu、vpx6个调节基因。HIV显著的生物学特征是:对CD4T细胞有明显嗜性,特
异地侵染人体免疫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缺损,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从而引发AIDS;HIV本身带有逆转录酶,通过逆转录和整合作用,可造成元症状潜伏感染致使受感染者携带病毒;HW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非常容易产生变异株;一般的逆转录病毒只侵染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而HIV不仅如此,还能侵染非分裂状态的细胞,如巨噬细胞等;HIV基因组的复制、转录、表达等过程受自身编码的酶、蛋白或因子以及调控序列的调控【3J。
3实验动物模型制备疫苗,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必要的。许多HIV—I的原始毒株经黑猩猩(chimpanzee)传代后在黑猩猩体内高水平的复制,并引起CD4阳性淋巴细胞的丢失,诱发艾滋病样的综合征[制。在使用黑猩猩的疫苗研究中,完整的失活病毒及纯化的 万方数据·80·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2月第4卷第1期ChinPreyMod,February2003,V01.4No.1
重组ellv、gag、x耐和vif抗原与v3体合成肽结合表明,可保护少数黑猩猩免于HIV一1ⅢB隔离体的侵害,在更细致的研究中发现,含有重组HIV一1gpl20而非gpl60的疫苗接种表明可保护黑猩猩免于ⅢB感染。有gpl20V3环形区单克隆抗体的黑猩猩的免疫作用可使动物免于感染,这表明单独的抗体即能产生保护【3J。美国科学家用一种以DNA疫苗为基础的新疫苗,来尝试阻止HIV感染黑猩猩,结果,他们的DNA疫苗能够阻断HIV的持续感染,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研究人员给3只黑猩猩注射疫苗后,跟踪研究48周,发现对照动物血中的病毒拷贝数远高于接种疫苗的动物,说明疫苗在动物体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迄今为止,这些疫苗尚不能使人类预防HIV感染。虽然黑猩猩是检验疫苗的理想模型,但由于黑猩猩是受保护物种,只能用有限的数量来进行实验,这限制了它们用于疫苗的研究。现今疫苗的研制进一步过渡到用类似HIV的动物免疫缺陷征病毒,如SIV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lY)等。SIV在其天然寄主体内无致病性,但有些原毒株在亚洲猕猴(asianmacaquemonkey)体内能持续性的高水平复制,并诱发类艾滋病症状。近期SIV模型已广泛用于HIV疫苗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由于HIV与SIV在包膜结构和抗原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该模型的实用又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人们用HIV一1和SIV重组了嵌合病毒(stay),来克服致病机理中的物种障碍[5】。以SIV的基因组为背景表达HIV的包膜蛋白,SHIV在亚洲猕猴体内传代后,可持续性高水平复制,并引起CD4阳性细胞的丢失,和因机会性感染引起的死亡。SHIV感染模型较SIV感染模型前进了一大步【6J。4IⅡV疫苗的种类在发展任何一种抗病毒疫苗中,疫苗的安全性问题都是首要的。因此所有用于人体待选疫苗都要经过I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1986年全球开始研制HIV疫苗,但是由于HIV其本身所特有的特点,研制HIV疫苗有很大的难度。根据以往制取各种、各类病毒性疫苗的经验,及HIV核心蛋白p17的86~115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中和表位,该肽的抗体能中和HIV感染并能抑制病毒的复制,p24抗原能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发挥预防感染的作用等这些部位的功能,正在研制疫苗,现在大约有12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重组双价(B/B)gpl20疫苗及另一种非B亚型gpl20疫苗已分别在北美和泰国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下面将已用于临床试验的几种疫苗作一简述。4.1HIV灭活病毒粒子疫苗(inactivatedviruses):经验证明,用各种佐剂携带灭活的完整病毒粒子作为疫苗,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病毒免疫。用SIV灭活疫苗接种黑猩猩后,再用大剂量的SIV攻击,动物体内出现抗SIV抗体,SIV逐渐从血液中消失,而对照动物病情不断恶化,最终死亡。将灭活的HIV疫苗注射病人后,可使病人血清阳转,但不少人对这种灭活的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怀疑,而且,目前还难以证实这种疫苗能否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抗I-[IV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4.2减毒活病毒疫苗(1ive,attenuatedvaccines):对活病毒进行改造,减少其致病性,并用作疫苗可以产生与天然病毒相同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早在1992年就有学者提出此疫苗的设想,并在恒河猴中进行验证。Hayami等用基因突变的方法使I-I/V一1/SIV减毒,期望这种减毒疫苗能够用于人体实验【7],而且目前在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中也有主张推行活疫苗试验的【8J。但有些学者对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怀疑,由于HIV一1是变异快的病毒,人们始终担心这种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的恢复其致病性的能力,但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是应当继续加强对HIV减毒活疫苗的研究。4.3合成肽疫苗:用HIV一1V3区合成肽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cAb)在体外能部分抑制gpl20与CD4分子的结合,v3肽可以刺激动物和人产生抗HIV中和抗体和CTL应答。最近有资料说明,给11名HIV血清阴性个体注射p17合成肽疫苗,结果受试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均得到明显增强【9J,但由于V3区的氨基酸排列在不同株问有一定差异,使研究疫苗有一定的困难。4.4活载体疫苗(1ivevectorbasedvaccines):将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插入其他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并用之感染动物或人体,可产生对基因产物及载体的免疫反应。这种基于重组有机体的疫苗具有潜在的免疫原性,而无原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目前较为理想的活载体疫苗是以痘苗病毒(pox“n,躺)和金丝雀痘病毒(canarypox
vectors)为载体的重组疫苗。将HIV基因
插入痘病毒基因组中,并感染猕猴,猕猴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一个表达多种B亚型HIV蛋白的重组痘苗载体在美国已经进入1期试验。金丝雀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一种非致病性近亲,它能进入人体细胞但不能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以它为载体,插入HIV一1包膜蛋白基因和gag基因,并用其对300多名志愿者进行免疫,可在70%的人中检测到低滴度的对包膜蛋白和gag的特异性抗体,29%的人中可测到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10】。在美国一些重组的金丝雀痘病毒已经进入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并证明这种疫苗是安全的。还有报道用腺病毒的单链RNA病毒作载体的HIV疫苗,腺病毒具有产生粘膜免疫的能力,而粘膜免疫对防止HIV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中将选用那些缺失了更多有害基因的,已用于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u¨。4.5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是近年来HIV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用插入并表达免疫基因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体内是一种有效的疫苗途径。用由HIV抗原基因和作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构成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可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同时还观察到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和CTL应答。这种疫苗最大的优点是兼有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及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性,在防治HIV感染中具有良好的前景。HIV核酸疫苗在美国已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如已有HIV一1的DNA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1刘。虽然核酸疫苗也存在安全问题,但核酸疫苗以天然抗原形式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活全面持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易于构建,热稳定性好,不在体内复制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1纠。4.6亚单位巨分子颗粒化疫苗:这种疫苗是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但又不是全部HIV蛋白非传染性颗粒构成的疫苗。如gag蛋白,它是删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它既能诱导机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