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1.优秀资料若干。
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
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草船借箭》、《扁鹊治病》、《文成公主入藏》和《古诗两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诸葛亮》片段,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诸葛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与品质。
4. 例题讲解: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对《扁鹊治病》和《文成公主入藏》进行自主分析和评价。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两首》中的历史人物,分享评价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一单元精品教案2. 板书内容:①《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②《扁鹊治病》:扁鹊的医术与医德③《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的智慧与勇气④《古诗两首》:历史人物的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为诸葛亮、扁鹊、文成公主各写一段评价。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章节,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 答案:(2)学生阅读后,进行口头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评价历史人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展开想象的翅膀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绿毯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姓陈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稍微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模糊花蕾衣襟恍然花苞对()错()个。
纠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运用关,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声响,一群人jīn()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一般从绿tǎn()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āo()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羞sè()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3)字音辨析关,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花之歌》导学案

课后复习
《花之歌》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花之歌》一课表面是写“”,但真正是写“”。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也不“”。
内容拓展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以“______之歌”(如“白云之歌”、“小草之歌”等)模仿写一篇散文。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2.用“”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4.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的句子形式写句子。
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他送行。
二、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孤芳自赏:
内容感知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资料搜集
阅读质疑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课中检测
一、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第一单元触摸自然
学生导学案设计
课题
《花之歌》
课
前
预
习
熟读课文
1.自主解决文章里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流利的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字词
3.给加点字注音。
苍穹( )孕( )育 冠冕( ) 摇曳( ) 旖旎( )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统编教材】(1-4课、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导学案(1-4课、习作、语文园地)1《草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教师谈话: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尽情描述: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那儿牛羊成群。
还可以说说那里的民族风俗等等。
)3.板书课题:草原4.(PPT出示老舍先生图片和文字资料)师配音: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其代表作《骆驼祥子》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草原》一文节选自老舍1961年写的《内蒙风光》。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陈、裳、虹”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洒脱、拘束”等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并感受草原美景和民族风情;联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民族大团结。
三、字词运用(一)读准字词。
渲(xuàn)染勾勒(lè)低吟(yín)疾驰(chí)羞涩(sè)摔(shuāi)跤襟(jīn)飘带舞天涯(yá)(二)理解重点字词。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了解分号的用法。
3.了解路牌上地名拼音和姓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4.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课前学习任务】
1.回顾所学的课文,想想自己在阅读时如何从所读内容想开去的。
2.预习《过故人庄》:查找孟浩然的相关资料,读通诗句,了解诗意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书是钥匙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我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乳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书是伴侣与我们共度美好的时光!
学习任务二:按照拼写规则,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
例:杨立明 Yɑng Liming 欧阳立明 Ouyɑng Liming
()
学习任务三:借助提示,背诵《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具鸡黍,邀我。
绿树,青山。
场圃,把酒。
待到,还来。
【学习资源】
推荐山水田园诗的优秀诗作:王维的《山居秋暝》。
【作业设计】
一、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并将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家人听。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1、山中访友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导学重点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点拨学生从拟人的手法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并指导有感情朗读,有能力的同学背诵此段。
达
标
检
测
1、练习册一、三题。
2、你能判断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吗?用“——”选择。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
2、山雨
课 题
山雨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导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导 学
重 难 点
重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3、练习册第四题。
测评反馈,及时评价。
课堂总结
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1、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2、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融情想象。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 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讨论作者是抓住哪几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蒙汉情深的?
3.结合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等词语。欣赏草原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小组探讨: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描写小丘的句子为例谈一谈。
4.用上“既……又……”写话,然后交流。
1.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出示: 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 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三、分层朗读,品景悟情(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2.逐层推进:是怎样的景象 让作者产生了“高歌”与“低吟”的感慨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天与地与众不同的美。
3.引导探究写法:为了表现草原的风光之美,作者灵活运用了哪些匠心独运的描写方法? 从比喻句、拟人句的表达作用去引导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 学生给予表扬。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 绍了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měnɡ;“衣裳”中的“裳”读轻声;“羞涩”的“涩”是平舌音。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 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草原》导学案
课题
草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草原。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求学生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
2.引导背诵第1自然段。
3.提出本课学习目标:细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风俗之美,积累优美语句。
1..回忆作者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教师)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2.指导学生仿写: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置身于如此美丽迷人的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呢?用上“既……又……”写写你的感受。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毯、裳、蹄、腐、涩、微。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随着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教师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相评议,然后再书写。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总结本课的收获。
2.布置背诵作业。
1.回顾本课学习所得,可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方法等各个方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