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1课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及
策
略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知礼守规第一课正衣冠重仪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在家需要注意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 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
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第二课步从容立端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
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
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3、小组讨论,交流。
一年级传统文化课时备课1-18课 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治家格言》
教案序号 5-6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名句 2、 说出你懂得的道理 3、 游戏:背诵接龙 4、 搜集其他名言警句 5、 填成长袋 教学反思: 学习后,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一家要和气。 凡事要从小做起,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 名贤集》(二) 教案序号 9-10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 1、 复习《治家格言》 2、 讨论:我们生活、学习所使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怎 么来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 人民。 三、讨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 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 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
地方课程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笠翁对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序号 1-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熟练,读准字音 教学重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意思
准 备 课文投影 教学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1课

第1课《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借助图画,培养了学生看图、读图的能力,明白了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尊重父母的快乐。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第1课《天地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1课《天地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概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天地人》一课,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 学习课文中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天地人》诗歌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天地人”概念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天地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天地人》诗歌,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
(4)学生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天地人”的成语、故事等,丰富知识储备。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六、作业布置1. 抄写《天地人》诗歌,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天地人”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天地人”概念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八、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根据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一课编写,适用于一年级上学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生理解《天地人》诗歌内容,体会“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学生书写生字和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的能力培养。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课《笠翁对韵》(节选一)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指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指傍晚。
青春:指春天。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五、板书设计:《笠翁对韵》苍穹:指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指傍晚。
青春:指春天。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笠翁对韵》(节选二)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一、检查复习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讲解重点点拨:奇对偶、吹竹对弹丝、雨伯、雷公、薄浓、河、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人不学不知义【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那些道理?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子路拜师知义。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雕琢,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开学第一课,学会上学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第2课苟不学曷为人【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牛角挂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三百千,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如负薪如挂角身虽老犹苦卓。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你还听过哪些有关学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3课朝于斯夕于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读书方面,你有哪些好习惯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囊萤夜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旦字的变化,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尝试编排一个作息表。
第4课勤有功戏无益【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玩电脑游戏伤害眼睛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祖莹勤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四书,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还学的名言警句?第5课晨必盥兼漱口【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同学们每天都是怎样刷牙洗脸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九龄风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古人刷牙,老师介绍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3. 汉字的构造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汉字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
教学内容与步骤
2. 学习新课 1. 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六个汉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通过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02
课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生 动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的 读写和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六个汉字的正确 读音和书写方法。
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 的兴趣和热情,提高 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 和意义,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教学内容 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让学生了解金木水火土的 基本特点和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 让学生提高对金木水火土 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和价值。
教学内容与步骤
01
02
03
04
05
导入新课
讲解金木水火土 的基本特点
讲解五行相生相 克的关系
实践活动
总结评价
通过展示一些与金木水火 土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引 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 介绍汉字的构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成 规律。
教学内容与步骤
01
3. 巩固练习
02
03
04
1. 让学生反复练习六个汉字 的书写,达到熟练记忆的目的
。
2. 通过一些有趣的汉字游戏 ,如猜字谜、组词等,加深学
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反思:
借助图画,培养了学生看图、读图的能力,明白了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尊重父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