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练习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练习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试题一、活动主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主题班会二、活动目的1.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8日(星期一)下午14:00-16:0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或八年级(1)班教室(注:以下部分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五、活动流程1. 开场导入(14:00-14:10)-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对九一八事变进行简要介绍,明确活动主题和目的。
- 全体起立,为九一八事变中的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2. 历史知识讲解(14:10-14:40)- 由历史老师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影响以及我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3. 分组讨论(14:40-15:10)-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九一八事变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阐述本组的观点和看法。
4. 情景剧表演(15:10-15:40)-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再现九一八事变中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 通过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5. 知识竞赛(15:40-15:55)- 举办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 竞赛形式可以为抢答、选择题、简答题等,设置奖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总结发言(15:55-16:00)- 由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 鼓励学生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面对国难,作为中国人, 我们应该怎么把?
(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共产党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派出
坚决抵抗
杨靖宇等共产党员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坚持在东北开展抗击游击战
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杨靖宇将军阵亡后,日军 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 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 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 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 和棉花……
杨 靖 宇
九一八事变
杨靖宇组织的游击队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 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 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 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 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 奋起抵抗。
张 学 良
杨 虎 城
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 虎城抵制蒋介石继续围剿红军的命令. 迫使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
总结: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劝说无
效的情况下,爱国之心使他们毅然决然 地决定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 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因此这一事件发生在 12月12日所以称“双十二事变”。
材料二: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九一八事变前)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
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 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
总结: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 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却执行不抵抗政策。最终致使东北三 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在占领了东三省之 后,在第二年,也就是1932年,它又扶植了清废帝溥仪成立了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陷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看一看: 日本侵略军 在东北犯下 的滔天罪行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
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逼蒋抗日 4.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 谏”。 和平解决,内战基本结束,抗 5.结果: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四个月 结 果占领沈阳 后东北三省沦陷
东 三 省 沦 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东北人民、没有 撤走的东北军和 中国共产党又是 如何做的?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杨 靖 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 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 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 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 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 D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____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 谏” C、中 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____ D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D、沈阳
填一填
1931 18 9 月__ 1、 ____年__ 日,日本侵略者有预 谋地制造了________ 柳条湖 事件并趁机炮轰 沈阳 城。 _____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
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熟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梳理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和结果。
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探讨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讲述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历史,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当今中国的启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间互相提问、质疑,深化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九一八事变中的不同角色(如普通市民、士兵、政府官员等)。
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5. 课堂总结与升华总结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事变说课稿前言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4课,主题为难忘九一八事变。
本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互动式教学法。
3.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研究课文(30分钟)本环节重点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展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讨论互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你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2. 班级讨论:以小组讨论为基础,展开班级大讨论,促进同学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知识梳理(10分钟)1.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课外作业(5分钟)请同学们预下一课,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总结本堂课重点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题------抗日战争部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题------抗日战争部分复习资料第14课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时间:年月日。
(2)地点:北郊。
(3)经过:关东军策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4)结果:由于蒋介石实行政策,东北三省完全沦陷了,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从国际方面看,1929年-1933年危机,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化解危机。
从中国国内形势看,蒋介石围剿红军,挑起内战,这为日本侵华造成了可乘之机。
2. 西安事变(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华北,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深得全国人民拥护,、接受了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目的:张、杨发动的事变是为了逼蒋介石抗日救国,它不是为了争夺权利。
因而它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3)经过:①时间:年12月12日。
②地点:西安华清池。
③过程:和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向全国发出了通电,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
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4)中共对西安事变的解决方针和努力:中共从出发,提出了解决西安事变;派到西安进行谈判斗争。
(5)结果:经过艰苦的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蒋介石被释放。
(6)历史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西安事变后的张、杨: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囚禁,从此开始了长期的软禁生活。
后移居美国的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终年101岁。
在获悉张学良逝世的消息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称他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本课小结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妄图侵占中国 蒋介石→围剿红军 “攘外必先安内” 中日矛盾激化
西安事变 联合抗日
中共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
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
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
-----
活动与探究
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
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3、幻想国联调解
东 三 省 沦 亡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 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近年来,每当9 月18日,沈阳都要鸣 响警报,以提醒市民 国耻不能忘。
柳条湖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 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 沈 阳 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 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 行攻击。
北大营
密 蒋 电 介 石 给 张 学 良
不何 抵在 抗东 无 ,北 论 力寻 日 避衅 本 冲, 军 突我 队 。方 此 应后 予如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一、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事 变 名 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日军制造柳条 1931 年 九 湖事件,并以 只有四个多 沈阳 9月 一 此为借口,进 月,东北三 八 18日 攻东北军驻地 省全部沦亡。 事 北大营,炮轰 变 沈阳城。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 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抗日英雄故事会
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靖宇杨将军
讨论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 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1、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 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 个人因素。
返回
活动与பைடு நூலகம்究
提示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 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 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 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 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 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 杀他。 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 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 爆发的直接原因。
讨 论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 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 张 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
A、七七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
B、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B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 D、党的七大召开 3、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张学良和杨虎城夺取领导权 B、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 C、通过武力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