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不带拼音)

合集下载

一年级传统文化.PPT知识讲解

一年级传统文化.PPT知识讲解

在家 敬 父母,何须 远 烧 香 ?
jiā hé pí n yě hǎ o bù yì fù rú hé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pà ré n zhī dà o xiū zuò
yà o ré n jì nɡ zhò nɡ qí n xué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 敬 重 勤学。
tà ishā n bù què w ē iché n
4 《治家格言》(节选一)
yì zhō u yì fà n dā nɡ sī lá i zhī bù yì bà n sī bà n
一 粥 一饭, 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lǚ hé nɡ nià n w ù lì w é ijiā n yí w è i yǔ é r chó um ià o
缕 ,恒 念 物 力 维 艰 。宜 未 雨 而 绸 缪 ,
一年级传统文化.PPT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tiā ndu ì dì yǔ duì fē nɡ dà lù duì chá nɡ kō nɡ
天对地,雨对 风 。大陆对 长 空 。
shā nhuā duì hǎ ishù chì rì duì cā nɡ qió nɡ
山 花对海树,赤日对 苍 穹 。
村 落 晚 晴 天 ,桃 花 映 水 鲜 。
m ù tó nɡ hé chù qù niú bè i yì ō u m iá n
牧 童 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2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 o w á chē nɡ xiǎ otǐ nɡ tō u cǎ i bá iliá nhuí
小娃 撑 小 艇 ,偷采白莲回。
患 ,不可 生 喜 幸 心。善欲人见,不
shì zhē nshà n è kǒ nɡ ré n zhī bià n shì dà è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教师提问:刘琎为什么要过那么长时间才给他哥哥开门呢?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目标任务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传统文化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 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二次修改
教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 课时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 以师为 榜样学习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文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习新课 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 1、范读。师者,人之模范也
二次修改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三)、明道喻理。 1、 自由读。 2、 美丽的桃花 ,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
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 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
教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 8.:志当存高远
第 课时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2、 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 的意思。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一) 、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次修改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 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 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 小组讨论,交流。 4、 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一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传统文化

一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传统文化

第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成果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我们学习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也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我们的意义和启发。

第二、节日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它们不仅是人们传统的休息和娱乐方式,更是凝聚民族情感和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通过学习古诗词和相关课文,我们能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美好和意义,如春节联欢、赏月赋诗等活动,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元素。

第三、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技艺源远流长,如书法、绘画、剪纸、京剧、民间音乐等,这些技艺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我国的部分传统绘画和书法,从中能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智慧,也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激发我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汉字是我国文字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我们通过学习古诗词和课文,接触到了古代汉字的魅力和美感,这些古代汉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习汉字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更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我们也能体会到语言文字对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五、总结回顾通过对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2. 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3. 第三课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和感受。

3.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孝道、礼仪、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

2. 案例资料:关于家乡风土人情的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书法、国画、传统音乐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九、课后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组织教学经验芬芳的专家,编写了此书。

此书包括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好学,第二单元是孝亲,第三单元是友爱,第四单元是尊师,第五单元是明礼。

二、教学目标:1.借助《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蒙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告诉同学们学习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重视,从而做一个善思、实干的人。

2.从小培养学生心灵,从小培养其尊亲、孝亲的良好美德。

3.从小培养学生友爱的美好品德。

4.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5.让学生从小树立明礼理念,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1. 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等板块理解古代名言的含义,将古语之中的勤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联系,体会勤学的现实意义。

2. 秉承古代先贤的勤学品质,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树立勤奋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感受勤学的文化价值。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举止端正,指导学生的行为。

4.培养学生兄友弟恭、友爱朋友,结交益友的良好行为习惯。

5.教育孩子如何做到明礼,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时间:16课时。

第1课勤学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有韵律的诵读课文。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等板块理解古代名言的含义,将古语之中的勤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联系,体会勤学的现实意义。

3.了解“力”字由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理解“力”的含义。

4.秉承古代先贤的勤学品质,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树立勤奋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感受勤学的文化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1.本课学习应以诵读名言内容,理解名言含义,感悟名言中蕴含的勤学之道的现实意义为重点。

2.难点是将古语中的勤学之道与自身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今后的学习中勉励自己发奋学习。

三、学习过程:(一)儿歌激趣。

一年级上传统文化

一年级上传统文化

一年级上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流传下来的宝贵的财富。

它包括了古代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皮影、节日民俗、民风民族、孝道礼仪等等。

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该去珍视和传承的。

在一年级的传统文化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古代诗词的欣赏和朗诵、传统美德故事以及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这些内容旨在让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和魅力,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学习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时,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了每个汉字都有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也明白了汉字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正确书写和拼读汉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欣赏和朗诵古代诗词时,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朗诵和背诵,我们也逐渐理解了诗词中的韵律和美感,培养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了解传统美德故事时,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诚信、孝道、友爱、尊重等美德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在学习中国画的基础知识时,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画的起源和特点,知道了中国画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也明白了中国画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和尝试,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创作出了自己的小作品。

通过学习一年级上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我们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让我们的成长更加健康、全面。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级传统文化一年级传统文化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一年级传统文化》。

这本书是由海燕社的,是学校里的一年级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1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 不是养蚕人。
22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3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 《名贤集》(节选一)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老实常在,脱空常败。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 《名贤集》(节选二)
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家和贫也好,不义富如何?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8
《逢老人》
【唐】隐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13
《关山月》(节选)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4
《棉花》
【清】马苏臣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15
《小松》
【唐】王建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16 《神童诗》(一) 劝 学
【宋】汪洙
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2 《笠翁对韵》(节选二)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3 《小儿语》(节选)
17 《神童诗》(二) 清 明
【宋】汪洙
春到清明好 ,晴天锦绣文。 年年当次节 ,底时雨纷纷。
18 绕口令
鹅与河 小乐放鹅到南河, 宽宽的河,肥肥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19 《龟虽寿》(节选)
【魏】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 《乞巧》
9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0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1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 ,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2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4 《清பைடு நூலகம்》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水连天 天连水,水连天, 水天一色望无边, 兰兰的天似绿水, 绿绿的水如蓝天。 到底是天连水, 还是水连天?
天 才 在 于 积 累 ,聪 明 在 于 勤 奋 。 ——华罗庚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4 《治家格言》(节选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 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 《治家格言》(节选二)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 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 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 便是大恶。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
(一年级)
词诵 点读 人 亮经 生 智典 慧诗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2《笠翁对韵》(节选二) 3《小儿语》(节选) 4《治家格言》(节选一) 5《治家格言》(节选二) 6《名贤集》(节选一) 7《名贤集》(节选二) 8《逢老人》 《陶者》 9《幼女词》 10 《池上》 11《题画》 12 《关山月》(节选) 《棉花》 13 14 《小松》 《神童诗》(一) 15 16 《神童诗》(二) 17 18绕口令 鹅与河 水连天 2 《龟虽寿》(节选) 《乞巧》 19 2 0 《蚕妇》 《凉州词》 21 2 2 《咏松》 《清明》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