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

鲤鱼的养殖与经济价值鲤鱼,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绿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後引进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浑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
因此,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一、鲤鱼是很重要的食用鱼,营养价值很高。
我们先简单介绍鲤鱼的养殖方法1.亲鲤选择与饲养(1)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
雌(2)性别鉴定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腹鳍小而圆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园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饲养管理①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kg~200kg.②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
2.催产和孵化(1)催产时机: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
(2)催产方式①自然产卵型因其投资与规模均较小,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
②人工催产:多见于鱼种场3.管理:(1)自然孵化:每亩池塘放30~50万粒受精卵,应将同一天的卵一齐放入方可保证鱼苗规格整齐。
(2)脱粘孵化:关键是调整水流流速,以鱼卵不下沉而悬浮于水中为度。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影响孵化率的原因主要产卵期天气突变,水质不好,溶氧低,鱼卵被霉菌寄生等,应设法防止其危害。
二、鲤鱼的养殖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两千多年来,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
据说在元代,中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商贸往来密切,波斯人将鲤鱼带回波斯。
鲤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全

鲤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全摘要:鲤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想要从事鱼类养殖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鲤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水质要求、水温管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鲤鱼养殖的技术水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文:一、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是鲤鱼养殖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水源丰富、流动性好且水质优良的水域。
其次,选址要远离污染源、工业区、农药污染区等有害因素,避免水体污染对养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要考虑气候因素,选择温度适宜、日照时间充足的地区,有利于鲤鱼生长发育。
二、水质要求鲤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证养殖水面的PH值在6.5-8.5之间,水温在摄氏18-30度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05mg/L,溶解氧含量高于5mg/L。
为了维持水质的稳定,我们应定期进行换水或增加新鲜水源,避免养殖水质发生恶化,影响鱼类健康。
三、水温管理水温是鲤鱼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我们需注意合理控制水温。
冬季气温下降时,可利用加热设备保持水温,避免鲤鱼冻死;夏季高温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水流、设置遮阳网等,确保水温稳定在适宜范围。
四、饲料选择合理的饲料配方对鲤鱼养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鱼体大小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种类,如鱼饲、虾饲等,以满足其所需的营养成分。
此外,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频次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或不足对鲤鱼造成负担。
五、疾病防治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群健康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
其次,要加强饲料和水质的管理,避免细菌感染或水霉病的发生。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六、其他注意事项养殖场的卫生与维护也是鲤鱼养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养殖场务必保持整洁,饲养设备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同时,合理利用投光灯和报警装置等设备,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养殖安全。
淡水鱼按分布区域分类

淡水鱼按分布区域分类淡水鱼淡水鱼不但能按其盐分浓度分类,还可以按照其分布的区域进行分类,不同地区的淡水鱼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一、黑龙江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图门江、鸭绿江各流域。
区内鱼类主要群系是耐寒种类。
二、西北高原区本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区内主要是高原或山地,所栖息的鱼类均具备特殊的适应条件,如能耐旱耐碱,或能栖居于急流水底,故种类比较少,虽本区各属是各区中最少者,但有些特珠适应生存环境的属,种类特别多,成为优势类群。
例如裂腹鱼亚科约70种,条鳅亚科110种构成本区的特有种类。
三、江河平原区本区为一大平原,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淮河流域和辽河下游,区内除各江河干、支流外,还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大小数千湖泊,因其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主要鱼类的特殊适应特点是,一般的形状是身体侧扁,头尾均尖,略呈纺锤形,胸、腹、臀、尾鳍都很发达。
鲤科的大多数种、属分布在这一区域,如鲤、鲫、鳊、草、青、鲢、鳙、赤眼鳟、鳤、鳡、鯮、鲌、鲹、飘鱼、麦穗鱼、铜鱼、棒花鱼、鳈等。
本区内鲤科鱼类不但种数繁多,且其种的个体产量也很丰富,堪称为鲤科在亚洲的繁殖中心。
四、东洋区本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东部、贵州、福建、台湾等地,区内鱼类多属喜温暖的亚热带、热带鱼类。
本区内生活于高山峻岭河川中鱼类,由于水流湍急,栖居的鱼类多在口部或胸部具有吸盘,以能在急流中生存。
本区以热带性生物的种属繁多为特征。
其鱼类群系组成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各国的情况相似,其代表性种类主要为鲤科的丹亚科、野鲮亚科、鲃亚科,平鳍鳅科,鲇形目的长臀鮠科、锡伯鲇科、芒科、粒鲇科、胡子鲇科、鮡科、鲀头鮠科等。
五、怒澜区本区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所流经的区域,包括西藏南部和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
区内河流均为南北流向,使东洋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水的交流而共存于本区。
譬如野鲮亚科、鳅科的沙鳅属,平鳍鳅科、鲿科、鲶科的鲶属、合鳃目的黄鳝、鳢科的乌鳢等种类与东洋区相同;而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等种类与西北高原区相同,两区鱼类的混杂是本区鱼类区系的特点。
淡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麦瑞加拉鲮

淡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麦瑞加拉鲮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从印度引进我国试养的新品种。
麦鲮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了它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
90年代开始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
麦鲮是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也摄食人工投喂的各种粉状饲料。
成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植物、高等植物、有机碎屑以及麦皮、米糠、豆粉、玉米粉、花生麦等人工饲料。
麦鲮的生长速度比本地的鲮鱼快,当年繁殖的鱼苗一般可养到3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
放养规格5CM 的鱼种,饲养5个月,体重可达400克以上,饲养最大的个体可达3000克以上。
麦鲮属底层鱼类,适应性强,无论是池塘、山塘、水库、江河,都能正常生长,而且耐低氧和抗病力都较强,在同塘混养的鲢鱼出现浮头死亡的情况下,麦鲮可正常生长,养殖成活率高,是池塘混养的优良品种。
麦鲮的抗寒能力显著高于鲮鱼,当冬季水温下降到7℃时,本地鲮鱼就出现死亡,而麦鲮的活动状态仍然正常,麦鲮鱼的临界温度下限为3℃,在粤北的山区正常年景下可自然越冬。
所以,麦鲮是特别适应山区推广养殖的底层鱼类。
- 1 -。
养殖鲤鱼的知识点总结

养殖鲤鱼的知识点总结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生长迅速、饲料适口、生存环境宽容度大等优点,成为了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
养殖鲤鱼不仅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对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养殖鲤鱼的相关知识点。
一、鲤鱼的种类鲤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鱼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草鱼、鲢鱼、鲤鱼、鳙鱼等。
其中,中国鲤鱼主要有四大家族:鲤科、鲢科、鯉科和鲩科。
1. 鲤科:常见品种有鲤鱼、郭公鱼、大头鲺等;2. 鲢科:常见品种有鲢鱼、鲶鱼等;3. 鯉科:常见品种有鲤鱼、鲢鱼等;4. 鲩科:主要品种有鲩鱼。
二、鲤鱼的生活习性1. 养殖鲤鱼首先要了解鲤鱼的生活习性。
鲤鱼是一种淡水性鱼类,适合生长于温暖而富含氧气的水域,特别是在静水、缓流的湖泊、池塘和河流中生存繁殖。
鲤鱼属杂食性鱼类,以动植物性饵料为食,能够吃草和善于自我调节。
2. 鲤鱼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存,适合在水温在15-28摄氏度之间。
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鲤鱼的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慢,疾病易于爆发,因此在养殖鲤鱼时要特别注意维持水温的稳定。
三、鲤鱼的养殖技术1. 基础设施建设:鲤鱼养殖需要合适的养殖池塘或鱼塘来进行,池塘应保持水质清洁,水深适中,光照充足,并且要做好挡风避寒的工作。
此外,还需要合适的养殖设施,如投喂机、桶网等。
2. 种苗的选育:选择质量好、成活率高、疾病少的鲤鱼种苗很关键,要选择来自有保障的养殖基地或养殖户的。
3. 饲料投喂:鲤鱼在养殖期间需要投喂适量的饲料以保证生长健康。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鲤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来控制,杜绝过度投喂。
4. 疾病防治:养殖鲤鱼时,要监测水质,及时清理残饵,避免池塘的过度富营养,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导致鱼病爆发。
5. 养殖周期:鲤鱼一般需要6-8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长大可供销售。
需要在水温较高的季节进行收获,这样可以避免因低温而导致鱼体的厚脂肪堆积。
印度尼西亚渔业简介

印度尼西亚渔业简介信息来源:中国远洋渔业信息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幅员辽阔,地跨赤道,全境东西延伸长达5000多公里,约占地球赤道长度的八分之一,南北距离近2000公里,陆地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是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印度尼西亚海岸线蜿蜒曲折,长约8.1万公里,海域广阔,海域面积580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31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27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而居第三位。
全国岛屿众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口居住的6000多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
根据划分,全境岛屿划为四大部分,即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西伊里安群岛。
岛屿分布较分散,岛屿之间形成了许多海峡和内海,如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通道的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等;内海除爪哇海(平均水深50米)以及伊里安查亚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阿拉弗拉海(水深在200米内)为浅海外,其他海域多为深海,其中,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和西南群岛之间的班达海是世界著名的深海,最深处达7000米以上。
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印度洋一侧的海域,也是深水海域,爪哇海沟就是其中之一,海中广布着大量珊瑚礁,以望加锡海峡中的巽他堡礁为最大。
由于地跨赤道,终年炎热多雨,雨量充沛,气温均衡,年平均气温为25-27℃。
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全年分旱季和雨季,旱季为4-9月,雨季为10月至翌年3月。
海区表层流属风海流,表层水温周年基本保持在24-29℃。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许多鱼类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产卵季节长等的特点。
内陆有为数众多的淡水塘、咸淡水塘、稻田和湖泊山川,为发展鱼类养殖创造了条件。
二、海洋渔业资源及其评估潜力(一)渔业资源印度尼西亚岛屿周围有富饶的渔场,可供捕捞作业的面积580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生物资源属热带区系。
鲤鱼总结篇

鲤鱼总结篇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
它们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中,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
本文将对鲤鱼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养殖技术进行综述。
分类鲤鱼属于鲤科,科学名称为Cyprinidae。
该科下还有许多其他鱼类,如鳙鱼、草鱼等。
鲤鱼属于辐鳍鱼纲,硬骨鱼亚纲,鲤形目。
它们通常具有侧扁的身体和硬质的鳞片。
生态习性鲤鱼是群居鱼类,通常成群结队活动。
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尤其喜欢吃水生植物的叶子和茎。
鲤鱼在水中的活动范围广泛,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都有它们的踪迹。
鲤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水温和水质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生存。
它们能忍受较低的氧气浓度,并能适应酸碱度较高或较低的水域。
繁殖方式鲤鱼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在自然环境中,鲤鱼的繁殖主要依靠产卵。
通常,在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春季,母鱼会选择合适的场所产卵,如河流的砂质河床或草坪下的泥土中。
一般情况下,一条成熟的鲤鱼可以产卵数千个。
受精后,卵会在水中孵化成为鱼苗。
人工繁殖对于鲤鱼的人工繁殖,一般采用制造人工产卵场来进行。
在人工产卵场中,会给予鲤鱼适宜的水温和饲料,以促进其繁殖。
当鱼苗孵化出来后,会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保持水质清洁、给予合适的饵料等。
人工繁殖可以控制鱼苗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可以提高出苗率。
因此,在鲤鱼的养殖中,人工繁殖一直被广泛采用。
养殖技术鲤鱼的养殖技术在近几十年有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水域选择选择水质适宜、水量充足的养殖水域非常重要。
通常,鲤鱼的养殖可以选择池塘、湖泊或河流等水域。
同时,要注意水域的稳定性和水质的监测。
饲料管理鲤鱼的饲料主要包括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
人工饲料的选择要注意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
天然饲料可以包括水生植物、小型动物等。
同时,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疾病预防鲤鱼的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鱼类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养殖新品种:苏丹鱼的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养殖新品种:苏丹鱼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苏丹鱼,又名皇帝鱼,属于鲤科鱼类。
苏丹鱼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是马来西亚身价第二高的食用河鱼。
其肉质嫩滑,味道清甜,特别是鱼鳞松脆。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新品种:苏丹鱼的养殖技术。
外形特征:原种苏丹鱼的身形狭长,体呈珍珠白色,有须,鳞片大而紧致,背部鳞片呈淺金黄色,腹部鳞片雪白,鱼的鳍条偶带少许金黄色,印尼种鱼的尾部则带红色。
生长特性:苏丹鱼为杂食性鱼类,易饲养。
适宜的生长水温是12~30℃,最适pH值6.0~7.2。
5厘米长的鱼苗养殖4个月左右就可达到0.5公斤。
成鱼体长为40~50厘米,最大单尾体重可达10多公斤。
养殖情况:苏丹鱼可食用,也可用于观赏。
目前在马来西亚还没有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的记录,市场消费以野生鱼为主。
我国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曾于2001年尝试引进该养殖品种,并于2004年经人工繁育获得少量鱼苗,但并未能大规模推广养殖。
日前,苏丹鱼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有部分养殖并获得成功,亲鱼可开展人工繁育。
据了解,目前苏丹鱼在广东的养殖成本与普通鲤鱼的养殖成本相近。
在马来西亚,苏丹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领域仍是一片空白,主要以野生为主,近年来过度捕捞已经导致野生资源稀缺。
这条来自马来西亚的国宝鱼若能引进中国广泛养殖,将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据了解,早年中国曾尝试着手苏丹亲鱼的选育及苗种培育工作。
2001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苏丹鱼苗,并于2004年将其培育成亲鱼且成功繁育出极少量鱼苗,但是遗憾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
在2010年,佛山标记鱼苗场负责人伍剑标从马来西亚引进了3000尾亲本尝试繁育苏丹鱼苗。
并于2022年10月第一次孵化成功,最后育成3400尾规格为5cm的苏丹鱼苗。
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关于苏丹鱼的养殖和育种资料,只能由鱼苗场的技术团队和马来西亚育种专家一起探讨摸索,5年间他们经历了过百次孵化失败,最后终于摸清了苏丹鱼的生活习性并取得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主要鲤科鱼的养殖情况图: 露斯塔野鲮,在印度称为南亚野鲮,在中国称为泰国野鲮。
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高产和繁殖力强,抗寒能力较中国鲮鱼强等优点。
图: 喀拉鲃图: 印度鲮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商业化养殖地在印度及印尼次大陆。
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被认为是印度的3个主要鲤鱼品种。
一些可以生长到相当大小的中等体型和小体型的鲤鱼品种也在淡水里养殖。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通常采用“混合养殖”,而不是单一养殖。
混合养殖系统的原则是利用不同营养级的所有可利用的天然食物资源,以达到单位水体面积最大的产量。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不仅在印度养殖,在整个印尼次大陆中也有养殖,特别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和其他邻接国家。
印度的鲤鱼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大部分养殖的鲤鱼在国内市场被销售。
近些年来,鲤鱼的鱼片、碎鱼肉糜和其他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被出口到中东国家。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最近鲤鱼的产量才出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鱼产量统计报告中。
在过去几年中,印度的鲤鱼产量已经取得实质性的增长。
其产量仅次于中国,在世界列第2位。
虽然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传统上养殖在淡水池塘中,但在逐渐适应咸水环境(达到1.5%盐度)之后,将这些品种养殖在半咸水池塘里(养殖对虾的池塘)最近取得成功。
除了养殖实践,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营养需要、饲料和饲养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一、营养需要(一)蛋白质和氨基酸最佳的日粮蛋白需要量受日粮蛋白营养价值和非蛋白质能量水平的影响。
当日粮中含有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可被利用的能量来源充足时,吸收的蛋白质大部分被用于蛋白质合成。
成年的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生长和生存需要30%日粮蛋白。
这些鲤鱼的仔鱼和稚鱼为了达到更好的生长表现,分别需要35%和40%日粮蛋白。
喀拉鲃鱼苗为了达到最佳的生长和生存需要38.5%日粮蛋白。
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像其他动物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蛋白质需要量,但需要一个由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的均衡日粮。
鲤鱼所需氨基酸的性质和数量可以通过生长试验测定,将其他必需氨基酸保持在需要水平上,同时饲喂不同水平的被测氨基酸。
其氨基酸需要量也可以使用碳14(14C)标记的同位素估测。
胴体(身体)的氨基酸的组成只能给出需要量的粗略估计值,但可以作为日粮氨基酸需要量缺乏的信息。
鲤鱼氨基酸日粮需要量的研究表明,它们需要与其他商业有鳍鱼类相同的全部十种必需氨基酸(EAA)。
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对全部十种氨基酸的日粮需要量分别被列在表.1、表.2和表.3。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中胱氨酸替代蛋氨酸的效率约为50%。
表.1 喀拉鲃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日粮蛋白)氨基酸仔鱼稚鱼/成鱼精氨酸 4.80* 5.63+组氨酸 2.45* 2.38+异亮氨酸 2.35* 2.75+亮氨酸 3.70* 4.38+赖氨酸 6.23* 6.86#蛋氨酸 3.55* 3.00+苯丙氨酸 3.70* 4.50+苏氨酸 4.95* 4.50+色氨酸0.95* 1.03§缬氨酸 3.55* 3.60+表.2 南亚野鲮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氨基酸%日粮%日粮蛋白精氨酸 2.30 5.75组氨酸0.90 2.25异亮氨酸 1.20 3.00亮氨酸 1.85 4.63赖氨酸 2.27 5.58蛋氨酸* 1.15 2.88苯丙氨酸+ 1.60 4.00苏氨酸 1.71 4.28色氨酸0.45 1.13缬氨酸 1.50 3.75表.3 印度鲮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氨基酸%日粮%日粮蛋白精氨酸 2.10 5.25组氨酸0.85 2.13异亮氨酸 1.10 2.75亮氨酸 1.70 4.25赖氨酸 2.35 5.88蛋氨酸 1.27 3.18苯丙氨酸 1.60 4.00苏氨酸 1.65 4.13色氨酸0.43 1.08缬氨酸 1.40 3.50 (二)脂类和脂肪酸脂类或脂肪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更进一步讲,脂类可以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脂肪酸和磷脂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总的脂类需要量是日粮的7%~8%。
年轻鱼比成年鱼需要相对多的脂肪和蛋白质。
所有3个印度主要鲤鱼品种饲喂含1% n-3脂肪酸和1% n-6脂肪酸的日粮,都可以生长良好。
这些鲤鱼身体成分中含有与n-6脂肪酸一样高比例的n-3脂肪酸。
关于它们对日粮脂肪酸需要量方面的研究有限。
(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鲤鱼最低成本的养分,也是一个比较廉价的能量来源。
作为杂食动物,印度主要鲤鱼品种容易消化日粮中相当数量的碳水化合物。
这些鲤鱼生长的最适宜碳水化合物日粮水平是22%~30%。
当日粮碳水化合物水平超过35%时,鲤鱼发育迟缓,并且饲料转化率降低。
淀粉和糊精很容易被这些鲤鱼利用。
在实践日粮中,使用小麦粉、木薯粉和米粉作为日粮组成中碳水化合物的低成本来源。
这些原料也被当作日粮中天然的粘合剂。
当日粮中可利用的蛋白质的量不足时,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约一些蛋白质。
鲤鱼日粮中缺少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导致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
(四)维生素和矿物质硫胺素被认为是一些淡水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必需维生素。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日粮硫胺素需要量问题未被研究。
但是,一般认为8 ~12mg/kg日粮硫胺素水平可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鲤鱼的日粮需要。
在商品日粮中采用较高的硫胺素水平,是因为考虑到在日粮加工和储藏期间的流失和预期的损失问题。
核黄素对这些鲤鱼品种是必需的。
核黄素的缺乏导致鳍糜烂、食欲减退、身体颜色褪色和白内障。
它们的核黄素日粮需要量约为6 ~8mg/kg。
因为核黄素是水溶性的,而且可能由于淋洗而损失,所以在商品日粮中采用10mg/kg或更高的浓度。
一般认为3个印度主要鲤鱼品种正常的生长和生存需要10 ~12mg/kg日粮的烟酸,泛酸日粮需要量约为9 ~11mg/kg。
由于维生素C的不稳定特性和流失问题,在鲤鱼日粮中推荐使用其稳定形式,诸如抗坏血酸-2-磷酸盐或抗坏血酸-2-硫酸盐。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抗坏血酸日粮需要量方面的研究有限;300mg/kg日粮抗坏血酸水平似乎可以满足南亚野鲮和印度鲮的幼鱼和鱼苗的生长和生存,南亚野鲮和印度鲮采食维生素C达到1000mg/kg,均引起组织中维生素C水平升高。
维生素C可以提高对南亚野鲮和印度鲮的抗病性。
据报道,南亚野鲮饲喂600mg/kg日粮维生素C、印度鲮饲喂1000mg/kg日粮维生素C可以获得最低的死亡率(Sobana,1997)。
与添加抗坏血酸的日粮比较,不添加抗坏血酸的日粮不会导致南亚野鲮出现缺乏征状、死亡率或生长表现的显著变化(Hasan等,1993)。
总体上讲,100 ~150mg/kg日粮抗坏血酸水平可以满足这些鲤鱼品种成年鱼的正常生长。
抗坏血酸缺乏导致印度鲮食欲减退、生长不良、死亡率升高、鳍糜烂、颜色不正常、脊柱弯曲,导致这些鲤鱼品种皮肤出血、小红细胞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吡哆醇缺乏引起这些品种鲤鱼采食降低、水肿、神经病变、食欲减退、应激性增高和迅速喘息。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推荐的日粮吡哆醇水平为6~8mg/kg。
它们的维生素B12的日粮需要量未被测定,而推荐量是0.01 ~0.02mg/kg。
它们对肌醇日粮需要量为300~350mg/kg。
满足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生物素日粮需要量是5~8mg/kg。
它们的叶酸日粮需要量约为0.5~1mg/kg,胆碱日粮需要量为500~600mg/kg。
维生素A缺乏引起鲤鱼眼睛晶状体移位和角膜变薄、生长不良、眼球突出、褪色。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维生素A的日粮需要量约为1500 IU。
维生素D缺乏导致包括鲤鱼在内的有鳍鱼降低生长表现和肌肉痉挛。
维生素D在调节钙和磷等矿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鲤鱼品种的维生素D需要量未被研究;但推荐采用的日粮水平为400~500 IU。
它们的维生素E日粮需要量约为40~50 mg/kg,维生素K日粮需要量约为5~10 mg/kg。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钙的日粮需要量未被研究,但是推荐采用的日粮水平为4000~5000mg/kg。
鲤鱼未发现钙缺乏。
磷缺乏造成鲤鱼饲料转化率降低、食欲减退、骨矿化作用不良、骨骼变形、头颅变形和其他病变。
满足这些鲤鱼品种的磷的日粮需要量为5000~6000mg/kg,镁的日粮需要量是500mg/kg,而铜的日粮需要量是3~4mg/kg。
氯化钴按0.1mg/kg的形式添加到日粮中,可提高鱼苗塘中印度的主要鲤鱼品种鱼苗的生长率和生存率。
这些鲤鱼品种其他矿物质的日粮需要量未见报道。
二、饲养管理补饲对于提高池塘中鲤鱼鱼苗的生产性能是必要的。
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平均生存率在早期阶段是相当低的(从卵到仔鱼约为30%),从仔鱼到稚鱼约为50%。
死亡率升高是由于缺乏充足营养的均衡日粮,以及不良的管理技术。
小规模和偏远地区的养殖者饲喂这些鲤鱼使用传统或常规的日粮。
这种日粮是稻糠和豆饼按重量等比例的混合物,一般含25%~28%粗蛋白。
日粮的通常做法是,豆饼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以未煮过的形式与稻糠混合制成生面团饲喂,每日2次按10%~20%的生物量在鱼苗塘中投喂。
然而,这种类型的日粮不是营养均衡的日粮。
与1970年以前使用的日粮相比,混合多种成分的鲤鱼稚鱼和成鱼的全价日粮被发展起来(表.4)。
为鲤鱼配制混有鱼粉蛋白质含量为30%的颗粒饲料,与传统的稻糠和豆饼混合物相比,可提高50%的产量。
当饲喂含有蚕蛹、对虾废弃物或鱼粉的颗粒饲料,鲤鱼生长良好。
以含蚕蛹的日粮饲喂喀拉鲃和鲤鱼,获得了较高的生长表现。
干燥的浮萍粉和卷心菜叶混合在日粮中饲喂鲤鱼,饲喂效果低于完全日粮。
在印度主要鲤鱼品种的实验性日粮中使用芋叶粉和鱼青贮饲料部分地替代鱼粉。
与鱼粉为基础的日粮比,蚕的排泄物、屠宰场下脚料、大豆粉和虾蛄粉替代鱼粉,可以获得提高25%或更高的生长表现。
使用蚯蚓粉、人造奶油、沙丁鱼油和肉桂叶粉配制的日粮提高了这些鲤鱼品种的生长率和生存率。
以星藤壶亚属、树蛰虫属和鼠尾草属3种浮游水草的草粉作为低成本原料部分替代鲤鱼日粮中的鱼粉,结果表明树蛰虫属为基础的日粮优于另外2种水草配制的日粮。
表.4 在印度可用来作为鲤鱼日粮的重要日粮原料原料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稻糠12.6 14.5 17.3 7.5 n/a n/a 稻米(破碎)10.1 12.6 11.3 19.3 10.2 36.5脱脂稻糠7.2 12.1 1.3 15.2 23.8 40.4小麦麸12.3 15.8 4.3 8.7 n/a n/a小麦(破碎)9.0 11.5 1.9 4.0 0.2 73.4小麦粉12.6 14.5 3.7 2.7 2.3 64.2花生饼10.0 42.0 7.3 13.0 2.5 25.2向日葵萃取物8.0 31.0 2.1 18.4 1.5 39.0大豆粉11.8 46.3 1.3 5.0 n/a n/a油菜籽饼11.0 35.9 0.9 13.2 6.9 32.1芝麻饼8.3 41.9 9.2 6.2 14.8 19.6芥末饼8.5 30.8 9.3 6.2 10.3 34.9棉籽饼7.0 37.0 6.7 13.0 1.0 35.3芝麻饼9.0 34.0 7.8 7.9 3.1 38.2皂角萃取物7.0 35.0 2.0 19.0 3.5 33.5椰肉饼12.0 22.0 6.5 12.2 5.2 42.1玉米面13.5 9.5 4.0 4.0 1.5 67.5玉米10.4 4.6 7.8 3.5 1.0 72.7高粱10.0 9.0 2.8 3.0 0.1 75.1螺旋藻8.7 50.5 1.0 2.1 11.0 26.7木薯粉11.5 3.1 2.3 2.0 2.3 78.8咖啡萃取物 2.3 14.0 1.2 20.8 8.2 43.5n/a:不适用5~10mm大小的喀拉鲃、南亚野鲮和印度鲮鱼苗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食,而10~20mm的鱼苗以原生动物和其他较小的浮游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