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引流护理常规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修改1)

三、观察记录引流液
❖如何评估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三、观察记录引流液
颜色
腹腔引流液的评估 性质 引流量 评估情况
黄色 淡血性
陈旧性血性 或血性
较清量 或含少 量絮状 物
粘稠
<200ml/2 4h
<50ml/h 或 <500ml/2 4h
正常
密切观察,监 测生命体征
四、保持引流管无菌
消毒隔离
A
引流袋更换
6-13于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 术+腹腔镜下肌瘤剔除,因肌瘤较多,手术时间较 长,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查HGB为77g/L,术后 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条。
HGBg/L 术前 86 术 75
术1 63
腹腔引流量(ml)
输血
性质
21:10
21:40 7:00
10:00 14:30 16:00 7:00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番禺妇科 刘叠逸
2012.3
查房目的
1
腹腔引流管放置的目的
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3
腹腔引流管的并发症
主要内容
1、病情介绍 2、留置腹腔引流管的要求 3、护理
4、并发症
病情介绍
患者唐**,女, 41岁 ,入院诊断:多发子宫 肌瘤,中度贫血。
既往史:2003年剖宫产术, 2010年因甲状腺 瘤行手术治疗,术后口服优甲乐100mg至今。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 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
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和重
要性,防止病人自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指导翻身 变动体位 定时挤压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有哪些-

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有哪些?腹腔引流管是通过一根引流管进入腹腔内,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引流术,做腹腔引流管后护理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做腹腔引流管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护理,平时要多观察皮肤表面十分有溃烂,或者是观察液体的气味以及颜色等,减少部位的疼痛感。
★1、腹腔引流目的(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等。
(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
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
有消化液渗漏者。
★3、腹腔引流并发症(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腹部引流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
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定义】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及水柱波动情况。
3.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
4.拔管后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护理措施】1.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 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2000px,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3.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4.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5.妥善固定引流管,放止滑脱和移位。
6.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8.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
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9.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引流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后的引流和排液。
而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定期更换引流袋。
腹腔引流管排出的液体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畅通和不堵塞。
2. 观察引流管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排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需要在腹部固定良好,避免扯动或滑脱,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 保持引流口清洁。
每天清洁腹腔引流口,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5. 注意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措施。
二、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引流管受力。
患者在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受力,以免引起意外脱落或破裂。
2. 随访患者情况。
对于因腹腔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 应用护理学常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需要熟知护理学常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 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护理方案。
5.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
综合来看,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熟知护理要点,严格执行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护理人员,我认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1.洗手:在接触患者之前,护士应先洗手,并穿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观察引流液: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以及质地等,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医生或更换引流管。
3.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每天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无任何堵塞或阻塞。
如果发现引流管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轻轻用5%的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帮助恢复通畅。
4.引流袋的处理: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引流液不会倒回体内,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在术后初期需要固定好,以防止移位或滑脱。
使用无菌的固定带或者透明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对患者的不适或疼痛。
6.伤口的清洁:每天对引流口周围的伤口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药棉球蘸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不要用力擦拭。
7.引流管的标记:标记引流管离患者体表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或滑脱的情况。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引流管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
8.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9.相关文书的填写: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时,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伤口情况、症状和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洗手消毒以及规范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腹部引流的护理

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
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
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6、每1周更换2~3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一、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堵塞、脱落。
1.确保引流管安装正确,无折叠、堵塞或脱落。
2.保持引流管的高度低于引流部位,以防止引流液逆流。
3.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度,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
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记录引流液的变化。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为淡红色或浅黄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液体,提示有出血的可能。
2.观察引流液的量,如突然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如有异味,应考虑是否有感染。
4.准确记录引流液的变化,以便医生参考。
三、定期更换引流管及敷料,预防感染。
1.根据医生要求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
2.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如发现敷料有渗出或异味,应及时更换。
四、指导患者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避免牵拉引流管。
2.在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引流管有移位或脱落,应及时处理。
五、每日检查患者体温,预防腹腔感染。
1.每日测量患者体温,以监测是否有感染征象。
2.如出现发热或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六、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出血、漏液等。
1.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改变,提示可能有出血或漏液,应及时报告医生。
2.如出现出血或漏液等情况,应保持镇静,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活动和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八、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关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引流管意外拔出,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正常引流液为淡红色,24小时明显减少,12小时内引流量超过300ml,色鲜红,取少许引流液放玻璃管内静置10分钟出现血凝块,提示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
2、做好引பைடு நூலகம்管标识,便于观察。
拔管指征
术后7-10天左右,引流量逐渐减少,24h<20ml,颜色由鲜红转为淡红或者无色。
腹腔引流管引流护理常规
一、概述
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引流术。主要目的是引流各种积液,促进伤口愈合;支撑,防止吻合口狭窄;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项目
内容
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保持引流通畅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
2、加强巡视
3、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有无阻塞或脱落
饮食
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
2、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3、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4、班班交接各引流管外露长度并做好记录。
5、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人主诉。观察患者的腹部及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