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断裂失效分析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案例PPT

04
案例四:金属材料脆性断裂 失效
失效现象描述
金属材料在无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 突然断裂,断口平齐,呈脆性断裂特 征。
断裂发生时,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 纹和空洞。
断裂前材料未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 无明显屈服现象。
失效原因分析
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如微裂纹、夹杂物等,降低 了材料的韧性。
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应力集中,如 切割、打孔等操作,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
失效机理探讨
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腐蚀介质发生 电化学反应,导致表面氧 化或溶解。
应力腐蚀
金属材料在应力和腐蚀介 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脆性 断裂。
疲劳腐蚀
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和腐 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 疲劳断裂。
03
案例三:金属材料热疲劳失 效
失效现象描述
金属材料表面出现裂 纹
疲劳断裂,即在交变 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断裂
02
疲劳断裂通常发生在应力集中的 部位,如缺口、裂纹或表面损伤 处。
失效原因分析
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微观结 构中产生微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 致断裂。
应力集中、材料内部缺陷或表面损伤 等因素可加速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
失效机理探讨
金属疲劳断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微观结构、应力分布、材料缺陷等多个因素。
应力腐蚀开裂
在腐蚀介质和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 处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裂纹扩展导致断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金属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材料的韧性下降, 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失效机理探讨
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通常是由 于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或应力集 中导致的微裂纹扩展。
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韧 性下降,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断裂失效分析》课件

Q&A
对于断裂失效分析有疑问的同学可提问获取解答,共同探讨这一专业领域的 知识和经验。
由于突然应力加载、裂纹扩展速度较快而引起的失效。
3 腐蚀断裂
由于材料遭受腐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致断裂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失效。
断裂失效分析的方法
1
断裂失效分析的步骤
包括断裂样品采集、断裂表面观察等一系列步骤,帮助我们理解失效机制。
2
断裂失效分析的工具
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可用于对断裂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3
《断裂失效分析》PPT课 件
这是一份关于断裂失效分析的PPT课件,旨在帮助大家了解断裂失效的概念、 分类、分析方法以及防范措施。通过本课件,你将学习到如何避免断裂失效, 保障材料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什么是断裂失效分析
断裂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材料或设备断裂现象,识别并分析导致断裂的原因和机制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材料和设备的强度、可靠性以及寿命。
断裂失效的重要性
安全性
断裂失效可能导致设备破裂或破坏,威胁到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经济性
断裂失效造成的停机维修和设备更替成本高昂,对生产和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品牌形象
断裂失效会降低企业形象和信誉,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断裂失效的分类
1 疲劳断裂
由于循环负荷加载引起的裂纹扩展而导致的失效。
2 急速断裂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真实断裂案例,加深理解断裂失效分析方法的应用。
断裂失效的防范
低设计应力
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减少应 力集中和应力腐蚀。
提高材料强度
优化材料的特性,增加其强度 和韧性。
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 方式
疲劳与断裂-讲课PPT课件

“涉及金属疲劳断裂的重大飞机失事调查”指出: 80年代以来,由金属疲劳断裂引起的机毁人亡
重大事故,平均每年100次。(不包括中、苏) Int. J. Fatigue, Vol.6, No.1, 1984
工程实际中发生的疲劳断裂破坏,占全部力学破 坏的50-90%,是机械、结构失效的最常见形式。
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疲劳断 裂问题。
.
8
1993年,美国政府报告 ( PB94-143336, 1993)发 表了1973-1990年期间的飞机使用故障统计结果,表 中列出了四种常用机型的数据。
SDR-使用故障报告 (美国) (1973-1990)
机型
Boeing 727 737 747
DC-9
SDR 报告总次数 飞机数 报告数 2364 36315 1097 15437
各种方法互相补充,适应不同设计需求, 不是相互取代的。
.
1.4 疲劳破坏机理与断口特征
14
一、断口宏观特征
典型疲劳断口,特征明显: 1)有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
最后断裂区三个部分。 2)裂纹扩展区断面较光滑,
通常可见 “海滩条带”, 还可能有腐蚀痕迹。
裂纹扩展区 海滩条带 最后断裂区
裂纹源
飞孔机边轮角毂裂疲纹劳断断口口
.
疲劳断口观察工具与观察内容的关系:
22
观察 肉眼,放大镜 金相显微镜 工具
电子显微镜
放大 倍数
1-10×
10-1000× 1000×以上
观察 宏观断口, 裂纹源,滑移, 条纹,微解理 对象 海滩条带; 夹杂,缺陷; 微孔聚合
.
4. 由疲劳断口进行初步失效分析
23
断口宏观形貌: 是否疲劳破坏? 裂纹临界尺寸? 破坏载荷? 是否正常破坏?
重大事故,平均每年100次。(不包括中、苏) Int. J. Fatigue, Vol.6, No.1, 1984
工程实际中发生的疲劳断裂破坏,占全部力学破 坏的50-90%,是机械、结构失效的最常见形式。
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疲劳断 裂问题。
.
8
1993年,美国政府报告 ( PB94-143336, 1993)发 表了1973-1990年期间的飞机使用故障统计结果,表 中列出了四种常用机型的数据。
SDR-使用故障报告 (美国) (1973-1990)
机型
Boeing 727 737 747
DC-9
SDR 报告总次数 飞机数 报告数 2364 36315 1097 15437
各种方法互相补充,适应不同设计需求, 不是相互取代的。
.
1.4 疲劳破坏机理与断口特征
14
一、断口宏观特征
典型疲劳断口,特征明显: 1)有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
最后断裂区三个部分。 2)裂纹扩展区断面较光滑,
通常可见 “海滩条带”, 还可能有腐蚀痕迹。
裂纹扩展区 海滩条带 最后断裂区
裂纹源
飞孔机边轮角毂裂疲纹劳断断口口
.
疲劳断口观察工具与观察内容的关系:
22
观察 肉眼,放大镜 金相显微镜 工具
电子显微镜
放大 倍数
1-10×
10-1000× 1000×以上
观察 宏观断口, 裂纹源,滑移, 条纹,微解理 对象 海滩条带; 夹杂,缺陷; 微孔聚合
.
4. 由疲劳断口进行初步失效分析
23
断口宏观形貌: 是否疲劳破坏? 裂纹临界尺寸? 破坏载荷? 是否正常破坏?
疲劳与断裂5PPT课件

所幸的是,断裂力学的发展帮助我们避免了一些潜 在的危险。我们对材料如何破坏的理解、避免这类 破坏发生的能力,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显著增加。 然而,还有许多要研究,已有的断裂力学知识也并 未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应用。
7
5.2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的 三种基 本受载 形式:
y
x
t
z
1型 t
y
x
作用(、a)越大,抗力(K1C )越低,越可能断裂。
K是低应力脆性断裂(线弹性断裂)发生与否 的控制参量,断裂判据可写为:
K= f (Wa ,L) pa K1c 16
断裂判据:
K= f (Wa ,L) pa K1c 或 KK1C
这是进行抗断设计的基本控制方程。
f是裂纹尺寸a和构件几何(如W)的函数,查手册; K1C是断裂韧性(材料抗断指标),由试验确定。
r, ij趋于零;但显然可知, 当q=0时,在x轴 上远离裂纹处,应有y=,且不受r的影响。故 此时应以其后的r0阶项为主项。
断裂力学关心的是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
11
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K1: K1= p a
K反映了裂尖应力场的强弱;足标1表示是1型。
ij越大,K越大;裂纹尺寸a越大,K越大。 K的量纲为[应力][长度]1/2,常用MPa m。
内压 p ,则 ,临界裂纹尺寸 ac ;
若内压不变,容器直径 d , , ac , 抗断裂能力越差。
22
本章基本概念
低应力断裂:在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发生的断裂。
剩余强度: 受裂纹影响降低后的强度。 工程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 I (张开)型裂纹。 用弹性力学方法可以得到裂纹尖端附近任一点 (r,q)处的正应力x、y和剪应力txy为:
7
5.2 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的 三种基 本受载 形式:
y
x
t
z
1型 t
y
x
作用(、a)越大,抗力(K1C )越低,越可能断裂。
K是低应力脆性断裂(线弹性断裂)发生与否 的控制参量,断裂判据可写为:
K= f (Wa ,L) pa K1c 16
断裂判据:
K= f (Wa ,L) pa K1c 或 KK1C
这是进行抗断设计的基本控制方程。
f是裂纹尺寸a和构件几何(如W)的函数,查手册; K1C是断裂韧性(材料抗断指标),由试验确定。
r, ij趋于零;但显然可知, 当q=0时,在x轴 上远离裂纹处,应有y=,且不受r的影响。故 此时应以其后的r0阶项为主项。
断裂力学关心的是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
11
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K1: K1= p a
K反映了裂尖应力场的强弱;足标1表示是1型。
ij越大,K越大;裂纹尺寸a越大,K越大。 K的量纲为[应力][长度]1/2,常用MPa m。
内压 p ,则 ,临界裂纹尺寸 ac ;
若内压不变,容器直径 d , , ac , 抗断裂能力越差。
22
本章基本概念
低应力断裂:在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发生的断裂。
剩余强度: 受裂纹影响降低后的强度。 工程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 I (张开)型裂纹。 用弹性力学方法可以得到裂纹尖端附近任一点 (r,q)处的正应力x、y和剪应力txy为:
疲劳与断裂讲课课件

材料因素
材料类型
不同材料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各不相同,如金属、塑料、陶瓷 等。
材料微观结构
晶粒大小、相组成、微观缺陷等都会影响材料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 性。
材料成分
化学成分的差异也会影响材料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例如合金元 素对金属的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
环境因素
温度
01
温度对材料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有显著影响,有些材料在高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抗疲 劳性能,进一步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质量检测
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个制造环节都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 标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使用阶段
定期检查和维护
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 并修复疲劳裂纹和损伤,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总结词
汽车疲劳断裂事故分析
详细描述
汽车疲劳断裂事故通常是由于汽车零部件在承受重复载荷和热载荷时发生的。这个案例将分析汽车的 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断裂发生的过程,并讨论如何通过疲劳试验和无损检测来评估汽车的疲劳寿 命。此外,还会讨论汽车维护和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疲劳断裂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载荷分析
准确分析结构所承受的载荷,以确定疲劳和断裂的关键区域,从而 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
采用先进的计算和分析工具,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应力集中 和改善受力分布,从而减少疲劳和断裂的风险。
制造阶段
加工制造
确保制造过程中的精确性和一致性,以减小制造误差和残余应力 ,从而降低疲劳和断裂的可能性。
温下容易发生蠕变或热疲劳。
湿度
02
《疲劳断裂分析》课件

分析一起因桥梁疲劳断裂导致的事故,并总结教训。
2Hale Waihona Puke 案例二:飞机翼疲劳断裂事故
探讨飞机翼疲劳断裂事故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总结
疲劳断裂的重要性
说明疲劳断裂对工程结构的重 要性和影响。
影响疲劳断裂的因素
列举影响疲劳断裂的常见因素 和变量。
预测与避免疲劳断裂
提供预测和避免疲劳断裂的一 些建议和方法。
《疲劳断裂分析》
本课程将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对材料和结构性能的影响。 你将学习疲劳断裂的形成机理、试验方法、预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如何防止 疲劳断裂发生。
疲劳断裂简介
什么是疲劳断裂
介绍疲劳断裂的定义和特点。
疲劳断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说明疲劳断裂对材料强度和可靠性的影响。
疲劳断裂形成机理
循环应力
循环应变
疲劳断裂曲线
解释循环应力如何导致疲劳断裂。 描述循环应变对疲劳断裂的作用。 阐述疲劳断裂曲线的特点和意义。
疲劳断裂试验
1 疲劳试验方法
介绍常用的疲劳试验方法 和标准。
2 疲劳试验数据与分析
讲解如何获取和分析疲劳 试验数据。
3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
的问题
提醒试验中需要注意的关 键问题和技巧。
疲劳断裂的预测与分析
1
疲劳断裂寿命的评定
介绍常见的疲劳寿命评定方法和理论模型。
2
疲劳断裂的预测模型
讲解使用预测模型来预测疲劳断裂寿命。
3
疲劳断裂分析软件
推荐一些常用的疲劳断裂分析软件和工具。
防止疲劳断裂的方法
材料设计与选择 建立可靠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合理的结构设计
疲劳断裂事故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桥梁疲劳断裂事故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变化 增加 加大 增加 增加 升高 强
对N0/Nf值影响的趋势
降低 降低 升高 降低 降低 降低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4、疲劳断裂对材料缺陷的敏感性
• 金属的疲劳失较具有对材料的各种缺陷均 为敏感的特点。因为疲劳断裂总是起源于 微裂纹处。这些微裂纹有的是材料本身的 冶金缺陷,有的是加工制造过程中留下的, 有的则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5.2 疲劳断口形貌及其特征
5.2.1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1.金属疲劳断口宏观形貌
• 由于疲劳断裂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断裂,因 而形成了疲劳断裂特有的断口形貌,这是 疲劳断裂分析时的根本依据。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图5-1 疲劳断口示意图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 典型的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 劳核心、疲劳源区、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 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五 个区域。一般疲劳断口在宏观上也可粗略 地分为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 断裂区三个区域,更粗略地可将其分为疲 劳区和瞬时断裂区两个部分。大多数工程 构件的疲劳断裂断口上一般可观察到三个 区域,因此这一划分更有实际意义。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5.1.2 疲劳断裂失效的一般特征
• 金属零件在使用中发生的疲劳断裂具有突 发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 等特点。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 断口上经常可观察到特殊的、反映断裂各 阶段宏观及微观过程的特殊花样。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1、疲劳断裂的突发性
• 疲劳断裂虽然经过疲劳裂纹的萌生、亚临 界扩展、失稳扩展三个过程,但是由于断 裂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其它明显征兆, 所以断裂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即使在静拉 伸条件下具有大量塑性变形的塑性材料,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也会显示出宏观脆性的 断裂特征。因而断裂是突然进行的。
疲劳断裂机理及对策PPT课件(模板)

原因: 可减缓应力梯度 有利于减少加工过程造成的裂纹缺陷
优
优
抗疲劳对策--材料选用
适用条件下选用屈服强度低(塑形好)的材料
原因: 屈服强度指标低反应材料晶体缺陷(位错)少,
晶界裂纹少
抗疲劳对策--加工过程
避免加工过程中造成微小裂纹或晶体位错增加
切削加工采用锋利刃具,小进给量,恰当的热量 传递等措施,可减少加工过程的裂纹
位错和晶界缺陷
晶界缺陷
晶体缺陷-位错
疲劳断裂机理-宏观缺陷
1.材料杂质,孔洞,切口等 2.加工过程形成的微小裂纹 3.构件几何特征(尖角,台阶)引起的加工过程造
成的残留内应力集中,释放后形成应变(缺陷) 4.构件存在的台阶断差等在负载下的材料应力突变
裂纹扩展
在交变应力或脉冲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疲劳断裂定义。 幅度越大,频率越大则扩展速度越快
5,4)作为结构设计参数。
有利于减少加工过程造成的裂纹缺陷
或热变形处理改变晶体组织
避免尖锐形状,适当增大过渡圆弧
实际构件应用中只有极少量构件断裂或破损由于强度不足造成塑形变形或脆性断裂
表面强化(如喷丸处理)细化材料晶粒 疲劳断裂机理-材料缺陷和裂纹 屈服(Yielding):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状态
断裂力学即以裂纹形成,发展,扩充, 直至断裂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疲劳断裂过程,图片
疲劳断裂机理-裂纹
疲劳断裂机理-裂纹
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断裂机理-缺陷形成
✓ 1 裂尖位错发射和断裂位错 ✓ 2 晶体疲劳和晶界 ✓ 3 脆性材料微小裂纹扩展 ✓ 4 变形和损伤
疲劳断裂机理-材料缺陷和裂纹
疲劳断裂机理-微观缺陷
实际构件应用中只有极少量构件断裂或破损由于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优
优
抗疲劳对策--材料选用
适用条件下选用屈服强度低(塑形好)的材料
原因: 屈服强度指标低反应材料晶体缺陷(位错)少,
晶界裂纹少
抗疲劳对策--加工过程
避免加工过程中造成微小裂纹或晶体位错增加
切削加工采用锋利刃具,小进给量,恰当的热量 传递等措施,可减少加工过程的裂纹
位错和晶界缺陷
晶界缺陷
晶体缺陷-位错
疲劳断裂机理-宏观缺陷
1.材料杂质,孔洞,切口等 2.加工过程形成的微小裂纹 3.构件几何特征(尖角,台阶)引起的加工过程造
成的残留内应力集中,释放后形成应变(缺陷) 4.构件存在的台阶断差等在负载下的材料应力突变
裂纹扩展
在交变应力或脉冲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疲劳断裂定义。 幅度越大,频率越大则扩展速度越快
5,4)作为结构设计参数。
有利于减少加工过程造成的裂纹缺陷
或热变形处理改变晶体组织
避免尖锐形状,适当增大过渡圆弧
实际构件应用中只有极少量构件断裂或破损由于强度不足造成塑形变形或脆性断裂
表面强化(如喷丸处理)细化材料晶粒 疲劳断裂机理-材料缺陷和裂纹 屈服(Yielding):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状态
断裂力学即以裂纹形成,发展,扩充, 直至断裂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疲劳断裂过程,图片
疲劳断裂机理-裂纹
疲劳断裂机理-裂纹
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断裂机理-缺陷形成
✓ 1 裂尖位错发射和断裂位错 ✓ 2 晶体疲劳和晶界 ✓ 3 脆性材料微小裂纹扩展 ✓ 4 变形和损伤
疲劳断裂机理-材料缺陷和裂纹
疲劳断裂机理-微观缺陷
实际构件应用中只有极少量构件断裂或破损由于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疲劳断裂对腐蚀介质的敏感性
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除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能 外,还与零件运行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 材料敏感的环境条件虽然对材料的静强度也有一定 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远不如对材料疲劳强度的影 响来得显著。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在腐蚀环境下材 料的疲劳极限较在大气条件下低得多,甚至就没有 所说的疲劳极限。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大多数的工程金属构件的疲劳失效都是以正断形 式进行的。特别是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以这种形式 破坏的所占比例更大;上述力学条件在试件的内部裂 纹处容易得到满足,但当表面加工比较粗糙或具有较 深的缺口、刀痕、蚀坑、微裂纹等应力集中现象时, 正断疲劳裂纹也易在表面产生。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切断疲劳失效
切断疲劳初始裂纹是由切应力引起的。切应力引 起疲劳初裂纹萌生的力学条件是:切应力/缺口切断 强度≥1;正应力/缺口正断强度<1。
切断疲劳的特点是:疲劳裂纹起源处的应力应变 场为平面应力状态;初裂纹的所在平面与应力轴约成 45º角,并沿其滑移面扩展。
2
5.2 疲劳断口形貌及其特征
5.2.1 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及其特征
由于疲劳断裂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断裂,因而形成了疲劳断 裂 特有的断口形貌,这是疲劳断裂分析时的根本依据。
典型的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劳核心、疲劳源区 、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 五个区域。一般疲劳断口在宏观上也可粗略地分为疲劳源区、 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三个区域,更粗略地可将其分为 疲劳区和瞬时断裂区两个部分。大多数工程构件的疲劳断裂断 口上一般可观察到三个区域,因此这一划分更有实际意义。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由于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金属材料的切断强度一 般略低于正断强度,而在单向压缩、拉伸及扭转条件 下,最大切应力和最大正应力的比值(即软性系数) 分别为2.0、0.5、0.8,所以对于这类材料,其零件的 表层比较容易满足上述力学条件,因而多以切断形式 破坏。例如铝、镍、铜及其合金的疲劳初裂纹,绝大 多数以这种方式形成和扩展。低强度高塑性材料制作 的中小型及薄壁零件、大应力振幅、高的加载频率及 较高的温度条件都将有利于这种破坏形式的产生。
1 (0.4 ~ 0.6) b
或
1 0.285( s b )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3、疲劳断裂是一个损伤积累的过程
疲劳断裂不是立即发生的,而往往经过很长的时间才 完成的。疲劳初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均是多次应力循环损伤 积累的结果。
疲劳裂纹萌生的孕育期与应力幅的大小、试件的形状 及应力集中状况、材料性质、温度与介质等因素有关。
强
对N0/ Nf值影响的趋势
降低 降低 升高 降低 降低 降低
2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4、疲劳断裂对材料缺陷的敏感性
金属的疲劳失较具有对材料的各种缺陷均为敏 感的特点。因为疲劳断裂总是起源于微裂纹处。这 些微裂纹有的是材料本身的冶金缺陷,有的是加工 制造过程中留下的,有的则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2
疲劳设计现在已从无限寿命设计发展 到有限寿命设计。
零件、构件和设备的寿命估算,已成 为疲劳强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疲劳已 从一个古老的概念发展成为材料科学、力 学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疲劳强度(学)。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1 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交变载荷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拉压疲劳、 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接触疲劳、振动疲劳等;
在工程上通常把试件上产生一条可见的初裂纹的应力循 环周次(N0)或将N0与试件的总寿命Nf的比值(N0/ Nf)作 为表征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孕育期的参量。
2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各因素对N0/ Nf值影响的趋势
影响因素
应力幅 应力集中 材料强度 材料塑性
温度 腐蚀介质
变化
增加 加大 增加 增加 升高
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疲劳断裂是金属构件断裂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金属构件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了疲劳学科。自从Wöhler的经典疲劳著作发表以 来,人们充分地研究了不同材料在各种不同载荷 和环境条件下试验时的疲劳性能。尽管大多数工 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已经注意到疲劳问题,而 且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目前仍然有许多设 备和机器发生疲劳断裂。
高强度、低塑性的材料、大截面零件、小应力振 幅、低的加载频率及腐蚀、低温条件均有利于正断疲 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2 疲劳断裂失效的一般特征
金属零件在使用中发生的疲劳断裂具有突发 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 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断口上经常可观 察到特殊的、反映断裂各阶段宏观及微观过程的 特殊花样。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疲劳断裂的突发性
疲劳断裂虽然经过疲劳裂纹的萌生、亚临界扩 展、失稳扩展三个过程,但是由于断裂前无明显的 塑性变形和其它明显征兆,所以断裂具有很强的突 发性。即使在静拉伸条件下具有大量塑性变形的塑 性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也会显示出宏观脆性的 断裂特征。因而断裂是突然进行的。
按疲劳断裂的总周次的大小(Nf)可分为高 周疲劳(Nf>105)和低周疲劳(Nf<104);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1 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零件服役的温度及介质条件可分为机械疲劳 (常温、空气中的疲劳)、高温疲劳、低温疲劳、 冷热疲劳及腐蚀疲劳等。
但:其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由切应力引起 的切断疲劳及由正应力引起的正断疲劳。其它形 式的疲劳断裂,都是由这两种基本形式在不同条 件下的复合。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疲劳断裂应力很低
循环应力中最大应为幅值一般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和 屈服极限。例如,对于旋转弯曲疲劳来说,经107次应力循环 破断的应力仅为静弯曲应为的20~40%;对于对称拉压疲劳 来说,疲劳破坏的应力水平还要更低一些。
对于钢制构件,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正断疲劳失效
正断疲劳的初裂纹,是由正应力引起的。初裂纹 产生的力学条件是:正应力/缺口正断强度≥1,切应 力/缺口切断强度<1。
正断疲劳的特点是:疲劳裂纹起源处的应力应变 场为平面应变状态;初裂纹所在平面大致上与应力轴 相垂直,裂纹沿非结晶学平面或不严格地沿着结晶学 平面扩展。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疲劳断裂对腐蚀介质的敏感性
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除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能 外,还与零件运行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 材料敏感的环境条件虽然对材料的静强度也有一定 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远不如对材料疲劳强度的影 响来得显著。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在腐蚀环境下材 料的疲劳极限较在大气条件下低得多,甚至就没有 所说的疲劳极限。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大多数的工程金属构件的疲劳失效都是以正断形 式进行的。特别是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以这种形式 破坏的所占比例更大;上述力学条件在试件的内部裂 纹处容易得到满足,但当表面加工比较粗糙或具有较 深的缺口、刀痕、蚀坑、微裂纹等应力集中现象时, 正断疲劳裂纹也易在表面产生。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切断疲劳失效
切断疲劳初始裂纹是由切应力引起的。切应力引 起疲劳初裂纹萌生的力学条件是:切应力/缺口切断 强度≥1;正应力/缺口正断强度<1。
切断疲劳的特点是:疲劳裂纹起源处的应力应变 场为平面应力状态;初裂纹的所在平面与应力轴约成 45º角,并沿其滑移面扩展。
2
5.2 疲劳断口形貌及其特征
5.2.1 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及其特征
由于疲劳断裂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断裂,因而形成了疲劳断 裂 特有的断口形貌,这是疲劳断裂分析时的根本依据。
典型的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劳核心、疲劳源区 、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 五个区域。一般疲劳断口在宏观上也可粗略地分为疲劳源区、 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三个区域,更粗略地可将其分为 疲劳区和瞬时断裂区两个部分。大多数工程构件的疲劳断裂断 口上一般可观察到三个区域,因此这一划分更有实际意义。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由于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金属材料的切断强度一 般略低于正断强度,而在单向压缩、拉伸及扭转条件 下,最大切应力和最大正应力的比值(即软性系数) 分别为2.0、0.5、0.8,所以对于这类材料,其零件的 表层比较容易满足上述力学条件,因而多以切断形式 破坏。例如铝、镍、铜及其合金的疲劳初裂纹,绝大 多数以这种方式形成和扩展。低强度高塑性材料制作 的中小型及薄壁零件、大应力振幅、高的加载频率及 较高的温度条件都将有利于这种破坏形式的产生。
1 (0.4 ~ 0.6) b
或
1 0.285( s b )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3、疲劳断裂是一个损伤积累的过程
疲劳断裂不是立即发生的,而往往经过很长的时间才 完成的。疲劳初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均是多次应力循环损伤 积累的结果。
疲劳裂纹萌生的孕育期与应力幅的大小、试件的形状 及应力集中状况、材料性质、温度与介质等因素有关。
强
对N0/ Nf值影响的趋势
降低 降低 升高 降低 降低 降低
2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4、疲劳断裂对材料缺陷的敏感性
金属的疲劳失较具有对材料的各种缺陷均为敏 感的特点。因为疲劳断裂总是起源于微裂纹处。这 些微裂纹有的是材料本身的冶金缺陷,有的是加工 制造过程中留下的,有的则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2
疲劳设计现在已从无限寿命设计发展 到有限寿命设计。
零件、构件和设备的寿命估算,已成 为疲劳强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疲劳已 从一个古老的概念发展成为材料科学、力 学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疲劳强度(学)。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1 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交变载荷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拉压疲劳、 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接触疲劳、振动疲劳等;
在工程上通常把试件上产生一条可见的初裂纹的应力循 环周次(N0)或将N0与试件的总寿命Nf的比值(N0/ Nf)作 为表征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孕育期的参量。
2
3.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各因素对N0/ Nf值影响的趋势
影响因素
应力幅 应力集中 材料强度 材料塑性
温度 腐蚀介质
变化
增加 加大 增加 增加 升高
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疲劳断裂是金属构件断裂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金属构件疲劳断裂失效分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了疲劳学科。自从Wöhler的经典疲劳著作发表以 来,人们充分地研究了不同材料在各种不同载荷 和环境条件下试验时的疲劳性能。尽管大多数工 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已经注意到疲劳问题,而 且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目前仍然有许多设 备和机器发生疲劳断裂。
高强度、低塑性的材料、大截面零件、小应力振 幅、低的加载频率及腐蚀、低温条件均有利于正断疲 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2 疲劳断裂失效的一般特征
金属零件在使用中发生的疲劳断裂具有突发 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 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断口上经常可观 察到特殊的、反映断裂各阶段宏观及微观过程的 特殊花样。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疲劳断裂的突发性
疲劳断裂虽然经过疲劳裂纹的萌生、亚临界扩 展、失稳扩展三个过程,但是由于断裂前无明显的 塑性变形和其它明显征兆,所以断裂具有很强的突 发性。即使在静拉伸条件下具有大量塑性变形的塑 性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也会显示出宏观脆性的 断裂特征。因而断裂是突然进行的。
按疲劳断裂的总周次的大小(Nf)可分为高 周疲劳(Nf>105)和低周疲劳(Nf<104);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1.1 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零件服役的温度及介质条件可分为机械疲劳 (常温、空气中的疲劳)、高温疲劳、低温疲劳、 冷热疲劳及腐蚀疲劳等。
但:其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由切应力引起 的切断疲劳及由正应力引起的正断疲劳。其它形 式的疲劳断裂,都是由这两种基本形式在不同条 件下的复合。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疲劳断裂应力很低
循环应力中最大应为幅值一般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和 屈服极限。例如,对于旋转弯曲疲劳来说,经107次应力循环 破断的应力仅为静弯曲应为的20~40%;对于对称拉压疲劳 来说,疲劳破坏的应力水平还要更低一些。
对于钢制构件,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2
5.1 疲劳断裂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正断疲劳失效
正断疲劳的初裂纹,是由正应力引起的。初裂纹 产生的力学条件是:正应力/缺口正断强度≥1,切应 力/缺口切断强度<1。
正断疲劳的特点是:疲劳裂纹起源处的应力应变 场为平面应变状态;初裂纹所在平面大致上与应力轴 相垂直,裂纹沿非结晶学平面或不严格地沿着结晶学 平面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