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导学案

2《丁香结》导学案

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4*《花之歌》导学案

5《七律·长征》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山中访友》导学案 班级:小组名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提纲】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 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标注生字:(栀、嗅、邀、俯、瀑、蕴等,多音字:和、冠)、 标释词语; (德高望重、汩汩、树冠、唱和、犬吠、波光明灭、津津乐道等) 2.在书上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关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它涉及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教师点拨指导,是教与学于一体的集中体现,这个环节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它包括六个环节:自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课题:《比的意义》NO.3-6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叫做()。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8=2 15:()=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10:11读作: 35比36写作: 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所 用时间比是():(),比值是()。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备注 1 稻草人2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会认“肤、怠、穗、瘪、搓”5个字,会写“肌、肤、懒、穗、 喉、耕、橘、祸、挽、甸”11个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 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等词语。 了解在稻田 里发生了怎样的 故事,稻草人看 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理解作者刻 画的稻草人是个 怎样的人物。 2 寓言两则2课时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会认“矛、弗、卮、遂”4个字,会写“矛、盾、弗、祠、遂”5 个字。 读懂课文内 容,理解寓意。 结合注释或 查字典理解文中 一些字的意思,进 而读懂课文内容。 3 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悲惨 的遭遇。 3.会认“僵、梗”2个字,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 焰、铜、烘、梗、腮”12个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 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 容,学习运用在 阅读中进行旁批 的学习方法,深 入理解文章的语 言文字。 理解课文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刺猬汉斯1课时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3.会认“讽、磕、诫、膏”4个字。读读记记“冷嘲热讽、告诫、 药膏、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等词语。 读懂课文内 容,知道课文写 了哪几件事。 深入理解文 中作者塑造的人 物形象,领悟作者 的表达意图。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1课时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个勇敢、善良、有 爱心的孩子。 2.会认“戚、杈、蹑、陀、眩”5个字。读读记记“亲戚、树杈、蹑 手蹑脚、晕眩”等词语。 能独立读懂 课文内容。 理解尼尔斯 是个怎样的孩子。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法提示: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课文题目展开,然后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②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③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④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友情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我还能总结一下识字方法) ()()()() ( )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

最新新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教学文案

通道县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课题Unit1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s?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Part A,B)主备人审核人 执教者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和短语learn words and sentences, p lay games, learn writing, practice listening。 2、能运用句型“What did you…”询问他人在过去做过的动作。 3、正确的使用过去式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 4、能听懂、会说本课A部分的对话。 学习重点1、能听懂、会认、会读、会写新单词during,holiday, learn, practise和speak。 2、能运用句型“What did you…”询问他人在过去做过的动作, 并用过去式的正确回答。 学习难点正确的使用过去式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 学法指导游戏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Step1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师生问候。 2、Discussion。 教师通过通过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们在暑假期间都 做过那些有意义的事情。 Step 2 Show the teaching aims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drill 一、课前预习 1.我会读,我会认。(试着读下面的单词和短语) 单词:during,holiday, learn,practise,speak 短语:learn words and sentences, play games, learn writing, practice listening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 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 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 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 挽起高山大海。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诗歌: 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 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 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挑战自己】 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 【日积月累】 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 三峡之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合作探究: 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圆圆的认识(一) 主备人王永辉 郑玉娟 单位 淇县前进小学 淇县实验学校 编号01 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1、在观察操作中,知道圆的结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要素的名称。 2、会用圆规画圆,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重点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字母表示。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画出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想一想它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 2、自学提纲 (1)仔细观察书上P2最上面的情境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这个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请你想办法画一个圆,也可尝试用圆规画圆,说一说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3)看书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4)请你推想一下,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 我还会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请在右面以同 一个圆心画三个大小不 同的圆,再画几个圆心 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 圆。小贴士: 画图时一定要用尺子哟! 小贴士: 完成后要看看书对照一下。 小贴士: 理由要充分哟! 我的课堂我做主- 1 -

观察上面所画的圆,我发现:()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 板块一:对子互学 1、请在对子间交流自学提纲,并把你不明白的地方说给同伴听, 让他帮帮你。 2、你们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写下来: 板板块二:小组智慧 1、讨论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2、把小组内成果汇总到展板上,准备汇报。 三、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完成后,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2、在一个圆中,有()条半径,有()条直径。半径 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或()。 3、()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 4、认真阅读书上P2,有需要补充的请补充完整。 四、达标检测 1、填一填 观察你所画的圆,针尖在纸上固定的点,叫做(),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2、用红色笔标出下面圆的半径,用蓝色笔标出直径。 3、填表 半径2dm 0.6cm 1.8dm 直径5m 8.32m 4、判断: (1)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3)圆的直径是一条直线,半径是一条射线。() (4)在同一圆里可以画100条直径。() 五、反思总结 本节课我学会,对自己最满意的是,还需要 提高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小贴士: 1、逐题订正,及时改错。 2、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3、展示方法,举例说明。 小贴士: 整理学案,不能放过每一道错题哦!(用好双色笔) 小诊所: 我的课堂我做主- 2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词多读两次。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古诗。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 一、认读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萤光姿势枯竭干渴慷慨气概恩赐警惕协作威胁 赌气目睹稀薄账簿监视泛滥颠簸天涯黄莺 二、组词。 淘()簸()涯()莺() 三、默写《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 ,。 ,。 四、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五、辨字组词。 萤()蓝()资()竭()慨()

莹()篮()姿()渴()概() 赐()协()赌()薄()监() 惕()胁()睹()簿()滥() 六、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不加( )( )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二)理清脉络,粗知大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 家做客。 2.“,。”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4..《青山不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三黑和土地》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学案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一定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设计,遵循了学生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和读书能力而设计。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

六年级上册 导学案全册

Unit 1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s? 【学习目标】 一、词汇:during在....期间, holiday假日, learn学习, practise练习, speak说, learn words and sentences学习单词和句子, play games玩游戏, learn writing, practise listening 二、句型:---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s?假期里你做了什么? ---I read many books.我看了许多书。 三、语法:一般过去时 导学:试读试写试说试练 【试读试写】 一、根据汉语意思写单词。 1、学习________________ 2、练习________________ 3、假日________________ 4、在......期间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划线部分正确的汉语意思。 ()1、Take out your book. A、放下 B、拿出 C、打开 ()2、The bell rang. A、铃 B、电话 C、电视机 ()3、Why didn’t you run around the tree? A、如何 B、什么 C、为什么 ()4、I became a good swimmer. A、游泳 B、游泳者 C、去游泳 【试说试练】 模仿,会说并能用下列句子进行会话练习: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holidays? I read many books. 议学:试悟试练 【试悟试练】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做的事情。句子中动词要变成过去式。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1、一般情况直接在词尾加ed,如work------worked 工作 2、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只加d,如practise----practised 练习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先变y为i再加ed,如worry----worried 担心 4、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先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 停止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学时安排】2 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课前积累。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忍:指;天涯碧草: 指;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中的“回味”指。 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预习:按“六字诀”预习课文。 1.读:用朗读法把课文读2 至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2.读:用默读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4.读: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 5.读:仔细研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6.读:速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预习展示。 1.自学生字,读写下列生字: 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渲染: 勾勒: 茫茫: 洒脱: 回味: 疾驰: 襟飘带舞: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稻草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S版六年级上册)

稻草人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S版六年级 上册) 一、教学内容 1稻草人 二、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的5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掌握课后词语。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回忆自己学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把它们的名字以及作者写在下面: 你喜欢童话故事吗?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的童话大多都是外国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篇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童话――《稻草人》。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做过编辑。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中国童话的独特之处。 (三)出示自学练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有想不明白的文句可以划线标出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勉强: 丧事: 白喉: 驱逐: 挽救: 憔悴: 惊恐: 风干: 3.自学生字。先认读,再组词,并说说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把自己总结的要点记在下面

4.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在小组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读课文,每人读一段。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地方。 2.组员在小组内讲故事。 3.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评语 (五)合作探究 读书、思考。 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体会。 你喜欢稻草人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六)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教师根据情况指小组代表回答,并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1.山中访友(第1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4 日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写课文中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走进大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本课将进山观赏景物比作山中访友的新奇构想。 2.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巧妙之处,体会访友的心情。 三、知识梳理 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读文时,用心,边读边想像。 (2)边读边画,并在印象深刻句子旁写出感受。 2.教师设问 (1)作者到山中拜访的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好心情。 3.小组讨论 对疑难问题组进行讨论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汇报教师设计的问题1、2。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在课文中标注、记录。(四)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汩汩.( ) 嗅.到( )犬吠 .. ..( ) ..蕴藏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清爽( )依然( )宁静( ) 蕴藏( )陡峭( )热切( )奥秘( )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六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内容: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教学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1)听懂、会说、正确读写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本节学习重难点) (2)能正确询问并回答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How do you go to school/Canada I go…. (本节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Knowledge links) 1.单词how的简介:how是一个特殊疑问词,常用来对身体状况进行询问,例 如: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在本节的学习中,how还有另外一种用法,主要对交通方式提问。 2.介词by和on的用法:大家一定要记牢:by用在交通工具前,表示“乘坐” 的意思,如:by bike“步行”就是on foot,是固定短语,我们不能随意替换,和walk是同义词。 学习指导(Learning guide) 1.自主学习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试读,试翻译,可以借助单词表) 2.听懂、会说、正确读写上面的短语(自己能独立背会并默写) 3.根据本节学习到的知识,独立完成导学案。(在自学过程中注意记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和他人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Self-learning)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张很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关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它涉及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教师点拨指导,是教与学于一体的集中体现,这个环节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它包括六个环节: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反馈、达标训练、作业设置、拓展延伸。如果说初读课文主要是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话,那么,“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反馈”就是利用这两个环节研读、品读课文。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导学案

2《丁香结》导学案

丁香简介 拓展练笔,延读“丁香结” 1.同学们,《丁香结》原文还有一个结尾,读读——“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2.默读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的心中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批注在课文结尾处。[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紫丁香花丁香花植

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丁香花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可孤植、丛植或在路边、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 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20)厘米,宽3-7 (-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产地 中国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主要分布于西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其他情况 丁香是呼和浩特市市花。1986年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5次会议讨论通过,选定以“丁香”作为市花。 丁香是哈尔滨市花。1988年哈尔滨市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确定丁香为哈尔滨“市花”。 与丁香相关的诗词 1.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3.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单元导读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 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 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 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 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实践:诗海拾贝(第1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我们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预习导航】 特别提示:活动安排分“搜集诗歌——看”“整理诗歌——抄”“欣赏诗歌——析”“诗歌朗诵——读” 一、为阅读扫清障碍。(给下面加点的注音) 往矣.()霏霏.()润.物()野径.( 枕.头 ()睫.毛()花穗.()齐绽.()皑皑.()徜徉 ..()() 二、结合注释,认真读一读课文中的六首古诗,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写初读后的收获: 2.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在课文中做上标记,以备课上讨论交流。 三、课前搜集诗歌。 提示:搜集诗歌是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也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了,才能让自己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1.说说搜集诗歌的方法: 2.把你搜集的诗歌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堂探究】 一、“整理诗歌——抄” 提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我们能把搜集到的诗歌分类整理下来,然后反1.说说整理诗歌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