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学问点融会贯穿,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本学问贯穿起来。
为了融会贯穿,使繁杂的学问变成简化的学问,能用图表来表示,使这些学问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运用。
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学问的网络系统。
我整理了〔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学问点,期望能关怀到你!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学问点1独立宣言?的发表:①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
②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想法识的日益觉醒,高三,是?独立宣言?发表的内在动力。
③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和暴虐统治,使北美人民的抵制最终演化为一场民族独立战斗。
④?常识?的发表,进一步推动北美人民走上公开独立、建立共和政府的道路。
⑤?独立宣言?的起草与发表。
1776年6月7日,弗吉尼亚代表向其次届大陆会议提出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提议。
会议确定在表决前先指定一个五人委员会起草一项公开声明,陈述宣布独立的理由。
才华横溢、擅长写作又年富力强的杰斐逊成了最重要的执笔人。
从11日到28日,他将自己关在下榻处,忘我地投入到宣言初稿的激情创作之中。
7月2日,大陆会议做出支持独立的选择。
7月4日,商量修改后的?独立宣言?获得全都通过,这一天也因此成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独立宣言?发表历史背景:(1)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根底传播。
(2)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民族民想法识觉醒。
(3)潘恩发表的?常识?产生了巨大影响,鼓舞更多的人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斗爆发后,争取独立成为整个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标。
(5)大陆会议确定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杰斐逊为首五人委员会草拟的?独立宣言?通过。
独立宣言?的发表:在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确定宣布独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经过猛烈争辩后,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是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

高中历史选修二笔记一、开辟新航路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二)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于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一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一“好望角”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粗耕”或“石器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一牛挽型),而且耕型基本定型。
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 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 : 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士地所有制。
高中历史选修二 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耕作方式的发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③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二、古代中国手工业1、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陶瓷业: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三、古代中国商业1、商业的发展①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旅往来频繁②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商运发展迅速③明清: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2、城市与“市”的发展(1)唐代长安: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市”与“坊”界限分明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2)宋代东京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一、经济史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的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史展开。
经济史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1.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古代农业经济和古代手工业经济。
古代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则以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为主。
2. 近代中国经济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开始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现代中国经济史现代中国经济史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主要是指16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洲的一场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指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发展的过程。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完善,资本积累和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特征。
3.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组织逐渐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史的重要内容。
1. 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形成了自耕农经济和佃农经济。
土地制度方面,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2. 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初期的土地国有制到后期的土地私有制的演变。
其中,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土地私有制则包括君主私有制、地主私有制和自耕农私有制等。
3. 农业水利的兴修:古代中国的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和汉代的灌溉渠道等。
4.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农业技术的提高:在农业耕作方面,古代中国的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应用。
同时,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如选种、育种、轮作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5. 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特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纺织、制瓷、冶金、造船等。
这些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6. 纺织业的发展与进步:古代中国的纺织业经历了从丝织业到棉纺织业的演变。
丝织业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纺织业,其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棉纺织业则在明代后期逐渐兴起,成为纺织业的重要分支。
7. 制瓷业的发展与外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制瓷业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其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瓷器外销至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冶金业的发展与进步:古代中国的冶金业经历了从石器时代的铜器制造到铁器时代的演变。
铁器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技术的国家之一,如炼铁、炼钢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9. 造船与航运的发展: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运事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二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基础,文明的摇篮。
- 法老制度:政治权力的象征,宗教与王权的结合。
- 金字塔与神庙:建筑技术的代表,宗教信仰的体现。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最早的城市文明,楔形文字的发明者。
- 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法律与社会秩序的象征。
- 亚述与新巴比伦:军事帝国的兴起与衰落。
3.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的先进性。
- 印度教的起源: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初步形成。
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青铜文化的繁荣。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兴起。
二、中世纪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政治制度的演变。
- 罗马法律与建筑: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基督教的传播与成为国教:宗教对文明的影响。
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对亚欧非文明的融合与传播。
-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影响: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教会影响:教会权力与王权的斗争。
- 文艺复兴的萌芽: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古典文化的复兴。
三、近现代文明的变革与冲突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的革命,人文主义的高潮。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宗教分裂与国家权力的加强。
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结构的变化。
-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体系的变革,阶级关系的重组。
3.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统一运动。
-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与影响。
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国际秩序的重塑。
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整合

社书麓岳 二修选史历中高 —— 。 ”制专的人一“致导会�化腐制主君�横专得变会就 力权的族贵�化腐制族贵� ”制专的人数多“致导�神精的等平端极生产会就�化腐制主民 为认又他是但。体政的理合是能可都制主君和制族贵、制主民�来看鸠斯德孟在 三料材 社书麓岳 二修选史历中高 —— 。的夺剥 可不和圣神是�利权本基的予赋帝上是权产财的样这。产财的我是都”皮草的割所人仆的我 �草的吃所马的我“至甚�的我是都果成其及地土的种耕我„„。用享权有才谁�实果的然 自大摘采去力智和力体的己自用运谁„„。的得获动劳过通是权产财�为认克洛 二料材 社书麓岳 二修选史历中高 —— 。由自和命生的人他犯侵能不都人何任�的等平、由自是都人人 �下态状然自在 �为认克洛 。令法的家国的他守遵觉自越便 �由自越人„„ ” 。果结的悲可成 造然必就�话说令命的局当高最照按能只人的想思同不有迫强果如“ �说莎诺宾斯 一料材 料材列下读.21 。价评的要扼明简作其对并�现表要主及景背史历的生 产治统制专主君些这洲欧纪世 81—71 述简请。主君制专为成展发都大”主君新“纪世 71 到 �强加益日力权的 ”主君新“ �成形的”家国族民“ 批一着随�洲欧的纪世 81 至纪世 51 在.11 题择选非、二 权产财和、权命生、权由自.D 犯侵可不圣神产财有私.C 由自和命生的人他犯侵能不都人何任.B �的等平、由自是都人人�下态姿然自在.A 括包权人赋天的说所克洛.01 ④①.D ③①.C ④③.B ②① . A 治法行实府政④ 说权人赋天③ 说权主民人 ② 说立分权三①�是 新创的上论理治政在�想思的人等莎诺宾斯、克洛了展发和收吸家想思蒙启国法纪世 81.9 ④②①.D ④③①.C ④③②.B ③②①.A 权分府政④制专对反③治法行实②由自权人①�有�张主致一的家想思蒙启国法纪世 81.8 版再次多》论约契会社《.D 称相”民公“以们人.C 府政和共的权政参有都民人立建�约契会社按.B 府政立建约契会社按.A 在现体要主性创开有具想思权主民人的梭 7 等平不的会社类人了致导产财有私 .D 等平的上治政.C 等平济经的上实事 .B 等平的上律法 .A 是一之标目会社等平的求追梭卢了示揭话句这。 ”身自卖出 不得不得穷民公个一有没也 �人个一另买购以足得富以可民公个一有没“ 是会社想理的梭.6 由自有享分充能才人�力权的府政制限法依.D 立设而权人护保为律法.C 由自有享分充能才人�治法行实有只.B 的开不分是律法和由自.A 是思意质本的话句这” 。由自有没 就里那�律法有没里哪„„由自大扩和护保是而�由自制限或除废是不的目的律法“ �说.5 见意表发由自能不并人通普�由自的级阶权特人富是由自的国和共兰荷.D 策政的容宽教宗行实兰荷.C 方地的由自最是兰荷�洲欧的纪世 71.B 命革级阶产资了生发早最兰荷�末纪世 61.A 是因原接直的点观一这出得他” 。主民不并但�由自的定一有兰荷的时当“ �为认莎诺宾.4 莎诺宾斯.D 梭卢.C 鸠斯德孟.B 克洛.A 是家想思蒙启的河先想思主民代近.3 会社等平现实能才�约契会社的新种一过通有只�D 由自有享分充能才民人�治法行实有只�C 由自障保�制专止防能才权分有只�B
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印度古代史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时期。
1、印度古代史的基本特征(1)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古代印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邻喜马拉雅山系,南临印度洋,是一个地势东高西低的三角形半岛。
印度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季风气候,使得印度古代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的条件。
(2)古印度社会的阶层分化明显。
古印度的社会阶层分化非常严重,社会被分为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和平民,这四个种姓地位不平等,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种姓制对古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古印度的宗教多样。
古印度宗教多样,印度教、佛教两大宗教诞生于古印度,这两种宗教对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历史发展时期(1)早期印度的发展——早期城市文明。
早期印度的古城市文明是印度古代史的发展时期之一,古城市的建立对印度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摩揭陀国王阿育王的执政。
阿育王是印度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淳朴和睦的统治政策,还支持佛教,这对推动了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希腊、帕提亚和萨珊王朝对古印度的影响。
希腊、帕提亚和萨珊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对古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印度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4)长期以来古印度的政治统一。
古印度各地区的政治统一是印度古代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之一,政治统一对印度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佛教的创立和传播1、佛教的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北部,其创立者是释迦牟尼,佛教创立之初成为一个盛行于印度的宗教。
2、佛教的传播。
佛教自创立之初便开始传播,其传播路径主要经过中亚、东南亚,一直传播至中国,并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的特点。
佛教有自己独特的信仰、教义和仪式,包括:四谛、八正道、四圣谛等。
佛教信仰的传播和发展,使得佛教成为了印度古代的主流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历史选修二必学的知识点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大家阅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历史选修二必学的知识点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大家阅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4、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罗斯福新政
1、历史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2、内容:
措施内容目的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它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危机。
国家的干预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其它的社会经
济矛盾
②新政在当时自由放任的经济形态下,采取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缓解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问题,使得经
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二战后,其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的效仿美国新政的做
法进行了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变化: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
生产
②表现: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②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美、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政府干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