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了解小说内容。
2.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学习制订一份阅读计划。
3.了解一些关于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情节等常见阅读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1.复习小说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2.查找《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相关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书籍内容,欣赏视频、文字片段1.请简单介绍一下《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
2.欣赏视频、文字片段,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习任务二:制订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填写或者设计一份阅读规划表。
学习任务三:借助方法,解决问题1.梳理、完成一份“阿廖沙的居住环境记录图”。
2.记录“阿廖沙的笑与泪大事记”。
3.设计一份人物关系环形图。
4.摆一摆情节卡片。
【学习资源】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
影视作品欣赏《小英雄雨来》。
【课后练习】1.浏览《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选择一本书,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关注内容1:阿廖沙身边又出现了谁?关注内容2:发生了什么事?我的阅读心情(1-2个词语)2.阅读《童年》,完成人物关系环形图或情节卡片,做好读书记录。
第二课时1.聚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开启交流。
2.通过辩论会方式,体会外祖父对阿廖沙成长的影响。
3.展示交流阅读后的作品及阅读记录,回顾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课前学习任务】1.整理阅读后的作品和阅读过程中的记录。
2.准备开展辩论会的相关资料,主要聚焦人物评价方面。
3.回顾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聊一聊,初步交流1.说说整本书读完后,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学习任务二:辩一辩,聚焦人物结合在这个单元学习过的方法,来谈谈你们眼中的外祖父。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统编教材】(12-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导学案(12-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12《桥》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为了谁》。
2.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3.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
4.板书课题——○12桥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讨论交流,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合作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阅读中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养成品词品句、体会人物精神的阅读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liú tǎnɡ shā yǎ(咆哮)(党员)(流淌)(沙哑)(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受惊)的野马沙哑地(喊话)(清瘦)的脸(冷冷)地说(乱哄哄)的人们痛苦地(呻吟)(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准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2课:《桥》导学案设计

②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窜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洪水狞笑着,木桥开始呻吟,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他还在吼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
(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
1.学生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细读每一段,初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4自然段):突遇山洪;
第二段(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第三段(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3)教师小结。
学生根据学习卡汇报学习收获:
1.老人像座山。
(1)学生读句子: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
②“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再同桌互读,交流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1)读准字音:狞笑 流淌 放肆 呻吟 咆哮
(2)写好生字。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
①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②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③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4)同桌相互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概括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1、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课时2课时主备人导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说明文用语的精确、细致,自学表明的方法。
导学重难点重点懂“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进一步增强珍视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增进对课文的认知,并将维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导学准备收集地球有关资料,例如:地球遭到毁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环节学程预设导学策略一、独立自主自学一、自学生字词(1)念拼音,写下词语。
jingyingziyuankujiemuduweixie()()()()()(2)你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可悲恩赐无私贡献误用威胁亲眼目睹二、读完课文后,我觉得我们的地球母亲()。
三、通过复习,我晓得课文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一、引入1、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无私的奉献着。
你知道她是谁吗?2、阐明课题对,她就是地球。
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二、合作探究1、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2、(1)哪些段落可以窥见地球的调皮,哪些段落可以窥见地球太难碎裂了?a、宇航员感叹地球太可爱了,表现在:①②b、宇航员感慨地球太难碎裂了,整体表现在:①②教师指导点拨三、展现交流1、(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在茫茫的宇宙中,发生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温润晶莹剔透的地球,使学生感受到地球就是那么美丽,那么平易近人。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导学案

1、团队代表汇报各部分正确、小标题准确简洁+1
2、主要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洁。+1
3、谈老支书的印象贴切+1
4、认真倾听、纠正或补充完善+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三:关注环境体会作用(5分钟)
2、说出心里的感受+1
3、能说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
4、新颖、简洁、贴切的桥名+1
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引导学生体会结尾表达手法和效果。感动之余为桥命名,激励学生将来成长为生活中的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冥想(3分钟)
联系结尾 品“桥之魂”
环节及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活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分钟)
1、播放“党员优先”的故事
2、谈话导入新课。
由视频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聚焦课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感悟老支书的伟岸形象。
2、体会结尾悬念,品“桥之魂”。
简化版:
回顾课文内容
多感官教学,在轻松的音乐中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桥
山洪如魔语言简练
人们惊慌比喻拟人
老汉如山设置悬念
教学反思
冥想(2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听音乐回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的,老支书是怎样的人?
回顾课文内容,小结学习收获
学 科
语文
领域与课题
12. 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桥》导学案

课 题
桥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一、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咆哮ànɡ sì) 吞没(tūn mò)
B、狞笑(nìnɡ xiào) 惊慌(jīnɡ huānɡ) 揪出(jiū chū) 胸膛(xiōnɡtánɡ)
C、拥戴(yōnɡ dài) 流淌(liú tǎnɡ) 呻吟(shēn yīn) 发抖(fā dǒu)
D、祭奠(jì diàn) 搀扶(wǎn fú) 沙哑(shā yǎ) 黎明(lí mínɡ)
二、我能为下面每个字组多个词语。
淌—( )( )( )
祭—( )( )( )
肆—( )( )( )
膛—( )( )( )
资料搜集
搜集洪水的相关资料,搜集中国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阅读质疑
1.本文作者是如何刻画老支书的?
2.小说中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示“看”词语有很多,如文中的“瞪、盯、望”,想一想,还有哪些词也表示“看”的,把它们填入括号中将成语补充完整。
坐井( )天 ( )言观色 左( )右( )
面面相( )管中( )豹( )异思迁
高( )远( )一( )无余
内容感知
课文记叙了山洪暴发,村民们,老汉为了村民们的生命安全,从队伍里拉出,两人排在队伍的,最后村民们,老汉和自己的儿子,洪水退去,老汉的妻子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的故事。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的老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六年级《桥》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微型小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
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作为一篇经典的微型小说,《桥》在情节和语言上都非常有特点。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山洪暴发,村民们抢着过桥的惊慌失措,与老支书如山一样的稳重形成第一次冲突。
混乱中,老支书提出“党员排在后边”,再以“可以退党”一锤定音维持秩序,这是第二次冲突。
第三次冲突是老支书揪出插队的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冲突发生在生死关头,老支书与小伙子都想让对方先过桥,结果两人都不幸遇难。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
短句很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读来节奏急促而紧张。
用环境描写串联起整个故事。
既营造了情节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留白处意味深长。
比如,小伙子被发现插队后“瞪了老汉一眼”;被洪水冲走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这“瞪”和“喊”的背后是什么?作者没有写,读者却能联想到许多。
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读者此时才恍然大悟:那小伙子不仅仅是党员,更是老支书的儿子!这样的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与阅读积累,对小说并不陌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但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宜求深求全。
对于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桥》,要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还需要教师设计贴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做好引导,切忌用晦涩的术语进行过度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理。
【课前学习任务】1.回忆本单元三篇小说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选择教材中提供的一组材料或者自己创作的一组材料,围绕主要人物想象可能会发生的故事,简要地写下你能想到的故事内容。
学习任务二:尝试着列出提纲,用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丰富自己构想的情节内容。
【学习资源】推荐阅读文章《鲨鱼》,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课后练习】习作要求:(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欣赏同伴创编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教学计划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13、《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读课。
二、本组课文学习目标: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主备人:颜仓鲁共同备课人:谈花香执教人: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晶、莹”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恩赐、枯竭、威胁、目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激趣导入。
(用时:5分钟)1.学生看屏幕,欣赏地球图片,感受地球的美丽。
2.学生小组内交流有关地球的资料。
从两个方面交流:(1)地球的自然状况。
(2)地球的现状。
1.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教师谈话导入: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用时:15分钟)1.学生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词。
(1)正音:“赐”是平舌音,“晶”“莹”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意思: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2.学生小组轮流读文,说说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义,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思考:本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给课文划分段落。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3.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
三、重点语句品读。
(用时:15分钟)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3.(1)小组研读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品读“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四、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1.学生用句式“地球太可爱了,我们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地球的情感。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时:5分钟)学生们回忆课文,谈感受。
1.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2.导入新课。
二、抓住重点,分段探究。
(用时:25分钟)1.学生通过朗读、画一画的方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地球“美丽、(1)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运用了打比2.学生通过朗读、看画面等形式,学习第3、4自然段。
自读自悟第3、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小组讨论:问题①和②。
讨论结果:(不可以。
因为矿产资1.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1)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指名朗读第2自(3)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地球(4)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习第3、4自然段。
自读自悟第3、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小组讨论:①为什么说人类如果不加节源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再生时间相当漫长,有的是不能再生的,所以滥采滥用将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
)3.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小小辩论会的形式,学习第5~7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资(2)抓住关联词理解相关内容。
(3)展开小小的辩论: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4.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学习第8自然段。
(1)学生跟着老师读相关语句。
(2)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②第4自然段中的“本来”是什么意思,如果去掉它,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3.学习第5~7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是……即使……也……再说……”领悟第7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学习第8自然段。
(1)导读:地球这个孕育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它,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设疑:“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用时:1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总结: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播放课件)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主备人:颜仓鲁共同备课人:谈花香执教人:课题14、鹿和狼的故事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鹿和狼的故事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重点理解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个性修改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对于这两种动物,你2.板书课题。
1.学生讨论并交流: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掉。
2.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5分钟)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巡(1)自由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质疑。
(2)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集体纠错。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2.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教师(本文写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雇请猎人消灭狼,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1~6自然段写了这个故事。
)三、对比品读,明晰道理。
(用时:15分钟)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期,这里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其中出没。
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提问: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部分。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4.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及森林之间是怎样5.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6.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学生观看这些画面,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呢?2.(1)按教师提出的要求找到(2)在小组内交流:讲一讲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在班级内交流,达成共识。
(1)鹿不想毁灭自己,真正的“祸首”是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
(2)狼吃鹿控制了鹿的增长速度,维持了生态平衡,也保护了森林,三者相互依存。
(3)因为自然界中的万物是相依相生的,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和谐平衡的。
如果破坏了,就会造成种族灭亡,森林毁灭等现象。
4.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四、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用时:5分钟)1.屏幕出示:《蛇与庄稼》,请学生快速阅读。
思考: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你明白了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1.阅读《蛇与庄稼》,交流2.小组内讨论交流,进一步体会事物的相依相生,彼此联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主备人:颜仓鲁共同备课人:谈花香执教人:课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潺潺、回荡、滋润、眷念”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西雅图的知识并以及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