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标准化和标的制修订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1.10•【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2024年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农村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种植业、林草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村设施环境、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第三条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农业农村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第四条农业农村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

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农业农村标准化重大事项,协调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鼓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农业农村标准化协调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协调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农业农村领域重大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对下列事项中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农业农村标准(含标准样品):(一)农业农村方面的名词术语、符号、分类、代号(含代码)、编码和缩略语,以及通用的指南、方法、管理体系、评价规则等;(二)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以下统称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环保以及风险评估等;(三)农产品的种养殖、收获、加工、检验、包装、贮存、运输、交易与利用等产业链全过程中的设备、作业、技术、方法、管理、安全、服务、环保等;(四)农田、水利、能源、道路,渔港、草原围栏、农产品仓储和流通,动植物原种良种基地、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五)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农村设施环境;(六)农村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七)治安防控、矛盾调解、乡风文明、村务管理等乡村治理;(八)其他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事项。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考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考作者:郑秦文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9期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9-0005-02中图分类号: F322文献标志码: B郑秦文(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13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攻坚阶段,在农业现代化、国际化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维护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促进“三农”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坚实桥梁、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

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不仅是“十三五”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举措。

1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现阶段,我国农业正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业标准化恰恰契合了新时期政府部门应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了里程碑式发展,“标准化+”拓展了新领域、标准化改革取得了新突破、标准国际化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民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国家在15个省的26个地区开展了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了“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2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思考2.1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健全标准化体系,就是要从种植业、养殖业等具体行业层层推进,全面实施标准化。

通过各省级农业部门的统筹规划、推广宣传,建立新型农业标准化试点,以点向面逐步推进。

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特色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标准。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文号】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9号【发布日期】1991-02-26【生效日期】1991-02-26【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1年2月2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9号发布)第一条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改进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标准化,它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制定(包括修订、下同)和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

第三条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

农业标准化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

第四条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农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一)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以下统称农产品)、种子(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和安全、卫生要求;(二)农产品、种子的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三)农业方面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四)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第五条农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技术要求,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通用技术语言和国家需要控制的检验方法、种子与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农业标准。

其他农业标准是推荐性农业标准。

第六条为贯彻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地方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农业标准规范,推荐执行(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例外)。

第七条制定农业标准应当符合下列原则:(一)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面对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众多问题,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便更好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为了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分工,强化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地。

二、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实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必须推进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特点的标准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标准化相关职业培训,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标准化工作宣传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宣传工作也十分关键。

要利用多种渠道,拓宽宣传途径,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知晓度。

同时,也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人们引导农民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意识。

四、完善质量监督机制要确保农业产品真正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要完善质量监督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

同时,要追溯和沟通信息,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制度,强化质量追溯措施的执行力度。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需要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下功夫。

要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强化标准化工作农民主体地位在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民的参与也很重要。

要在丰富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支持与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标准化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在其中,特别要重视对农民知识和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符合标准化的农产品销售和品牌的推广和营销策略等相关领域的培训。

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投入精力和资源。

当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优良化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一系列标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体系。

农业标准化体系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可以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种植环节,可以制定统一的施肥、灌溉、植保等标准,确保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在养殖环节,可以制定统一的饲养、疫病防控等标准,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农业标准化体系有助于增强农业竞争力。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展出口市场,实现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此外,农业标准化体系还能够保障农产品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最后,农业标准化体系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循环农业标准等,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环保。

同时,农业标准化体系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农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5.09•【字号】青政办函〔2020〕73号•【施行日期】2020.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政办函〔2020〕7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5月9日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120号)精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全省农业农村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现就推进我省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到2022年,建立健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发挥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建立青稞、牦牛、枸杞等特色,优势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制修订相关标准90项以上;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建设国家农业农村标准化示范项目2至3个,省级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至6个,创建认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至3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以上,新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5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00个以上;建成390万亩高标准农田;化肥用量减少8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完善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农业农村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农村标准化区域(领域)服务与推广平台2至3个;加大农业农村标准化服务人才培养;农业标准互通兼容水平明显提高。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高青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县属以上企事业单位:农业标准化是运用标准化手段将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标准,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业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活动和农业资源的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活动。

为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措施。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运用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规范,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我县不断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有效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但是,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面还不广,到位率还不高。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利于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群众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各镇、各街道办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努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上新台阶。

二、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以山东黑牛为重点,以都市农业为方向,以品牌农业为依托,以打造黄河三角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基地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十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坚持发展规模特色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服务。

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农业标准化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统一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的过程。

实施农业标准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制定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的必要性。

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统一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的行为,规范农业生产秩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的内容。

1. 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在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要素的选择和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管理,确保农产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

2. 规范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加工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

3. 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流通的安全和质量。

4. 完善农业服务环节的标准化体系。

加强对农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服务。

三、推动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的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主体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主体的标准化意识,增强他们的标准化管理能力。

3. 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四、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的意义。

实施农业标准化方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农业生产秩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