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原鲤仔鱼开口饵料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研究

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研究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 期
动物 科学
岩 原 鲤 池塘 育 种技 术 研 究
袁锡 立
( 重庆市万州 I 区 水产 研 究所 。 重庆 4 0 4 1 2 Nhomakorabea0 )
摘 要 为给 岩原 鲤 的 商品 鱼进行 规 模化 成 鱼养 殖提 供 充足 的优 质 鱼种 , 结合 生产 实践研 究岩原 鲤 的池塘 育 种 方法 。 采 用 不 同的 养 殖 密度 ( 1 2 0万 、 1 5 0 ̄ , / h m ) 和 不 同的饲料 配 方( 饲料 蛋 白含 量分 别为 3 4 - 3 %和 3 8 . 5 %) 养殖相 同规 格 的岩 原鲤 鱼 种。 结果表 明 : 选择 3 c m的 岩 原鲤 鱼种 , 投喂 蛋 白含量 3 8 - 5 %的饵料 经过 1 O个 月的养 殖全 长 - - 3 - 2 1 3 . 5 e m, 平均成 活 率达到 9 1 . 2 5 %, 经济 效益较 好 。 关键 词 岩原 鲤 ; 池塘; 育种技 术 ; 养殖 密度 ; 饲料 配 方 中 圈分 类号 ¥ 9 6 2 . 3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0 1 — 0 2 7 7 — 0 1
t h e p o n d b r e e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P r o c y p r i s r a b a u d i w 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u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b r e e d i n g d e n s i t y ( 1 . 2 a n d 1 . 5 mi l l i o n / h m )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f e e d f o r mu l a ( p r o t e i n c o n t e n t s ff o e e d we r e 3 4 _ 3 %a n d 3 8 . 5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b r e e d t h e P r o c y p r i s r a b a u d i i f n g e r l i n g ha t t w i t h s a l T l e s p e c i i f c a t i o n s . T h e r e s u l t s

4种开口饵料对似■仔鱼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4种开口饵料对似■仔鱼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陈 斌,钟全福,樊海平,等.4种开口饵料对似量≥1900IU/kg,维生素E含量≥240IU/kg,维生素C含量≥59mg/kg。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定分为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蛋黄和人工微粒饲料4种不同开口饵料投喂组,每组3个平行。

试验容器为60cm×50cm×50cm的玻璃水簇箱,水位40cm。

取同批次4日龄仔鱼,每箱随机放养400尾。

每天于08:00和17:00各投喂1次,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投喂组每次投喂密度达8~10个/mL水体,蛋黄和人工微粒饲料投喂组每次的投喂量为仔鱼体质量的10%。

每次投喂后2.0h进行吸污换水,每次换水1/4,并观察仔鱼行为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记录各组仔鱼死亡情况。

试验期间适量充气增氧,维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0mg/L以上,水温为20~23℃,水体pH值为6.8。

1.3 数据测定与统计分析试验开始后隔天分别对每个平行试验组随机抽取10尾仔鱼,测量全长;试验结束时,每个平行试验组随机抽取10尾仔鱼,测量体质量;试验开始后的5、10、15、20d统计各平行试验组的仔鱼死亡数量,计算成活率;仔鱼开口摄食率的测定参照林贞贤等的方法[16],在投喂24、48h后每平行试验组随机抽取20尾仔鱼,在生物显微镜下逐尾检查仔鱼胃肠道内是否有食饵,计算开口摄食率、成活率、平均日增全长、全长平均增长率和全长特定增长率的计算参照曹振东等[17]、Ruyer等[18]和施兆鸿等[19]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成活率=终尾数/初尾数×100%; 平均日增全长(mm/d)=(终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试验天数; 全长平均增长率=(终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初平均全长×100%; 全长特定增长率(SGRL,%/d)=(lnLt2-lnLt1)×100%÷(t2-t1)。

式中:Lt2和Lt1分别表示发育至时间t2和t1时的全长。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试验结果采用SPSS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s进行多重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估算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生长模型参数A、B、k的最优估计值,根据拟合度(R2)评价生长模型[17-19],各生长曲线模型及参数计算公式见表1。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作者简介李萍(1981-),女,陕西渭南人,硕士,助教,从事动物形态和发育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7-08-31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又名岩鲤巴、岩鲤,属鲤亚科原鲤属,是一种栖居于江河岩穴石缝间的大中型底层珍稀名贵鱼类。

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境内的江河中。

该鱼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养殖前景。

但现存数量极少,濒于灭绝,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

关于岩原鲤的研究,已经有了形态分类、生物学、人工繁殖、鱼病等方面的报道[2-5]。

有关其早期生活史的资料极为有限,尤其是早期行为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笔者对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其自然种群的保护和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试验岩原鲤为人工繁殖所得,将同一天出膜的初孵仔鱼600尾放于50cm ×45cm ×35cm 的水族箱内暂养并观察。

仔鱼开口饵料投喂丰年虫,初期投喂打成浆的水蚯蚓,辅以从培育池中捞取的浮游动物(轮虫等),后期仔幼鱼投喂水蚯蚓并添加人工配合饵料。

水族箱中每天早、晚各投饵1次。

投饵量为幼鱼体重的5%~10%。

所用水源为经曝气2d 以上的自来水。

水族箱采用循环水过滤,同时每天换1次水(占箱体水量的1/3~1/2)并吸污,试验期间不加热,水温保持在21~25℃,溶氧量平均为8.2mg/L ,24h 不间断充氧。

试验设计参照文献[6],将出膜当日的仔鱼定为0日龄,以后依次类推。

2结果与分析2.1趋避光性初孵仔鱼并无明显的趋避光性,光线强弱处均有分布;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趋光性;9~11日龄停留在光线较强一侧数量显著(90%);22日龄以后又呈现负趋光性,躲避于缸内石块间光线较弱处,远离强光区。

2.2底质的选择性初孵仔鱼无明显的底质选择性;5日龄后多分布于白色底质上;22日龄后黑白底质均有分布,但以黑色底质居多,白色底质上仅在其索饵时作短暂的停留,大多数时间仍在黑色底质上。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杜强; 王艳艳; 曾圣; 赵飞; 刘伟; 周洲; 胡世然【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清水江鲤鱼;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作者】杜强; 王艳艳; 曾圣; 赵飞; 刘伟; 周洲; 胡世然【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25; 黔东南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凯里 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开口饵料是影响鱼类孵化初期存活率和生长率波动的最主要因素(Nataliadejesus,2011)。

由于早期阶段鱼类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此时幼鱼发育所需的营养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随着仔鱼卵黄囊变小,其口腔和肛门与外界逐渐连通,并开始少量摄食。

有研究证明,鱼类开口初期选择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的开口饵料能有效地改善规模化苗种培育效果(张涛等,2009)。

另外,孵化鱼仔在开口摄食前已经能分泌多种消化酶,但活性相对较差,不能有效利用配合饲料,而部分生物饵料可为仔鱼提供外源性消化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鱼的消化能力进而促进生长(Dabrowski,1984)。

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分布于长江水系。

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及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导致清水江野生鲤资源日益减少。

目前有关清水江鲤鱼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其生物学、种群遗传学和外部形态性状等方面(刘念等,2017;周洲等2017;胡世然等,2014;向燕等,2013)。

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水产养殖常用开口饵料,研究其对清水江鲤鱼仔鱼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期为清水江鲤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用鱼试验用鱼源于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选用同一批人工孵化苗种作为研究对象[体长(1.21±0.01)cm,体重(0.6209±0.0073)g]。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贺红川(重庆市合川区三江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学校401520)摘要:通过2001-2007七年来对岩原鲤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自养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基本探明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

在水温19.5℃~26.0℃时,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可达到较好催产效果。

其正常受精率都在70%以上,孵化率在50%以上。

七年共获得水花鱼苗44.097万尾。

关键词:岩原鲤、人工繁殖、亲鱼饲养、方法与规律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

俗称:岩鲤、黑鲤、岩鲤鲃、墨鲤、水子、鬼头鱼。

它是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特有的正在开发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喜欢栖息在江河水流较缓、底质多岩石的水体底层,经常出没于岩石之间。

它肉质细嫩,性成熟较早,具显著的杂食性。

但长期以来,所消耗的岩原鲤都来源于对江河野生鱼的捕捞,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其江河野生岩原鲤资源已日益枯竭,已成为濒危鱼类,被重庆市列为二类保护动物。

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和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岩原鲤的驯养研究、人工繁殖研究和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研究。

现已取得基本成功。

为了推动该鱼的生产养殖,现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亲本的选留和培育。

1、1、1天然捕捞亲鱼的选择与暂养2001年~2005年我们先后从嘉陵江、渠江二条江的江段中,渔民在2~6月捕捞的年龄在3~4龄以上,体重在0.5kg/每尾以上的,体质健状,损伤较小的个体中选择成熟亲鱼,雌、雄比按1:1的比例。

(因为该鱼最小成熟年龄为雄性2龄,雌性3龄;4龄个体全部达到性成熟。

产卵期在2~6月,产卵期在不同江河中有所不同。

)进行短暂的暂养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暂养时,保持较好的水质环境,投饲一定数量的水蚯蚓和螺类,繁殖试验后进行再后备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专池培育。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c vrs a n a eb t m, e sii h n e o e kt s o g s mmigmo e h n e o p o wi rt fs- trlC n ls n oe, w m e r h ot sn ivt c a g df m w a o t n, wi n d s a g df m o r mme o ats t lo cui 】 t o t y r r c r s a o T es d a rvd db s aa o ecn e ain n trl rcp  ̄rb u i T h n ) o uaina dteu fligo rf i re ig h t y dpo ie ai d t rh o sr t aua o) r a a d fc a g p p lt n nodn f t ca b edn 。 u h c f t v o P o h ai l i
tmp r tr S2 ~2 e e au ei 1 5℃ , d o e v d tep eee c f ih b tta d c v r s mmigd sa c b v h o tm。 e st i 。s mmi g weha bs re h r frn eo g t br ha ia n o e , wi n itn ea o e teb to s n ii t wi vy n
李萍l , 庹云2 ( 南 学 昌 区 产 ,庆44; 春 院 命 学 资 环 学 ,西 春3o) 1 大 荣 校 水 系重 o62 学 生 科 与 源 境 院江 宜 3o 、 西 2o. 宜 6o
摘要 [ 目的 ] 究 岩原 鲤 [ c r ad ( cag ] 探 r a u i Thn) 的早 期 行为 习性 。方 法 ] 温 2 ~ 5℃时 , 出膜 岩 原 鲤 0 9 4  ̄ 的摄 b [ 水 12 对 ~0 - d 3 ̄鱼 食 、 泳方 式 、 避 光性 、 穴 隐蔽性 、 留的 水层 、 界刺 激 的敏 感性 、 白底 质 的 选择性 及 聚 群性 进行 观 察 。结 果 ]出膜 5 6d 游 趋 洞 停 外 黑 [ : - 仔 鱼开 始摄 食 ; 鱼游 泳方 式 的改 变 为在 早期 多静 卧极 少运 动 , 仔 到游 速较 缓做 直 线 向前运 动 , 为 巡游 , 后到 快 速 的疾 游 ; 鱼 的趋 转 最 仔 避 光性 则 由早期 对 光 亮度 不 敏 感 , 到趋 光 以及 晚期 的避 光 性 ; 主要 停 留于 水体 底 层 ; 喜好 洞 穴隐 蔽 ; 对外 界 刺激 的反 应逐 渐 由弱 至 强 ; 黑 白底质 的选择 性 则经 历 了不 明显 到 明显 的过 程 ; 对 聚群 性 由开始 分散 活 动到 偶 尔 少数 个体 成群 运 动转 为 群 体活 动 。结 论 ] [ 该 研 究为 岩原 鲤 自然种 群 的保 护 和 开展人 工 养殖提 供 了基 础 资料 。 摄食 量很 少 , 解 决 其适 口的人 工饲 料是 尚需解 决 的 的重要 问 但 如何 题 , 进一 步研 究 。 有待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作者:冉孟斌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优质商品鱼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岩原鲤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岩原鲤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的要求已非常突出。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岩原鲤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使用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不同的饲料配对,探索出更高产量和更优品质的养殖模式。

基于此,本文对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岩原鲤池塘养殖岩原鲤属于鲤鱼科目的,也被称为是岩鲤或者是墨鲤。

一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或者支流地带中,是一种以栖息在岩石裂缝中生长的一种底层鱼类,一般在嘉陵江或者金沙河中的分布比较多,当前岩原鲤已经成为四川等省份的有名的鱼类。

岩原鲤的特点是肉质白嫩,口感佳,因此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本文主要对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进行分析。

一、岩原鲤池塘养殖的基本情况分析(一)育种实验基本情况岩原鲤的养殖池塘选择在重庆市万州区兴海农业有限公司兴海园区内,面积大约为0.45平方千米,池塘的形状是长方形,阳光比较充足,并且通风性和水源也比较充足,对于实验灌溉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池塘水深能保持在1.8米左右的池塘养殖,水质清新。

在岩原鲤实验中,使用自行培育的寸片鱼种。

所选择的饲料也是岩原鲤适用的饲料,能够添加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的总量基本超过了40%,可以保障岩原鲤的生长需求。

(二)育种实验设计在育种实验的过程中,一共有两种办法,使用两个岩原鲤养殖池进行养殖。

也使用两种不同的饲料。

第一种,也就是一号岩原鲤养殖池中,面积是0.22平方千米,鱼种规格是三cm每尾,养殖的密度12万尾/平方千米,使用的饲料是40%的鱼粉+20%豆饼+10%菜饼+5%米糠+次粉19%+麸皮4%+粗蛋白38%;第二号岩原鲤养殖池面积在0.23平方千米,鱼种规格也是三cm每尾,养殖的密度15万尾/平方千米,配方饲料使用的是30%鱼粉+18%豆饼+12%菜饼+10%米糠+次粉20%+麸皮9%+粗蛋白33%.二、岩原鲤养殖方法的研究(一)鱼种的放养鱼种放养前池塘使用每平方千米15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经过阳光的暴晒毒性消失以后再进行灌水,池塘水深1.5米,以备使用,并且配备2kw增氧机器,每一个池塘中都放入100尾500克的白鲢鱼,让其发挥调解水质的作用。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 )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清水江鲤鱼仔鱼28d 。

结果显示: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试验鲤鱼特定生长率变化,发现投喂红线虫和丰年虫能保证清水江鲤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且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71±1.59)%、(94.25±1.83)%;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在试验期间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为(76.46±1.92)%。

综述,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清水江鲤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关键词]清水江鲤鱼;仔鱼;开口饵料;生长[中图分类号]S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19)19-0075-05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杜强1,王艳艳1,曾圣1,赵飞1,刘伟1,周洲1,胡世然2(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黔东南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凯里556000)DOI :10.15906/11-2975/s.20191917基金项目: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9CARS -46-49);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8-011);贵州省科学技术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 字[2015]7071号);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LH 字[2014]7696号)开口饵料是影响鱼类孵化初期存活率和生长率波动的最主要因素(Nataliadejesus ,2011)。

由于早期阶段鱼类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此时幼鱼发育所需的营养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随着仔鱼卵黄囊变小,其口腔和肛门与外界逐渐连通,并开始少量摄食。

有研究证明,鱼类开口初期选择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的开口饵料能有效地改善规模化苗种培育效果(张涛等,20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9 。 C,溶氧 >5 0 克/ 。采 用微 流 水 养 殖 方 .毫 升
式 ,抚 育桶 出水 口用 1 0目的过滤 筛绢包裹 ,防止活 2 饵逃逸 ,同时及时排污 以保持水交换通畅 。
3 试 验 设 计 .
重顺序为①组 <⑥组 <④组 <②组 <⑤ 组<⑧ 组,统
计结果显示 :①组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③组 显著 高于
试验设 计 6 处理组 ,分 别为① 组:蛋黄组 ;② 个 组 :轮虫组 ;③组 :轮虫 +蛋黄 组;④ 组:轮 虫+豆 浆组 ;⑤组 :丰年虫 +蚩黄组 ;⑥组 :丰年虫 +豆浆 组 。每 同投喂两次 ,投喂量控制 如下 :轮 虫投 喂量保 持抚 育桶 中轮 虫量为 5 毫 升 ;丰年 虫投 喂量保持 个/ 抚育桶中丰年虫量为 5 毫 升;蛋黄投 喂量为 5 个/ 万尾
I_匦 童雹
。 旦塑 夔 j 旦 坚
岩 原 鲤 [r cp i a a d (ca g ] 属 鲤 形 P o yr s r b u iT h n ) 隶 目、鲤科 、鲤亚科 、原鲤属 ,俗称岩鲤 、黑鲤鱼 、墨 鲤 。岩 原鲤是长江 上游干 、支流特有 名贵经济鱼类 , 在库 区素有 “ 岩、二鳊 、三青波 ”之说 。近 年来, 一 其野生资源量 日益减少 ,现 已列为 国家 易危物种 ,为 了保护 、开发这一名特鱼类 ,部分科研 院所陆续开展 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 。岩原鲤仔鱼的 开 口摄食阶段是其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 ,开 口饵料是 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 。但 目前岩原鲤 仔鱼开 口饵料鲜 见报道 ,本文通过 比较 投喂 6 种不同 开 口饵料 组合对岩 原鲤仔鱼 的成活率和 生长 的影响 , 旨在确定适 宜的开 口饵料 ,以期为岩原鲤的苗种培育
提 供 理 论指 导和 参 考 。

5数 据 分 析 方 法 .
试验数据采用 E ol x e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 。
二 、试 验 结 果
1 不同开 口饵料对岩原鲤仔 鱼成 活率的影响 . 在 试验 过程 中 ,投 喂蛋 黄处 理组在 第 1 天 开始 2 出现萎瘪病 ,发病率大 于 9% 0 ,并 陆续 出现死亡 。试 验 结束 时投 喂蛋 黄处 理组 仔鱼 的成 活率 最低 ,仅 为
其他各组 ,②组 、⑤组差异不显著 ,② 组、④组 、⑥
组差异不显著 。
表 1 不同 开 口饵 料 对岩原 鲤仔 鱼生 长 的影 响
鱼 苗投 喂~ 个蛋黄 ;豆浆投 喂量为按 l 一 千克黄豆磨成
2 千克 豆浆投 喂 ( 0 豆浆 需 要煮沸 冷却 后再投 喂) 。试
验 时 间为 2 天 。 0 4观 察 和 测 定 方 法 .

材 水 电站珍 稀特有鱼类增 值 放流 站人 工 繁殖 的 同一批岩 原鲤 优质 苗 为试验 对 象 ,即群体色素相 同、身 体清洁 、游动活泼 的仔鱼 。
2 试 验 条 件 .
鱼平均全长依次 为③组 >⑤组 >②组 >④组 >⑥组 > ①组 ,统计结果表 明:③组 显著 高于其他各组 ,①组 显著 低于其他 各组 ,② 组 、④ 组、⑤组差 异不显著 ,
④组 、⑥组差异不显著 。 体质 量大小也 是反应仔 鱼生长 的关键 指标之一 。 在本 试验 中 ,试验 第 2 天 时各组 岩原 鲤仔鱼 - 体 0 V 均
试验 鱼随机 分成 6 ,每组 4 0 ,养 殖于直径 组 0尾 10 0 厘米 、深 8 厘米的圆形抚育桶 内,养殖水 体水温 0
进 小龙 虾 均衡 生 长 。
1根据 淡水 小龙虾 不 同生长发 育 阶段对 营养的需 .
求 ,合理 搭配饲 料 小 龙虾处在 稚虾 和虾种 阶段 时,
灵 活调 整投 饲 量
3按 照天 气 、水质 以及 小龙虾 的活动吃 食情 况 , . 在 水温 2  ̄3 ℃ 、水质 状况 良好 0 2
(9 2 % 。总体来讲 ,除蛋黄试验 组外 ,其余各试 验 7.5) 组仔鱼 的成活率均较高 ,成活率大于 7 .0 。 9 0 % 2 不 同开 口饵料对岩原鲤仔鱼生长 的影响 . 全长是反应仔鱼 生长的重 要指标 之一,能够较好 地评价仔鱼 的生长状况 。本试 验不同开 口饵 料对岩原 鲤仔鱼 生长 的影 响见表 l 。试验结束 时各组岩原鲤 仔
的条件下 ,淡水 小龙虾 的摄食量相 当旺盛 ,全 日的投
( P<0 0 ) .5。
0 0 厘米) .1 和体质量 ( 精确 到 0 1 . 毫克) 。
三 、讨论 与分析
通 常 每 天可 投 喂 2次 ,早 晚各 一 次 , 以傍 晚 投 喂为 主 ,投 喂量 要 占全 天投 喂量 的 7% 0 。淡水 小龙 0  ̄8 % 虾 的游泳 能力较差 ,活动范 围较 小,且具有 占地的习 性 ,故饲料 的投 喂要采取定质 、定量 、定时、定点的 方法 ,投 喂均匀 ,使每只虾都能吃到 ,避免 争食,促
试验期问每天观察各组仔鱼 的活动情况 ,记录各 组仔 鱼 的死 亡情 况 。试 验第 2 天 时对 各组 仔鱼测量 O
其 生 长情 况 ,每组 随机 抽 取 3 尾测 量全 长 ( 确 到 0 精
i i:表 中同列数据 后凡有 一个相 同标记 字母的 即为差
异 不 显著 ( >O 0 ) 几 具 不 同标 记 字母 的 即 为 差异 显 著 P .5,
4 . 0 ,且 大 部分仔 鱼 活动 能力 弱 ,鱼 体消 瘦 、干 70%
瘪 。而其他 处理组仔鱼 体色体态 正常 ,活 动能力 强 , 其 成 活 率 由 高 到 低 排 列 顺 序 为 : 轮 虫 + 蛋 黄 组
(2 0 % >轮 虫 +豆 浆 组 (1 7% > 丰 年 虫 + 蛋 黄 组 8.0) 8 . 5) (0 1% 8 . 5 )> 丰 年 虫 + 豆 浆 组 (9 5%) 轮 虫 组 7.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