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

合集下载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进化的证据》精品学案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物进化的证据》精品学案

生物进化的证据【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马的进化过程,认同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2.通过列举生物进化在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认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学习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习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__。

4.越是古老的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____________,越是晚期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____________。

5.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最重要的证据是________。

________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的器官。

6.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构能够反映生命活动的本质,通过测定其结构可以准确地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7.研究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相似度__________;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差别就___________。

8.预习后存在的疑惑。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化石证据1.根据视频《化石(一)》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2)化石的存在说明了什么?(3)化石存在的地层意味着什么?(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2.请同学们“马及其前肢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怎样的差异?(2)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的差异与马的进化又是什么关系?(2)马的系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说说你的观点?3.根据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的研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出现的规律,能说明什么?(2)各类生物化石在底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什么?知识点二:解剖学证据4.根据视频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案胡月玲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案胡月玲

第七章第一节人体的呼吸教学案一、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历程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2)说出生物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实例。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原鸡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

(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1.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难点:自然选择学说。

三教学设计: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演示法、讲授法、问题法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等优点,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指导读书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指导读书法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老师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四、教学过程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历史和规律。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但是,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也就是说,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一)自主学习活动安排:学生读书,自主完成知识填空,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查自纠。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础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3.理解进化与生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进化的基础知识;2.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3.了解进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进化的原因;2.掌握如何进行自然选择。

教学过程一、概念介绍1.生物进化的定义,即物种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形态、生理、行为等特征的变化;2.进化的意义,即通过进化,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增强生存能力。

二、进化的原因1.环境变化,包括地理、气候、地质等方面的变化,物种为了适应环境进行变化;2.生物间的竞争,资源有限,物种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进行竞争,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竞争才能生存;3.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化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三、自然选择的作用1.自然选择的概念,即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竞争的个体才能生存繁衍,不适应的个体将会被淘汰;2.自然选择的条件,包括多样性、遗传性、适应性;3.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传递其适应性基因给后代,使得下一代更加适应环境。

四、进化的影响1.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物种适应性增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竞争;3.物种发生分化,随着环境和竞争的压力变化,某些物种会形成新的物种。

五、实验演示通过设定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竞争环境,利用种群进化仿真器模拟物种进化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种进化的过程。

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检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掌握程度;2.课后作业,提供学生练习生物进化的机会;3.课堂讨论,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对进化的理解。

教学参考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2.《生物进化理论》论文。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学历案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学历案

八年级下册第11学历案课题生物进化的原因设计者生物组课标要求1.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目标1. 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评价任务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建议用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演示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恐龙灭绝”和“生物进化树”图片,同时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58-62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敌害或者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由于过度繁殖,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的个体则容易被。

4.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课内探究】1.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都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A.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10.“超级细菌”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

下列关于“超级细菌”形成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促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B.耐药性变异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C.耐药性细菌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耐药性变异遗传给下一代D.“超级细菌”的形成是耐药性变异经过逐代选择和积累的结果11.下列观点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C.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D.进化的方向是由遗传决定的12.如图是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生物进化教案

生物进化教案

生物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化的概念,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2. 掌握进化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过程。

3. 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和适应性进化的机制。

4. 掌握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5. 能够运用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现象,如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人类起源等。

二、教学重点1.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2.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机制3. 进化的证据和应用三、教学难点1. 进化的证据的理解和运用2. 适应性进化的机制的深入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提出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2.1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遗传变异的贡献。

- 遗传力量:探讨基因漂变、基因流动和基因重组对遗传力量的影响。

- 适应性:解释适应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2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自然选择的原理:介绍达尔文的观点和自然选择的三个要素。

- 适应性进化的机制:解释适应性进化的过程,包括选择压力和适应性。

3. 讨论与实例(25分钟)3.1 讨论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解释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 比较解剖学:介绍同源性器官对进化的启示。

- 生物地理学:探讨地理隔离与物种分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解释DNA序列的比较对物种关系的研究和进化的证据。

3.2 进化的应用- 抗生素耐药性:解释抗生素耐药性的进化机制和应对措施。

- 人类起源:了解人类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4. 知识巩固(15分钟)结合练习题,进行进化的相关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讨论其他进化相关的应用领域,如植物的驯化、家畜的改良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一些进化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生物进化的历程学生学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学生学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辅助案)课堂流程:环节一:观察课本13-14页:植物类群的有关特征填写学案表格环节二:观察课本14页: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环节四:总结纵观生物进化的历史,其总体趋势是:形态结构上是从到;生活环境上是从到;进化地位上是从到。

环节五:讨论有关进化树的以下问题:1.进化树中没有的生物种类是:、。

2.古老的物种都灭绝了吗?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是谁?4.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堂检测:A类: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到、从到、从到。

2.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原始的种子植物。

3.动物的进化历程: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逐渐进化成原始的,后来又出现了古代的鱼类→原始的两栖类→原始的→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B类:1.下列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 下列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3.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 )。

A.从简单到复杂B.从低等到高等C.从水生到陆生D.从少数到多数4.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的鱼类B.古代的两栖类C.原始的节肢动物D.古代爬行类5.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这一点能说明高等动物( )。

A.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B.起源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C.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动物D.起源于陆生的无脊椎动物6.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B.鸟类和被子植物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C类:1、右图为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1)原始生命形成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具有的的A。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精华学案《生物进化》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精华学案《生物进化》

一、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精华学案《生物进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3. 让学生掌握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2.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3.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证据、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化石或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演化的。

2. 教学环节一: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因1.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2. 讲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如环境变化、遗传变异等。

3. 教学环节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讲解化石证据,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讲解比较解剖学证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来推断其进化关系。

3. 讲解胚胎学证据,引导学生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进化现象。

4. 教学环节三: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1.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和过程。

2. 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5. 教学环节四: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1. 通过分析具体生物的进化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2.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进化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如物种的形成、灭绝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进化的意义和作用。

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作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1、重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难点:自然选择。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按照提纲认真自学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在卷面右侧标记出来)
1、英国博物学家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位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并于1859年出版了轰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_______________》。

2、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课本长颈鹿的进化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大量繁殖而又少量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存斗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工选择的选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青霉素刚被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现在有些细菌对青霉素已经不再敏感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试结合生物进化的原因来解释。

4达尔文认为,在生物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个体是
A双亲特别宠爱的个体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C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D变异很小的个体
5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又有许多差异,人们把原鸡驯化成家鸡,是因为生物具有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代谢作用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适应环境的能力
6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丈长的尾羽;北京白鸡产蛋量高,长尾鸡和北京白鸡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竞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7长颈鹿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D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选择的结果
8自然选择主要有利于下列哪项的进化
A生物群体 B生物个体 C幼小生物 D某些器官
9枯叶蝶的腹面出现鲜艳的黄色,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到地面时,其颜色和形状俨然一片枯叶,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经自然选择后在变异的结果
C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经人工选择后在变异的结果
10生物中存在生存竞争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的本性 B生物的强弱 C生物生存条件有限 D适者生存
11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某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的树木花草大都低矮,许多昆虫翅退化,很弱,不能飞;少数昆虫能飞,但翅异常发达,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翅都是对岛上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