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安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 徽 作 为~ 个旅 游 资源 大省 , 不仅 黄 山 、 华 山 已经 成 九
是 令人 惋惜 与痛 心 的 。

功跻 身 国家 5 A级 旅游 景区 行列 , 天柱 山 、 递 、 村 也正在 西 宏 为 国际 化 旅游 区 全 力 以赴 开 展 5 A景 区 的创建 。 同时 , 省 我 20 0 7年新 增 旅 游景 区 9 1家 , 中新 增 4 旅 游景 区 1 其 A 3家 ;
旅 游景 区 总量 已达 2 8家 , 中 4 0 其 A以 上旅 游景 区 4 4家 , 双 双 跃 居 中 部地 区 前列 。 省年 旅 游 接 待 总 人数 为 79 53 全 5 .8 万 人次 , 比增 长 2 1 旅 游 总收 入 首次 突破 50亿 元 , 同 75%; 0
11 旅游 资源 开发 存在 重 开发 、 保护 现 象 . 轻
随着 安 徽 省 十 ~ 五旅 游 发 展规 划 的逐 步 实 施 , 徽 省 安 正在 向旅 游 大省 、 游强省 迈 进 。 有 些地 区在 开 发旅 游 资 旅 但 源 时 , 重追 求旅 游 的经 济效 益 , 有 从整体 上进 行规 划 布 偏 没 局 , 乏 深 入 的调 查 研 究和 全 面 的科 学论 证 、 估 与规 划 , 缺 评
1 旅 游 环 境 保 护 制 度 不 完 善 , 传 保 护 措 施 不 力 . 2 宣
国家 有关 部 门虽 制定 了 一系 列环 境 保护 的法律 、 规 , 法
在 立 法 上作 了许 多 工作 , 在 法律 、 但 法规 的监督 执 行方 面 却
缺 乏健全 管 理 。 游 区没 有权 威性 的环境 保护 机 构 , 些旅 旅 有 游 区 分 属 几 个 部 门 主 管 , 成 旅 游 部 门 、 保 部 门 多 头 领 形 环

皖南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皖南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皖南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区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持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一、皖南地区旅游业概况皖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经济主体。

这里地势崎岖,山水园林、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旅游资源包括南岳衡山、秀丽的江南水乡、江西武功山、枫林胜境等。

皖南旅游业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已成为该地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2019年,皖南地区共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80亿元人民币。

然而,皖南地区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游客体验不佳3.旅游管理制度欠缺,旅游安全问题突出4.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手段滞后,宣传效果不佳二、促进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皖南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下是可行的对策:1.开发旅游资源,注重创新。

皖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例如,南岳衡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在旅游业中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皖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行社应注重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创新性和差异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基础设施是保障游客安全、便利、舒适、高效的重要环节。

皖南地区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餐饮、住宿、卫生等设施,提高游客体验。

3.建立旅游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建立旅游管理制度,规范旅行社、景区等旅游经营者的行为。

加强对游客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4.加强旅游营销力度。

宣传和营销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皖南地区应加大外宣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化宣传手段,打出地域、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特色,提高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前来旅游。

结论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皖南地区旅游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皖南地区需要全面深化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品牌形象的竞争力。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黄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黄山市旅游资源概述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

其中,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古村落、徽州古城等景点更是享誉海内外。

此外,黄山市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温泉资源以及独特的徽州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1. 开发成果黄山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市还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2. 开发问题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不足,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三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服务质量不高。

四、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

一方面,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另一方面,推广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2. 创新旅游产品针对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应加强创新和特色开发。

结合黄山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徽州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展示徽州文化的魅力;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开展户外运动、生态体验等旅游活动。

3.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建议【摘要】安徽省旅游业在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安徽省旅游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需提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也应该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旅游环境。

只有这样,安徽省旅游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业、现状、问题、资源配置、宣传力度、服务水平、政府引导、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 引言1.1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当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还可以提升安徽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保护。

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要实现安徽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安徽省旅游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1.2 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安徽省旅游业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徽省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崛起。

安徽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安徽省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黄山、宏村、徽州古城、九华山等知名景点,各景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游客体验。

大纲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页精选文档

大纲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页精选文档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章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1.3旅游业对GDP的影响第二章我国和安徽省旅游业现状概述2.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2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2.1安徽省区位概况2.2.2安徽省旅游资源概述九华山位于我省的池州市境内,是国家级5a景区,是我省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九华山因有九峰组成,遂有名九子山,唐朝天宝年间将其改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因地处我省南部,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植被品种较多。

九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称为佛教的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西递宏村,位于我省黔县,黄山自然风景区的境内,两处是以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而闻名于世。

1999年,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黄山也继北京之后成为了第二个拥有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目录中资源的城市。

西递,始建于北宋年间,在明清兴盛。

西递始祖据说是唐昭宗之子李晔,为了躲避祸乱带领族人改姓为“胡”,而隐居于此。

西递古徽派建筑保存良好,古风昌盛,素又有“桃花源居”的美称。

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始为“汪”姓族群聚居地。

宏村依靠黄山余脉而建,因其地势较高,有时会隐匿在雨雾之间,如梦似幻时隐时现,犹如山水画中景。

宏村祖先的智慧创造为后代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其“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成为了当今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歙县,始建于秦朝,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状态。

古徽州处于皖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处亚热带季候,所以造成了古徽州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

也因此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而使古徽州形成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古徽州在唐朝以后就是县治府治的所在地区,二者同在一个地区所以造就了古徽州建筑的独特性,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在古徽州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有 的作用 。 2 0世纪 8 0年代 , 生 态旅 游概念 被 正式提 出 , 生态 旅 游 进人 初 步 发展 阶段 , 我 国也在 这 个 时期 开 始 发
[ 收稿 日期]2 0 1 3— 0 5— 2 0 [ 作者简介]岳毅平 ( 1 9 6 4一) , 女, 安徽 淮南人 , 安徽省社会科 学院研 究员, 主要从事 生态 学、 园林 学研 究。
的同时 , 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 、 生态破 坏等问题 , 严重影 响了生态旅游 的可持续发 展。考察安徽省 生态旅 游 的现状 , 尤其是在生态旅游发展 中处理经济发展 与生态环境 的关 系 , 发 现问题 , 总结 经验教 训 , 探 讨安 徽省 生态旅游 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的途径 与方 法 , 促 进生 态旅 游 的社 会效 益 、 经济效 益 、 生态 效益 的协
V o 1 . 3 1 No . 4
生 态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实 证 研 究
— —
以安徽 省 为例
岳 毅 平
( 安徽省社会科学 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5 1 )
[ 摘
要]生态旅游 已成为 2 1 世 纪旅游业 发展 的主流 。我 国生态旅 游起 步晚 、 发 展快 , 在蓬勃 发展
调、 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
[ 关键词 】安徽 ; 生态旅游 ;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 ]F 5 9 0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1 7 1 0 ( 2 0 1 3 ) 0 4— 0 1 2 4— 0 7
2 0世纪 后半 期 , 旅游业 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部 分 , 而 生 态 旅 游 是 实 现 旅 游 业 可 持续 发 展 的保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年29期总第836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人均GDP 的增长和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处在黄金的发展机遇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正在不断的提高,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安徽省作为传统旅游大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既有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又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源远流长和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凤阳小岗村、花鼓戏等历史文化景观,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但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1.旅游收入旅游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收益状况。

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两类。

安徽省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4%。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6亿美元,增长23%;国内旅游收入3980.5亿元,增长20.3%。

由表1可看出旅游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可发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涨幅远不如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比下降,旅游国际化有待加强。

表1安徽省历年旅游收入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5统计年鉴及安徽财经网2.旅游人数安徽省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为44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其中外国人259.2万人次、增长11.3%,港澳台185.4万人次、增长7.7%。

国内游客4.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7.2%。

接待入境游客、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3项指标分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分列第9、10、11位次,较2010年分别提升了3个、2个和3个位次。

由表2可看出,入境旅游人数所占比例非常小,只占1%左右,境外旅游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表2安徽省历年旅游人数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5统计年鉴3.旅游产业要素安徽省正在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逐步形成了“食、住、购、游、行、娱”六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安徽某地(金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两篇)2024

安徽某地(金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两篇)2024

引言概述:安徽省金寨县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一座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

金寨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徽某地(金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并解读该地旅游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正文内容:1. 旅游资源概述1.1 自然景观:金寨县地处黄山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奇石、峡谷、瀑布等。

其中著名的有石城国家地质公园、九华山风景区等。

1.2 文化底蕴:金寨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古村落、古建筑、传统节日等。

其中代表性的有三元石文化村、峰尖万佛寺等。

2. 旅游业发展现状2.1 旅游接待量:近年来,金寨县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逐渐增加。

2.2 旅游收入:随着旅游接待量的增加,金寨县旅游总收入也在不断提升,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3 旅游设施建设:金寨县政府大力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酒店、道路、旅游服务中心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2.4 旅游产品创新:金寨县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如登山徒步、农耕体验、传统工艺制作等。

3.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3.1 交通条件:金寨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道路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约了游客的到访。

3.2 旅游服务水平:由于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新,金寨县的旅游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游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3.3 环境保护意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显现。

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保护好旅游资源。

4.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4.1 政策支持:金寨县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大。

4.2 周边配套设施:金寨县周边有诸多旅游资源,如黄山、九华山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促进了金寨县旅游的发展。

4.3 品牌塑造:金寨县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旅游品牌,如石城国家地质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通过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安徽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障碍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安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标签: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对策
旅游业是对人文和环境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久发展。

但目前已经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可能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0年,在加拿大召开的Globe·90国际大会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

1999年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共同下的定义是:满足现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区的需要,同时增加和保护未来人机会的旅游。

要想实现可持续旅游,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维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支持系统、以及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

2001年联合国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在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不會以可能阻止其它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人或物质的)环境发生退化和改变。

目前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问题。

2 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1 安徽省旅游资源概况
安徽民谣“两根筷子夹着碗,屏障在西也在南,东面不平北边平,黄山胜过九华山”。

概括了安徽省的旅游地理面貌。

长江和淮河像两根筷子,巢湖似碗,西面的大别山和东南面的天目山如屏,北面是一马平川的江淮大平原。

而黄山和九华山是安徽最有名的风景名胜区。

安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属于国内少有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有世界遗产地2处;有黄山、九华山等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天堂寨、太平湖等29处省级风景名胜;有新四军军部旧址、宏村、西递村等3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寿县、绩溪等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安徽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处于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南部地区山清水秀,以“两山一湖”(典山、九华山、太平湖)为代表,北方地区以文物古迹为最,曹操故里、成汤古都等。

2.2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总数3697.15万人次,同比增幅32.80%,旅游
总收入245.82亿元,同比增幅24.18%。

接待海外旅游者25.90万人次,同比增幅36.51%,旅游外汇收入9216.6万美元,同比增幅45.31%。

外国游客14.0万人次,同比增幅19.10%。

接待国内游客3671.25万人次,同比增幅32.78%,国内旅游收入239.56亿元,同比增幅23.71%。

我省68家重点监测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200.41万人次,同比增长14.01%,门票收入23953.35万元,同比增长17.77%。

3月份,我省68家重点监测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439.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9%,门票收入10562.9万元,同比增长14.35%。

安徽省旅游业在提高经济增长率、安置就业、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安徽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防止污染、节约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问题,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安徽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3.1 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极度扩张。

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与规划,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很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开发商的话语权占主要地位,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往往就不考虑生态环境。

同时也不考虑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而过度开发高规格、多功能、国际化的宾馆、酒店。

3.2 缺乏相应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及监督机制
安徽省旅游业现行实施的条例、办法有国务院在1999年颁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在2000年颁布实施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1年国务院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005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安徽省旅游条例》缺乏针对旅游地的环境保护制度,并且现行法律法规强调污染后采取的措施而缺少事前监督条例。

旅游区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有些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遇到问题会形成互相扯皮的现象。

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对旅游区内资源、环境的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管制方式,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3.3 人们环保意识薄弱,宣传环保措施不力
在很多景区有些游客环保意识薄弱,乱扔垃圾、对文物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行为对旅游区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很多旅游景区地处山区,环保宣传不力导致当地居民缺乏环保知识,有些当地居民猎杀动物获取经济收入,有的宾馆饭店以野生动物为美食招揽顾客,使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3.4 游客过多超过景区环境承载能力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景区没有进行科学考察环境承载能力,门票毫无限
制的出售导致旅游高峰期游客过多,使旅游设施满负荷运载,给景区环境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很多风景名胜区都有同程度的污染,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对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4 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规划旅游开发,贯穿保护思想
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各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调查。

在旅游规划中要以保护为前提,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环境的开发行为。

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现自然之美,反对高污染、高消耗的旅游开发项目。

一些旅游区的建设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例如:宾馆服务设施的建设在风景区外;国外很多海拔很高的山没有修缆车就是为了保护大自然的完整性;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内无一条索道,很多索道建在公园之外;这些措施都有利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4.2 强化法制观念,加速环保立法
认真遵守和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旅游者违法破坏自然环境的,依法严惩;对旅游区征收环境保护税,专款专项用于维护旅游区内受损的环境。

4.3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要从小抓起,把环保教育纳入课本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旅游管理部门应责成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单位以及导游向旅游者灌输环保意识,并在景区的宣传场地通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直接的宣传,引导游客形成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和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良好修养。

4.4 加强环境容量研究
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和减少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强对每个景点环境质量的检测,根据不同的景区,确定可容纳最大限量的游客数。

在旅游的高峰期,景区管理部门应当控制售票,确保景区处在可承受的状态。

同时要做好相应的旅游指导工作,统计旅游人数变化情况使游客不规律的行为变为易于控制的行为,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应对游客高峰期。

4.5 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性
有很多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由于当地居民的乱砍乱伐、猎杀珍稀动物造成的。

而让当地居民参与进来,让他们获得利益。

他们才会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的进行保护。

例如一些地方允许在指定的地方开设店铺、让当地人成立护山队,
结果人们转变了态度,自觉的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晓瑜.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4(2):257.
[2]邓利平.浅议安徽省生态旅游产业化[J].经济论坛,2009,2(3):80-81.
[3]2010年一季度安徽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EB/OL].安徽旅游政务网—规划统计,2010-4-25.
[4]2009年安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EB/OL].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201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