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编辑本段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这篇文章不仅赞美了莲花的美丽和纯洁,而且通过莲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周敦颐以莲花的纯洁和高洁自比,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道德理想的人格魅力。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在哲学和道德教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为⼤家提供的《初⼀语⽂⽂⾔⽂《爱莲说》原⽂及翻译》,供⼤家参考!相关推荐:||《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式来阐述事理的⽂体,⼤多是借事物或⼀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格,⾏⽂崇尚⾃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东晋⼈。

是的隐⼠。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社会上的⼀般⼈。

唐⼈爱牡丹,古书⾥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译⽂ ⽔上和地上各种草⽊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洗涤过,⽽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枝蔓,不长枝节,⾹⽓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在那⾥,(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大多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越远越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周敦颐的《爱莲说》,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人,应该很多吧!《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

全文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

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

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

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

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

《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所作。

全文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文章一开始,作者便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广阔视角,点明了作者自己喜爱莲花的情感基础。

接着,作者列举了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和自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情况,以此衬托出自己独爱莲花的与众不同。

然后,作者详细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既描绘了莲花的外观特征,又揭示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莲花虽然在淤泥中生长,但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被外界污染;在清水中洗涤,也不会变得妖艳。

这种品质,正是作者所追求和赞美的。

接下来,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语句,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的形态和气质。

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这表现出其简洁大方的美感。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这又表现出其高雅脱俗的气质。

在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之后,作者又将其与菊花和牡丹进行了比较,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说”
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
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背景简介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 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
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a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的。]

值得。

花。]

通繁”多

只,唯独。

自从。
予(y0: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o):洗涤。
清涟(lim):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
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 洁”字。首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写出了莲花身处污 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 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前文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 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
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
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
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为学
作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称
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
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
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 李,所以称为 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 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 ……每春暮,车马若狂 ……种以求利,一本(-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
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
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
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 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 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赏析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
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
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
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
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
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 濂溪” 并自号 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 莲
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 一篇《爱莲说》,其佳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
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冋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
指品德咼尚的人。
者:•-
•…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
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
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 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an)少。 闻:听说。
冋予者何人:彳
象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立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