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1-8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PPT知识讲解

在家 敬 父母,何须 远 烧 香 ?
jiā hé pí n yě hǎ o bù yì fù rú hé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pà ré n zhī dà o xiū zuò
yà o ré n jì nɡ zhò nɡ qí n xué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 敬 重 勤学。
tà ishā n bù què w ē iché n
4 《治家格言》(节选一)
yì zhō u yì fà n dā nɡ sī lá i zhī bù yì bà n sī bà n
一 粥 一饭, 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lǚ hé nɡ nià n w ù lì w é ijiā n yí w è i yǔ é r chó um ià o
缕 ,恒 念 物 力 维 艰 。宜 未 雨 而 绸 缪 ,
一年级传统文化.PPT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tiā ndu ì dì yǔ duì fē nɡ dà lù duì chá nɡ kō nɡ
天对地,雨对 风 。大陆对 长 空 。
shā nhuā duì hǎ ishù chì rì duì cā nɡ qió nɡ
山 花对海树,赤日对 苍 穹 。
村 落 晚 晴 天 ,桃 花 映 水 鲜 。
m ù tó nɡ hé chù qù niú bè i yì ō u m iá n
牧 童 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2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 o w á chē nɡ xiǎ otǐ nɡ tō u cǎ i bá iliá nhuí
小娃 撑 小 艇 ,偷采白莲回。
患 ,不可 生 喜 幸 心。善欲人见,不
shì zhē nshà n è kǒ nɡ ré n zhī bià n shì dà è
1----8课传统文化

《论语》八则上课:9.2 备课:8.30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习兴趣的重要性。
第2课《大学》(二则)上课:9.9 备课:9.8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及
策
略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汉字、成语、古诗词、传统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基本笔画。
学习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日、月”等。
2. 第二课: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如“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
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等。
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4. 第四课:传统节日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材《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故事音频:或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音频,方便学生听故事。
4. 图片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如节日图片、汉字演变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2. 第二课: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2课时)4. 第四课:传统节日(2课时)5. 第五课:民间故事(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汉字起源与发展:通过展示汉字演变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上传统文化

第1课《弟子规》(节选)学习目标:1、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弟子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的呢?师讲解:《弟子规》是清朝人编写的,是流传很广的一部启蒙读物。
它列举了少年儿童应该遵守的礼仪和规范,都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确定的。
随机介绍孔子。
二、学习《弟子规》。
(一)读文:请你自由地读读黑板上的弟子规。
指名读---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拍手读---试背(二)走进《弟子规》第一关,我最喜欢的一句弟子规,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第二关:弟子规对对碰:学生说一句弟子规,任意找一同学说一说意思。
第三关,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有关弟子规中的故事,把你想讲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四关,我唱我演《弟子规》。
(三)说说读懂了什么:读着背着演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你能从中读懂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同桌互说师讲解:《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别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等。
对照我们学的这些句子,同学想一想,你平时都做到了吗?三、拓展活动1出示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从小要孝敬父母。
2出示图片,评论小朋友的做法,说自己的理由。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1课

第1课《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反思:
借助图画,培养了学生看图、读图的能力,明白了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尊重父母的快乐。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人不学不知义【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那些道理?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子路拜师知义。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雕琢,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开学第一课,学会上学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第2课苟不学曷为人【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牛角挂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三百千,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如负薪如挂角身虽老犹苦卓。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你还听过哪些有关学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3课朝于斯夕于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读书方面,你有哪些好习惯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囊萤夜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旦字的变化,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尝试编排一个作息表。
第4课勤有功戏无益【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玩电脑游戏伤害眼睛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祖莹勤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四书,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还学的名言警句?第5课晨必盥兼漱口【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同学们每天都是怎样刷牙洗脸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九龄风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古人刷牙,老师介绍知识。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八课

生:学生自由读诗。
师:小组朗读结束,适当评价并指导朗读。加动作表情示范朗读一遍。
师: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这首古诗?请举手。
生:上台表演背诵。(课件出示难认字形和相关解释。)
课题:逢老人
备课日期:9、1上课日期:
学义。
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运用。
4、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产生认同感,能在生活中应用。
(课件出示诗文以及解释) 曹操想,神龟虽然长寿,能活几千年,却没有远大的志向。战马虽然上了年纪,却还能够驰骋千里。我要向战马学习,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位老将军的豪情壮志是非常令人敬佩也是大家学习的的榜样。
师:先听老师读一遍,把你认为难读难认的字用铅笔圈出来。
师:接下来跟我读这首诗。(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读)
师:现在每组请一位同学领读。
生:领读。
师:现在大家集体朗读。
4.拓展延伸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两首古诗,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老爷爷,第二首描写的是一位老将军。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
教师鼓励评价(课件总结)
生:自由发言。
师:另外,我们国家还规定了老人节。这样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图片重阳节)同学们也应该在老人节的这一天多帮助老人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逢老人
路逢一老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礼守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知礼守规。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知礼守规,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正衣冠重礼仪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衣着得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学生准备:1自己搜集有关衣着的诗词、文章资料。
2水彩笔、小镜子、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观察图片,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喜欢衣着整齐的孩子。
……板书课题:正衣冠重礼仪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1读故事《刘琎束带》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生:因为他心中对哥哥敬重,所以很重视礼节。
2出示容止格言: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并进行讨论:面必净: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
发必理: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乱了要理。
衣必整: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着装要得体。
钮必结:指一个人穿衣时要系扣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健康向上的体态形象是美的。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指人的气色表象。
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时,气色难看,表象也难看,如果人经常生气,气色表象不好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轻者伤身体,重者危及生命。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颜色:面容、脸色;宜:适宜、应该;和,和气、和善;静,安静,平静、文静;庄,庄重、端庄。
四、知行合一:师生总结:面洁净,发梳齐。
衣穿好,领整平。
鞋穿对,带系紧。
帽戴好,仪端正。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衣裤。
六、星星点灯:同学们,从今天学习开始,谁能做到:1早晚要洗脸。
2扣好衣服扣子。
3系紧鞋带。
如果能做到,请把相应的灯涂亮。
七、板书设计:正衣冠重仪表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衣着干净整洁,直接影响着自身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仪表形象。
2步从容立端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坐、立、行姿势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礼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仪态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出示两组照片,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张?为什么?师生小结:标准的坐、立、行姿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步从容立端正(揭示课题)二、读典明理: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步:走路。
从容:心情舒缓、不慌不忙的样子。
立:站立。
端正:抬头挺胸。
揖:拱手礼,双手抱拳,弯腰行礼。
深圆:指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
拜:低头行拱手礼,或跪下磕头行跪拜礼。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站立时身体要端正,行礼的时候要真诚恭敬。
三、绘本启智:1读《戴晞被免》,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生:一个人再有才华但不注重礼仪,也会一事无成。
说明重视仪表的重要性。
2周朝的礼拜形式:课件出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素拜。
前三拜也属“吉事之拜”。
3寻找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对身体的危害?近视眼,驼背等。
四、知行合一:1出示儿歌:坐如钟,头要正。
腰板挺,脚放平。
行如风,步履轻。
头不摇,身不晃。
站如松,挺胸膛。
昂起头,看前方。
坐立行,有精神。
讲文明,利健康。
2同桌做一做,互相学习纠错。
五、行为演练:1鞠躬: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无声语言,动作虽然简单,但要求我们在行鞠躬礼时要做到手到、身到、神到、情到。
2鞠躬礼常用的三种度数:十五度鞠躬也叫起身或点头致意,一般用在正式场合长辈对晚辈的礼貌回应。
如老师度学生,家长对晚辈。
四十五度鞠躬叫半鞠躬或平礼,是地位或辈分相等的人之间的友好问候方式。
九十度鞠躬叫大鞠躬或深礼,是代表晚辈对长辈或地位下阶对地位上阶的恭敬或敬仰。
六、星星点灯:七、板书设计:步从容立端正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八、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明白了坐姿端正,站立挺直,上下楼梯右行礼让。
3 容有度言有章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幼学琼林》这部启蒙读物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就餐、乘车、观影、待人等方面的礼仪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幼学琼林》、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幼学琼林》的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容有度言有章。
二、读典明理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孔子求教》的故事。
2讨论一下,孔子在向老师求教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恭恭敬敬向老子行弟子礼;进入大厅再拜后才坐下;离座回答老子问题;孔子说话很谦虚……)3我们也要学习,从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对别人的尊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
四、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学生汇报。
文明小常识。
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1饭前要洗干净手。
2排队有序不讲话。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
4桌子上不掉饭粒。
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五、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小儿语》释义: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六、星星点灯七、板书设计:3容有度言有章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八、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
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
4 不学礼无以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课题——《不学礼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1出示句子: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人不能不学礼。
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
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懂得:互相谦让知礼仪。
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
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意思: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八、板书设计:4 不学礼无以立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九、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二尊敬师长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5长者问须辞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须辞让二、读典明理1读句子: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师: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问: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师: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或者说怎样做才好?“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教师领导,学生跟读。
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
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师: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
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
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
4耐心听老人教导。
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