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安排表
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大类】装备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专 业 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撰写要求)参照教育部公布的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科学表述。
主要说明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践工作方法与技能,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能力,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项表述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规格包括“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知识要求1. 基本知识(1)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基本知识;(2)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3)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4)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5)电气识图的一般知识。
2. 专业知识(1)具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知识;(2)具有传感器应用的基本知识;(3)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4)具有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应用知识;(5)具有交流调速技术的应用知识;(6)具有机械系统绘图与设计的知识;(7)具有计算机接口、工业控制网络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基础知识;(8)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9)具有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要求1. 基本能力(1)具有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2)具有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3)具有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4)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一)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二)招收对象: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有志于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行业的应往届毕业生。
(三)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工业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营销、等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以及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控技术,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维护维修、组装调试及进行生产作业的应用技能。
三、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一)、基本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荣辱观,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2.文化素质: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4.业务素质: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知识结构1.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2.具有机械工程制图方面的基础知识;3.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职业理论知识;4.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法律、法规;5.掌握各类控制电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控制方法;6.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7.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控技术;8.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维护维修、组装调试;9.熟悉智能制造、焊接技术的相关知识;10.掌握机器视觉、传感器、单片机控制技术相关知识;11.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调试运行的相关知识。
工业机器人培训课程安排表

日期 4月19日 4月20日
4月21日
星期
一
二
三
班级 1、2、3 1、2、3
1
2
3
4月22日
四
1
2
3
4月23日
4月24日
五
六
1
2
3
1、2、3
8:30 到
9:45 实习总结 大讨论 职业生涯
10:15 规划 到
11:30
工业机器 人组成及
原理 (VR虚拟 仿真实训 工作站)
工业机器 人示教器 使用及基 础操作 (基础实 训工作
拟生产 线) 待定
14:30 至
15:40
个人实习 总结
16:00 至
17:15
深圳改革 开放实践
体验
工业机器 人示教器 使用及基
础操作 (基础实
训工作 站) 待定
工业机器 人组成及
原理 (VR虚拟 仿真实训 工作站)
3D打印与 快速制造 (3D打印 与快速制 造实训工 作站)
工业机器 人汽车模 拟生产线 (汽车模 拟生产
线) 待定
3D打印与 快速制造 (3D打印 与快速制 造实训工 作站)
孙鹏
工业机器 人组成及
原理 (VR虚拟 仿真实训 工作站)
3D打印与 快速制造 (3D打印 与快速制 造实训工 作站)
工业机器 人汽车模 拟生产线 (汽车模 拟生产
线) 待定
工业机器 人离线仿
真应用 (华数一 体机实训 工作站)
返程
备注
57名学生19、20日统一进行授课,21待定
3D建模软 件的使用 (机房)
工业机器 人离线仿 真应用 (华数一 体机实训 工作站)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设置学期。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总学时数约为3112,顶岗实习每周9学时。
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145.6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9%。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9%。
顶岗实习为6个月,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专业课程。
思政德育课和通识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5门,包括电工电子技术与实习、机械制图(2)、AUTOCAD(含电气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C语言编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9门,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1.C技术、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so1.idworks三维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及维护、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控制系统调试与仿真等。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在校内外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在实训室完成,老师对实训项目讲解完成后,学生马上进行实操,达到讲、训、评一体。
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对学生实施“六民教育”,培养“六维学生”。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XXXX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20801二、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三、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是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对实现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为:《PLC技术应用》、《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毕业设计》。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共4学分、64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1.本课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实际机器人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 将机器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产生活服务工作中。
通过实施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2.课程内容以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着眼点,力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安排,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由低到高的方向转变。
4.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评成绩以平时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笔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40%+笔试成绩×40%。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概况;2.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特征及状态描述;3.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统,掌握坐标系的相互转化;4.掌握机器人位置运动学、速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相关知识;5.具有运用自动化相关理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培训课程安排表

机器人培训课程安排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机器人培训课程安排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机器人培训课程安排表的全部内容。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代码 460305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四、职业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法制观念,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与产品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售后技术服 务以及维修电工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 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加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知识要求(1)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2)熟悉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本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4)熟悉我国有关工程技术的政策和法规,如合同法、劳动法。
(5)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6)掌握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知识。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标准1.课程属性《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前导主要专业课程有《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液压及气压传动相关知识;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等;掌握了PLC相关编程及控制技术;会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并操作等。
3.课程定位《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认证单元,与前修、后续课程共同构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和编程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为学习后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之后《智能制造与生产线运行控制》、《工业控制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
5.融通课程性该课程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的认证单元,是课证融通课程,学生学习后可考取相关证书。
6.配套线上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2)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3)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4)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5)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再学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6)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2.知识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和应用;(2)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组成结构和运行过程;(3)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常用机械结构、电气、气动和检测等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4)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和程序设计方法;(5)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作站的运行方案设计、编程和调试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1.5
2
4
31
哲学
32
2
2
6
32
政治(马、毛、邓)(含社会调查64)
128
5
4
7,8
16
33
历史
32
2
2
5
34
法律(劳动、卫生、保障)
48
3
4
6
35
创业、创新(含社会实践16)
48
3
4
7
36
军事理论
24
1.5
2
1
24
37
大学体育
128
8
2 1,2,3,4
32
38
军事训练
2周
1
64
39
金工实习
2周
64
64
80
48
32
48
56
56
48
56
32
64 56
32 48
56
24
24
24
32
48
64
32
48
48
32
32
32
64 64 96 128 128
172
172
512
504
496
480
448
476
388
512
3800
2
40
电工电子实习
2周
3
41
电子电路、PCB设计与实习
3周
3
42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
4周
4
43
PLC综合设计与应用训练
4周
5
44
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装配
6周
45
机器人设计与开发
6周
46
毕业设计
16周
6
7 8
496
机器人)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2
3
4
5
6
7
8
72
64
64
64
48
16
72
56
64
72
48
48
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课程安排
序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周学时
学期
1
1
高等数学
144
9
5
1,2
72
2
物理(含实验)
72
4.5
6
1
72
3
英语(听,说、写)
256
16
4 1,2,3,4
64
4
线性代数
48
3
4
2
5
积分变换
16
1
2
3
6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验32)
48
3
5
1
48
7
工程制图及CAD(含实验32)
72
4.5
液压与气动(含实验16)
32
2
3
4
16
电力电子技术(含实验16)
48
3
4
5
17
C语言程序设计(含实验32)
56
3.5
5
4
18
自动控制原理(含实验16)
56
3.5
5
5
19
传感与检测技术(含实验16)
48
3
4
5
20
电机及控制技术(含实验32)
88
5.5
4
4,5
21
工业机器人概论(含实验4)
8
0.5
2
1
8
22
机器人导论(含实验32)
64
4
5
6
23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含实验32)
56
3.5
5
7
24
机器视觉(含实验8)
32
2
3
7
25
Java语言(含实验24)
48
3
4
5
26
PLC控制技术(含实验24)
56
3.5
5
5
27
语文(写作)
32
2
2
1
32
28
社会学
24
1.5
2
2
29
经济学
24Βιβλιοθήκη 1.523
30
商学(企业管理)
5
2
8
机械基础
48
3
4
2
9
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含实验8)
64
4
5
6
10
电路 (含实验16)
72
4.5
5
2
11
电子技术(含实验32)
96
5
4
2,3
12
控制器设计(含实验64)
128
8
5
3,4
13
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设计(含实验32)
128
8
4
6
14
机器人电子系统设计基础(含实验32)
64
4
4
1
6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