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艾滋病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艾滋病疫苗最新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感染,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虽然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有效地控制HIV感染,但仍然没有可行的治愈手段。
因此,疫苗的研发一直被视为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针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抗体和基因工程的疫苗策略。
抗体疫苗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种名为VRC01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中和多种HIV毒株。
由此,研究人员尝试将这种抗体转化为疫苗以预防HIV感染。
他们通过对VRC01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大量的这种抗体。
早期的人体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对HI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这一疫苗策略在阻止HIV传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除了抗体疫苗,基因工程策略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目前已经有一些基于基因工程的疫苗候选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名为Ad26/Mosaic的疫苗,它由一种腺病毒载体和多种HIV的融合蛋白构成。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轮免疫接种,这种疫苗在阻止HIV感染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完全确定,但这一疫苗策略为在全球范围内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一些新兴的技术也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改变HIV的基因组,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
这一策略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初步成功,并在人体试验中逐渐展现出潜力。
然而,CRISPR-Cas9技术仍然面临许多安全性和效益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总结起来,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正取得积极的进展,从抗体疫苗到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
然而,面对这一全球性流行病,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推动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通过不断的合作和创新,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找到有效的疫苗,并最终战胜这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2013年中国的十大科技成果

2013年中国的十大科技成果探索宇宙空间、操纵量子世界、逆转生命时钟……2013年,中国科技工作者走过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年。
多项“诺奖级”的成就,见证了以艰苦攻关著称的中国科学家努力终获回报。
同时,基础科学的进步总是“十年磨一剑”,任何成绩的背后都凝结着长期的资金投入,都是中国力量的最好展现。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
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
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
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
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
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成为当前科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目前抗击艾滋病新药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抑制HIV扩散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直接干预感染者体内的HIV基因组,以达到控制或治愈艾滋病的目标。
通过设计特定的RNA片段,科学家可以将这些RNA导入到感染者体内,并指导CRISPR-Cas9识别和剪切感染者HIV基因组上特定位置上的DNA序列。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使HIV失去复制和传播能力,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靶向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的药物开发在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中,逆转录酶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目前已有多种针对逆转录酶的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抑制HIV复制的效果。
其中包括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两种类型,分别通过干扰逆转录酶所需的协同活动和直接结合逆转录酶降低其催化活动。
这些药物的研发与使用使得感染者可以长期控制病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广谱中和抗体在阻断HIV入侵中的应用广谱中和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种HIV血清学亚型、有较强保护力、具有持久作用的免疫蛋白。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该类抗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验室中生产这些高效抗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中,可以有效地阻断HIV的入侵。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抗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HIV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尚未有能够预防或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疫苗问世,但科学家们对于HIV 疫苗的研发仍然持续努力。
近年来,针对HIV不同蛋白质抗原的多价结合亲和力递交疫苗展示出了潜在的保护作用。
美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史前已存在

研究发现 , 这种 黏膜疫苗 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 滋病病毒 的 T
和 B淋 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 从而有 效地抑制病毒在体 内的复
制与传播。接种此种疫苗的猴子保持健康体征 , 而没有接种
疫 苗的猴子 , 绝大多数在感 染一 年半后 相继发 病 , 呈现典 型
《 科 学公共图书馆 ・ 病原卷》 杂志上。
的碗却进行 了互换 , 并 在之后再次 收集其 尿液样 本。1 2 h后 的尿检显示 , 用三聚氰胺碗 吃热汤 面后 , 尿液 中三 聚氰胺 含
量为 8 . 3 5 p . g , 而用 陶瓷碗 吃热汤面后 只有约 1 . 3 p , g 。研究人
研究团队与香港 大学 李嘉诚 医学院艾滋病研 究所所长 、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 与健 康研究 院等单位 合作 开展新 的黏
害 的邻苯二 甲酸盐 和双酚 一 A等塑料制品 , 不 要用这些 餐具
在微波 炉中加热食品。 美研 究发现 艾滋病病 毒史前 已存在
病毒的 T和 B 淋 巴细胞 的免疫 能力 , 在疫苗接种后 2 0 周, 将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以免疫功能失调、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病理表现为特征。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7700万人感染HIV,其中超过3600万人已死亡。
虽然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增加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没有可靠的治愈方法,只能选择终身使用抗病毒药物,而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又有助于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防控HIV传播的重要措施。
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预防疫苗、治疗疫苗和保护性疫苗。
其中研究最充分的是预防疫苗,也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艾滋病疫苗”。
那么,这些疫苗现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在目前的研究中,最被关注的是HIV病毒外壳蛋白(Env)诱导的中和抗体(NAbs),因为这些抗体能够抵御感染来自不同传播途径的HIV变种。
科学家们在设计疫苗时,通过对Env蛋白进行修改和组合,将其引入宿主体内,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NAbs。
目前,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这类涉及Env蛋白诱导NAbs的预防疫苗在人体免疫反应、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都令人期待,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疫苗获得了足够的保护效果。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其他疫苗方案,包括合成肽、DNA免疫、向量疫苗等。
其中,治疗疫苗被认为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治疗疫苗是将HIV患者自身的病毒群体中经过筛选的免疫原发挥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疗作用。
目前,这种治疗疫苗尚处于早期实验室或动物实验阶段,但仍有望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寻求增加艾滋病疫苗保护效果的新方法,比如联合使用不同的疫苗方案、改变给药途径、加入上调机体免疫反应的佐剂等。
这些方法都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或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虽然在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中仍面临许多困难,但是科学家们依然坚持着不断探索的步伐,一方面希望能够解决艾滋病流行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对HIV研究产生了新的启示,推动了对免疫学和发展物理学的研究。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引言:艾滋病,全称乙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多年来,科学家、医生和研究人员们在艾滋病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涵盖病毒传播、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三个方面。
一、病毒传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对这些传播途径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性传播方面的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此外,一些性传播相关的高危行为和疾病如其他性传播感染病(STDs)和阴茎龟头炎也与HIV感染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科学家们提倡普及性教育,宣传正确的避孕和保护措施。
其次,血液传播方面的研究指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但通过规范的血液检测和献血者的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播。
最后,母婴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婴儿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应用使得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控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二、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针对艾滋病毒的治疗药物不断取得新突破。
首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提出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和死亡率。
然而,ART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需要长期使用,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毒负荷和药物耐药性。
其次,研究者们在探索新的病毒靶点和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
例如,核心结合抑制剂(CCR5拮抗剂)被用于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糖基化抑制剂(HIV gp120抗体)则可以干扰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
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表明,多靶点、多机制的联合药物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三、疫苗研发的进展长期以来,疫苗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黏膜免疫学进展于黏膜疫苗的未来课程答题测试

黏膜免疫学进展于黏膜疫苗的未来课程答题测试(原创实用版)目录1.黏膜免疫学的概念与重要性2.黏膜疫苗的定义与作用3.黏膜免疫学研究的进展4.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5.黏膜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1.黏膜免疫学的概念与重要性】黏膜免疫学是一门研究黏膜组织中的免疫反应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
黏膜组织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它既参与对病原体的清除,也参与对体内异常细胞的监控。
因此,黏膜免疫学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黏膜疫苗的定义与作用】黏膜疫苗是指通过黏膜途径给予的疫苗,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黏膜免疫系统,诱导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保护。
黏膜疫苗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黏膜组织中产生高效的免疫应答,既可以预防局部感染,也可以防止病原体侵入全身。
【3.黏膜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黏膜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对黏膜免疫反应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我们已经知道黏膜免疫反应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参与,包括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调控。
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黏膜免疫分子和信号通路,为黏膜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
【4.黏膜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黏膜疫苗已经在多种疾病的预防中得到了应用,例如流感、轮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等。
这些疫苗不仅能够预防局部感染,还可以防止病原体侵入全身,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5.黏膜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黏膜免疫学研究的深入,黏膜疫苗的研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种类、更有效的黏膜疫苗问世。
然而,黏膜疫苗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何确保疫苗的安全性等。
此外,黏膜疫苗的制备和接种方式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中国创新型艾滋病粘膜疫苗项目有新进展

在这一研究中,张林琦等人发现通过联合使用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粘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可以有效地控制,甚至是完全预防高致病性SIVmac239病毒对恒河猴的粘膜途径感染。
他们在中国恒河猴中评估了MVTT疫苗粘膜途径初次免疫和Ad5疫苗肌肉注射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这种策略在试验猴体内诱发了高水平且持续时间很长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一批试验的16只猴子中,效果最好的一组有四只猴子接受免疫,其中3只猴子在6周之后病毒检测不到,还有一只猴子病毒在低的水平,说明我们的粘膜诱导靶反应还是非常成功的。
”张林琦教授兴奋地说。
创新型艾滋病粘膜疫苗是国家973资助项目,也是科技部、卫生部的重大传染病专项之一,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厨具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研究人员让 1 2 名健康 男性 和女
性 用仿 瓷碗或者陶瓷碗吃热汤面 , 并在 1 2 h之后 收集参 与者
报 道了联合使用 复制 性痘苗病 毒载 体和黏膜 途径初 次免 疫
的创新 型艾滋病疫苗 战略 , 为疫苗进一步优化和人体试 验打
下 了基 础 。
的尿液样本 ; 3 个星期后 , 参加者仍然食 用 同一种汤 , 但所 用
研究称华人体 内有特殊基因 。 易感染 H1 N1 流感病毒
的艾滋病症状 。 目 前, 该项 研究 已 获得 “ 十二 五” 重 大专 项 的持续支持 , 未来 5年将 开展人体l I 缶 床研究 。
研究称人类精 子数 量 1 0年下降 3 8 % 据新华 网 2 0 1 3年 1 月2 8日援 引新浪 网消息 , 人类 的精 子数量正以惊人 速度 减少 , 在l O年里减少最多高达 3 8 %, 这 很 大程度上 归咎 于不合理 的饮食 和生 活方式 。西班 牙一 项
的碗却进行 了互换 , 并 在之后再次 收集其 尿液样 本。1 2 h后 的尿检显示 , 用三聚氰胺碗 吃热汤 面后 , 尿液 中三 聚氰胺 含
量为 8 . 3 5 p . g , 而用 陶瓷碗 吃热汤面后 只有约 1 . 3 p , g 。研究人
研究团队与香港 大学 李嘉诚 医学院艾滋病研 究所所长 、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 与健 康研究 院等单位 合作 开展新 的黏
具“ 迁移 ” 到食 品里 , 在 较高 温度下 ( 例 如热 汤 ) 或酸性 较 高
织 才宣布 甲流全球大流行结束 。
我国艾滋病感物 , 尤其是那些 旧的或低质 量
据2 0 1 3年 5月 1日《 科技 日报》 报道 , 清华 大学 医学 院 张林琦教授领导 的研究 团 队在《 病毒 学》 上 发表论 文 , 首 次
・
78 ・
生 物学教 学 2 0 1 3 年( 第3 8 卷) 第1 1 期
到2 0 1 0年 的流 感季 中 , 全世 界每 5人 中就有 1人感染 甲型 H1 N 1流感 , 但死亡 率可 能不到 0 . O 2 %。2 0 0 9年 6月 , 由 于 当时在 7 4个 国家 和地 区发现 了 甲型 H1 N 1流 感病 毒 , 世 界
研究发现 , 这种 黏膜疫苗 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 滋病病毒 的 T
和 B淋 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 从而有 效地抑制病毒在体 内的复
制与传播。接种此种疫苗的猴子保持健康体征 , 而没有接种
疫 苗的猴子 , 绝大多数在感 染一 年半后 相继发 病 , 呈现典 型
《 科 学公共图书馆 ・ 病原卷》 杂志上。
据报道 , 位 于西雅 图的华盛顿大学和弗雷德 - 哈钦森癌 症 研究 中心的科学家对 黑猩猩 、 大猩 猩 、 红猩猩 和猕 猴身 上 的H I V病毒进行 了研究。利 用这些 非洲灵长 目动 物进行 的 免 疫系统的基 因进 化 研究 显示 , 上 述病 毒 出现 在 5 0 0万 至 1 2 0 0万年前。这表 明 , 虽然灵 长 目动物 中 的慢病 毒对 现 代 人类的健康造成 了影响 , 但 这类病毒 在我们 的非人类灵 长 目 近亲当 中有着古老 的起源 , 为了解 我们近 亲的免疫系统 如何 进化提供 了线索 , 并为与这种疾病作斗争提供 了新的启示 。
卫生组织宣布 甲流全 球大 流行。直到 2 0 1 0年 8月 , 世卫 组
业 和 医学环境 中心与 中国台湾高雄 医学大 学的研 究人 员共 同提 出 , 用仿瓷餐具 盛较 高温 ( 如热汤 ) 或酸性 较 强 的食物 会促使其 内所含 的三聚氰胺 污染食 物 , 可能引发 肾结石 。研 究结果 发表 于《 美 国医学会杂志》 在线版 。 据 报道 , 纽约北岸大学职业和 医学环境 中心 的专家肯尼 斯 ・ 斯佩思博 士指出 , 早期 的研究表 明三聚氰胺会从 这些器
员认为 , 虽然科 学家对于三聚氰胺 毒性的真正危险水平 尚没 有 明确 的结论 , 但为 了减少 危害 , 人们 应该尽 量避 免使用 含 三聚氰胺 的厨具 。同样 的建议也 适用 于其他 能造 成人体 危
膜艾滋病疫 苗的研究 。新 的黏膜疫 苗战略 , 使用 口鼻途 径接
种可复制型的表达猴艾滋病病 毒 g a g 、 p o l 、 e n v片段痘苗病毒 天坛株 , 然后用 同样表 达艾 滋病病 毒的 g a g 、 p o l 、 e . E t v片段 的 非复制型腺 病毒 通过 肌肉途径免疫 。免疫后 , 测试针 对艾滋
据2 0 1 3年 1 月2 7日《 参考消息》 援引 阿根廷 《 文摘 报》 网站 2 5日 报道, 美 国西雅 图的科学 家完成一项 研究 , 打破 了
艾 滋病 出现于 2 0世纪 的认 识 , 有助 于科学 家更好 地 了解艾 滋病 和其他 获得性免疫 缺陷综合 征。相关 研究 报告 发表在
害 的邻苯二 甲酸盐 和双酚 一 A等塑料制品 , 不 要用这些 餐具
在微波 炉中加热食品。 美研 究发现 艾滋病病 毒史前 已存在
病毒的 T和 B 淋 巴细胞 的免疫 能力 , 在疫苗接种后 2 0 周, 将
高剂量的致病性猴艾滋病病毒 S I V ma e 2 3 9通过直肠感染 , 然 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猴 的体 重 和疾 病 的进 程。经过 5年
研究表明 , 即使 在 年轻 男 人 身 上 , 精 子 浓度 也 以平 均每 年
2 % 的比例下降 。长此 以往 , 不久就 会到达 不孕 不育 的精子 水平。研究 结果 刊登 在《 男科学》 杂志上。 据报道 , 一项历时 1 0年 、 在2 0 0多名男子身上 进行 的研 究显示 , 平均浓度从 2 0 0 1 年的7 2 0 0万个游动 精子/ mL下 降 到2 0 1 1年的 5 2 0 0万 个游 动精 子/ m L 。以前 的研 究证 实 , 不 到4 0 0 0万游动精子/ mL的浓度难 以使人 怀孕。如果年 轻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