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复习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1.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答: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4)森林美景多。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2.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其耕作条件有何特点?答: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有: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紫色土等)、耕作土壤(水稻土和旱作土)特点:(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面积广;(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答:贵州高原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石岀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
所以,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4.为什么说明代时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答:因为:(1)明朝时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5.“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1)“改土归流”是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它使贵州的官员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促进贵州文化、经济更好地发展。
(3)有利于巩固西南边陲,加强贵州与各省的联系,逐渐铲除土司制度,解除人民痛苦。
6.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答:(1)“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2)“三线建设”极大的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4)“三线建设”极大的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P1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P11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P8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P14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P14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P15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P8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P20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P20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P33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P27~P2812.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P41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及答案

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A、《转台顶技》 B、《梅颂》 C、《秋千顶技》 D、《双钻桶》
50.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是( D )。(P184-185)
A、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 B、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委员会 D、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17.在贵州目前的自然保护区中,下列不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是( D )。(P22)
A、梵净山 B、雷公山 C、赤水桫椤 D、瑶人山
18.截止2006年1月1日,在贵州9个市(州、地)中,下列没有设立自治县的地方是( A )。(P29)
A、贵阳市和六盘水市 B、遵义市和安顺市
C、毕节地区和铜仁地区 D、黔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
C、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D、抓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48.“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具体日期是( C )。(P65)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49.贵州省杂技团演出的( D )获第二届摩洛哥国际青少年杂技比赛最高奖“金K奖”。(P151)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贵州省情复习题及答案

贵州省情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贵州省的简称是什么?A. 黔B. 贵C. 云D. 川答案:A2. 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哪一个?A. 贵阳B. 遵义C. 六盘水D. 安顺答案:A3. 贵州省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A. 西南B. 东北C. 西北D. 东南答案:A4. 贵州省的总面积是多少?A. 17万平方公里B. 20万平方公里C. 23万平方公里D. 25万平方公里5. 贵州省境内的最高峰是哪座山?A. 梵净山B. 雷公山C. 乌蒙山D. 武陵山答案:A6. 贵州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亚热带湿润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7. 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一个?A. 苗族B. 侗族C. 布依族D. 水族答案:A8. 贵州省的著名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位于哪个城市?A. 贵阳市B. 遵义市C. 安顺市D. 铜仁市答案:C9. 贵州省的省花是什么?B. 牡丹花C. 玫瑰花D. 菊花答案:A10. 贵州省的省树是什么?A. 银杏B. 松树C. 榕树D. 樟树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贵州省的以下哪些城市属于地级市?A. 贵阳市B. 遵义市C. 六盘水市D.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答案:ABC2. 贵州省的以下哪些景点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 黄果树瀑布B. 荔波小七孔C. 梵净山D. 镇远古镇答案:ABCD3. 贵州省的以下哪些民族属于世居少数民族?A. 苗族B. 侗族C. 彝族D. 布依族答案:ABD4. 贵州省的以下哪些河流属于长江流域?A. 乌江B. 沅江C. 珠江D. 赤水河答案:AD5. 贵州省的以下哪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A.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B. 侗族大歌C. 布依族蜡染技艺D. 苗族芦笙舞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
(对)2. 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是遵义。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C )。
(P2)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 )。
(P2)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A )。
(P2)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D )。
(P2)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 )。
(P2)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 )(P5)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 )。
(P5)A、威宁B、玉屏C、赫章D、铜仁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
(P8)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 )位。
(P17)A、5B、6C、7D、8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C )位。
(P17)A、一B、二C、三D、四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D )位。
(P8)A、6B、7C、8D、9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A )位。
(P18)A、五B、六C、七D、八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D )%。
(P2)A、50B、72.8C、80D、61.9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州的省情,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历史与地理贵州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曾是楚、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疆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也使得贵州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云南,西连四川,北靠重庆。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贵州的地理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韶关大观、花溪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洞内有七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瑞金矿、金沙溪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贵州还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种地貌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三、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多达49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是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歌舞而闻名。
布依族则是贵州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受到瞩目。
贵州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侗族的“苗族大歌”都是贵州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
四、经济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贵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贵州省情复习

(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P9)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P11)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P3)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P10)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P3)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P4)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P3)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P6)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P10)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P15)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P103)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P19)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P23)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P153)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复习题纲1、认识省情正确的观点:一是要用系统全面的观点,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三是要用辩证的观点。
2、贵州省情基本特点:(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
(2)多民族团结合作杂居的社会环境。
(3)发展潜力巨大的社会经济。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4、贵州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5、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全省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
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小盆地占7.5%。
6、贵州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7、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
全省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差异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8、贵州已发现矿产123种,已探明储量的76种,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1种,优势矿产主要有铝、磷、锰等。
9、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盘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势带高原山地。
省境东西相距595千米,南北相距509千米。
10、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处是玉屏,平均海拔541米。
11、贵州地貌类型可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
12、从点上看,西部赫章韭菜坪最高,海拨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拨148米。
13、贵州年气温变化幅度比较小,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上下。
极端最高气温是铜仁,最高气温达42℃。
极端最低气温是威宁,低达-15.3℃。
14、贵州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5、贵州东部为山地丘陵区,北部为中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丘陵盆地区,南部为山地河谷区,西南部为山原丘陵地区,西北部为山原山地区。
16、贵州降雨量多,有3个多雨区和2个少雨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情教程》期末复习指南2012年7月“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在贵州电大新教学计划中称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老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
其期末考试仍然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
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
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
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贵州省情”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除对客观题进行一定的识记外,主观题切勿死记硬背,在懂得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然后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说明,特别对涉及现实问题的论述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全面展开分析,要抓住要点、层次清楚、合符逻辑。
第二部分考试形式和题型“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参加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以及网上学习等情况,评定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贵州电大自行命题、统一考试。
内容以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该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即70分。
“贵州省情”课程考试本学期采取半开卷形式(由电大盖章下发一张白纸,考试时学生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复习重点带入考场,其他所有资料不能带入考场)。
本次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或小论文)。
在回答上述类型的题目时有以下要求:1.填空题要求语言简练、清楚,不能含糊不清。
2.单项选择题是从若干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要求判断清楚,多选、错选均不能得分。
3.多项选择题是从所给出的若干个答案中选择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要能够分清是非。
4.问答题中,简答题要答出基本要点,并适当进行说明;论述题和小论文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结合实际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特别是小论文,要求归纳整理出自己的论点,并结合实际全面展开论证。
第三部分期末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掌握。
第二节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这一节主要掌握贵州人民在农业、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酿造业及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三节美好发展前景一、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了解这部分内容。
二、“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掌握基本概况。
三、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四、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结合实际掌握贵州发展潜力。
第二章特殊的地理环境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掌握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掌握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掌握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了解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自然资源这一节中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四大资源属于本章重点掌握内容,需要全面掌握。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第三节行政区划一、建省前的区划沿革。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建省至解放时的行政区划。
了解本阶段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掌握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及各市州地的区域特点。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掌握“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二、古夜郎的兴起。
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
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发展。
掌握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概念。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
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一、贵州行省的建立。
重点掌握贵州行省建立的意义。
二、屯田与贵州的开发。
重点掌握屯田与贵州开发的关系。
三、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掌握改土归流对贵州所产生的影响。
四、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
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两次起义的概念。
五、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
掌握“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六、辛亥革命在贵州。
了解该部分内容。
七、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
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八、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了解该部分内容。
九、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
了解该部分内容。
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
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掌握“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和成绩。
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了解该部分内容。
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掌握“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七、“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
了解该部分内容。
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掌握怎样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九、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掌握进行了哪些经济体制改革。
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
掌握贵州符合省情发展的路子是什么。
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掌握贵州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的基本含义。
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重点掌握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一、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活动与多民族社会环境的形成。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掌握解放后贵州人口的增长情况;重点掌握当前贵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掌握贵州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分布特点。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掌握贵州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状况,以及彝族、水族的文字特色。
三、贵州民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
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民族工作。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
掌握目前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掌握贵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说明其协调的标志和意义。
四、主要特点。
重点掌握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和农村经不断发展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重点掌握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
掌握贵州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概况。
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掌握贵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稳步推进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重点掌握贵州工业发展的表现及工业结构的特点。
掌握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及医药制造业的主要特色。
掌握贵州拓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效。
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掌握贵州城市建设概况及城镇化步伐。
三、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
掌握贵州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服务业不断发展一、服务业稳步发展。
了解贵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二、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
重点掌握贵州旅游特色和线路。
掌握贵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了解贵州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三、传统服务业适应能力更强。
了解贵州商业和对外贸易业概况。
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节教育一、教育发展概况。
掌握贵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物。
掌握当代贵州教育发展阶段和特点。
二、基础教育。
掌握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三、高等教育。
掌握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四、职业教育。
掌握贵州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
第二节科学技术一、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
了解贵州科学技术发展进程。
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二、社会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贵州社会科学发展进程。
掌握当代贵州社会科学事业繁荣的表现。
第三节文化一、文化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贵州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突出文化现象。
二、文化发展成就。
掌握当代贵州文化发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