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的孤独感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角色孤独感分析

读书心得——《挪威的森林》角色孤独感分析1 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分析1.1 主人公的性格概括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主人公都是灵魂般存在的关键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身心活动都会对整部作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部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孤独,并因孤独而封闭自我。
对周围的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同时,也拒绝涉足他人的世界,来自外界的一切干扰都表现出排斥和抗拒。
1.2 渡边的孤独在作者的笔下,《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等都是被孤独色调渲染得形象而鲜明。
第一主人公渡边的孤独,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主线。
作者不仅以曲名作为书名,更是将歌曲中那种孤寂的感觉倾注于作品中,将孤寂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渡边君,是以他作为第一人称开始故事情节的铺设的,男主人公“渡边”的孤独,有来自痛失朋友的悲伤,来自对世俗庸众的拒斥,也有来自爱情中进退两难的抉择,甚至来自社会大环境对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处于青春期的“渡边”叛逆的特质。
且按照村上春树崇拜的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著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渡边的形象可与此书的男主相提并论。
这就显示出了村上春树在渡边身上的特质,即“置身事内也置身事外”他是一个旁观者加参与者的形象,所以他无法正确地帮助别人,却又时刻与人接触,这造就了他自己本身的特殊的孤独形象。
另外,内心的极度空虚也是产生孤独的主要原因之一。
渡边在自己井底般的世界里散漫地、迷茫地活着,时常感觉到无边的空虚和孤寂。
每天上课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因为无事可做。
即便是看电视,对于他来说也仅仅是例行公事,做做样子,无形中他把与自身之外的事物所建立起来的一切联系都分成了若干部分,又一个一个地将它们抛掷于围墙之外,只留下手掌般大小的空间不断地玩味,随之而来的是越发难以压抑的空虚。
1.3 直子的孤独在作品中所突出的人物形象除了主人公渡边君之外,其他的角色也或多或少地刻画出了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而在他们的这份孤独中,又饱含着孤独以外的其他的复杂情绪。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孤独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孤独感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1979年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荣获第22届群像新人奖①以来,作品风靡日本列岛。
1985年他又以一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荣获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②,1995年他再次凭借一部《发条鸟年代记》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③。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受欢迎,还被翻译成汉语、英语、德语、韩语等诸多国家的语言在外国发行,引起极大反响。
①1958年讲谈社为鼓励文学界新人而设立的奖项。
②1965年中央公论社为纪念创业80周年,缅怀文学家谷崎润一郎的业绩而设立的奖项③1949年读卖新闻社为发展文化事业设立的奖项。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截止到1996年销量已达到700万部,并随之诞生了“村上春树现象”、“挪威的森林现象”等新词汇。
在我国,中国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翻译的《村上春树全集》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挪威的森林》多次再版,销售量大增,同样受到了我国年轻读者的欢迎。
我国年轻读者中出现的“村上春树热”,是近年来译介到我国的外国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那么,这部小说为何如此受欢迎呢?我认为除了其恋爱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以外,更重要的是笼罩在作品中的一种孤独伤感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孤独感的品味。
而正是这种气氛与品味引起了现代人的共鸣。
目前,对《挪威的森林》的研究多是针对其整体创作风格的,而关于小说中体现的作者的孤独感,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拟从自闭、空虚、重视自我、生死观者对这种孤独感的态度及其根源和本质。
一、主人公的孤独感《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本是甲壳虫乐队④的一首风靡世界的歌曲,歌中的男子感觉女友的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神秘,可突然惊醒,却发现房间空无一物,更不见女友美丽的身影,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般孤寂。
昨夜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男子在密林深处独自品味着这种孤独。
村上在借用歌名的同时,也将歌曲孤独神秘的气氛带入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忧婉地讲述了“我”(渡边)与两位女子的爱情故事。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的孤独感

•相对于现世的繁杂和浑浊,作品中 提倡的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傲,从 容和洒脱以及戏弄和否定的力量。 使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复位和 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安置。
•《挪威的森林》通篇笼罩着悲天悯人的温情,作者 不仅洞穿光怪陆离的都市本身并索性置于描述之外, 而且洞穿存在本身,剥离出人性的光点、人的可爱之 处,给人的心灵以温情脉脉的抚慰,从而化解他们的 无奈与孤独。
•当直子离开人世,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她已魂归 九泉这一事实,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潮水退去, 我一个人剩在沙滩上。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 己合拢。每当这时候,我时常独自哭泣。”
•木 月 的 死 让 他明白这样 一个哲理: 死并非生的 对立面,死 潜伏在我们 的生之中。 而直子的死, 更使他明白 无论谙熟怎
中 给渡边带来了深痛的悲切。孤独感
对 由此氤氲在他的生活久久难以散去。
孤 独
•这里的孤独,有来自痛失朋友的 悲伤,来自对世俗庸众的拒斥,来
感 自爱情中进退两难的抉择,来自社
的 会大环境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
表 响,更有来自青年本身桀骜不屈的
现 特有气质。
•“如今想来,那真是奇特的 日日夜夜。在活得好端端青 春年代,居然凡事都以死为 轴心旋转不休。”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 男主人公的孤独感
陈愉愉 2004050945 指导老师 张世君教授
暨南大学中文系 2007年5月4日
•村上的现实主义小说《挪威 的森林》,讲述的是一个六十 年代日本青少年与两个女孩子 纠结的爱情故事,并由此揭示 他内心的苦闷彷徨和无限悲凉 的孤独。本文在分析主人公孤 独感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主人 公孤独感的根源、表现方式以 及孤独的本质进行了分析,由 此来阐释笔者所持的从容淡然 的人生态度。
《挪威的森林》孤独、爱与成长的青春物语

《挪威的森林》孤独、爱与成长的青春物语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故事,成为了一代读者心中的经典。
作为一部青春文学作品,《挪威的森林》展现了年轻人在面对孤独、爱情和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与挣扎。
本文将以该小说为主线,探讨青春、孤独和爱情等主题,呈现给读者一个关于成长与自我寻找的深入思考。
孤独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一种情感。
在《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以及其他一些角色都深受孤独所困扰。
作为一名大学生,渡边常常面对着紧张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孤独感笼罩着他的内心。
孤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使得他更加迷茫和困惑。
与渡边一样,其他角色如直子、纪伊、青山等也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自己的孤独之旅。
孤独并非一种消极的情感,它也让人思考和追求内心真正的自我。
在小说中,渡边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寻找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他独自一人在校园的图书馆里度过大量的时间,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读书,从作品中寻找到与自己内心相通的人,并得到一种宽慰。
阅读成为了他面对孤独的一剂良药。
在《挪威的森林》中,爱情是连接角色之间感情纽带的重要元素。
主人公渡边与直子之间的爱情线索贯穿整个故事。
直子是他心底最纯真的执念,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青春回忆和情感纽带。
直子与渡边交流时的心灵对话,给予了他无尽的慰藉。
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许不是寻常恋爱的形式,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使得他们能够相互理解与支持。
与爱情相伴随的是失去与死亡。
直子失去了自己的姐姐,死亡的阴影让她变得脆弱且孤独。
而渡边则经历了珍惜的人相继离世。
死亡的存在给他们的爱情增添了一份无奈和珍贵。
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更加珍惜彼此,抓住每一个快乐与温暖的瞬间。
在他们的生命中,成长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渡边和直子都在面临过悲伤与困惑的时刻发生了转变。
直子通过自我努力,逐渐走出了失去姐姐所带来的困境,开始重新照顾自己,并努力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孤独与成长的探索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孤独与成长的探索《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孤独与成长的探索《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小说以大学生渡边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在青葱岁月中经历的一段青春与成长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被小说中所描绘的孤独与成长所深深触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渡边,在每一个人际关系中都显得格外孤独。
他默默地承受着朋友惨死和恋人去世的巨大打击,身心俱疲的他逃离了喧闹的城市,逃进自己内心深处与孤独为伴。
孤独在这个书中成了一个主题,贯穿了整个故事。
阅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渡边的孤独,他经历了种种的挫折和痛苦,他常常独自一个人静静地沉思,思考着生活和自己的方向。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往往陷入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中,很少有人能够跟渡边一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一段时间,停下脚步,反思自己,反思这个世界。
同时,小说也深刻地探索了人在孤独中的成长。
孤独促使渡边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世界的本质。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渡边逐渐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依赖。
尤其是通过与两个女孩——直子和芽美的交往,渡边懂得了理解和关心的重要性。
他开始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正如书中所表达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各自的独自悲伤与快乐,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迷茫与不安。
而这些经历为我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通过《挪威的森林》,我发现了渡边的孤独并从中感悟到了成长。
在面对人生困惑时,我们不妨暂时停下脚步,去面对内心的孤独,去与自己对话,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在孤独中,我们会找到答案,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渡边的故事是平凡而又感人的,他的孤独和成长是每一个年轻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正是因为这种共鸣,这本书才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经历孤独与成长的探索,而《挪威的森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窗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青春、爱情与孤独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青春、爱情与孤独《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本小说以一个男主角渡边健二的视角,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与两个女孩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他们在青春岁月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孤独。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讨,村上春树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迷茫和矛盾的年代,引发了读者对于青春、爱情和孤独的思考。
青春的迷茫与挣扎小说中的主人公渡边健二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他面临着许多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压力和困惑。
他对于自己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
这种迷茫在当代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他们面临着社会变革、就业压力和自我认同等问题,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在小说中,渡边健二通过与两个女孩——直子和千寻的交往,逐渐认识到自己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既是青春期特有的情感体验,也是对于爱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这些经历,渡边健二逐渐成长起来,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坚持和追求。
爱情的复杂与痛苦《挪威的森林》中的爱情故事并不是简单的甜蜜和浪漫,而是充满了复杂和痛苦。
直子和千寻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经历。
渡边健二在与她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同时也陷入了痛苦和纠结之中。
直子是一个内向而脆弱的女孩,她经历了一场悲惨的家庭悲剧,对于生活充满了绝望和痛苦。
渡边健二对于直子抱有深深的怜悯和爱意,但他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拯救她。
千寻则是一个开朗而独立的女孩,她对于爱情持有一种理性和冷漠的态度。
渡边健二在与千寻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爱情,但他也无法摆脱对于直子的思念。
这种复杂和痛苦的爱情关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所经历的情感困惑。
爱情并不总是美好和完美的,它常常伴随着痛苦和牺牲。
通过《挪威的森林》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孤独的存在与追求孤独是《挪威的森林》这本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无论是渡边健二、直子还是千寻,他们都是孤独的存在。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自我拯救方式简析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自我拯救方式简析《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畅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在大学时代和青春期的探索与成长。
在小说中,渡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沉郁,同时也发现了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
本文将对渡边的自我拯救方式进行分析,并简析其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渡边通过与周围人建立联系来解决孤独感。
从小说一开始,渡边就被描绘为一个内向而孤独的人,在大学的宿舍里也感到与他人的隔阂。
通过与室友和朋友的互动,渡边逐渐摆脱了孤独感。
在小说中,渡边和纪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聊天、倾听彼此的烦恼。
通过与纪実的交流,渡边不仅能够释放压力,还能够从她的经历中获得启示。
通过与周围人建立联系,渡边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人生智慧。
渡边通过文学和音乐来治愈内心的沉郁。
在小说中,渡边热爱阅读和听音乐,特别是喜欢把《挪威的森林》这首歌当作自己的符号歌曲。
渡边借着文学和音乐的力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从而缓解自己的压力和沉郁。
小说中的渡边经常引用文学作品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例如他常引用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名言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并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文学和音乐的感染,渡边的内心得到了慰藉,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途径。
渡边通过回忆和疗伤来超越过去的困扰。
在小说中,渡边常常回忆起与童年朋友加藤共度的时光,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和悲伤经历。
通过回忆,渡边在某种程度上与过去进行对话,化解了心中的困扰。
小说中还描写了渡边与皆口蕴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之间既有着美好的回忆又有着痛苦的往事。
通过面对和处理过去的伤痛,渡边逐渐成熟起来,理解到人生中不仅有美好也有痛苦,只有通过挺过痛苦,才能真正的成长和拯救自己。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的自我拯救方式主要表现在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解决孤独感、通过文学和音乐治愈内心的沉郁,以及通过回忆和疗伤超越过去的困扰。
这些方式不仅让渡边找到了自我拯救的途径,也对整个故事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
(读书笔记)《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孤独探索

(读书笔记)《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孤独探索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充满孤独主题的作品。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以主人公渡边以及其他角色的经历,深入探索了人们在孤独面前的探索和迷茫。
在本书的读书笔记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对《挪威的森林》这本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本书刻画了渡边这个普通大学生的孤独感。
渡边一直在追寻着遥远的挪威的森林,寄托着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他在大学生活中经历了生死离别、爱恋与挣扎。
而他所处的复杂关系网络和孤立无援的内心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孤独的人生探索。
其次,村上春树通过其他的角色形象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孤独。
比如,短暂但令人难忘的角色——酒井。
酒井在他惨淡的生活中寻找着生存的意义,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离世不仅让渡边深感悲痛,也让读者思考了孤独与死亡之间的关联。
此外,本书中还展现了渡边与女主角直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直子在心灵上承受着丧失亲人的痛苦,她的孤独感成为了与渡边心灵相通的桥梁。
然而,直子最终选择了自杀,留下了更加复杂的心理层面供我们思考。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刻画,村上春树试图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着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或许源于生活中的挫折,或许源于对未来的迷茫。
然而,正是在面对孤独的探索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除了孤独的主题,村上春树的文笔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他的叙述细腻而悲伤,通过直白的语言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同时,他对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意,赋予了小说以独特的意境。
这种独特的叙述风格也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深度和内涵。
总之,《挪威的森林》通过探索孤独的主题,以及对思考人生意义的追问,引发了我对生命、爱情和孤独的思考。
读完这本小说,我仿佛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独感,并学会了在孤独中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不仅给予了我阅读的享受,更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的孤独和人生进行对话。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孤独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力量,能够激发个体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追寻人生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
的孤独感陈愉愉2004050945 指导老师张世君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
2007年5月4日 ? 村上的现实主义小说《挪威的森林》,讲述的是一个六十年
代日本青少年与两个女孩子纠结的爱情故事,并由此揭示他内心的苦闷彷徨和无
限悲凉的孤独。
本文在分析主人公孤独感的特点的基础上,对主人公孤独感的根
源、表现方式以及孤独的本质进行了分析,由此来阐释笔者所持的从容淡然的人
生态度。
在当今太平盛世下,现代都市繁华喧闹的生活并没有给这一代青年
带来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无须指责“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面对
社会,面对成长,他们有时迷惘,有时茫然。
在生活的缝隙中,空虚与孤独感总
是不可避免地充斥其间,难以散去。
作家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生与死,
生与爱,性与情的哲理。
从他所提供的那种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我们是
否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人生,去领悟生命的本质?“孤独”是一
种自我认同、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自得自乐的情怀。
《挪威的森
林》的故事背景是60年代末,那时日本还没有完全摆脱“二战”战败国的精神
阴影,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人们先前固有的价值观土崩瓦解,人们普遍面临着价值
观的重新确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失落。
处于青春成长期,也是主人公容易感
到孤独的一个原因。
一、孤独的根源和本质二、作品中对孤独感的表现贯
穿于全书的孤独感,建立在死亡与病痛的光圈里。
木月的死,直子和玲子的病,
以及初美和直子最后的香销玉陨,都给渡边带来了深痛的悲切。
孤独感由此氤氲
在他的生活久久难以散去。
这里的孤独,有来自痛失朋友的<a
name=baidusnap0></a>悲伤</B>,来自对世俗庸众的拒斥,来自爱情中进退两难
的抉择,来自社会大环境对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更有来自青年本身桀骜不
屈的特有气质。
“如今想来,那真是奇特的日日夜夜。
在活得好端端青春年代,
居然凡事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
”“我死活都要离开神户,想在没有任何熟
人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莫可名状的心绪,我既不能将其排遣于外,
又不能将其深藏于内”。
活泼迷人的绿子的出现,为他阴霾的心里引进了一版
阳光。
我非常喜欢你,不想再撒手。
问题是现在毫无办法,进退两难。
我所
知道的,只是一种责任,作为某种人的责任,并且我不能放弃这种责任。
这是
恋爱中最俗不可耐的情节,责任和激情,当无法选择的时候,是放弃选择,或是全部选择?社会没有赋予青年们强大的使命感,爱情却给他们带来了关于责任感的思考。
当外面的社会发生沧桑巨变时,人们高喊变革,很多人为此而死去时,他几乎没有抬头,在他看来,这些无一不是虚构的毫无意义的。
他判断不出自己身于何处,更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
他之所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面对重大事件,他始终保持一种无视和揶揄的态度,用淡定和从容去应付纷繁的世界。
他对俗世不满,以至于令自己脱离社会,这也是他内心孤寂的一个重要源由和表现。
直子病情恶化“春夜里的烟花,宛如从开裂的皮肤中鼓胀出来的烂肉,整个院子都充满烂肉那甜腻而沉闷的腐臭气味。
”“我想,那般巧夺天工的肢体为什么非生病不可呢?他们为什么不肯放直子一条生路呢?”‘“我觉得自己周身仿佛紧紧贴上了一层薄膜,我无法同外界相融无间,而同时他们的手也无法触及我的皮肤。
”当直子离开人世,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她已魂归九泉这一事实,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潮水退去,我一个人剩在沙滩上。
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己合拢。
每当这时候,我时常独自哭泣。
”木月的死让他明白这样一个哲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而直子的死,更使他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消除所爱之人带来的悲哀。
三、对孤独感的思考挪威的森林中对孤独感的描写,使得全书充满了浓浓的悲剧情调,并由此揭示了生命脆弱而苍白的本质美感在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的人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潜意识的孤独与迷惘。
在这部小说中,村上不仅仅是展现现代人孤独的生存状态,更为我们提供一种通向森林尽头的道路和出口,即是勇敢面对孤独、不屈服于孤独。
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
相对于现世的繁杂和浑浊,作品中提倡的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傲,从容和洒脱以及戏弄和否定的力量。
使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复位和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安置。
《挪威的森林》通篇笼罩着悲天悯人的温情,作者不仅洞穿光怪陆离的都市本身并索性置于描述之外,而且洞穿存在本身,剥离出人性的光点、人的可爱之处,给人的心灵以温情脉脉的抚慰,从而化解他们的无奈与孤独。
生命的欠缺,其实在于我们不晓得从遗憾中领略圆满。
孤独,不过是拒绝时间蜕变的人们用以保存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笔者看来,惟有这种傲然的自我释放才能保存生命中的一
些价值。
这种意义上的孤独也许是与可悲无法交织吻合的,因为它的涵义是对生命的坚持。
人生在世,长不过百年之久。
在生的时光中,我们可能因俗世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因身体的顿挫不适而万念俱灰,因生命的瞬息飘逝而惆怅哀叹。
倘若孤独也是百年长河里的一袭蜿蜒水带,那么,不妨让我们试着从容淡然地去接受,去品尝其中的甘甜和苦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