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条件和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

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

没有发展后劲,便不会拥有未来;或缺发展“谋略”,就不能立身市场。

在诸多面临破裂倒闭的渔农水产养殖合作社中,有不少原本就是跟风组建的凑合型“合作社”。

如此这般的水产养殖合作社里,单个养殖体虽然都自有一套谋略,却未构成合作社整体合力,缺乏发展后劲,更无前瞻性的“谋略”,这样的合作社生产经营实务总是比别人家要迟缓半拍,在汹涌的市场经济浪涛里,没有发展“谋略”、昏昏然“度日”过关的主儿,哪有不被清除出市场的?因此,如此凑合而无远谋、跟着被动走而或缺发展力的“病秧子”,倒下出市成为“路旁饿殍”,当然不足为奇。

适者生存,大浪淘沙。

诚然,与诸多事物发展一样,合作社的起始与前行,道路上的适者生存节律大同小异,众多的渔农、水产养殖合作社被淘汰、被吞并、被转向都是常理。

问题在于身处在其中的人们要有清醒明澈的心境与思路,要配置强壮自我、迎合前行的法则,不断地校正自己,与市场经济发展步履同向、同步、同心、同力,方能练就壮实的体魄,从而走出一方属于自我发展的自由新天地来。

(涂俊明)淡水石斑鱼是从中美洲引进养殖的鱼类,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已经逐渐推广养殖。

通常,采用土塘作为繁殖和培育池来进行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工作。

淡水石斑鱼成鱼在繁殖过程中有打窝的习性,对塘底有破坏作用。

另外,繁育出的苗种在土塘进行培育,由于规格大小不一,互相残杀,不便管理。

同时,淡水石斑鱼苗的饵料选择和水质管理也影响苗种的成活率。

本研究从淡水石斑鱼的繁育技术、苗种饵料和养殖水体环境出发,首先对土塘进行了改造,开发了适用于淡水石斑鱼的池塘和鱼苗分级筛选方案,以改善淡水石斑鱼由于其繁育中打窝的习性造成的对池塘破坏作用,并有效防止不同规格种苗的互相残杀;在苗种饵料的选择上,通过有机肥料肥水、浮游动物、水蚯蚓和配合饲料分阶段投喂;对繁育阶段的水体环境进行测量,确定了适合淡水石斑鱼的孵化条件。

本研究拟通过以上研究手段,以期提高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成活率,为淡水石斑鱼的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

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

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石斑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种苗培育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

一、石斑鱼种苗选种选种是石斑鱼种苗培育的第一步,选择优质的种鱼对于后续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选种时,应选择身体健康、体形完整、无明显畸形的成鱼作为种鱼。

同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因的种鱼,以提高种苗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二、石斑鱼种苗孵化石斑鱼的种苗孵化一般通过人工控制水温和光照来实现。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孵化箱或孵化池。

然后,将选好的种鱼放入孵化箱或孵化池中,控制水温在26-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1000-2000勒克斯。

在孵化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三、石斑鱼种苗早期生长管理石斑鱼孵化出苗后,需要进行早期生长管理。

首先,要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新鲜水源,控制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其次,要控制水温和光照,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此外,还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方式,选择适合石斑鱼早期生长的饲料,并按照科学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进行饲养。

四、石斑鱼种苗中期生长管理石斑鱼种苗进入中期生长阶段后,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水体,保持水质稳定。

其次,要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根据石斑鱼的生长情况和饵料消化率进行调整。

此外,还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寄生虫等问题,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石斑鱼种苗后期生长管理石斑鱼种苗进入后期生长阶段后,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控制饲料的营养配比,根据石斑鱼的生长需求和饲料消化率来调整饲养方案。

其次,要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此外,还要进行定期的体重测定和生长性能评估,以及疾病和寄生虫的防治工作,确保种苗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石斑鱼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选种、孵化、早期生长管理、中期生长管理和后期生长管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饲养策略,可以提高石斑鱼种苗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石斑鱼养殖

石斑鱼养殖

石斑鱼养殖1. 简介石斑鱼,又称为石斑仔、石甲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用鱼类,被广泛养殖和深受消费者喜爱。

石斑鱼养殖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养殖业务。

本文将介绍石斑鱼的养殖方法、养殖环境要求以及石斑鱼的疾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2. 养殖方法2.1 水质要求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和充足的食物。

水温要适宜,一般在28°C左右。

同时,水体的pH值应在7.8-8.8之间,硬度要保持在100mg/L以上,碱度维持在5-10dH。

2.2 养殖池建设石斑鱼适合在温暖的海水环境中生长,因此对于养殖池的建设,需要选择坚固耐用、防漏的池塘或人工渔场。

池塘或渔场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合理确定,同时需要有良好的水循环系统,保持水体的流动和通气。

2.3 种苗选取种苗的选取是石斑鱼养殖的重要一环。

可选择符合规格的石斑鱼种苗,一般应选择健康、体色鲜艳、活力强的种苗。

购买种苗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疾病或损伤的迹象,以保证种苗的质量和养殖效果。

2.4 饲料投喂石斑鱼的饲料主要以鱼类饵料为主,可在市场上购买到适合石斑鱼的饵料。

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水温进行调整。

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的数量应使鱼随食随吃,避免过剩造成浪费和污染。

3. 养殖环境要求3.1 温度石斑鱼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合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8°C左右。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石斑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2 光照石斑鱼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照。

为了保证光照的均匀性,养殖池应选择采光良好的地方,避免阴暗和过度紫外线照射。

3.3 水质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澈、富含氧气和充足的食物。

水质需要经常监测,必要时进行调整,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4. 疾病防治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以下是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细菌感染:可通过增加水质循环和通风,定期清洁养殖设备和池塘,加强消毒等方法来防治。

石斑鱼孵化技术要点

石斑鱼孵化技术要点

石斑鱼孵化技术要点石斑鱼孵化行情好,效益高,但风险大,技术要求也高:鱼苗难开口,水质难稳定,弧菌易超标……如何才能提高孵化成功率?海南卓越提醒:以下十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放卵前清塘想要提高孵化成功率,放卵前一定要消除隐患,把握好清塘3关。

第一关,清淤除杂用高压水枪冲洗塘壁和塘底,去除塘壁和塘底的附着物(如泥皮、青苔、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全铺膜的池塘冲洗干净后,可以晒塘2~3天进行高温杀菌再进水;而半铺膜的池塘需要冲洗至泥沙发白,水不发黑,不留臭味,如果时间充足,建议晒塘4~5天进行高温杀菌后再进水。

第二关,灭菌解毒干塘后进水没过膜底或沙底,接着用漂白粉(按40~60斤/亩)兑水全池泼洒,浸泡3~5天后排掉池水;再用250目的筛网包住进水,过滤杂质和有害生物,把水加至养殖水位,用百安威或绿康露全池泼洒,进行灭菌。

第三天后全池泼洒净水灵,来安全降解重金属及残毒,营造藻类和菌类繁殖的良好条件。

第三关,生物活化想要有效预防青苔、泥皮滋生,建议使用黑金神+灵活100+藻健康浸泡12-24小时后全池泼洒,可起到活化底泥,有益菌占位的作用。

清塘三关,关关重要!就像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否则,就有可能酿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剧。

鱼苗孵化也一样,基础细节做得不扎实,就会增加孵化风险,甚至酿成排塘后果。

二、培藻培虫3月份早晚温差大,气候及其不稳定,藻类不易生长繁殖。

此时放卵,建议提前2~3天下“重肥”培藻,也就是说基肥最好一步到位,可使用卓越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绿藻旺(或硅藻旺)兑水拌匀,浸泡一晚后配合降解灵泼洒,低温阴雨天也能培出优良藻相。

鱼苗开口是孵化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

开口率越高,鱼苗孵化的成功率就越高。

下卵当天就可以进行培虫(小轮虫),建议用卓越“利饵丰”(富含培虫酵母,生物蛋白、氨基酸和活性酶等)培养轮虫。

开箱3天后,还可以根据池塘中虫的存塘量,灵活使用“利饵丰”进行补充,满足开口需要,养苗壮苗。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鲳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

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一、苗种繁殖场场址的选择苗种繁殖场应选择在避风防潮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提水方便、有电网电力供应、交通便捷、并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无污染沿海地区建造。

二、亲鱼来源、筛选与运输及强化培育1.亲鱼来源与筛选我省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所需亲鱼通常都是由天然海区捕获的各种规格的石斑鱼经海水网箱或池塘精养而成。

于当年的9月至11月在本省陵水、三亚等地的重点渔港或内湾的鱼排(网箱)进行筛选亲鱼,作为第二年生产的备用亲鱼。

亲鱼的筛选标准:亲鱼体重:雌鱼8~10千克/尾、雄鱼10~12千克/尾,亲鱼全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雌鱼为4~5龄(腹部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为5~6龄(腹部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孔),雌雄鱼比例为3∶2。

2.亲鱼运输筛选好的亲鱼,在鱼排网箱中静养1~2天后就可起水运输。

亲鱼可用活水车(循环水)进行运输,通常一辆载重3吨的活水车,可运送2300~2400千克亲鱼(约210~220尾)。

3.亲鱼强化培育(1)亲鱼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两口,其中一口为备用池(通常不盖顶遮阳),主要用于亲鱼定期过池暂养。

设计面积均为1.8亩/口,实用面积1.5亩/口,坡度为1∶1.5,池塘深度3.8~4.0米,池塘内壁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黑色地膜或全铺黑色地膜,池底铺砂0.3米,最大蓄水深度3.0~3.2米。

池塘中央设置排污口。

培育池上方设置棚架,其上加盖遮阳网,棚架高度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池塘通风条件好。

每口池塘安装两台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

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赤点石斑鱼,俗称斑节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海水养殖鱼类,具有肉质鲜美、体形饱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赤点石斑鱼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

在赤点石斑鱼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养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养殖方法主要采用人工配合饵料,由于饵料种类有限、口味单一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生物饵料的应用在赤点石斑鱼的养殖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生物饵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能够更好地满足赤点石斑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提升产品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饵料在赤点石斑鱼养殖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为优化饵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赤点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1. 探究赤点石斑鱼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其对生物饵料的需求情况;2. 分析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寻找最适合的饵料配方;3. 研究生物饵料在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应用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4. 探讨饵料投喂量在赤点石斑鱼养殖中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投喂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赤点石斑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养殖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赤点石斑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赤点石斑鱼的养殖过程中,生物饵料的选择和应用对于鱼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不同养殖阶段的影响,从而为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赤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养殖阶段的饵料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饵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实现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赤点石斑鱼养殖产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提升养殖水平和竞争力。

提高石斑鱼鱼苗孵化成活率,就用发酵碳源!

提高石斑鱼鱼苗孵化成活率,就用发酵碳源!

提高石斑鱼鱼苗孵化成活率,就用发酵碳源!石斑鱼(Epinephelus)是石斑鱼属鱼类的通称,俗称石斑、过鱼、鲙鱼,英文名Grouper。

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鲈科、石斑鱼属。

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且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具有投资大、效益好等优势,所以越发多的养殖户开始转型石斑鱼市场。

但是每年夏季都是发病高峰期,尤其是今年夏季,气温持续不稳定,强降雨等导致泥塘水质变混,烂身,肠炎频发,加上行情低迷,走向并不明朗,部分养殖户信心备受打击,那夏季到底该怎样养石斑鱼呢?一、海区条件1、海区无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一类水质标准,在台风、暴雨季节能避免大风大浪的袭击,无大量淡水流入,交通、通讯、供电便利。

2、底质以砂砾、岩礁底质为佳,泥沙底质次之,泥质的不好。

3、海况海流速度应在15-35cm/s。

要有足够的水深,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有2米以上。

4、水温大部分石斑鱼能够适应的水温为15-38℃,但生长最好的水温是23-28℃。

夏季保持好池塘水温稳定也是养殖石斑鱼必须要记住的重点。

二、网箱的规格石斑鱼养成的网箱规格以较大为佳。

目前一般用3米ⅹ3米ⅹ4米或4米ⅹ4米ⅹ4米的网箱,但效果不如6米ⅹ6米ⅹ5米规格的网箱。

大规格网箱鱼体活动空间大,减少了网箱隔层,有利于水流通畅,减少疾病的发生,日常管理比较省工。

三、饵料及投喂方法石斑鱼性多疑,所以最好混养少量相同个体大小的黄鳍鲷、真鲷黑鲷、及篮子鱼等。

因为鲷科鱼类比较贪吃,见饵即抢,他们的抢食去带动石斑鱼的摄食。

篮子鱼喜食海苔、残饵等,可作为“清道夫”,有利于保持网箱清洁。

其他鱼种放养比例约为15%。

四、日常管理1、增加巡视检查的数量,因为今年天气持续不稳定的缘故,这使得池塘变浊,死鱼的几率大大提升,每天应对各个网箱进行巡视检查,也顺便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判明情况,采取用药对策。

2、观察记录,每天对天气、水温、相对密度、透明度、风浪等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记录。

石斑鱼怎么养好?石斑鱼的高效养殖技术

石斑鱼怎么养好?石斑鱼的高效养殖技术

石斑鱼怎么养好?石斑鱼的高效养殖技术石斑鱼为鮨科石斑鱼属鱼类,肉质细嫩洁白,素有“海鸡肉”之称。

石斑鱼兼具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有着很好的养殖价值。

那么,石斑鱼怎么养好?现将石斑鱼的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网箱养殖石斑鱼除了需要选择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域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应着重考虑水流、水深、底质、网箱离岸距离、风浪、风向及交通条件等。

水质清新,海水盐度相对较稳定,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水流畅通但风浪不大,最好在西北方位有高地作屏障,箱内流速在0.3米-0.5米/秒;养殖区水位在大潮线下水深5米以上,使网底不与海底相触,底质最好为砂质底;选择未污染或污染较轻、自净能力较强海区养殖;海陆交通应方便,便于苗种和饲料及产品的运输。

二、苗种来源每年的6月-10月间,在河口有大量鱼苗,这是石斑鱼鱼苗的主要来源。

目前石斑鱼人工繁殖的技术尚未稳定,国内主要有龙胆石斑、青石斑鱼等获得育苗成功,但数量小且不稳定,台湾石斑鱼育苗技术较成熟。

三、苗种放养1.选苗:购进石斑鱼苗种时体型最好大小一致,因为石斑鱼是兼具残食性和领域性的鱼类。

要求鱼体完整、体色鲜艳、无外伤、摄食情况良好,鱼苗的胸鳍及背鳍完全张开,健康有活力。

2.消毒:鱼种在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消毒鱼种在苗种到达场地4小时后方可进行。

3.放养:通常用活水将鱼种放入预先装配好的网箱放养地点,再将鱼种按预先定好的放养计划,直接放鱼入网。

放入箱网的鱼种必须是体格健壮、规格均匀的优良鱼种。

四、养殖密度石斑鱼在养殖期间,可进行分级饲养管理,所以鱼苗的放养密度可提高,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3公斤-3公斤苗种,即3米X3米X3米的网箱放养100千克苗种(2厘米-3厘米长的苗种2000尾),若体长超过20厘米,只需最后一次进行分养,3米X3米X3米的网箱放养300尾-500尾即可。

五、饲料投喂1.投喂鲜杂鱼饲料:以小杂鱼为主要饵料,但一定要保证小杂鱼的质量和鲜度,饲养过程中,随鱼类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水温及季节变化等适当调整日投饵率,并决定日投饵次数和投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6卷
第 2期






V0 .6 No2 12 .
2 1 年 2月 01
M ODERN S FI HERJ I ES NFORM ATI ON
F b. 0 1 e .2 1
光 照 条 件 和 开 口饵 料 对 点 带 石 斑 鱼 仔 鱼
培 育 成 活 率 的 影 响
气石 , 化期间始终保持微 充气 状态 , 孵 使鱼卵分布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并 避免与池壁摩擦 而造成损伤 。 孵化约 3 后 , 0h 仔鱼陆续破膜
而出 , 初孵仔鱼全身透明 , 全长 1 6 1 6m . ~ . m。 3 8 22 光照条 件和 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 仔鱼成 活率的 .
2 27。 5—
关 键 词 :点 带 石 斑 鱼 ;仔 鱼 ;光 照 条件 ;开 口饵 料 ;成 活率
点 带 石 斑 鱼( pnp e aa ai s 属鲈形 目 , 亚 目 , E iehl lb r u am c 鲈
中进行 。 采用 黑色遮阳网调节苗 池光 照条 件。
1 培 育 用 水 . 2
5 01 以下光照条件试验组 高 3 .%、 37 0 67 2 .%和 2 .%, 中尤以对 6日龄仔鱼成活率影响最为明显 , 阶段 50lx 1 7 其 此 0 u 以下光照强度 条件试 验组的死亡率 为 6 . 1 %,比同样饵料条件 的 10 0lx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高 3 .%;不 同开 口饵 料对点 带石斑 鱼仔 鱼成活 6 0 u 27 率的影响表现 为 :1o olx o 光照条件下 , u 以原生动物作为开 口饵料试验组 1 3日龄仔鱼 的成活率达到 5 .%, 43 分别 比同样光 照条件
目的筛绢 网过滤 )使 池水呈微绿色 。 , 培育用水经二级砂滤 ,
水温 2 ~ 0C、 H .— ., 8 3 q p 80 8 保持不 间断微充气 。 4 1 试验分组与轮虫的营养强化 . 5
151 试 验 分 组 ..
在水 温 2 条件 下 , 8 点带 石斑 鱼仔 鱼于 3日龄开 始摄
3 讨 论
31 光照条件与点带石斑 鱼仔 鱼成活率的关系 . 在 水生动 物生存环 境 中, 光是 一个重 要且 复杂的生态 因子 , 它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 , 直接 或间接地 影响动物 的存
定 期测定 盐度 和溶解 氧。受精 卵下池 时 , 深 6 m左右 , 水 0c
仔鱼开 口前 不加水 。 口后 每天加水 5 1 m, 开 ~ 0c 仔鱼前 1 0d
照条 件下各试 验组 6E龄、1 t 0日龄及 1 3日龄各试 验组成活
率 变化趋 势表现为 光照对仔 鱼成活 率的影 响以 6日龄之前
最 为明显 ,以三个试验 组 中投喂原 生动物 的 A组试 验结果 为例 :1 0 x 0l 光照条件下该试验组仔鱼 3日龄的损耗率为 0 u 2 .%, 0 x 8 9 50l 光照条 件下该试验组仔 鱼 6E龄的损耗率则 u t 高达 6 .%, 1 6 两者相差 3 . 27 而 1 %, 0日龄和 1 3日龄 的损耗率 差异则趋于缩小。 表 1 不 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开口饵料培育条件下仔 鱼的存活
下以牡蛎受精 卵和轮虫作 为开 1饵料 的试验组提高 2 . 5 31 %和 2 . 呈显著差 异;以牡蛎受精 卵作 为开 口饵料试验组 1 61 %, 3日龄仔鱼 成活率略优 于以小个体轮虫 ( 0 20目筛网筛选 ) 作为开 口饵料的试验组 , 两者差异不显著。
陈 凯等 , 0 1 光照条件 和开 口饵料对点带石 斑鱼仔鱼培 育成 活率的影 响, 现代 渔业信息 》 志 , 6 2) 2 1。 《 杂 2(
鱼 目前 已成 为南方沿海省 市人工育苗 的主要海水 品种之一 , 育苗方 式 已由原来 单一 的室 内培育 方式发展 到土池 培育 。 探 明导致 鱼苗成 活率下 降的主要原 因 , 将有助 于为苗种生
后的沙滤海 水 , 水位 06m;苗池 上方悬挂 遮 阳网, . 保持 室
内光 照强度 低于 5 0lx 0 ;池 内按 1 / 1 u 个 1 . m 的密度设 置 — 5
1 材料 和 方 法
11 实 验 设 施 .
动 物一 次 , 至育苗 场置 于 05m 的锥形 玻璃 钢桶 中充 气 运 . 1 ̄ 5m n , 气 5mn 将桶底 沉淀物排 出后 , 0 1 i后 停 i, 用虹 吸法 将带有原生动物 的上层 海水 注入 原生动物培育池接种培养。
光照条件试验分别设置 10 0lx 0 以上和 50lx u 0 以下两 u 种光照条件。
试验设立平 行试验组 , 各试验组 的鱼苗放养密度 0 2 .~ 7 1. m ( 9 %的孵 化率 计算 ) 试验 自孵 化仔鱼开始 08×1 以 0 。 至1 3日龄仔鱼结束 。 整个实验过程为 2 1 年 9 3日至 9 00 月 月
泼洒 彻底 消毒 。
1 原 生 动 物 的培 养 . 4
的饵料种类 与供应量 、 投喂时间的把握及环境 因子是影响苗
种培育成功 的重要 因素 。 为此 , 笔者等 于 2 1 年 8 9 0 0 - 月在 福建省福鼎 市朝辉水产 开发有 限公 司种苗 繁育 基地进行 了
不 同光照条件 和不 同开 口饵 料对点带 石斑 鱼鱼苗培育成 活
鱼 的成活率达 到 5 . 分 别 比同样 光照条件下 的 B 和 c 43 %, 组 组 提高 2 .%和 2 . 呈显 著差异 ;以牡蛎受精卵作 为开 31 61 %, 口饵料的 B组 的 1 3日龄仔鱼成活 率略优于 以轮虫作为 开 口 饵料 的 C , 组 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
育苗用水经沉淀 、 砂滤和消毒等三级处理后使 用。 水温 2—0 , 8 3 ℃ 盐度 2 ~ 8 p 2 2 , H值 80 8 ,溶解 氧 5m 以上 ,氨 . . ~4 g
氮 08m / 下 。 . g L以
1 育 苗 池 与 工 具 消 毒 . 3
鱼 卵投放 之前 , 含氯 1 %的次氯 酸钠 10m / 用 0 0 g L对育 苗池和使用工具进行 全面消毒 , 育苗池周边用 5 %高锰酸钾
2 5日 。
不 同开 口饵料对点带石斑 鱼仔 鱼成 活率 的影响表现为:
两 种光照条件 各试 验组都显 示以原生 动物 作为开 口饵料 的
1 . 营养强化 .2 5 轮虫投喂前 用小 球藻 和拜 耳公 司生 产的轮虫强化 剂营
A组 优 于以牡蛎 受精卵作 为开 口饵料 的 B组和 以轮虫作 为 开 口饵料 的 C组 , 试验组 1 0 x 照条件 下 1 该 0l 光 0 u 3日龄仔
阶段 不换水 。白天注意饵料密 度 , 及时补 充 , 证仔鱼摄食 。 保
活、 摄食 、 长和繁殖等 。 生
2 实验 结 果
2I 受精 卵孵 化 .
相 关研 究结果已经证实 , 在海水鱼类人工育苗过程
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死亡率很 高的阶段 , 业界称作危险期 。
危 险期 的形成不仅 与鱼卵质量有关 , 还与饵料的适 口性 、 营
养强化2 以上, 4 h 试验期间, 各试验组鱼苗池每天投喂虾片
和添加 小球 藻 , 片经 30目筛 网搓洗 后投 喂 , 次 m, 虾 0 1 投
喂量为 1 / m ;小球藻添加至池水呈微绿色 , g 小球藻浓度为
( 5 2 ×l' f/ L 1 0) o cum 。
桡足类无节幼体 ( 经过筛选 ) 自鱼苗孵化后第 8 天起 开 始投喂 , 保持密度 05 1n / L . dm 。 ~ i 1 日常管理 . 6 每天 60 、1: : 0 40 1 : 记 录育 苗 池水 温 和 p 0和 80 0 H值 , 不
鳍科 , 石斑鱼属 , 是我国南 方沿海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 的主 要海水 鱼类品种之 一¨ 。近年来 , 随着石 斑鱼人工育 苗技 术 的提 高, 推动 了石斑鱼养殖产业 的发展 。由于我 国的石斑 鱼苗种生产仍存 在着苗种培育成活率低 , 生产稳定性差等 问
题 , 工生 产 石 斑 鱼 苗 种 规 模及 数 量 与养 殖 生 产 实 际需 求 还 人 有 较 大 差 距 。 关 研 究 和 生 产 实 践 结 果 表 明 , 苗 开 口 阶段 相 鱼
养 性 以及包 括光照 条件在 内的苗种 培育环境 有关 。 本试验
鱼卵孵化在 育苗池 中进行 。 孵化 密度 08 1 ×14 . . 0, ; — 2 m 水温 2 ~ 0C, H .左右 , 8 3  ̄ p 80 盐度 2 ±1 8 ;孵化用 水为经沉淀
选 择光照 条件和开 口饵料作 为研究 重点 , 是基 于点带石斑
陈 凯 乔 振 国
( 中国水产 科学 研究 院东 海水 产研 究所 )
中国上海 市军工路 3 0 0号 邮编 :2 0 9 000
【 提要 】 研 究了 1 o x ol 以上和 5 0lx o u 0 以下两种光照条件和原生动物 、 u 牡蛎受精卵 、 轮虫三种海水鱼苗常用开 口饵料对点 带石斑鱼 ( ie h l lb rcs) np eamaa a iu 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 结果表明 :1oo lx o u 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 1 3日龄仔鱼成活率分别比
率影响 的试验 , 旨在为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提供参考依据 。
小 型原生动物 的培养 在育苗前 1 2 ~ 个月进行 。 5 0目 用 0 筛 绢网箱置 于虾池 排水 口进行原 生动物 的收集 , 池水经 6 0 目筛 绢 网过滤后 流入 5 0目的网箱 中, 0 流速 以 1h内不造 成 5 0目的筛绢 网箱 堵塞 为宜 , 隔 05h 0 每 . 收集 网箱 中的浮 游
2 6
现 代 渔 业 信 息
第2卷 第2 6 期
食 。本试验 中, 同开 口饵料对 鱼苗 培育成 活率 的影响 试 不 验 设置 了分别 以原生动物 、 蛎受精 卵和轮虫 作为开 口饵 牡 料 的三个试 验组 。 其中 , A组 鱼苗 以原生动物作 为初孵仔 鱼 的开 口饵料 , 连续 投喂 5d 育苗水 体 中维持原 生动物密 度 , 2  ̄ 5id , 口第 5 5 3 / 开 n mL 天起停 止投 喂原生 动物 , 改为投 喂 轮虫, 维持 轮虫密度 2 一 5id ;B组鱼苗 以牡蛎受精 卵 O 2 / n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