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1、稻草人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5个会认字,11个会写字及相关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感悟描写稻草人情感变化的句段,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稻草人的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等美好品质。

信息提炼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生活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

”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娘儿俩.干瘪.懒怠搓..草绳2、我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hóu lóng jú zi hè sè dào suì( ) ( ) ( ) ( )二、设问导读1、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来,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精读感悟1、默读课文3至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概括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高兴---→()---→惊恐---→( )---→( )2、有感情地朗读稻草人情感变化的语句,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稻草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3、现实生活中的稻草人是没有生命的,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使稻草人拥有了丰富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四、巩固练习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蛾下的子。

这使稻草人感到,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

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她及早看见这个,才能挽救呢。

他这么想着,扇子了。

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

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文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词语。

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对主人,却又无力帮助主人的稻草人形象。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1 稻草人课前自学一、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懒怠直挺挺勉强白喉风干干瘪祸事挽救沉甸甸憔悴夜深人静二、形近字组词。

肌( ) 喉( ) 褐( ) 饥( ) 候( ) 歇( ) 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知识链接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堂导学六、初步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

一边读,一边想象,动手画一画。

2.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读书感受。

(1)找出课文中描写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他扇子动作变化和他感情变化的原因。

七、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课文主要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形象?2.再读课文,把能体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和心地善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书感受。

3.你喜欢稻草人吗?谈谈自己的理由。

课后检测八、课文中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A.痛心—着急—惊恐—焦急—高兴B.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C.着急—高兴—焦急—痛心—惊恐九、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B.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C.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

D.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

十、开心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最棒的玉米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衣的玉米说:“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整合教学导学案全册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整合教学导学案全册

“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叶圣陶、安徒生的资料。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我会读1课懒怠.沉甸甸..干瘪...憔悴2课楚有祠.者弗.能应.也遂.饮其酒3课蜷.腿哆嗦..4课噌.5课亲戚..百爪.挠心..晕眩蹑.手蹑脚惊诧.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娘俩.(liǎ liǎng )______落.(lào luî)了个毛病_______吾能为.之足(wãi wâi)________赐其舍.(shâ shě)人卮酒_____数.(shù shǔ)人饮之不足_______喷.香(pân pēn)_______待.在一起(dāi dài)几.乎 (jī jǐ )_________2.读拼音,写字词。

稻草人的jī fū( )是隔年的黄稻草,它尽职尽责,丝毫不lǎn dài( ),每天用手里的扇子赶走那些飞来吃dào suì( )的小雀。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hïu lïng()都哑了,但是也没有化解他们之间的mao dùn( ).小女孩儿quán suō()在墙角,寒风guàn()进她的wãi qún()。

她用dîng jiāng()的小手duō duō suō suō()地擦燃了一根火柴。

在摇曳的火yàn()中,她看到了nuǎn hōng h ōng()的大火炉和喷香的kǎo’ã ( )。

3.结合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写四字词语。

孙杨面对澳洲媒体的(用辛辣的语言讥笑、讽刺),他(认为不值得一看)。

他刚才的发言(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别人不知道怎样理解。

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常作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6 开国大典-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6 开国大典-语文S版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6开国大典1.认识“渠、钮”等4个会认字,学会“防、耸”等12个会写字,掌握“排山倒海、瞻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4.体会文章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课时)1.读拼音,写字词。

fáng niǔsǒng城()电()()立qízhìhuǎn qíng()()慢()着qúdào róng jiǎn()()合()阅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首都.(dōu dū)北京的大街小巷都.(dōu dū)披上了彩装。

(2)到了三更.(gēng gèng)天,我的心情更.(gēng gèng)加激动了。

(3)在大雾笼.(lóng lǒng)罩下,灯笼.(lóng long)发出的光显得格外暗淡。

(4)刘备全军覆败,带领少数兵马一路奔.(bēn bèn)跑,逃往河北投奔.(bēn bèn)到了袁绍的帐下。

3.查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排山倒海:瞻仰:庄严:肃立:[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揭示了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情。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稻草人》高效课堂导学案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稻草人》高效课堂导学案

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稻草人》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1. 稻草人小组:学习小主人:主备人:学习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等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简要复述“稻草人”的故事。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稻草人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

4.领悟作者在这篇童话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流程:第一关:学习字词,读通文章1.我能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我能再读课文:A.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B.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C.利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课后生字并组词。

D.我还能找出音易错的字:,形易错的字:。

3.我能找出本课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4.我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新词(包括四字词语)。

第二关: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简要地描写了“稻草人”的和,然后重点讲了的事?第三关:细读品味,体会情感一、学习1-2自然段1.稻草人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2.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体现出稻草人的尽职尽责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二、学习3-9自然段1.思考、交流:默读课文,标出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联系稻草人看到的事情及想到的内容,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

2.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3.结合课文说说,稻草人是个什么样的人?4.交流:你喜欢稻草人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第四关:你思我想,答疑解难。

学了课文我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A.要求:问题要和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

B.方法:可以对课题提出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词句提出问题、对课文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对标点符号提出问题等。

)第五关: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稻草人的感情变化展现稻草人的性格特征,更是透过稻草人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

小学六年级s版语文上册导学案[1]目录1 《稻草人》导学案 ........................................................................... ........................................................................ 3 2 《寓言二则》导学案 ........................................................................... .......................................................................... 6 3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导学案 ........................................................................... .......................................................... 9 4《刺猬汉斯》导学案 ........................................................................... ............................................................................12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导学案 ........................................................................... ............................................................ 14 《语文百花园一》导学案 ........................................................................... ...................................................................... 16 6《开国大典》导学案 ........................................................................... ............................................................................20 7《望大陆》导学案 ........................................................................... .............................................................................. .. 23 8《明天更辉煌》导学案 ........................................................................... ........................................................................ 24 9《山海关》导学案 ........................................................................... .............................................................................. .. 27 10《太阳与士兵》导学案 ........................................................................... .................................................................... 29 《语文百花园二》导学案 ........................................................................... ...................................................................... 31 11《永远的歌声》导学...................................................................... 35 12.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 ................................................................... 38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 ........................................................................... ...................................... 40 14《花边饺子里的爱》导学案 ........................................................................... .............................................................. 43 15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导学案 ........................................................................... ........................................................ 45 《语文百花园三》导学案 ........................................................................... .................................................................. 46 16. 《古诗三首》导学案 ........................................................................... ....................................................................... 50 17 《詹天佑》导学案 ........................................................................... ............................................................................ 52 18《文天祥》导学案 ........................................................................... ..............................................................................54 19. 《怒吼吧,黄河》导学案 ........................................................................... ............................................................... 56 20.《一句话》导学案 ........................................................................... ............................................................................ 58 《语文百花园四》导学案 ........................................................................... ...................................................................... 60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 ..................................................................... 66 22*《表里的生物》导学案 ...........................................................................然之道》导学案 ........................................................................... .. (70)24 《一个这样的老师》导学案 ........................................................................... .......................................................... 73 25*《最佳路径》导学案 ........................................................................... (76)《语文百花园五》导学案 ........................................................................... ...................................................................... 78 26《将相和》导学案 ........................................................................... ..............................................................................84 27. 《奴隶英雄》导学案 ........................................................................... .................................................................. 86 28《赤壁之战》导学案 ........................................................................... .. (88)29《老人与海》导学案 ........................................................................... .. (92)30《鲁滨孙造船》导学案 ........................................................................... ...................................................................... 94 《语文百花园六》导学案 ........................................................................... (96)1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框架图童话寓言卖尼火尔稻刺柴斯自画草猬的骑相蛇人汉小鹅矛添斯女历盾足孩险儿记个通言读苦通理通弄通尽过而懂儿过解过巧过职对有课童小童读成读尽稻信文的女话寓拙懂责草的内深孩中言,寓、人道容切的的故把言心的理,同五人事事故地一知情次物,善夜道。

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

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
3、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1、自读课文2遍。
2、文中圈的词读两遍,课后生字组词读2遍。
3、生字巧记,完成后生字词再读2遍。
4、小组成员采用领读,齐读,互相听读等形式,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5、完成自主学习、预习检测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5分钟)
1、基础过关。(学生展示课后生字词、词语花篮)
xxxxxxxxxxxxxx学校小学部导学案
课题
1、《稻草人》第一课时
课型
精读课
主备人
xxx
审核人
xxx
学习
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词,多音字。(重点)
2.体会老妇人生活的凄苦,稻草人的善良尽职。(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1.课文读2遍。
2.文中圈的词读两遍,课后生字组词读2遍。
3、联系实际,拓展延伸(5分钟)
1、分小组表演这个成语故事。
2、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写出三个:、、

四、巩固提高、当堂检测(5分钟)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译文: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译文:
精读课
主备人
xxx
审核人
xxx
学习
目标
1、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重点)
2、翻译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3、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导学过程
预习指导:(早读)
5.自读课文2遍。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S版)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S版)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S版)1、稻草人一、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 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的5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掌握课后词语。

二、学习过程(一) 知识准备回忆自己学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把它们的名字以及作者写在下面:你喜欢童话故事吗?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二) 导入新课同学们读的童话大多都是外国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童话――《稻草人》。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做过编辑。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中国童话的独特之处。

(三) 出示自学练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有想不明白的文句可以划线标出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勉强:丧事:白喉:驱逐:挽救:憔悴:惊恐:风干:3. 自学生字。

先认读,再组词,并说说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

把自己总结的要点记在下面4. 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在小组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四) 检查自学情况1. 小组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注意听是否有读错的地方。

2. 组员在小组内讲故事。

3. 组长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个组员评定星级。

☆☆☆☆☆评语(五) 合作探究读书、思考。

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体会。

你喜欢稻草人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六) 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教师根据情况指小组代表回答,并根据情况给小组评定星级。

☆☆☆☆☆(七) 课堂练习1. 在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巩固本课的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1 稻草人课前自学一、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懒怠直挺挺勉强白喉风干干瘪祸事挽救沉甸甸憔悴夜深人静二、形近字组词。

肌( ) 喉( ) 褐( ) 饥( ) 候( ) 歇( ) 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知识链接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堂导学六、初步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

一边读,一边想象,动手画一画。

2.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读书感受。

(1)找出课文中描写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他扇子动作变化和他感情变化的原因。

七、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课文主要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形象?2.再读课文,把能体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和心地善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书感受。

3.你喜欢稻草人吗?谈谈自己的理由。

课后检测八、课文中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A.痛心—着急—惊恐—焦急—高兴B.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C.着急—高兴—焦急—痛心—惊恐九、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B.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C.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

D.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

十、开心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最棒的玉米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衣的玉米说:“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

“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最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走这个棒玉米。

“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棒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地估量太高了。

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

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

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了,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不知不觉,一屡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挣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看着它,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了,它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今年长得要好呦!”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相信自己,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随声附和.()干瘪.()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2)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3)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4.“最棒的玉米”经历了()的心理历程。

A. 充满自信—灰心丧气—恍然大悟。

B. 得意扬扬—自我安慰—心灰意冷。

C. 患得患失—垂头丧气—获得“殊荣”。

5. 对文章结尾“相信自己,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一句的含义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人要相信自己,但是成功有时候也需要等待。

B.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立竿见影,耐心、等待、坚持最为重要。

C. 做事要有韧性,不要半途而废。

6.“这时, 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走他的原因。

”原因是7.你从这个童话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启发?十一、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

1.仿照文中描写稻草人外貌的句子,写一段话,描写人物或塑像的外貌。

2.展开想象: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抓住稻草人的特点,想象它所看到的、想到的去写)十二、拓展阅读。

《稻草人的传说》2 寓言两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

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变化。

自己试着多读几遍课文。

二、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并在书上做笔记。

《自相矛盾》:鬻誉莫陷或以弗应《画蛇添足》:赐谓引且乃固遂亡三、填一填《自相矛盾》选自,“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喻《画蛇添足》选自,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比喻四、知识链接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

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课堂导学五、学习步骤步骤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步骤二: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步骤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的情况,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画蛇添足”这两个成语六、合作探究学习《自相矛盾》1.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开始叫卖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2.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是什么反应?3.听了问话,那个楚国人又是什么表现?4.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5.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七、合作探究学习《画蛇添足》1.这个故事是发生原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呢?2.“一人蛇先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3.怎样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画蛇添足”的时候呢?八、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课后检测九、形近字组词。

矛( ) 弗( ) 祠( )予( ) 佛( ) 词( )十、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③代词,代人或事物。

④往,到。

誉之曰()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以子之矛()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为之足()一人之蛇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十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1.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十二、开心阅读滥竽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③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⑤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失实的,假的。

②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③南郭:复姓。

④说:通“悦”,喜悦。

⑤廪(lǐn )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

⑥湣王:齐宣王的儿子。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②好.一一听之()2.翻译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讽刺了的人。

十二、根据图片猜成语。

()()()()()()3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前自学一、形近字组词。

蜷( ) 僵( ) 焰( ) 倦( ) 疆( ) 陷( ) 二、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哆哆嗦嗦冻僵暖烘烘火柴梗精致圣诞橱窗灵魂慈爱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填空。

1.思考: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写了哪几部分内容?2.这篇童话故事是(国名)著名作家(人名)写的。

课文记叙了一个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

五、知识链接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课堂导学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可以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街头”分成三部分。

试着在文中标记,并与同桌交流。

七、精读课文,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默读课文,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试着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2.默读课文1至4自然段,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和心情。

3.默读课文5至11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说明她渴望什么?4.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并在学习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5.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与同桌一起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第一个“幸福”是指第二个“幸福”是指课后检测八、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2.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 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3.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 pēn 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九、照样子写词语。

暖烘烘(ABB)哆哆嗦嗦(AABB)又黑又冷十、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填序号)破折号的作用: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转折;③表示声音延长;④表示意思的递进。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3.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十一、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话,我会选择正确的读法,在括号里打上“√”。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朗读这段话时,语调应该是:A.重而急促()B.低沉缓慢()C.高亢轻快()2.朗读这段话时,语气应该是:A.同情悲伤()B.焦急不安()C.激动愤怒()十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