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翻译
人教版八上古诗原文+翻译+拓展

野望唐王绩(589-644)黄鹤楼唐·崔颢(?-754)李白登黄鹤楼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事记于元《唐才子传》使至塞上唐·王维(693-76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渡荆门送别》李白(701-762)3、《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译文《观刈麦》杜甫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译文: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时候,五月里人们格外忙碌。
夜里南风起,小麦已经成熟,覆盖了田埂。
妇女和姑娘挑着食物,孩子们提着水,一起到田里去,壮丁们正在南边的高地上劳作。
他们的脚被热气蒸烤,背被烈日晒得发烫。
尽管疲惫不堪,却不知疲倦,只希望夏日的时间长一些。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是怎样的呢?齐鲁大地的绿色似乎没有尽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显得如此秀丽,阴阳的交替,使得山的明暗分明。
胸中涌起层层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峦,它们都会显得渺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已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城池里,草木长得非常茂盛。
感伤时事,花儿似乎也在流泪;离别之情,鸟儿的鸣叫也让人感到惊心。
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书的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而且越来越短,几乎无法插簪。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种下一颗谷粒,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子。
虽然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头,鸟儿都已飞走;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周围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山外还有青山,楼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温暖的风把游人吹得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八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以下是部分古诗词的译文,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景象如何呢?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山的阴阳分明,清晨和黄昏的界限清晰。
胸中涌动的云层,眼中飞入的归鸟。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的峰顶,俯瞰那些小山。
3.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
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光的流逝,花朵似乎也在流泪,离别的鸟儿让人心惊。
战争的烽火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的价值胜过万两黄金。
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簪。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逐渐落下,黄河奔流入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5.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中鸟儿已经飞走,万条小路上人迹罕至。
一位孤独的渔翁,戴着蓑笠,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6.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船即将启程,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
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但都不及汪伦对我的深情厚意。
7.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临行前她密密地缝补,担心儿子迟迟不归。
谁说小小的草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8.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As 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To see farther, one must climb another level of the tower.2.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水,揽胜翠岚忘。
曾爲神仙地,锦屏谷口藏。
Translation:Niu Zhou's Western River, its captivating green mist makes one forget.Once it was a place for immortals, hidden at the entrance of Jinyan Valley.3. 《赋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Translation:The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 withers and rejuvenates each year.The wild fire cannot destroy it, and it sprouts again in the spring breeze.Its fragrance spreads on the old path, its lush green meets the desolate city.Once again, bidding farewell to a loved one, filled with deep emotions.4.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词语解释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翻译《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之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翻译如下:《归园田居》(其三)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早起,去南山下除杂草,到晚才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狭窄的山路旁草木长得很高,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对心愿就好。
《使至塞上》单人独乘,轻车从简,到边疆去慰问、查看,我身为使者路过居延。
随风飘飞的蓬草飞出唐朝的边塞,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股浓烟,直直地升起,在长长的黄河的尽头,一轮夕阳缓缓落下。
在萧关遇上起码的侦察兵,我唐军统帅就在燕然这边方前线。
《渡荆门送别》从荆门外渡江,远去楚国漫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在水中奔走,云霞似海市蜃楼气象悠悠。
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万里送我的船。
《登岳阳楼》(一)岳阳楼面朝着无边无际的洞庭湖,背靠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惨淡的夕阳缓缓下沉,楼上悬挂的未满一动不动。
来到吴蜀两国争夺荆州时的驻扎之地。
徘徊在这雾霭淹没的山色之中。
逃难三年,崎岖飘零,不远万里,才登上这岳阳楼凭栏远望。
(如今已)鬓发斑白,(独立在)萧瑟的秋风里怀古伤今。
面对那枯木沧波(眼看国土沦陷),怎能不生出无限悲愁。
——《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译文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 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早起,去南山下除杂草,到晚才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狭窄的山路旁草木长得很高,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对心愿就好。
《使至塞上》单人独乘,轻车从简,到边疆去慰问、查看,我身为使者路过居延。
随风飘飞的蓬草飞出唐朝的边塞,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股浓烟,直直地升起,在长长的黄河的尽头,一轮夕阳缓缓落下。
在萧关遇上起码的侦察兵,我唐军统帅就在燕然这边方前线。
《渡荆门送别》从荆门外渡江,远去楚国漫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月影如飞下来的明镜在水中奔走,云霞似海市蜃楼气象悠悠。
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万里送我的船。
《登岳阳楼》(一) 岳阳楼面朝着无边无际的洞庭湖,背靠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惨淡的夕阳缓缓下沉,楼上悬挂的未满一动不动。
来到吴蜀两国争夺荆州时的驻扎之地。
徘徊在这雾霭淹没的山色之中。
逃难三年,崎岖飘零,不远万里,才登上这岳阳楼凭栏远望。
(如今已)鬓发斑白,(独立在)萧瑟的秋风里怀古伤今。
面对那枯木沧波(眼看国土沦陷),怎能不生出无限悲愁。
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词语解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身,起床。
荒秽:指野草之类。
形容词作名词。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带:一作“戴”,披。
荷(hè)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打湿。
足:值得。
“但使”句: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违,违背。
第二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然⑼。
[2]
词句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候骑:一作“候吏”。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