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点整理-
儿科用到的知识点总结

儿科用到的知识点总结一、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等内容。
2. 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儿童的身高体重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
3. 儿童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或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早熟的性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影响,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4. 儿童智力发育:儿童的智力发育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智力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儿童成长非常重要。
二、儿童营养1.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喂养可以保障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健康成长。
2. 儿童常见营养不良:儿童常见的营养不良包括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3. 饮食营养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需要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水痘、麻疹、流感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2. 儿童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荨麻疹、哮喘等,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需要特别留意。
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炎等,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四、儿童预防接种1. 常规免疫程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规定,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预防接种疫苗,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 预防接种常见问题:对于预防接种相关的常见问题,如不良反应、接种禁忌症等要有正确的认识。
五、儿童心理健康1.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了解并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干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儿童焦虑抑郁障碍:儿童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及时诊断和干预。
3.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上所述就是儿科用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儿科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诊治,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护师考试重点儿科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由低级到高级。
2.小儿前囟晚闭常见于佝偻病。
3.5个月的小儿可添加的辅食为蛋黄等。
4.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初种的次数为3次。
5.小儿机体发育较早的系统是神经系统。
6.小儿头围与胸围相等的月龄是12个月。
7.2岁正常小儿平均体重是出生体重的4倍。
8.反应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身长。
9.小儿机体发育较迟的系统是生殖系统。
10.新生儿出生时平均头围是34厘米。
11.小而开始协调注视物体的年龄是2个月左右。
12.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出生至1岁。
13.小儿开始认识母亲,减到奶瓶表示喜悦的年龄是4~5个月。
14.卡介苗初种年龄是生后2~3天。
15.正常6个月的小儿能够独坐。
16.正常1周岁的小儿应会独立行走。
17.新生儿期应注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
18.8个月小儿初种的疫苗是麻疹疫苗。
19.卡介苗的注射方法是皮内注射。
20.白百破疫苗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
21.酒精擦浴的浓度是35%~50%.22.35公斤小儿的体表面积是1.15m。
23.1500克体重以下的早产儿可进行脐静脉插管。
24.脐静脉插管后导管末端应为下腔静脉。
20.新生儿假月经出现于生后5~7天。
26.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IgG。
27.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8.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
29.新生儿体温过高时首选的护理措施是松开包裹。
30.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1.低出生体重儿至出生1小时内体重低于2500克者。
32.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输入的液体应加温至35℃。
33.新生儿颅内出血时应抬高床头之15~30度。
34.新生儿破伤风应避免任何刺激。
35.新生儿溶血症应进行蓝光治疗。
36.新生儿颅内出血以缺氧和产伤为主要原因。
3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
38.新生儿破伤风表现为皮肤发凉,发硬。
39.新生儿的原始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和握持反射等。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

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1.儿童生理与发育: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儿童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及儿童生理参数的正常范围。
儿科护士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
2.儿童疾病的护理:儿童常见疾病的定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掌握儿科护理中各种疾病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
3.儿童心理与行为:儿科护士应当具备操作心理学知识的基本素养,以便更好地照顾儿童。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培养正确的喂养观念,掌握婴儿配方奶粉的配制和母乳喂养的技巧。
儿科护士应当能够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保证其健康成长。
5.儿童安全与事故预防:学习儿童安全知识,了解儿童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供儿童急救护理。
6.儿童护理中的特殊技术:如儿童体温的测量方法、静脉置管、静脉注射、氧气给氧等技术。
7.儿童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有效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包括如何与儿童交流,如何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和恐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提供儿童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8.儿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方法,如疫苗接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9.儿童护理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儿童护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儿科护士的质量意识,并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手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0.儿童患病的心理支持:儿童患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士需要提供给患儿和家属相应的心理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上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儿科护士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对儿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动态指标。
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有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
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针对不同生长类型的儿童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干预措施。
二、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给予家长预防和保健的建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身体系统疾病儿童身体系统疾病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消化不良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癫痫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四、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是儿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这些障碍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交流、进行心理评估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障碍给予特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对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是儿科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脑瘫等。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遗传学和遗传咨询的知识,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疾病和畸形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儿科重点知识点总结

儿科重点知识点总结儿科是医学中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与预防保健的学科。
以下是儿科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儿童生长与发育:了解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婴幼儿期的体重、身高、头围等参数的发育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段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
2.儿童免疫系统:了解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免疫功能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如百日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3.儿童常见疾病与预防:了解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哮喘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4.儿童营养与喂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合理的膳食搭配,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方法,以及儿童的常见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
5.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了解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学习障碍等,以及相应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6.儿童常见传染病:了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如水痘、风疹、麻疹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接种措施和治疗方法。
7.儿童常见皮肤病:了解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如湿疹、痤疮、尿布疹等,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8.儿童心脏病学:了解儿童心脏发育过程、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9.儿童神经病学:了解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癫痫、自闭症等,以及相应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10.儿童普外科疾病:了解儿童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如阑尾炎、肠套叠等,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1.儿童肾脏病学:了解儿童肾脏发育过程、常见的肾脏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炎等,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2.儿童血液病学:了解儿童常见的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3.儿童骨科疾病:了解儿童常见的骨科疾病,如骨折、马蹄内翻足等,以及相应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14.儿童耳鼻喉科疾病:了解儿童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如中耳炎、扁桃体炎等,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儿童眼科疾病:了解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如斜视、屈光不正等,以及相应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长发育◆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围生期◆生长是随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是量变,可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
发育是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变。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二者密不可分,共同表示机体连续渐进的动态变化过程。
●生长发育的特点:1.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有婴儿期、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3.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4.生长发育具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2.营养:IUGR3.疾病4.母亲情况:TORCH5.生活环境6.社会因素◆体格生长1.体重:出生后1周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1岁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1~6岁体重(kg)=年龄×2+7(or 8)7-12岁重(kg)=年龄×3.5-2.52.身高(3岁以下取仰卧位):出生50cm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年龄×6+773.头围HC:新生儿-34cm,3M- 40cm,6M-42 cm1Y-46cm,2Y-48cm,5Y-50cm,10Y-52cm15Y-54~58cm,基本同成人。
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或增长过快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等4.胸围:出生时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
5.上臂围UAC:筛查5岁以下小儿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cm为营养不良,其间为营养中等。
◆骨骼的发育1.颅骨:后囟PF:出生已闭合或接近闭合,最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前囟anterior fontanelle (bregma):出生时1.5~2cm,1~1.5年闭合前囟早闭提示脑发育不良,前囟闭合延迟提示脑积水、佝偻病、甲低,前囟张力增加提示颅内高压,前囟凹陷提示脱水。
2.牙齿:6个月开始出乳牙,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
乳牙20个,2~2.5岁出齐。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萌出第1磨牙,7~8岁按乳牙萌出顺序换牙,12岁出第2磨牙,18岁出第3恒牙。
恒牙32个,20~30岁出齐。
出牙迟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甲低,先天愚型。
3.脊柱:新生儿的脊柱无弯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站立→腰椎前凸;6~7岁韧带发育完善→弯曲被固定。
4.长骨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成熟程度。
摄左手X线片。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骨龄明显延迟:生长激素↓,甲低骨龄明显提早:性早熟,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感知觉的发育视觉:1月头眼协调,3~4月喜看自己的手,6~7月目光可随物体垂直移动;8~9月看小东西;18个月辨形状,2岁辨横竖,5岁辨颜色,6岁视深度充分发育。
听觉:3~4月听声微笑,7~9月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4岁发育完善味觉出生已完善,3~4月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月对芳香有反应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触觉已很灵敏;新生儿有痛觉,但迟钝;出生时温度觉已很灵敏。
◆运动功能的发育二抬四握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血压: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收缩压×2/3(注:1kpa=0.133mmHg)◆婴儿期计划免疫(以下数字为月龄)卡介苗:出生。
皮内注射乙肝疫苗:出生,1,6。
肌注。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2,3,4。
口服糖丸。
百白破混合制剂:3,4,5。
肌注。
麻疹减毒疫苗:8。
皮下注射。
其他●DiGeorge anomaly (DiGeorge syndrome)先天性胸腺缺失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新突变或AR,90%患者由于邻近基因缺陷影响胸腺发育,部分表现为TBX1基因突变。
本综合征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染色体22q11区域缺失是主要原因。
新生儿出现手足搐搦症,低血钙症倾向于生后1年内缓解,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孔,如眼眶距离增宽,耳郭位置低且有切迹,上唇正中纵沟短颌小和鼻裂。
常存在大血管异常,如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弓右位。
如新生儿期未死亡,生后3~4个月可发生各种严重的感染,甚至致死,这是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丧失所致。
●Down Syndrome2、液体疗法、腹泻●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血清钠<130mmol/L,电解质的丢失量比水多。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腹泻时补充过多的非电解质液体,慢性肾脏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长期限盐并反复使用利尿剂,及大面积烧伤的患儿。
细胞外液低渗→水移向细胞内→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水肿→有效循环血量明显↓。
临床特点:脱水症状严重,最早发生休克,口渴不明显。
神经细胞水肿者可出现头痛、烦躁、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ORS=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腹泻病)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M~2Y的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内占半数。
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泌性”腹泻Secretory因胃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分与电解质而致的腹泻。
可由霍乱弧菌等各种产生肠毒素的细菌引起。
◆“渗透性”腹泻Osmotic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而致的腹泻◆“渗出性”腹泻Exudative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Malfunction肠道蠕动功能异常◆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
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儿,4岁以上少见。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初1~2天常有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CNS和心肌,表现出相应症状。
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8天。
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血清抗体在感染后3周上升。
● 患儿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伴发热3天入院。
3天前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未见粘液脓血便,呕吐胃内容物4—5次/日,伴发热,体温38—39℃(R )。
来院前6小时未解尿。
查体:T38.5℃(R ),P150次/分,R40次/分,W9kg ,BP50/30mmHg ,精神萎,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微弱,肢端湿冷,可见花纹,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粘膜干燥,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 ,皮肤弹性差,神经系统阴性。
血常规:Hb 130g/L ,WBC8.0×109/L ,N30% L70%。
大便常规:黄糊,WBC0—1/Hp 。
血气分析:PH 7.20,BE —12mmol/L ,Na+128mmol/L ,K+2.9mmol/L 。
1. 完整诊断:急性重症肠炎伴重度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
2. 最可能的病原菌:轮状病毒。
依据:15月患儿,水样便,大便常规正常。
3. 进一步检查:粪便病原学检测第一天补液总量轻度脱水为90~120ml/kg ,中度脱水为120~150 ml/kg ,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
先按1/2~2/3量给予,余量视病情取舍,对营养不良儿童、肺炎、心肾功能损伤、学龄期儿童补液总量应酌减1/4~1/3。
补液总量的1/2(注:主要是累计损失量)在最初的8~12小时内补完,速度为8-12 ml/kg/h ;余下液体于12~16小时内补完,速度为5 ml/kg/h 。
对低渗性脱水的纠正速度可稍快,高渗性脱水补液速度要放慢,∵高渗状态时神经细胞内钠离子不能很快排出,低渗液输入过快可致水分进入细胞引起脑水肿。
机制:3轻度:13~18mmol/L中度:9~13mmol/L重度:<9mmol/L➢急性肠炎的分型1.轻型:常有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
以GI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无脱水和全身重度症状;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也可由轻型转变而来。
除较重的GI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3、营养障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与分度(凡符合以下一项指标即可诊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没有轻度么没有轻度么没有轻度么没有轻度●体重低下un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以下。
低于均值减2SD~3SD的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以下为重度。
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Stunting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以下。
分度同上。
主要反映过去或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消瘦was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以下。
分度同上。
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病因1.摄入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不良饮食习惯,精神性厌食2.消化吸收不良:GI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3.消耗增加:急慢性传染病,糖尿病等慢性病,IUGF,EUGR●恶性营养不良病Kwashiorkor一种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却尚可维持最低水平的水肿型营养不良症。
多见于断乳期单纯碳水化合物喂养的婴幼儿,外表似“泥膏样”。
水肿通常出现较早,因此体重下降并不明显。
水肿多从内部脏器开始,以后才出现于四肢、面部,严重者为全身性,常伴肝大,毛发稀疏等。
◆VD的来源和代谢:内源性VD3为人类VD的主要来源(通过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经光化学作用产生),外源性VD从动、植物中获得。
VD3入血→与DBP结合转运,储存于肝脏、脂肪、肌肉→经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的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胆骨化醇(25-(OH)D3)→释放入血,是VD在血循环的主要形式→经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的1α-羟化酶作用生成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主要靶器官是肠、肾和骨。
机体通过严格控制肾脏1α-羟化酶活性来调控VD内分泌系统。
◆佝偻病的病因1.日照不足2.VD摄入不足3.生长过速4.疾病:肝胆、胃肠道慢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5.药物影响: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惊厥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Please describ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rickets.1.初期(早期)多见于6M以内、esp3M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枕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