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标题:《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案一:课程导入课程名称:《我与自然》课程目标:1. 了解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风光,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话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如郊游、野餐等经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 阅读文本:学生阅读课文《大自然的力量》,理解文中描写自然的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的观点。
5. 小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收获。
教案二:阅读理解课程名称:《名人故事》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和贡献。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学习态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话题: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故事和影响。
2. 阅读文本:学生阅读课文《伍子胥与吴王》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测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伍子胥的品质和贡献,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拓展延伸: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名人,进行相关研究和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小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收获。
教案三:写作训练课程名称:《我的梦想》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
教学步骤:1. 导入话题: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2.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的作文,并进行互评和修改。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1、稻草人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5个会认字,11个会写字及相关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感悟描写稻草人情感变化的句段,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稻草人的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等美好品质。
信息提炼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生活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
”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娘儿俩.干瘪.懒怠搓..草绳2、我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hóu lóng jú zi hè sè dào suì( ) ( ) ( ) ( )二、设问导读1、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来,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精读感悟1、默读课文3至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概括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高兴---→()---→惊恐---→( )---→( )2、有感情地朗读稻草人情感变化的语句,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稻草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3、现实生活中的稻草人是没有生命的,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使稻草人拥有了丰富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四、巩固练习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蛾下的子。
这使稻草人感到,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
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她及早看见这个,才能挽救呢。
他这么想着,扇子了。
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
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文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词语。
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对主人,却又无力帮助主人的稻草人形象。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8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
“弗能应”: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2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四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
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1、自学生字。
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山之上,国有殇”(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7 * 望大陆望故乡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教学反思: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
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
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
8、明天更辉煌(单一课)教材简析:《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稻草人》高效课堂导学案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稻草人》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 稻草人小组:学习小主人:主备人:学习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等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简要复述“稻草人”的故事。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稻草人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
4.领悟作者在这篇童话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流程:第一关:学习字词,读通文章1.我能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我能再读课文:A.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B.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C.利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课后生字并组词。
D.我还能找出音易错的字:,形易错的字:。
3.我能找出本课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4.我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新词(包括四字词语)。
第二关: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简要地描写了“稻草人”的和,然后重点讲了的事?第三关:细读品味,体会情感一、学习1-2自然段1.稻草人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2.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体现出稻草人的尽职尽责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二、学习3-9自然段1.思考、交流:默读课文,标出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联系稻草人看到的事情及想到的内容,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
2.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3.结合课文说说,稻草人是个什么样的人?4.交流:你喜欢稻草人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第四关:你思我想,答疑解难。
学了课文我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A.要求:问题要和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
B.方法:可以对课题提出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句提出问题、对课文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对标点符号提出问题等。
)第五关: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稻草人的感情变化展现稻草人的性格特征,更是透过稻草人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
2024年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规定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熟读课文,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练习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等,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篇章的深入解读,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策略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作文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难点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深度理解古代诗词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介绍新课的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课文朗读与初步感知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语调、停顿等,提高朗读能力。
讨论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旨。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细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a264a61c77da26924c5b0ba.png)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目录1 《稻草人》导学案 ........................................................................... ........................................................................ 3 2 《寓言二则》导学案 ........................................................................... .......................................................................... 6 3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导学案 ........................................................................... .......................................................... 9 4《刺猬汉斯》导学案 ........................................................................... ............................................................................12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导学案 ........................................................................... ............................................................ 14 《语文百花园一》导学案 ........................................................................... ...................................................................... 16 6《开国大典》导学案 ........................................................................... ............................................................................20 7《望大陆》导学案 ........................................................................... .............................................................................. .. 23 8《明天更辉煌》导学案 ........................................................................... ........................................................................ 24 9《山海关》导学案 ........................................................................... .............................................................................. .. 27 10《太阳与士兵》导学案 ........................................................................... .................................................................... 29 《语文百花园二》导学案 ........................................................................... ...................................................................... 31 11《永远的歌声》导学...................................................................... 35 1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 ................................................................... 38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 ........................................................................... ...................................... 40 14《花边饺子里的爱》导学案 ........................................................................... .............................................................. 43 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导学案 ........................................................................... ........................................................ 45 《语文百花园三》导学案 ........................................................................... .................................................................. 46 16. 《古诗三首》导学案 ........................................................................... ....................................................................... 50 17 《詹天佑》导学案 ........................................................................... ............................................................................ 52 18《文天祥》导学案 ........................................................................... ..............................................................................54 19. 《怒吼吧,黄河》导学案 ........................................................................... ............................................................... 56 20.《一句话》导学案 ........................................................................... ............................................................................ 58 《语文百花园四》导学案 ........................................................................... ...................................................................... 60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 ..................................................................... 66 22*《表里的生物》导学案 ...........................................................................然之道》导学案 ........................................................................... .. (70)24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 .......................................................... 73 25*《最佳路径》导学案 ........................................................................... (76)《语文百花园五》导学案 ........................................................................... ...................................................................... 78 26《将相和》导学案 ........................................................................... ..............................................................................84 27. 《奴隶英雄》导学案 ........................................................................... .................................................................. 86 28《赤壁之战》导学案 ........................................................................... .. (88)29《老人与海》导学案 ........................................................................... .. (92)30《鲁滨孙造船》导学案 ........................................................................... ...................................................................... 94 《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 ........................................................................... (96)1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框架图童话寓言卖尼火尔稻刺柴斯自画草猬的骑相蛇人汉小鹅矛添斯女历盾足孩险儿记个通言读苦通理通弄通尽过而懂儿过解过巧过职对有课童小童读成读尽稻信文的女话寓拙懂责草的内深孩中言,寓、人道容切的的故把言心的理,同五人事事故地一知情次物,善夜道。
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1、自读课文2遍。
2、文中圈的词读两遍,课后生字组词读2遍。
3、生字巧记,完成后生字词再读2遍。
4、小组成员采用领读,齐读,互相听读等形式,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5、完成自主学习、预习检测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5分钟)
1、基础过关。(学生展示课后生字词、词语花篮)
xxxxxxxxxxxxxx学校小学部导学案
课题
1、《稻草人》第一课时
课型
精读课
主备人
xxx
审核人
xxx
学习
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词,多音字。(重点)
2.体会老妇人生活的凄苦,稻草人的善良尽职。(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1.课文读2遍。
2.文中圈的词读两遍,课后生字组词读2遍。
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5分钟)
1、分小组表演这个成语故事。
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写出三个:、、
。
四、巩固提高、当堂检测(5分钟)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译文: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译文:
精读课
主备人
xxx
审核人
xxx
学习
目标
1、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重点)
2、翻译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3、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5.自读课文2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1 稻草人课前自学一、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懒怠直挺挺勉强白喉风干干瘪祸事挽救沉甸甸憔悴夜深人静二、形近字组词。
肌( ) 喉( ) 褐( ) 饥( ) 候( ) 歇( ) 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知识链接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堂导学六、初步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
一边读,一边想象,动手画一画。
2.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读书感受。
(1)找出课文中描写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他扇子动作变化和他感情变化的原因。
七、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课文主要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形象?2.再读课文,把能体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和心地善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书感受。
3.你喜欢稻草人吗?谈谈自己的理由。
课后检测八、课文中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A.痛心—着急—惊恐—焦急—高兴B.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C.着急—高兴—焦急—痛心—惊恐九、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B.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C.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
D.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
十、开心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最棒的玉米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衣的玉米说:“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
“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最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走这个棒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地估量太高了。
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
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
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了,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不知不觉,一屡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挣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看着它,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了,它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今年长得要好呦!”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相信自己,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随声附和.()干瘪.()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2)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3)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4.“最棒的玉米”经历了()的心理历程。
A. 充满自信—灰心丧气—恍然大悟。
B. 得意扬扬—自我安慰—心灰意冷。
C. 患得患失—垂头丧气—获得“殊荣”。
5. 对文章结尾“相信自己,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一句的含义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人要相信自己,但是成功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B.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立竿见影,耐心、等待、坚持最为重要。
C. 做事要有韧性,不要半途而废。
6.“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走他的原因。
”原因是7.你从这个童话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启发?十一、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
1.仿照文中描写稻草人外貌的句子,写一段话,描写人物或塑像的外貌。
2.展开想象: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抓住稻草人的特点,想象它所看到的、想到的去写)十二、拓展阅读。
《稻草人的传说》2 寓言两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
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变化。
自己试着多读几遍课文。
二、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并在书上做笔记。
《自相矛盾》:鬻誉莫陷或以弗应《画蛇添足》:赐谓引且乃固遂亡三、填一填《自相矛盾》选自,“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喻《画蛇添足》选自,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比喻四、知识链接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
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课堂导学五、学习步骤步骤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步骤二: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步骤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的情况,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画蛇添足”这两个成语六、合作探究学习《自相矛盾》1.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开始叫卖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2.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是什么反应?3.听了问话,那个楚国人又是什么表现?4.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5.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七、合作探究学习《画蛇添足》1.这个故事是发生原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呢?2.“一人蛇先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3.怎样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画蛇添足”的时候呢?八、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课后检测九、形近字组词。
矛( ) 弗( ) 祠( )予( ) 佛( ) 词( )十、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③代词,代人或事物。
④往,到。
誉之曰()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以子之矛()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为之足()一人之蛇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十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1.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十二、开心阅读滥竽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③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⑤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失实的,假的。
②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③南郭:复姓。
④说:通“悦”,喜悦。
⑤廪(lǐn )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
⑥湣王:齐宣王的儿子。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②好.一一听之()2.翻译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讽刺了的人。
十二、根据图片猜成语。
()()()()()()3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前自学一、形近字组词。
蜷( ) 僵( ) 焰( ) 倦( ) 疆( ) 陷( ) 二、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哆哆嗦嗦冻僵暖烘烘火柴梗精致圣诞橱窗灵魂慈爱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填空。
1.思考: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写了哪几部分内容?2.这篇童话故事是(国名)著名作家(人名)写的。
课文记叙了一个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
五、知识链接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课堂导学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可以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街头”分成三部分。
试着在文中标记,并与同桌交流。
七、精读课文,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默读课文,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试着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2.默读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和心情。
3.默读课文5至11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说明她渴望什么?4.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并在学习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5.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与同桌一起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第一个“幸福”是指第二个“幸福”是指课后检测八、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2.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 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3.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 pēn 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九、照样子写词语。
暖烘烘(ABB)哆哆嗦嗦(AABB)又黑又冷十、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填序号)破折号的作用: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转折;③表示声音延长;④表示意思的递进。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3.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十一、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话,我会选择正确的读法,在括号里打上“√”。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朗读这段话时,语调应该是:A.重而急促()B.低沉缓慢()C.高亢轻快()2.朗读这段话时,语气应该是:A.同情悲伤()B.焦急不安()C.激动愤怒()十二、按要求改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