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美好的故事)3.出示生字生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书写要美观。

“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坠”在写的时候注意“队”字的捺要延伸出去,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否则容易上面小、下面大,书写不美观。

三、精读品悟,理解课文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意,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识题跋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2课《文言文二则》。

上次课《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这幅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1)指名生读课题,注意停顿:书/戴嵩画牛(2)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相机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

3.介绍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等的文字,写在前的叫“题”,写在后的叫“跋”。

这则文言文就是苏轼为戴嵩的画作《斗牛图》所做的题跋。

4.简要介绍戴嵩。

二、初读古文,明节奏(一)整体感知,读准读顺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1)相机指导:结合字义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绍古人“曝晒节”曝晒习俗,相机指导书写“曝”字。

3.同桌相互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4.全班齐读课文。

(二)感知节奏,读出韵律1.提示: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4.布置练笔仿写:用上文中的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融情想象。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 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导学案
-作用:通过PPT课件展示,将课文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方法:课件中包含重点词汇、句子、文章结构等,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资源
-作用: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如关于穷人生活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
(一)作业布置
为巩固课堂所学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生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穷人》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对文章主题、人物情感的理解。
3.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贫困同学,提出具体建议。
-具体操作: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如描述穷人生活艰辛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操作:
a.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三)情感目标
具体可测的目标包括:1.能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尤其是需要帮助的同学,表现出关爱之情;2.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面对困难,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努力克服;4.能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大事,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与预习指导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穷人》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点主要在于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对文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识,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山中访友》导学案课型:自主探究学习课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链接】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自主学习】1、生字词我会填yüo qǐng pùbùdǒu qiào shýn qūjÿn jÿn lâdào fǔshýn níng wàng()( ) ( ) ( ) (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hâhã) 树冠(ɡuü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üzhü)细数(shǔshù)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树的(),在年轮里()、()前三个句子把都当做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109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10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一、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我来盘点自我挑战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作业布置达标训练拓展延伸相关链接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

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

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

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

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长江之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挽起高山大海。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诗歌: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挑战自己】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日积月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三峡之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6、合作探究: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摇曳朦胧宛若谷壑清冽2、课文是按顺序,分别描写三峡之秋、、、和的美丽景色。

【挑战自己】五分钟之内,你要背诵哪一个自然段?【日积月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有些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人的什么事?3、学习课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写作方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合作探究A、课文分别写了那些人的什么事?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B、试给每个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堂检测】1、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耸人听闻顾忌渺茫无所不为心领神会衣衫褴褛吝惜眩晕2、按课文填空。

①她的,她的,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②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我第一次懂得。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丑公主【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正确评价王子、公主的美好心灵。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回想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所讲的有关剧本的知识。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王子、公主的美好心灵。

5、讨论:A、西蒙王子和卡米拉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B、故事给你的启发式什么?6、小组合作,演一演《丑公主》。

【课堂检测】1、按课文填空。

教母说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最可怕的是,朴实的相貌有助于。

2、《丑公主》一文让我明白了。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最后的淇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探究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

3、体会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最后的淇淇》一文,作者由生命垂危的,谈到了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状况。

然后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

接着进一步指出一个物种的灭绝,会给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警醒世人:要建立一种危机意识,保护,保护,保护。

4、合作探究:A、像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的长江流域的孑遗生物还有那些?为什么他们会濒临灭绝?B、课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说明方法,边读课文边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然后和同学讨论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检测】按课文填空:1、由于、和,白鳍豚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不能容纳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的生存。

保护,保护像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

一夜的工作【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5、文章最后说“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样”是指怎样的总理?试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

如: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分析:办公室内极其简单的摆设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审阅陈设蒙眬咨询浏览思索简朴2、《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时,目睹了。

歌颂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总理的之情。

白桦林的低语【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感悟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景的段落是,写人的段落是,抒情的段落是。

5、合作探究;A、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七自然段,填空看林人啊,你日夜守护着的大森林。

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只剩下一颗的心。

你的精神真让我敬佩!B、可爱的看林人呀,我知道你有一个伟大的心愿,那就是。

C、讨论:①“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这句话如何理解?②我为什么渴望再次到大兴安林的森林中去?【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蜿蜒曲折瞭望冈峦树冠低吟浅唱涤荡狂妄浮躁一撮倾诉衷肠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小溪()的冈峦()的绿浪()的树冠()的树干淡淡的()异常的()厚厚的()默默的()【挑战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唯一的听众【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难以置信”“潜滋暗长”“声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有关老教授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其良苦用心。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小组内相互纠错正音)3、阅读“小资料”。

4、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5、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6、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有关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认真品读,并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

7、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课堂检测】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蹑手蹑脚难以置信天方夜谭潜滋暗长沮丧隆重懊恼诅咒抱歉羞愧洋溢流淌2、解释词语。

难以置信潜滋暗长寓言二则【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文言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文的意思。

3、探讨寓言的寓意。

【自学导航】1、阅读小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文中的生字注音。

3、结合译文,为文言文划出朗读停顿。

4、熟读文言文。

(小组内相互纠错评议)5、结合译文,说说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6、试着复述《东施效颦》这个故事。

7、小组合作探究《东施效颦》的寓意。

【课堂检测】1、解释词语效:颦:里:坚:挈:走:2、东施效颦的原因是,邻里人的反应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穷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夫妇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小组内相互纠错正音)3、阅读“小资料”。

4、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5、合作探究A、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B、文中有许多省略号,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意思?C、文中对桑娜抱回两个遗孤后的心理矛盾刻画得非常仔细,这是否有损她的形象?D、课文为什么不以“桑娜”为题,而以“穷人”为题?【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汹涌澎湃搁板心惊肉跳忐忑不安魁梧黧黑糟糕倒霉搔忧虑2、《穷人》是一篇,作者是,课文主要讲述了的故事。

黄河之水天上来【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短语,读一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认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①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②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说的是什么?整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黄河的?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4、合作探究:①“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比作,把比作,把比作。

又采用说明方法,说明了黄河。

②找出文中描写刘家峡水电站的段落,读一读,体会“水流争先恐后”,“咆哮而出”,“如发怒的雄狮”,“似咆哮的巨龙”,“水气象云雾一般”,“似竹笋”等等描写,分别从和两方面表现了。

③“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试图让的肥力不断下降……治理黄河首要任务是制止水土流失。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的说明了。

④你认为课文中那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课堂检测】1、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昂首挺立清澈湍急走马摇铃清脆悦耳飞跃而下穿梭枢纽得天独厚争先恐后地动山摇俯视精巧别致2、填写诗句:君不见,奔流到海。

大漠孤烟直,。

3、这篇课文按照黄河发源地、、、、的顺序来展示黄河的气势和美景,采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黄河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日积月累】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附:学案做一个最好的你【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

3、能根据提示,对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学导航】1、阅读小资料。

2、通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