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一种石斑鱼的繁殖方法

一种石斑鱼的繁殖方法石斑鱼是一种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其繁殖方法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石斑鱼繁殖方法——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石斑鱼的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结合,使其受精并发育成胚胎的过程。
这种繁殖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繁殖效率,增加石斑鱼的产量。
为了进行人工授精,我们需要准备好一对成熟的石斑鱼。
通常情况下,选择身体健康、体型较大的石斑鱼作为亲本,以保证后代的质量。
在繁殖季节来临之前,需要将亲本鱼分别放入单独的水缸中,进行适当的饲养和准备工作。
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并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以促进亲本鱼的健康生长。
当亲本鱼达到繁殖状态时,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人工授精的操作。
首先,将雄鱼和雌鱼分别取出放入两个单独的容器中,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雄鱼进行处理。
用一块干净的布将雄鱼包裹住,将其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以确保其身体稳定。
然后,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将雄鱼的腹部轻轻按压,将其精液挤出。
将挤出的精液放入一个容器中,备用。
接着,我们需要对雌鱼进行处理。
同样地,用一块干净的布将雌鱼包裹住,将其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
然后,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将雌鱼的腹部轻轻按压,将其卵子挤出。
将挤出的卵子放入一个容器中。
在收集到足够数量的精液和卵子后,我们将它们放在一个容器中进行混合。
用细长的玻璃棒轻轻搅拌,使精液和卵子充分接触。
接下来,我们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来孵化石斑鱼的胚胎。
通常情况下,将混合好的精液和卵子放入一个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海水,并提供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等待一段时间后,石斑鱼的胚胎会逐渐发育成小鱼。
此时,我们可以将小鱼转移到一个适宜的养殖池中,继续进行后续的养殖工作。
通过人工授精这种繁殖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石斑鱼的繁殖效率和产量。
同时,还可以选择优质的亲本鱼进行配对,以提高后代的质量。
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的石斑鱼繁殖方法,通过人工手段将精子和卵子结合,孵化出石斑鱼的胚胎。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和产量,同时也可以选择优质的亲本鱼,提高后代的质量。
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

没有发展后劲,便不会拥有未来;或缺发展“谋略”,就不能立身市场。
在诸多面临破裂倒闭的渔农水产养殖合作社中,有不少原本就是跟风组建的凑合型“合作社”。
如此这般的水产养殖合作社里,单个养殖体虽然都自有一套谋略,却未构成合作社整体合力,缺乏发展后劲,更无前瞻性的“谋略”,这样的合作社生产经营实务总是比别人家要迟缓半拍,在汹涌的市场经济浪涛里,没有发展“谋略”、昏昏然“度日”过关的主儿,哪有不被清除出市场的?因此,如此凑合而无远谋、跟着被动走而或缺发展力的“病秧子”,倒下出市成为“路旁饿殍”,当然不足为奇。
适者生存,大浪淘沙。
诚然,与诸多事物发展一样,合作社的起始与前行,道路上的适者生存节律大同小异,众多的渔农、水产养殖合作社被淘汰、被吞并、被转向都是常理。
问题在于身处在其中的人们要有清醒明澈的心境与思路,要配置强壮自我、迎合前行的法则,不断地校正自己,与市场经济发展步履同向、同步、同心、同力,方能练就壮实的体魄,从而走出一方属于自我发展的自由新天地来。
(涂俊明)淡水石斑鱼是从中美洲引进养殖的鱼类,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已经逐渐推广养殖。
通常,采用土塘作为繁殖和培育池来进行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工作。
淡水石斑鱼成鱼在繁殖过程中有打窝的习性,对塘底有破坏作用。
另外,繁育出的苗种在土塘进行培育,由于规格大小不一,互相残杀,不便管理。
同时,淡水石斑鱼苗的饵料选择和水质管理也影响苗种的成活率。
本研究从淡水石斑鱼的繁育技术、苗种饵料和养殖水体环境出发,首先对土塘进行了改造,开发了适用于淡水石斑鱼的池塘和鱼苗分级筛选方案,以改善淡水石斑鱼由于其繁育中打窝的习性造成的对池塘破坏作用,并有效防止不同规格种苗的互相残杀;在苗种饵料的选择上,通过有机肥料肥水、浮游动物、水蚯蚓和配合饲料分阶段投喂;对繁育阶段的水体环境进行测量,确定了适合淡水石斑鱼的孵化条件。
本研究拟通过以上研究手段,以期提高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成活率,为淡水石斑鱼的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园圃园圃方地区,夏季时间相对较长,放养体长约为l O厘米的鱼苗,经过10天的养殖。
0每尾体重可达到 5 0克以上。
淡水石斑鱼的0最大体重可达到10 2 0克以上。
生殖繁殖:淡水石斑鱼l 龄就可产卵。
产卵习性与冬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罗非鱼基本相同,样会在池塘底部挖许同养殖新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多产卵巢穴。
一般在下午产卵,受精卵为椭圆形,卵呈暗黄色,不透明,黏性卵。
每尾雌鱼每次可产卵30 0 0粒以上,水温在2―9 6 2℃时受精卵经 4 8小时即可孵化出、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水石斑淡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能在微在也盐度水中正常生长。
其适温范围为2一O3℃, O当水温下降至2℃以下时。
O摄食量衡。
始出现死亡现象。
冬季要进行大棚开保温养殖,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l℃以越9上。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能耐低氧,抗病力极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仔鱼。
苗种培育: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米。
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施足基肥,肥水质,鱼并培让苗下塘后就有大量的天然饵料可食。
随着明显减少。
水温下降至1℃时身体失去平单池面积为5 ̄0 5 0 10平方米,水深l 1 ―. 5鱼苗的生长,增喂豆浆。
当鱼苗体氏达可到3厘米以上时,食性开始转化,时其这可与罗非鱼、鱼等混养,清除罗非鱼、鲫以鲫鱼池塘中的小鱼苗。
主要食性:水石淡斑鱼为肉食性鱼类。
鱼苗阶段,要以浮主可在食台上投喂鱼糜,开始驯食,― 2 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以后逐步增加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荆j残杀,故养殖时要根据个体的差异。
分塘管理。
繁殖后的小鱼苗要及时捞出,免以人工配合饲料的数量,至全部用人工饲直料驯化投喂。
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左右,O日投饵3次。
被亲鱼吞食。
从鱼苗开始驯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般可投喂浮水性高蛋白优一质鱼类饲料。
三、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成用混养模式,I以主养淡水石斑鱼为滨卅市主,苗种是从南方购买的越冬苗种 .格规为体长l O厘米,养鱼的种类是罗非鱼、混二、养管理。
石斑鱼养殖技术需规范

石斑鱼养殖技术需规范石斑鱼产业面临的问题很多,想发展好,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便于活体运输,种类丰富并有一定的自然资源量等特点,决定了石斑鱼在我国南方海水鱼类养殖中的重要地位。
各方的水产养殖研究力量向石斑鱼聚焦,技术进步促使了石斑鱼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
不仅在南方,北方的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的势头也很好。
1苗种繁育技术推动了养殖产业苗种限制养殖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石斑鱼在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之前,是苗种限制了养殖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石斑鱼苗种生产兴起,部分石斑鱼苗种进入到大陆,促进了大陆养殖业的发展。
九十年代,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开始了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攻关,经过努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支撑石斑鱼苗种产业的二项技术目前,支撑石斑鱼苗种产业的主要是亲鱼的网箱培育、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
先说网箱培育亲鱼,取自然海域作为繁殖地,不需要专门以技术手段去改造环境条件,所以培育亲鱼的规模大,成本低,凭借这项技术,海南省每年生产的石斑鱼受精卵达10吨之多,相当于100亿粒受精卵。
从需求量看,以现在的养殖规模根本要不了这么多的受精卵,而以现在的育苗水平,这样的数量又是必须的。
另一项支撑石斑鱼苗种产业的技术是池塘生态育苗。
它以网箱培育亲鱼技术为条件,产卵多,价格不高,可以随便投放,千军万马从事石斑鱼育苗。
优点是生产条件简单,生产规模大,成本低;其缺点是开放式的育苗,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天气条件的制约,也无法防止鱼苗染毒,育苗效果极不稳定。
提高育苗技术的路由此看来,问题的症节在于提高育苗水平!目前的人工育苗技术究竟有多大的提升空间?有人认为,石斑鱼育苗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觉得最近的5年~8年里,千军万马都在从事石斑鱼育苗,可以说从养殖技术的角度该想的办法都有人想过了,但育苗水平并没有提高,育苗成活率一直停留在5%~10%的水平。
这是采用的育苗方式所决定的,或者说是这种开放式的育苗方式所决定的,开放性的水域培育亲鱼和育苗,亲鱼带毒给子代,密集的养殖,随时可能传播病害,防不胜防。
龙胆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龙胆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一、龙胆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1. 生命周期和生长习性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一种大型肉食性珊瑚鱼,生命周期较长,可以活到2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野外环境下,幼年的龙胆石斑鱼通常在岩礁或珊瑚礁附近生活,成年的龙胆石斑鱼则通常生活在较深的海域中。
龙胆石斑鱼在成年后,能够长到一个相对较大的体型,尤其是身体的宽度和高度均相当大。
而且,成年龙胆石斑鱼的体重可以超过100公斤。
因此,需要足够大的生长空间和充足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 呼吸和消化龙胆石斑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种,它们需要在水中吸氧来生存。
龙胆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其口腔内的牙齿非常锐利,可以嚼碎各种贝类和鱼类。
龙胆石斑鱼的消化系统非常发达,能够吸收和利用它们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繁殖生态学龙胆石斑鱼是性转变的鱼类,也就是说,在它们的一生中,它们可以从雌性变成雄性。
通常情况下,龙胆石斑鱼在身体大小逐渐增长之后,会逐渐从雌性变成雄性。
在生殖期,龙胆石斑鱼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在孵化后的幼鱼长成之前,雌性龙胆石斑鱼会将鱼卵放在一些适当的地方。
一般来说,这些地方可能是岩石底座、珊瑚或沙地,幼鱼孵化后,由雄性龙胆石斑鱼负责孵化和照管。
4. 生态环境龙胆石斑鱼通常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环境中,例如珊瑚礁等。
它们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度-太平洋地区。
龙胆石斑鱼对水的温度和水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水温在22℃-28℃之间,pH值在8-8.5之间,因此在养殖中需要保证水质的稳定和优良。
二、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1. 繁殖技术龙胆石斑鱼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在自然环境下,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往往需要在特定时间里进行繁殖,龙胆石斑鱼也不例外。
自然繁殖虽然有一定的成功率,但是风险比较大。
而人工繁殖相对稳定,成功率较高。
2. 养殖环境在养殖龙胆石斑鱼时,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和具有良好水质的环境。
石斑鱼的人繁殖与工养殖技术

石斑鱼的人工繁殖与人工养殖技术张睿动科0812 2008230037摘要: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绸科鱼类。
1988年引人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
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望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人工繁育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亲鱼可人工繁殖的或捕自自然海区。
雌鱼选择体重 0. 5~1kg ,腹部膨大而柔软者;雄鱼选择体重 1. 5kg以上 ,轻压腹部能流出精液者。
雌雄亲鱼按 1∶1~1∶3 的比例搭配。
为了解决人工繁殖中的雄性亲鱼不足 ,可考虑外源性激素 17α- 甲基睾酮诱导雌雄同体的石斑鱼 ,可提早 3~4 龄使雌鱼转变为有生殖功能的雄性亲鱼 ,而且 17α- 甲基睾酮不仅可以抑制卵黄生成 ,而且还可影响卵原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 2~4 龄鱼投喂 50d 药饵 ,每次剂量约 5mg/ kg体重(累积量 241. 3mg/ kg 体重) ,可使性转变的雄性亲鱼流精率达 93. 5 % ,授精率达81. 1 % ,胚胎发育正常。
在亲鱼培育中 ,应提供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饵料以新鲜优质小杂鱼为主 ,辅以配合饵料制成的湿性团状饵料 ,并添加1 %~2 %的鱼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剂 ,日投饵两次 ,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 3 %~6 % ,并根据摄食情况随时调整饵料品种和投饵量;亲鱼培育池应有遮光设施以保持安静的环境 ,使亲鱼免受惊吓;控制水温在 25 ℃左右 ,盐度在 30 ‰左右 ,酸碱度在7. 8~8. 2 之间 ,溶解氧在 5mg/ L 以上 ,日换水量为 100 % ,并清底吸污 ,除去残饵 ,保持水质清新 ,使亲鱼食欲旺盛 ,摄食活跃。
催产与受精卵孵化当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柔软 ,经镜检 ,卵粒分离饱满呈黄色 ,卵径在 0. 3~0. 5mm之间 ,细胞核向动物极偏移 ,雄鱼婚姻色明显 ,轻压腹部有少许精液流出时 ,亲鱼已达到人工催产的要求。
石斑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石斑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石斑鱼是一种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的高端海鲜,其养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石斑鱼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技术要点、水质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投资者了解石斑鱼养殖的基本要领,从而提高运营效益。
正文:一、养殖场地的选择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优先考虑海滨附近的适宜地区,以便利水域供给和排放。
同时,要确保场地周围环境卫生良好,无废水和污染源的存在。
此外,要注意场地的气候条件,合理控制气温和光照,为石斑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养殖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石斑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0℃-28℃,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要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节水温,保持恒定的水温是保证石斑鱼健康生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2. 饲料供应: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针对石斑鱼的食性特点进行合理配方,定期投喂,并注意数量控制,以免过度喂食导致浪费和污染。
3. 水质管理:石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合理处理池塘底泥,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另外,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源,保证水质新鲜。
4.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以避免鱼群间的竞争与厮杀,同时也有利于水质的通畅和调节。
最适宜的养殖密度可根据养殖设备和场地面积来确定。
5. 疾病防控: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是石斑鱼养殖的重点之一。
定期检查鱼群的身体状况,将发现任何异常迹象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提高鱼群的抗病能力。
三、经济效益石斑鱼成熟后的售价较高,故石斑鱼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行情和投资情况,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投入,控制风险,并结合科学经营管理,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状态。
结论:石斑鱼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选择性养殖项目,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细致入微的管理控制来保障经济效益。
同时,石斑鱼养殖者还需要了解饲养过程中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养殖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经营合法合规。
山坑石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山坑石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山坑石斑鱼是一种珍贵的深海鱼类,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等优点,因此备受推崇。
本文介绍了山坑石斑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址、环境建设、品种选育、饲料与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山坑石斑鱼的养殖要点,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1. 选址:山坑石斑鱼养殖需要选择水质优良的深海或洋流较强的区域。
同时,应考虑到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和市场条件,选择离消费市场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 环境建设:山坑石斑鱼需要较大的养殖场,可以设计成密集圆形或长方形池塘。
养殖场的水质应保持清澈、稳定,需要配置良好的过滤设备,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氧气的充足供应。
同时,养殖场还需要建设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控制设施。
3. 品种选育:山坑石斑鱼的选育可以根据养殖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且抗病力强的品种。
在选育时,应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以避免有害基因的积累。
4. 孵化与育苗:山坑石斑鱼的孵化与育苗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人工授精和药物诱发繁殖的方式进行孵化,随后将幼鱼转移到适宜的养殖池进行饲养。
应提供适合他们生长的的水温、盐度和pH值等条件。
5. 饲料与饲养管理:山坑石斑鱼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
初始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为主食,后期可逐渐添加鱼类粉、虾米和贝类等,以提高肉质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应定时清洁养殖池,对鱼体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适时投放适量的抗生素、疫苗等防治疾病。
6. 疾病防治:山坑石斑鱼容易患上皮肤溃疡、传染病等疾病。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首先,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水质的清洁;其次,饲养池应晒空、消毒;此外,还可以适当投放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药物。
7. 定期检测:为确保山坑石斑鱼的养殖效益,需要定期进行鱼体的生长测量、饲养池的水质检测、疫苗接种效果和药物残留检测等,以及身体状况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处理。
结论:山坑石斑鱼是一种有着高蛋白质和低脂肪的深海鱼类,其养殖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受养殖员朋友的邀请,我搬到海南的新家有段时间了,也已经习惯了这里,可是,说不想家是假的,毕竟,从我祖宗的祖宗哪辈,我们就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浅海区。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家人,生活在近海的中底层。
我们石斑鱼家族属于鳍(qi二声)科、石斑鱼属,有人也管我们叫鲙(kuai四声)鱼。就像人有不同的肤色一样,我们的皮肤上也有不同的花纹图案,根据皮肤花斑的不同,把我们分成老虎斑、网纹斑、云纹斑等,将近12种。养殖员邀请最多的,就是像我这样皮肤长得像石头的花斑一样的青石斑鱼了。
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照照镜子,看看我们青石斑鱼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这仔细一端详,还真被我给总结出来了我们青石斑鱼的相貌特征了。
生物学特征
原来,我的肤色是青褐色的,身体为椭圆形,两侧扁平,头大,吻短并且呈钝圆形,口大。眼球突起。背鳍还长着8-11根棘,腹部无黑斑,身体两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在侧面及各鳍上都分散着一些斑点。身体上披着细小的鳞片,背鳍强大,尾鳍为圆形或者凹形。带有条纹和像石头一样灰色的斑点。并且,身体颜色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成褐色和青黑色。难怪他们叫我青石斑鱼了,还真挺酷的,嘿嘿。
其实,我们石斑鱼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妈妈告诉我说,她生我们兄弟姐妹的时候,是分批生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圆形的米粒,浮在水中。后来,又从楼下的老爷爷那里知道,我们石斑鱼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体。在生殖腺发育中,当我们长到3岁,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生殖孔为雌性相,继而随着鱼体生长,部分鱼发生性转化,一般4-5年的时间,雌性变为雄性,原来雌体的生殖器官转变成为雄体状的生殖器官了。当我们性成熟以后,无论男女在腹部都有生殖孔。
我们属于肉食性凶猛性鱼类,祖祖辈辈,一直靠吃新鲜的鱼、虾和螃蟹生存,赶到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了吃的,大家就会自相残杀,不过,我可下不去手。
我们只能在海水里生活,而且还得有条件。海水的盐度要在15~41之间,最好是在25~33之间,温度嘛,最好在20~30℃,当然了,在6~38℃之间的时候也可以,但是如果温度低于14℃,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了。
说实话,养殖员朋友的这次邀请,对于我们石斑鱼家族来说,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还变的科学了,又体现出了我们的价值,我心里是很高兴的。
繁殖技术
对于我们石斑鱼家族的亲鱼来说,产卵时间比较长,每年从3月份开始,可以持续到11月份。我们结婚生子的大事,都得养殖员朋友来操持,也真是辛苦他们了。不过,我们亲鱼产下的鱼卵,1千克就可以卖到2800块钱,这种回报,对于他们,也应该是不错的吧。
说起结婚生子来,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哎,谁也别笑话谁,都有这个时候。
繁殖池的选择和建造
在我们要结婚前,养殖员朋友就在离海边很近的地方,给我们建了一座池塘做“新房”。我们的新房可不是随便建的。一般要求面积在1.8亩左右,深度在3.8-4.0米之间。像这样大的池塘,还要准备2台功率1.1千瓦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新房的内壁得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一层黑色地膜,在地膜上还得铺上一层0.3米厚的砂子。没办法,结婚生子,当然得住的舒服点了。从塘底到地平面,要修建了供人行的楼梯,方便养殖员朋友平时照顾我们,在池塘的正中心设置出水口。从池塘的边缘到中心要逐渐形成1:1.5的小坡度,这样,利于排水。养殖员朋友还设置了防逃网,这点可不是我要求的,这种网都是用金属做成的圆形网,看来,没事,我想从这里出去溜达溜达,是行不通了。
在新房外面,还得修建引水渠道,并设置进水口。渠道要全程封闭好,要不然长了水沼、苔藓等生物,流进池内,造成水质污染,那我们可就惨了。出水口的深度应该在2.6米以上,与出水口相联的地方要设置排水沟。除此之外,在繁殖池的上方,还得安装上棚架,覆盖上遮阳网。至于棚架高度嘛,可以因地制宜,但池塘的通风条件要好,这样可以适当地调节温度,同时在夏天还能阻挡台风的侵袭。整个繁殖池一半遮阳一半露天。这样我们可以在谈恋爱的时候,或者结婚以后,自己到水温和光照度合适的地方,去活动活动。
其实,养殖员朋友将我们的新房建在海边,主要是为了抽水方便。当然了,刚抽上来的海水,可不能用,我们这会儿,娇贵着呢。养殖员朋友就在海岸边建了一个抽水机房和过滤池。当海水经过抽水机输送到机房后,先经过过滤池,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掉抽水过程中夹带的砂子和海水浮沫。
经过过滤的海水,再输入到事先准备好的蓄水池内,在蓄水池内,海水还需要沉淀24小时以后,才可以引到我们的新房内。当然了,蓄水池的面积越大越好,并且还要全封闭的覆盖上密织的遮阳网,以保证蓄水池不长水沼,苔藓。除此以外,养殖员朋友又修建了一个和养殖池一模一样的池子,以备在水质突然发生变化时,我们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为了保证养殖场的用电方便、畅通,还特意准备了一台发电机。也真难为他们了,要给我们准备这么多东西,以后,我得好好报答一下他们。
清塘
相亲的日子定下来以后,养殖员朋友要提前3天,就将我们的新房仔细地清理了一遍,这里不但是我们相亲的地方,还是我们以后结婚生子的地方。因为,海水的咸度本身带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所以,清塘后就不需要其他消毒措施了。最后,紧固好防逃网。做完了这些工作,再将我们的新房晾晒24小时,然后再灌水,深度达到1.8米就可以了。
亲鱼的来源与投放
相亲的日子终于到了。你一定想知道,一下子去哪儿找哪么多合适的亲鱼呢?
亲鱼主要来自自然海区,像我这样5~6龄,体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每一尾体重在10~12千克的雄鱼,当然是养殖员朋友的首选。能和我结婚的雌鱼,要求也不能太低,4~5龄,每一尾体重8~10千克的,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他的标准,也和我差不多。用质地柔软的亲鱼箩将我们请上来之后,要用淡水给我们洗个澡,目的是让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将身体上的盐份冲洗干净,这样有利于防病。我们这么多鱼混在一起,乍眼一看,这男女还真不太好分辩,我啊,告诉你个秘密,雌鱼的生殖孔一般粗大而突出,雄鱼的生殖孔凹陷,而且要小一些。
洗完了澡,我们就可以见面了。这1.8亩左右大的新房,养殖员可别安排的太挤了,投放的密度为每个鱼塘300尾,其中雌鱼180尾、雄鱼120尾,雌雄鱼比例要保持3:2。这样的比例有助于我们进行选择。我们下塘以后,养殖员朋友要立刻打开增氧机,给池塘充分地增氧。除了投喂或者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增氧机要24小时开着。
到了新家,我们需要花一段时间去熟悉环境,养殖员朋友为了更好地照顾我们,还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定,哎,还真得慢慢适应。
亲鱼的养殖和驯化
对我们进行培养和驯化的这段时期,养殖员朋友要培养我们定时吃饭、定时产卵的习惯。还要慢慢摸索,我们吃哪种食物产卵的量更大一些。这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日常的饵料投喂
从我们到这里的第二天,养殖员朋友就可以对我们进行投喂了。我们石斑鱼,平时,就喜欢吃点新鲜速冻的小杂鱼。所以,这段特殊的时间,养殖员朋友要购买足够的、保证质量的小杂鱼。
每天投喂之前,养殖员朋友都得用淡水冲洗一下这些饵料,再用水浸泡10分钟左右,让这些小杂鱼充分地解冻。然后,才能投喂,像我们这样4-5龄的亲鱼,已经可以吃下5-10厘米的小杂鱼了。
每次投喂时,养殖员朋友都会用石块,在池塘的边缘敲几下,给我们一个信号,这时,我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日子久了,我们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到了投喂的时间,就自动地游到饲喂的地方,等待着养殖员投喂。
其实对我们石斑鱼来说,早晨和傍晚,才是我们最喜欢吃食的时候。养殖员朋友应该选择在早晨8-9点的时候进行投喂,做到定时、定点地投喂。
投喂时,有两点可别忘了。一个是,投喂前,记得关闭增氧机,一个就是不能一次性地将饵料倒入池塘中,应该一条一条地往池塘中扔下鱼饵,最多一次也只能扔2-3条。以前吃的东西少,我们习惯了抢食。一但饵料沉到塘底,我们很难注意到.
在产卵前,养殖员朋友应该根据池水水质、我们的吃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我们的投喂量,适当增减,浪费食物可不是好习惯。一般每天的投喂量为我们体重的3%~5%即可,其实,当我们吃饱了,也就不会再抢食了。吃饱喝足以后,大家都游到池塘的深处,或者到水底休息一会。
水质的管理
水可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养殖员朋友要保证我们生存的水,来自无污染的自然海区。自从我有个伙伴,因为水质的关系病逝以后,我们恐慌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们对水质是有严格的要求的,通常,要保证每升水中的溶氧量达到6毫克以上。池水的pH值在7.8~8.7之间,盐度在30~34之间,这样我们才能生存。
养殖员在平时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每天用取水器,测量池水的溶氧量,测量酸碱度,测量含盐量,千万不能马虎。
当测出水中的溶氧量低于每升水6毫克,pH值低于7.8时,要及时加入新鲜干净的海水。同时要打开增氧机,以增加溶氧量,调节酸碱度。当pH值高于8.7时,养殖员朋友就需要使用有机氯强效剂,取原池塘海水,将有机氯强效剂稀释成800-1000倍液,进行全塘泼洒,泼洒一次就可以将酸碱度调节到正常的范围之内了。用饮水净化药剂净水灵进行消毒应该定期进行。当池水的盐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养殖员朋友得及时进行排水,同时注入新水。换水量为全池的1/3.增氧机保持24小时不间断增氧,确保水质的稳定。
如果养殖员朋友管理适当,我们有个好身体,一般是不会生什么病的。
催产饵料的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